雕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8 01:21:08

雕塑设计

雕塑设计范文第1篇

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城市景观空间参与主体的人们对城市空间雕塑作品有了更多的期盼,位于城市景观入口空间这一重要场所的雕塑作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景观入口空间的表达决定了人们对于整体景观环境的初始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景观雕塑的分类

1.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在造型艺术中具有实际的体量感,摆放在公共空间具有强制性的观赏效果,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侵蚀,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宣传社会主导意识、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和纪念国家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等功能。如成都市人民公园入口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雕像,自身形态与公园入口空间结合,营造了整个公园空间的庄重气氛,并与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交相辉映,使人民公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功能。

2.主题性雕塑

主题性景观雕塑在特定的环境中解释空间场所的特有主题。位于入口空间的主题性雕塑,则能更好地诠释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四川省体育馆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体形态,四个直角处分别设置了四个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不锈钢雕塑,呈现出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动态。不锈钢的材质使得雕塑本身不会受到旁边深色植物和成都灰暗的天气影响而削弱表现力,反而会使雕塑在周边景观环境中更加突出,从而在入口空间表达了环境的主体功能和精神寓意。

3.装饰性雕塑

装饰性的雕塑是以装饰性的外表特征作为环境主要构成要素。装饰性的雕塑可以丰富入口空间景观环境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强调环境视觉美感或象征企业文化的作用。如“皇城老妈”入口空间的雕塑艺术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4.陈列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是以优秀的雕塑作品陈列作为入口空间环境的主体内容。代表作品有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两旁的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陈列性群雕。陈列性雕塑在性质上常带有明显的文化性意图,依存于它所处的文化场所,烘托整体文化景观气氛,使人心灵净化并关注精神追求,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二、城市不同景观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在城市景观环境的各个入口空间总是会看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雕塑作品。入口空间雕塑作品是空间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审美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标志。

1.居住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居民住宅小区是居民物质和精神的家园,是居民工作之余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地方。居住区入口的雕塑作品或以各个小区的楼盘标志作为表现主题,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来营造温情和人性化的环境气氛。入口空间的雕塑作品使归来和离开的人们感受到家就是停泊的港湾,艺术就在自己身边。

2.广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城市广场是人们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集中表现城市文化底蕴或地域特色的地方。城市广场雕塑多为纪念历史典故为文脉的主题,或城市标志性事物为表现形式。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入口雕塑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互动,广场空间雕塑完成了社会和文化功能,也以其审美、精神、象征的内容,展现着城市广场最富有特色的人文传统。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所以广场入口的雕塑要特别注意它的艺术质量和文化的内在含量,同时也要注重易读性与观众的互动、参与。

3.街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雕塑作品常在景观道路入口空间中起着标志的作用。这就要求雕塑的设计必须适应交通功能,不能影响行人基本的行为方式,不能遮挡交通视线。放在道路入口的雕塑,无数行人都能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成为街区入口空间与人对话和交流的媒介。

4.园林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园林入口处是雕塑作品布置的理想场所。雕塑作品的设计应当以休闲娱乐方面为切入点来处理题材。园林入口处具有艺术魅力的雕塑作品能为优美的环境注入人文因素,使人们在漫步园林景观之初就得到心理的愉悦。应当从当地风俗传说、文学艺术作品、体育舞蹈、休闲生活等选择轻松愉快的题材,以装饰性或陈列式雕塑为好。在这方面,成都市的浣花溪公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作品在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美化了环境,又能体现企业、部门、行政机关等特殊的场所的形象和价值追求。在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外国雕塑艺术作品很多,例如挪威国家剧院门口树立的易卜生青铜像。我国此类雕塑作品首推深圳市政府门前的《孺子牛》(又叫《开荒牛》)。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深圳市创业开拓的城市精神,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时间赋予了它超越形式美之外的更加丰富的内容,就像《撒尿的男孩》放在布鲁塞尔,《母狼》只有放在罗马,才能赋予它们超越雕塑作品本身审美的艺术价值。

三、入口空间雕塑与景观环境

一切设计作品最终都要服务于人,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以目的机能和效用价值为前提的。景观雕塑的设计应以人的视觉效果与心理反应为指导,达到雕塑家、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产生共鸣。从全国现有的入口空间艺术作品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因素是解决人、入口空间雕塑和景观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与周围的环境因素相结合并考虑城市环境的特点,才能达到景观雕塑与环境的艺术统一、主题和谐。此外,景观入口空间雕塑作品本身是空间的立体艺术,它除了有一定的实际空间外,还必须营造合适的可视空间,以便人们能从不同角度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雕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场雕塑 要素 城市

雕塑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顾名思义,所谓的广场雕塑就是为了丰富广场的空间、与城市的人文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而创造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点缀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增加文化气息,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可以用来纪念伟人或重大历史事件。雕塑与广场的融合程度非常重要,这往往决定了其是否能增加城市的艺术气息,并更好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良且富有特色的娱乐休闲空间。总之,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优秀的广场雕塑总能使人品味到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因此,提高广场计设的视觉品质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广场雕塑的设计,来挖掘他的美学价值 。

一、广场雕塑设计要素的分析

广场雕塑的设计要素可分为形式要素、空间要素、材料要素。

1、 形式要素

广场雕塑按形态分可分为浮雕和圆雕。所谓浮雕是附属在另一平面,运用压缩及透视的方法来表现三维的空间是介于三维及二维之间的表现方法。例如硬币的上图案就是用浮雕来制作的。所谓圆雕是三维立体的可供多角度观看。圆雕的形态比浮雕的形态更加形象、立体。

按表现手法与风格上分可分为具像雕塑与抽象雕塑。具象雕塑与抽象雕塑的本质区别在于:具象雕塑具有可识别性,而抽象雕塑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按功能性分可分为主题性广场雕塑与装饰性广场雕塑。其中主题性广场雕塑的主题,既可以是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亦可以是广场中某些代表性的环境或建筑,主体性广场雕塑必须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还要能点明主题,甚至是升华主题,从而使观众明显地感到其独有的环境特性。

2、空间要素

广场雕塑是以立体的体量占有空间的。广场雕塑本身的体量形态占据着空间;而空间反过来也影响着广场雕塑的形体。广场雕塑是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的,他代表了一定的城市文化、环境特点。所以在设计制作广场雕塑时要考虑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与周围颜色与光线的关系、与城市文化、与地貌的关系等等。

3、材料要素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日益增多,如水泥、不锈钢、玻璃钢、铝合金、石材、铜、铁艺等等,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效果。新型材料使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更加的开阔。广场雕塑在选择材料必须根据环境、题材等来决定,不要因为忽略材料的特点而最终使广场雕塑与环境、题材等不协调。

二、设计广场雕塑的意义

广场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其它要素一起构筑了城市形象,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所以设计符合城市、环境、人文特点的广场雕塑对塑造城市的历史文化、美化城市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可以塑造城市的历史文化

广场雕塑本身独特的造型、质地、色彩和内涵,不仅把城市独特的形象特征展示于观众,而且也把其所在特定的社会、地域以及民俗的审美情趣展现的淋漓尽致。广场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环境,不仅展示了当地当时人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而且还反映了当地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如沈阳中山广场的大型群雕——《思想万岁》。这一群雕所呈现的是阶梯状构图,西头最高处是伟大的领袖像,其向前挥动着的手臂引领全国人民走向一条康庄大道,而其左右两侧的大型群雕,是由五十八个人物所组成的,犹如长者一般向人们讲述着拥有坎坷经历的中国革命。

2、美化城市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

广场雕塑属于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以点缀装饰景点为主要作用。广场雕塑要与环境协调统一,大多数雕塑作品是为其所在的特定环境制作的,环境中的各种要素,比如天光、日影、地景等,均与广场雕塑有着直接的联系,制约着广场雕塑的表现力。优秀的雕塑作品不仅要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要将周围的环境要素为我所用,作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共生的新景观。

广场雕塑除了对景点有装饰点缀作用外,还可以活跃广场气氛,陶冶人的心情。如法国的德方斯新区的广场建设,由于现代式建筑和空旷的广场,使广场单调没有活力。为了让广场充满生命的意味,在广场上树立了米罗的稚嫩天真的雕塑,这一作品的的完成,立刻给原有的广场注入了活力,活跃广场气氛。此外,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是三个具有很强节奏感的跳舞的少女,别具一格,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缕新鲜的阳光。

三、广场中的雕塑应如何设计

1、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民族风情、人文特点,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地方区域特色相结合。

2、同时考虑建筑雕塑对广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合雕塑作品自身的特点,全面地来设计广场,使雕塑与广场融合在一起,充分突出其个性。

3、广场雕塑设计时在比例与尺度上要相互协调,要能够使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相互联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中转站。同时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材料文化结构的作用,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总之,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使人们在其中活动更加方便、更加舒适。

4、注重广场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材料要经久耐用,工艺要精湛,雕塑的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例如,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中的橙色装饰雕塑与周围的水遥相呼应,而其旋转的形体及表面明快的色彩在环境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耀眼。

结合以上要素进行实地考察,对考察资料详细分析后,根据分析结论进行设计。

总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场雕塑艺术已经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人文精神、和精神风貌。其在广场整体空间构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搭建起了与广场进行空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也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空间价值。它不仅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而且还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品质特性,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品味到这种独特的气息,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如今,广场雕塑犹如散落的花瓣一样,点缀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广场雕塑将会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添加色彩、增加活力。(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参考文献:

[1] 《艺术原理》主编张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中国园林》林箐 2002 第2期 - 万方数据

[4] 《雕塑》作者:陈辉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3

雕塑设计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日益增多,如水泥、不锈钢、玻璃钢、铝合金、石材、铜、铁艺等等,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效果。新型材料使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更加的开阔。广场雕塑在选择材料必须根据环境、题材等来决定,不要因为忽略材料的特点而最终使广场雕塑与环境、题材等不协调。

设计广场雕塑的意义

设计符合城市、环境、人文特点的广场雕塑对塑造城市的历史文化、美化城市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可以塑造城市的历史文化广场雕塑本身独特的造型、质地、色彩和内涵,不仅把城市独特的形象特征展示于观众,而且也把其所在特定的社会、地域以及民俗的审美情趣展现的淋漓尽致。广场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环境,不仅展示了当地当时人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而且还反映了当地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如沈阳中山广场的大型群雕———《思想万岁》。这一群雕所呈现的是阶梯状构图,西头最高处是伟大的领袖像,其向前挥动着的手臂引领全国人民走向一条康庄大道,而其左右两侧的大型群雕,是由五十八个人物所组成的,犹如长者一般向人们讲述着拥有坎坷经历的中国革命。

2、美化城市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广场雕塑属于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以点缀装饰景点为主要作用。广场雕塑要与环境协调统一,大多数雕塑作品是为其所在的特定环境制作的,环境中的各种要素,比如天光、日影、地景等,均与广场雕塑有着直接的联系,制约着广场雕塑的表现力。优秀的雕塑作品不仅要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要将周围的环境要素为我所用,作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共生的新景观。广场雕塑除了对景点有装饰点缀作用外,还可以活跃广场气氛,陶冶人的心情。如法国的德方斯新区的广场建设,由于现代式建筑和空旷的广场,使广场单调没有活力。为了让广场充满生命的意味,在广场上树立了米罗的稚嫩天真的雕塑,这一作品的的完成,立刻给原有的广场注入了活力,活跃广场气氛。此外,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是三个具有很强节奏感的跳舞的少女,别具一格,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缕新鲜的阳光。

广场中的雕塑应如何设计

1、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民族风情、人文特点,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地方区域特色相结合。

2、同时考虑建筑雕塑对广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合雕塑作品自身的特点,全面地来设计广场,使雕塑与广场融合在一起,充分突出其个性。

3、广场雕塑设计时在比例与尺度上要相互协调,要能够使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相互联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中转站。同时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材料文化结构的作用,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总之,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使人们在其中活动更加方便、更加舒适。

4、注重广场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材料要经久耐用,工艺要精湛,雕塑的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例如,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中的橙色装饰雕塑与周围的水遥相呼应,而其旋转的形体及表面明快的色彩在环境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耀眼。结合以上要素进行实地考察,对考察资料详细分析后,根据分析结论进行设计。

雕塑设计范文第4篇

雕塑作品是具有一定空间的可看、可触的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人们不只满足于雕塑作品静态的审美功能,人们越来越关注在使用过程中与雕塑的互动交流,对雕塑艺术形象的感受和富有个性化的重新创造。通过雕塑结构和要素的动态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这一审美需求。

1. 充分体现运动构成的基本原理

动态雕塑是利用运动学原理、悬索受力原理、流体力学等原理构成的运动系统。但动态雕塑不同于一般的运动物体或机械,它的运动形式不但要符合物理学原理,更应满足人们的感知心理特性和审美情趣,它的运动特点更应和所处的环境取得高度的协调或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设计动态雕塑时,要充分体现运动构成的基本原理。

1.1 实现动态的平衡

当整个雕塑的汇交力系合力为零时就构成了动态雕塑的平衡。雕塑的平衡的形式分为对称的平衡和非对称的平衡,对称的平衡方式具有庄重、严肃的特征,处理不好时会使雕塑显得凝滞而呆板,因而使参观者在感知和审美时缺乏兴奋点。非对称的平衡方式具有动势,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容易获得丰富的审美感知与强烈的审美体验。由国际著名的动态雕塑艺术家拉尔方索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风中之舞》就是一件完美的非对称的平衡式作品。该作品依托于自然风作为动力,简单和纯粹的设计,强化了作品背后的文化观念,即雕塑与自然的融合,进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下探讨东方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五组一连串的由杠杆原理构成的不对称平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怀疑它是否真的平衡。当然,这种复杂、非对称、动感的平衡方式除了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形成动态平衡来创造外,还可以通过尺度、造型、色彩、质感和视幻觉等多种手法获得,因不属于运动构成的范畴,所以不去赘述。

1.2 实现运动的和谐

动态平衡是和谐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知道,简单的运动形式只能造成一种乏味的、毫无生趣的机械运动,在设计动态雕塑时应力求避免。如果我们能善于遵循力学和美学原理,将单一的运动形式巧妙地组合成较为复杂的、非对称的运动,构建以动态平衡为特征的和谐运动形式,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不同运动形式的动态雕塑,设计时需要考量的方面是不同的:设计那些做直线运动的动态雕塑,应从位移量、速度值和加速度值等方面去研究,来确定雕塑的运动状态;而对于做旋转运动的雕塑,确定雕塑的运动状态则应从角位移量、角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等方面去探寻,以取得复杂的运动形式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坐落在德国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里的动态雕塑,它是由714个金属球组成,每个金属球由一一对应的金属杆牵动,在马达的驱动下,每个金属球都在计算机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下有序地运动,时而如车壳,时而如浮云。悬浮于空中的变幻的点云效果给人以极具前卫的如科幻梦想的视觉体验,非常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2. 充分满足艺术审美上的心理需求

动态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活动性、经验与期待感等审美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更加符合人类感知心理的需求,从而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质量,所以才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接纳。因此,我们在设计动态雕塑时,除了要体现动态雕塑特定的功能性和知识性外,还要注意满足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需求。

2.1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审美

人们的视觉特点具有往复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总是往复不停地运动着。观察线路是先总体,后中心,再到总体。每一次往复过程大致呈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人在观察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物体是这样,而在观察运动着的立体物体时更是如此,表现出很高的视觉感知的兴奋度。动态雕塑的运动形式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更符合上述人类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因而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兴趣。如果动态雕塑只停留在引起人们视觉审美上,未免显得有些单一,这样的作品给人的审美体验也相对较少。如果我们在设计动态雕塑时,考虑调动人的其他感知觉器官,如听觉、触觉、味觉器官等,这样,人们在欣赏动态雕塑作品时,获得的审美感受、体验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某地公园里设置了各种乐器雕塑,当人们脚踏在琴键或手触碰到琴弦上时,雕塑就会发出相对应的乐器的动听的乐声。

2.2 把握要素间的动静搭配

物体的运动会带来视觉的幻变。由于原物体运动速度的不同,会造成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模糊、融合,这样就形成了各种超越于原型的形态,得到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利用这一原理,在设计动态雕塑时,使组成雕塑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处于运动状态,就可以大大丰富雕塑的形态,赋予无生命的雕塑以蓬勃的生命活力,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缓解紧张枯燥的环境氛围。就如前文所提到的宝马博物馆里的动态雕塑作品,在运动中给人以震撼力,在静止中整体结构具有一种优雅的均衡状态,并能够统治着整个大厅的空间。动静之间的协调转换如此细致入微、瞬息万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赏者审美心理的需求。

2.3 运用科技知识提升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动态雕塑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创作实践。如果我们的动态雕塑能从科学领域吸收有益的观念和形式,就能使动态雕塑作品真正地“动”起来。那样,蕴含在作品中的运动绝不是再现的运动,而是巧妙地利用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各种视幻觉效果。如日本的伊藤隆道巧妙地运用各种不规则的圆形、方形等几何线雕图案,在机械力的推动下,通过各种曲线的旋转,在光、影、色方面给予观赏者丰富的联想空间。作品造型简洁清纯,线条飘逸轻盈,精致而又巧妙地将艺术、自然与科学有机整合起来,凸显了一切皆变化、一切皆流动的现代节奏感,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伊藤隆道的动态雕塑作品《光•在空中飞舞》。

另外,还可将游戏精神引入动态雕塑创作,多维时空语汇可以使动态雕塑作品具有多方位的视觉体验,能使观赏者在精神世界里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2.4 创造物境人合一的格局

我们在设计动态雕塑时,不仅要考虑将运动因素渗透在物体本身的受力状态之中,更要让环境和观赏者参与其中,成为动态雕塑作品中的“ 运动”表现形式。形成“物―境―人”合一的格局。如考尔德的有些作品通过观众和作品双方互动,提供给观众全方位的感知体验。作品融入环境,环境贯穿在作品之中,给人一种亲切的“物我两忘”感觉。

“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是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在动态雕塑设计中,充分体现运动构成上的基本原理,充分满足“艺术审美”上的心理需求,可以赋予动态雕塑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能打破单调与沉闷,而且还能增加轻松愉快的活泼气氛,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强烈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彭婵. 试谈考尔德的艺术[A]. 北京:社科纵横,2007.

[2] 粟多壮. 拉尔方索的动态雕塑探索[A]. 北京:雕塑,2006.

[3] 那成爱. 论艺术形象的“动态美”极其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A]. 湖南:美与时代,2006.

[4] 郭保宁. 活动雕塑泛论[A]. 湖南:建筑学报.1995.

雕塑设计范文第5篇

所谓“聚落”,是指人类聚居的地方。《汉书·沟洫志》:“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狭义的聚落指人居容器的聚合即村落(一个微型城市或者城市的原型),最初源于住宅(以及住宅的变形如教堂)的集合。广义的说聚落产生于“组织”的需要,即通过对单体的组织得到单体所不能具备的能力的需要。据此,我们可以将雕塑主题公园视为以雕塑个体为单元,通过特定的主题内容进行联系集合的聚合体。雕塑主题公园作为城市雕塑的“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反映城市的功能特征和性质。

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文化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雕塑如同城市的其他文化一样,随着城市的发展,总体上也呈现出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雕塑主题公园的出现满足了雕塑发展的应时之需。雕塑主题公园既有园林的休闲功能,又有雕塑艺术的欣赏功能,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的空间,可以说是一种露天雕塑博物馆。

当下,想搞国际雕塑公园的城市为数不少,但基本都是套用一种征集方案、现场制作的模式,结果必然是大同小异。优秀的雕塑公园,总是精心策划,以新颖的主题立意而独领。立意中首要的是确立主题,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理念和主张。题材不在大小,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个性,有地域特色,有民族风格,这样的立意才可能具有深刻的内涵。题材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更是不拘一式的,它们之间的巧妙组合,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创意。组雕“深圳人的一天”(图1-4)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约定俗成的套路是不会有新鲜感的,只有“出其不意、才能”“抓住人”、“吸引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在心中形成永不消逝的主题。拥有了主题就是将其赋有思想,赋有灵魂,正是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发挥了雕塑主题公园的优势,在我国尤其是在国外都不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几个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为例:

1挪威维格兰雕塑公园(图5—10)——以人生为主题的雕塑“聚落”

维格兰雕塑公园以人生为主题,整个公园基本上都是人体类雕塑,看似单调,却展示了生生死死的人生旅程、喜怒哀乐的人间百态,是表现一个人一生的雕塑“聚落”。其中的“生命之柱”是公园的主题所在,内容和形式都有新意,不落俗套,令人震撼。这个公园在奥斯陆具有品牌的地位,其成功之处首要的在于独特的立意。

维格兰雕塑公园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角,是一座占地50hm2的奇特公园。园内繁花绿茵、小溪淙淙、到处都矗立着造型优美、婀娜多姿的雕塑。维格兰雕塑公园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弗罗格纳公园。公园有192座雕塑,总计有650个人物雕像。这些由铜、铁和花岗石制成的雕像,是维格兰20多年心血的结晶。公园内虽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乱,错落有致。园里有一条长达850m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都位于轴线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间。全部雕像形成几幅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如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生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而四角的树丛雕,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的4幅画面。圆台阶的36座石雕,也是从婴儿出生开始的,游人依次环行,渐渐看到人生各个时期的形象:孩子们在捉迷藏,少年们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窃窃私语,老人们熬度暮年,环绕一周,到第36座死亡球塔为止。石桥两边的护栏上,安放着反映日常生活的58座青铜雕像,塑造了许多青年男女和儿童。体格雄健的男子、绰约多姿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组成了大组群雕。它们有的在尽情地跳舞,有的在谈情说爱,也有丈夫打骂妻子儿女的……维格兰在这组雕像群中,穿插了一个新的主题思想——父亲与孩子们在一起。圆台阶中心的生死柱,无论在艺术技巧上,或是思想内容上,都算得上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杰作。石柱高达17m,周围上下刻满了121个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惨不忍睹,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这根“生死柱”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

2奥林匹克公园(图11、12)——以奥运精神为主题的雕塑“聚落”

在瑞士洛桑日内瓦湖畔上静静的坐落着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博物馆,它是为了纪念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deCoubertin)男爵,他以其毕生的精力促进推动了人类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按照男爵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遗产,而更应该体现人类和平,平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信念。

奥林匹克博物馆与奥林匹克公园浑然融为一体,每一个初次到此的人都会立刻注意到博物馆两侧伫立的八根高耸的玉柱,它们有深远寓意: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祖籍,奥林匹亚(Olympia)宙斯神庙中的64m高的六根同样的巨柱,另一个希腊的暗指和提示是其正面的白色大理石它来源于爱琴海北端的瑟索(Thasos)岛,是希腊政府为昌盛奥林匹克运动所送给瑞士政府的重礼。因为它象征着和平鸽的纯洁和公平美好的奥林匹克信念。该公园出自著名的风景园艺建筑师拉迪特(JoseLardet)之手。由于地势的原因,博物馆和公园皆建在青丘绿岭的坡面上,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奇花异木之间,可以随着公园的主径,尽情地闲庭信步,乘风纳凉并观赏,还有那几十座散立于公园各处,形态各异,寓意生动的雕塑,这些精美雕塑艺术品的“聚落”,足以显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精髓。2.1卧立在草茵上的奥运五环雕塑。采用现代手法将不锈钢环镶嵌在镂空的厚重可锈的脊铁上,使之和氧化铁形成的棕红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图13)。

2.2以五彩连环为基础塑造的立体环扣架钟,既有使用价值,又暗示着美学意义上的奥运精神(图14)。

2.3400m长的“风路”旁侧的长跑运动员刚健有力的肌体在周围绿色环境的衬托下,富于极强的运动美感(图15)。

2.4奥林匹克博物馆门前左侧的古希腊奥林匹克亚运动健将铜像洋溢着浓郁的古典艺术的魅力(图16)。

2.5以铝合金为材料塑成的男性肌腹的局部座雕,夸张表现运动员胸部以下,腹部以上分布有致、力度起伏的肌腱,颇有健美的装饰趣味(图17)。

每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都会促进举办国城市建设和改造,同时推动其经济的发展,为此建造的景观和雕塑作品是奥运会的一个直接产物,构成奥运会的又一大文化遗产。亚洲共有两个国家举办过奥运会——日本和韩国。两国都很重视雕塑公园的建设。韩国还首次专为奥运创建了雕塑公园,首尔是少有的专为奥运会兴建雕塑公园的城市之一。首尔奥运雅塑公园建于1986年5月,是为第24届奥运会筹建的。雕塑公园占地几百公顷,规模巨大,里面陈列了200多件作品,大型的作品有20余件。这里除部分韩国艺术家的作品外,还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国重要雕塑艺术家的200余件代表性作品。公园主题鲜明又具有特色,精美的雕塑作品与别致的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展示世界雕塑艺术的大型露天博物馆。困其代表着当今世界雕塑的最新趋势和最高水平,奥运露天雕塑公园被评定为世界五大雕塑公园之一。公园前面的广场上有符合奥运主题精神的作品,其材料、形体均与奥运场馆建筑紧密融合,互相辉映,提示着人们去关注该届奥运“友谊、团结、公平”的鲜明主题。公园里有座奥林匹克运动的纪念雕塑,这座纪念雕塑是用各国运动员从各自国家带来的石头建成的,一共有31个国家、地区和组织以及个人捐赠的4875块石头。这些石头极富特色,而且形态不同、颜色各异,堆积在一起。成了人类大同精神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首尔奥运会已经过去了多年,这里仍然游人如织。这里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许这正是当代人所需要追求的精神境界。

国外的雕塑主题公园起步的比较早,而我国的雕塑主题公园的发展正处于探索期,只在局部接近了完整雕塑主题公园的形态,如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3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图18-22)——以“友谊、和平、春天”为主题的雕塑“聚落”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坐落于我国吉林省长春市南部,占地面积92hm2,其中水域面积10hm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容有130个国家、296位艺术家的三百多件雕塑艺术作品的汇集地,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春市区版图上。公园的规划采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技艺、西方造园学说和现代规划理念相结合的构思,以雕塑为主题,以湖面为中心,以山水为骨架,以绿化为背景,以道路为纽带,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凸显出天人合一的深邃意境。世界雕塑公园是汇聚世界雕塑作品的橱窗。这些反映印欧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东方文化艺术精品的雕塑“聚落”,带来了浓厚的异国风土情调和文化气息;这些反映玛雅文化、爱斯基摩人文化、毛利人文化的代表作品,仿佛时光已经倒流、使人们回到了洪荒、幽远的古代文明时期。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而且材质丰富、风格迥异,堪称世界雕塑的百花园。

作为统帅全园的主题雕塑——“友谊·和平-春天”,耸立于主题雕塑广场中央,由29.5m高的主雕和代表五大洲民族风情的五组不同人物铜像,五块反映五大洲动、植物的汉白玉浮雕组成的雕塑群组成,象征各国人民珍视友谊、热爱和平、向往春天的强烈愿望,主雕气势宏伟,神韵壮观,堪称镇园之作。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人类主流精神和审美文化的浓缩与升华。其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充分表达了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美化生活、崇尚科学、追求文明的基调,既弘扬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美好企盼和精妙的艺术追求。她凝聚着规划、建筑、园林等专家的才华,组织建设者的周密辛勤,支持者的慷慨热情,决策者的远见卓识。

目前,我们同国外建成的雕塑主题公园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协调好本土雕塑公园与外来雕塑公园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源自创造文化的主体具有共同的语言、相同的习俗、一脉相承的传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当代中国雕塑公园的创作,应在固有的基础上创新,一方面要继承本土雕塑的优秀传统,同时,要大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新型材料和新颖的形式。在借鉴西方一些前卫的、带有实验性的雕塑时,还要考虑本地区、本民族的审美习惯,从而构建起同大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雕塑设计范文第6篇

陶艺雕塑所追求在技法上、形体上的无懈可击,绝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放荡不羁,不能太过于偏离一定可视可观的形象,在雕塑内在的法度之间,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塑形,重视形似但又不拘泥于形似。这种意象造型“似”的因素可以指向具体对象;而“不似”的因素则给予主观发挥的巨大余地,借此既实现了对象的神采又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自然的特征和艺术家的情感意象得到统一,从而达到了一种物、象、画我的交融。

宋代大文豪坡就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新观念、新创意要有一定的艺术法则,但不做技巧法度的奴隶:激情豪放要有一定的理意,深明理意重于得形。有时在艺术的创作中过分重视形貌的传达,过于沉迷于自己的再现手段之中,为形象技巧所缠绕,而失去内在精神性的表现。

陶艺雕塑不完全盘恒于表层的完形和具体的形状之中,弥散的状态,模糊的五官,随意的衣纹往复,给人一种没有清晰完形而留下余地等待发挥的感觉,选择这种不到顶点的状态,让人有一种充分想象和期待的空间。中国艺术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眸一笑百媚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藏有意境,而不直露道白。戏曲里的“太假不成戏,太真不是艺”,“半真半假才是戏”,“真真假假才能动人”。不照搬生活,罗列现象,对生活进行选择,创造出让人着迷动人的艺术形象。

王朝闻先生提倡“雕塑家要读些好诗,象诗人般对生活有自己的敏感,掌握艺术规律去表现出来,体现着中国艺术那以意境见长而不拘泥模拟自然形态这一优良传统”。王先生不是叫雕塑家改行做诗人,而是吸取借鉴诗人创作的特点以及最精练的艺术形式,最少的语言艺术,含蓄而不直白的艺术风格,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运用到雕塑的创作当中去。

写意实际上是借中国画技法理意,传达到陶艺雕塑当中去,国画是平面的,而雕塑是立体的,两者之间语言,大场面,好比一首凝练的诗,不长于叙述,而只能表现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体现。以雕塑不同的姿态,群组式合在一起展现,能使作品有一种向另一种姿态的转变,其静态造型仿佛正在运动的瞬间,可以弥补单只单调的不足,扩展场景空间。

中国画写意的方法有二:一日简化;二日夸张。即是将复杂的客观形象提炼成为最基础的形体,省略其繁琐的细节。陶艺雕塑的设计也是将客观物象精华神采,最具生力的意态留住,弃滓存精。

艺术创作中典型性越高的形象越具有艺术美,典型物象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度而完美地谐调在一起。艺术的写意提炼、概括、装饰性都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出来。作品创作中要充分体现男人的阳刚之美,女人的阴柔之美,老人的稳健慢弱,儿童的天真活泼。将人物精神与气质、个性与共性,静态与动态,韵律与节奏,体感与质感表现出来,体美是自然最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蕴含多种象征意义的语言,是雕塑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

雕塑设计范文第7篇

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入手,对大同地区古代雕塑资源进行整体性归纳。其次从造型符号、色彩符号、服饰符号和纹饰符号四个方面梳理了具有地方特色古代雕塑艺术符号,并结合市场现有衍生品实例,探讨了这四类符号在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雕塑衍生品 造型符号 色彩符号 服饰符号 纹饰符号

中国分类号: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12-02

一 大同地区古代雕塑姿源储备概述

说到中国古代雕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山西大同地区。大同地区古代雕塑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大同地区古代雕塑资源具有规模庞大、类别多样、内容全面的整体特征;大同地区古代雕塑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大同地区古代雕塑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质和地域特色,鲜明地展现了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血脉和精神风貌。

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又因其现存造像数量多、质量高,被冠以“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的美称。云冈石窟是北魏一个朝代完成建造的,在文化传统、审美倾向和艺术表达方面体现了相对完整而统一的时代性。按开凿时间和艺术风格,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风格以“罢曜五窟”为代表,具有雄浑、质朴的西域风格;中期石窟无论在内容题材还是造像组合样式上都更为丰富多变,显现出了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北魏艺术风格;晚期石窟造像风格则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汉化倾向。云冈石窟形象地展示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演进历程,记录了佛教造像在中国走向世俗化、民族化的发展轨迹。

善化寺是我国目前辽金建筑布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院,也是辽金时期一座重要的华严密教寺院。寺中大雄宝殿内佛坛塑有五方佛和二弟子二菩萨立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二十四个护法诸天,表情丰富,身份、神态各异,显得异常生动。

华严寺位于山大同市西南,创建于辽代,是辽代是西京重要的皇家祖庙。薄伽教藏殿内遗存塑像三十一尊,中间端坐着慈祥庄重的三世佛,两侧为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殿内菩萨形象各异,神态端庄,具有娴淑的女性风范。其中一座斜倚站立的合掌露齿菩萨像,被郭沫若先生誉为“东方维纳斯”,身体略向右倾斜,优雅的5形曲线与著名的米洛的维纳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同被誉为“龙壁之城”,现存龙壁九座,最富盛名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九龙壁。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影壁长约四十五米、壁高八米、厚约两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座龙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九龙壁之首。壁面采用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中间位置平均分布着九条气势磅礴的飞龙浮雕形象,两侧则装饰有日月图案。整组影壁气势恢宏、主次分明、色彩绚丽。

大同雕塑资源除了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北魏石窟雕塑艺术,以华严寺善化寺为代表的辽金彩塑,以九龙壁为代表的明代龙壁外,还包括数量众多的陵墓雕塑,如棺床、棺室雕刻;大同地区还遗存不少建筑刻件,例如瓦当、石门、脊兽等;大同地区民间还有许多器物雕塑流传于世,例如瓷器、青铜器、金银器上的雕塑装饰等。

二 大同古代雕塑艺术符号梳理及应用策略

大同地区丰富的古代雕塑资源,为雕塑衍生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可视化的艺术符号。只有从繁杂的艺术现象提炼出典型的艺术符号,才能明确展现大同古代雕塑的共性特点,才能集中体现大同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才能着力传达大同古代雕塑“意不尽言”的艺术张力。下面,笔者将从造型符号、色彩符号、服饰符号和纹饰符号四个方面对大同古代雕塑的艺术符号进行归纳与梳理。

(一)造型符号

雕塑艺术是三维的空间实体艺术,因其三维实体性、可视性和可触性,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雕塑从空间出发,多角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是二维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表现优势和审美力量。优秀的雕塑造型符号不仅在艺术层面上来源于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更在精神层面上成为地域精神的物化表现。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图1)就是一个造型符号的成功范例。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于187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赠送的礼物,雕塑形象是一位希腊少女,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则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铁链。自由女神像从落成之日起,就受到美国民众的喜爱,成为纽约港口的标志性雕像。而作品背后蕴含的自由、民主精神,使得自由女神这一造型符号成为美国精神的标志。在我看来大,大同地区也有类似自由女神一般,可代表大同古代雕塑风貌的造型符号,比如说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主佛(图2),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露天大佛”。主佛面部造型丰满圆润,鼻梁高挺,双目有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正襟端坐。整体雕刻手法刚健雄浑、洗练概括,不仅是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也当属于北魏佛像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云冈石窟第二十窟“露天大佛”也是大同旅游产业的标志性元素,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凡是到云冈石窟参观的游客,都会与“露天大佛”合影留念,很多大同特色产品和产业都采用“露天大佛”的形象融入其品牌标志,由此说明“露天大佛”可以称得上是大同标志性的古代雕塑造型符号。但是目前“露天大佛”的雕塑衍生品形式较为单一,基本都是以整体坐像浮雕或者头部局部圆雕的形式,材料则多为煤矸石或树脂,缺乏创意点,很难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亟待我们继续挖掘其艺术特色和创意植入点。

(二)色彩符号

色彩符号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部分,它能够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价值理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人民对颜色的喜好,具备一定的象征,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和视觉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你来过善化寺大雄宝殿,一定会对殿内彩塑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善化寺大雄宝殿金代原装彩塑(图3)采用多层晕染、金彩并植、精描细刻的手法,特别是胁侍菩萨和诸天像的冠戴和服装上的敷金,更是金彩辉映,灿然若写。在二十四诸天及胁侍菩萨塑像中,金纹织绣的丝绸服装,兼用了贴金、描金、剔金、沥粉、平涂、罩染、刮刻等多种方法,以表现其华丽浮凸的不同丝绸质地。如金锦绣纹,即先在沥粉勾勒出的花纹内贴金,上面敷彩,然后用一种尖利的刀笔刮刻除花纹,以除去上面的彩色,露出金底,从而表现出织绣金纹那种高低起伏、粗细相间、复杂繁密、华丽绚烂的真实效果。这种金彩并植、精描细刻的彩塑风格,体现了金人尚“金”的时代风尚。善化寺彩塑中金色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存留有原有色彩的诸天服装,配色复杂,组织华美,究其原因,应与辽金少数民族喜爱饰金,尤其是金人尚“金”的风尚有直接关系。在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开发中,可以尝试开发一系列以金色为主题的彩塑衍生品。彩塑衍生品的开发在市场上目前尚属空白,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在开发中,可以借鉴传统的贴金工艺,塑、绘、贴金三者相结合,将大同地区古代彩塑的金色气质充分表达出来。

(三)服饰符号

大同地区雕塑资源以古代雕塑为主,其中佛教雕塑更是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佛教雕塑的服饰特色,以及佛教雕塑中对于衣纹的处理手法也作为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的开发中的一个特色,将古代佛教服饰文化与雕塑相结合,开发一系列以服饰为内容的雕塑衍生品。我们以云冈石窟佛像雕塑服饰为例。云冈石窟早期佛像雕塑的服饰多采用袒右肩式和通肩式两种。所谓袒右肩式,即袈裟自后背处开始覆盖整个左肩,右侧斜搭右肩一角,露出右侧胸部以上位置和右臂。而通肩式,则是犍陀罗佛教的特色服饰特点,即大衣领口呈U形,衣纹从两肩头高点向下汇合呈一系列如水波纹般的涟漪形态。而到了云冈石窟中期佛像,特别是太和十三年后建成的佛像,明显地具有了南朝服饰的风格,体现了褒衣博带的佛装特色。所谓“褒衣博带”是指衣袖宽、衣裾长。鲜卑族的服饰一般采用窄袖的款式,―方面便于马上骑射,另一方面可以抵御风沙严寒。而窄袖向“褒衣博带”的转变便与拓跋鲜卑政权为加快汉化步伐而实行的服装改革相关。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帝始服衮冕”。服装改制引发了雕塑艺术的形制变化,云冈第1、2窟、第5、6窟和第11至13窟等中期石窟中的佛像或多或少都含有褒衣博带的服饰特色。而云冈石窟晚期佛像则基本全部采用了褒衣博带的佛装。云冈石窟佛装的多重风格,不仅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拓跋鲜卑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宗教价值。服饰符号在艺术衍生品中应用较好的范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发的吉祥物“壮壮美美”(图4)。两个吉祥物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吉祥龙凤,而身上穿着的便是清朝皇帝和皇后的龙袍和凤袍。无论是服饰本身还是朝珠、龙帽、凤冠等配饰都经过相关专家考证,以达到还原服饰特色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卡通形象为主体,配以具有民族或历史传统服饰为特色的雕塑衍生品设计模式,能够亲近消费者,并为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发挥巨大作用。服饰符号应用于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此种成功的设计模式,运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配以云冈石窟各时期特有的佛装,成组展现云冈服饰文化特色。

(四)纹饰符号

在大同古代雕塑中,包含着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纹饰符号。例如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莲花纹等植物纹样,以及大同龙壁的龙形瑞兽纹样。纹饰符号有其独特的象征性,人们通过一系列欣赏活动后对纹饰的思维和认识不断完善,纹饰的象征意义也随之产生。相信每个参观完九龙壁(图5)的游客,都会感叹于龙壁的精美壮丽,并为身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由衷的自豪而骄傲,这就是纹饰符号象征意义给人心理带来的滋养和震颤。九龙壁横向长条形壁面上均匀分布着九条高浮雕龙形象,龙与龙之间穿插布置着山石、流水、珊瑚等形象,造成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对比关系。九条龙中,位于中心的龙其位置正对着代王府的中轴线,采用了端坐静观的样式和代表了皇家尊贵的正黄色,龙身呈半围合之势,从形制上看,可以说是九龙之首。除中心位置的龙外,其余八条龙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排列,但在细节上会略有不同,整体和谐而又不雷同,体现多元化的视觉美感。离中心最近的第一对浅黄色龙,采用飞翔的姿态,龙身呈“S”形蜷曲状,龙头朝向左侧眺望。从中心向外左右分布的第二对龙龙头朝向右边,仿佛在云海之间盘旋上升。第三对紫色的龙,神态更为严肃庄重,似乎以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从空中俯冲而下。东面第一条龙和西面第一条龙是首尾呼应的一对黄绿相间的坐龙,表情严肃,气势磅礴。九龙壁整体构图疏密得当,浮雕造型简洁有力,色彩丰富华丽,堪称中国龙壁中的精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符号,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性格的最好体现,可以说龙形纹饰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艺术的漫漫长路,在雕塑、建筑、绘画和服饰等艺术门类中都有所体现。龙是象征吉祥的纹饰符号,代表了平安、尊贵等美好寓意,而中国人也自诩为“龙的传人”。围绕着龙这一传统瑞兽纹饰符号,国内外很多博物馆制作了相关雕塑艺术衍生品。例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开发了以中国龙浮雕、明代青花瓷瓶和“龙”字印章相结合的中国龙钥匙圈(图6);辽宁省博物馆根据馆藏玉猪龙设计制作的等比例大小的岫玉仿真雕塑衍生品(图7);上海博物馆根据馆藏四龙纹铜镜的花纹制作的男士法式衬衫袖扣(图8)。大同九龙壁的龙形纹饰有数量多、动态多样,色彩丰富的特点,且浮雕的立体形式更利于雕塑衍生品造型的设计,因此龙形纹样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纹饰符号素材。

结语

雕塑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居住区雕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culptures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the public area of Taiyuan and Shijiazhuang City, the survey research to Lake Gardens and the Star River, for example, the type of residential sculpture, color, body mass and scale , theme and location, and explore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al residential design structures.

Keywords: Residential Sculpture Design

居住区中的雕塑,可以说在整个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心设计的雕塑往往可以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居住区的标志。雕塑作为传达美的媒介,联系环境与人,创造交流中心,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1.雕塑的类别

雕塑可以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木雕、石雕、金属雕塑等,由于木材本身易腐蚀,所以居住区中常见的有石雕、金属雕塑,近年来还出现了绿色雕塑,所谓的绿色雕塑就是将植物修剪出不同的形状,既是雕塑又能绿化环境;

2.雕塑的色彩

色彩在雕塑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雕塑艺术的重要陈述语言.色彩与形体、同构建雕塑艺术的精神世界。雕塑的色彩影响整个居住区的氛围感受,暖色可使人感到热情温暖,可用于活动区,冷色调使人感到安静优雅,可用于休息区。

3.雕塑的体量与尺度

我们在处理居住区雕塑的体量与尺度时,除主题外,还应该认真考察周边环境,以确保将来完成的雕塑,既能表现所传达的主题信息,又与居住区环境相协调。居住区雕塑在考虑体量与尺度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居住区住宅,雕塑起到一个视觉焦点的作用,同时起到一个视线的过渡作用,有效解决了大尺度住宅地下那种压迫感,给人以一种亲近的感觉;第二考虑人在环境行为学中的作用,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大小有限,如果雕塑尺度过大,会造成压迫不适应感,合适的尺度可以成为雕塑中的一部分,与雕塑直接对话,与雕塑产生共鸣,小尺度的雕塑让居民容易接受,更贴近与生活。因此选择体量与尺度适宜的雕塑,让雕塑融入到居住区的环境中去,给居民创造一种轻松、优美、富有情感的空间环境。

4.雕塑的题材与位置

居住区中的雕塑是长期放置于某一特定环境的艺术品,它所要表达的主体或者要取得的艺术效果是与居住区其它景观环境紧密相连的,目前居住区内雕塑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功能性雕塑四种类型。

纪念性雕塑:往往应用于城市广场地区,用于纪念该地区具有纪念性意义的人和事物,纪念性雕塑用于住宅小区的情况比较少见,如果需要应放置在居住区的入口广场,起到标志性的作用。

主题性雕塑:主要是起着揭示建筑或建筑群主题思想的作用,根据住宅小区的规划理念,建筑风格,景观节点来处理,用主题性雕塑来表达此住宅要表达的理念,承载的风格。强调住宅小区内的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例如欧式住宅小区与现代风格、中式风格等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雕塑来表达设计理念。

装饰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应该以美的姿态,美的造型,美的构图,形成美的画面给人精神上以美的享受,所以成功的装饰性雕塑就像一首抒情的诗,一幅优美的画,美化着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会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引为自豪,甚至被作为城市的标志。在居住区中装饰性雕塑以其灵巧秀美的姿态与周边环境相互结合,共同营造景观中心,为居住区居民欣赏。

功能性雕塑:是从实际功能要求出发,通过雕塑本身传达深层次的含义,或者暗示一些意义,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采用雕塑的手段增加其美的造型,它在美化丰富居住区环境的同时,也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随时随地感受到美。常放置于居住区的人行道旁或是绿地中。例如开阔的草坪旁放置的树桩造型的垃圾箱,树阴下造型新颖的座凳,儿童游戏时有雕塑造型的玩具也可以称得上是功能性雕塑的一种。

5.实例分析

下文将以星河湾和湖畔花园为例,探讨雕塑及建筑构筑物在居住区绿地系统中的设计及配置

上图为星河湾的绿地景观系统分析图,其中浅绿色部分为绿地组团,星河湾是以英式园林景观为主的高档居住区,极力打造自然景观:山涧小溪,树木花间,碧波荡漾……虽由人造,宛若天开。

上分析途中所示的红圈范围是居住区的景观节点,为了起到统领景观的作用,在重要节点处配置了一些雕塑及建筑构筑物,与传统的方式不同,此处极为注重与自然相结合。装点着空间的同时又起到连接、过渡、转换或指示方向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湖畔花园是更加居民化的住宅小区,比起星河湾的优容华贵,她更加的平易近人,星河湾更多的是供少数人品玩,而湖畔花园更多的是为平常人提供多种生活游玩的可能性,所以人工印记较星河湾多,显然,雕塑及人工构筑物的数量大大超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星河湾,着力营造较强的生活气息。

下面对湖畔花园中三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分别进行雕塑配置分析:

1.主入口处主要景观节点(上图较大红圈所示处)因地块为条形,不宜在地块中心设置小区的主要景观,所以主入口处就承载了这一景观使命,有张拉膜入口,铺地广场,长廊木架,水景喷泉,小憩园亭等多重景观,具有丰富的景观层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活动的可能及需要,极具生活气息。

2.次入口处次要景观节点(上图绿圈所示处)此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雕塑及建筑构筑物不多,多以星河湾式适应自然的装饰性雕塑为主。

3.中部小景观节点(上图较小红圈所示)此处主要为上两者的衔接及过度,雕塑及建筑构筑物数量比入口处少,以凸显主入口处景观节点的统领性。

6.结语

雕塑构筑物作为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中画龙点睛之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设计者与自然与使用者的对话,我们应在设计中探寻新的雕塑构筑物的形式,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俊芳,居住区硬质景观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刘学军,居住景观设计要素探析,硕士学位论文,2002

[3]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雕塑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陶瓷雕塑产品;产品设计;发展概况;设计特点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工艺和艺术形式,既有需要严格遵循制作程序的科学性,又有体现时代风貌和创作者强烈个人风格和意志的艺术性,还有消费多元化趋势下的商品性。在陶瓷雕塑产品设计中,设计者既要注重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又要在设计概念中融入传统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传承延续性,用丰富的设计语言体现产品价值,烧制出极具艺术生命的陶瓷雕塑作品,在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同时推动陶瓷雕塑产品设计产业的发展。

1 掌握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发展概况

陶瓷雕塑是将陶瓷和雕塑有机结合,通过艺术设计、创作和加工而塑造出来的更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陶瓷产品,这些陶瓷产品可摆放于园林、寺庙、博物馆而具有欣赏价值,也可因其历史文化内涵而具有收藏价值。我国的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自那时起极具智慧的工匠即可创作出风格多变、质地良好、外观精美的陶瓷雕塑作品。随后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的洗礼,我国陶瓷雕塑产品至明清时期已享誉世界。当代陶瓷雕塑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又有现代设计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设计者用更加多样、多变的表现形式和更具创意的表达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满足客户设计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陶瓷雕塑产品。

2 了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主要特征

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者大部分倾向于在设计概念中渗透历史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此外,还会强调个人意愿和风格的表达,通过产品O计,传递设计者的设计情感和信息,营造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使消费者或观赏者体会到陶瓷雕塑产品的概念和内涵。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具有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者的设计目的十分明确

在进行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创作之前,设计者已对设计风格、需求阶层有明确的设计目的,以设计目的为中心,将个人创作灵感、设计原则原理、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融入设计中,从而创作出满足客户设计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体现产品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设计作品,使消费者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推进陶瓷雕塑产品设计不断改进和推陈出新。

2.2 陶瓷雕塑产品审美需求多样化

首先,就陶瓷雕塑产品本身而言,因其创作原材料、设计原则方法、设计过程、制作工艺等均充满多变性,使陶瓷雕塑产品作为审美客体就极具多样性。其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灵感也充满了偶然性,这就使得设计概念和创作方法具有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偶然和不确定的因素使得陶瓷雕塑设计产品呈现于审美主体面前时,设计产品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此外,时代的发展进步推动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和提高,不同时代背景和流行趋势下人们对同一设计风格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这也就是所谓的审美主体的自由多变性。陶瓷雕塑产品作为审美客体需要获得主体的认可并服务于主体。消费者作为审美主体,其审美需求会随着阅历的积累、心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者需要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审美需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调整,以创作出更加迎合消费者精神和物质需求的陶瓷雕塑产品。

2.3 陶瓷雕塑产品创新多变

陶瓷雕塑产品自被创作出来就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和当代,涌现出大量风格鲜明的产品。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使得大众审美观念变化更新,正是由于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能够及时适应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审美需求,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满足消费者的多重审美需求,才能够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中不被淘汰而获得长足发展。

3 把握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在向更高水平迈进,自然也就对陶瓷雕塑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在进行陶瓷雕塑产品设计时必须兼顾产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现设计产品功能多样性。纵观不同历史时期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特点,其中既有以结合书法、绘画而丰富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法,又有或豪放或婉约的创作形式,造型优美、风格多变。当代设计者可以在借鉴前辈创作经验的同时,融入更多现代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不断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陶瓷雕塑产品在体现艺术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要求,并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使陶瓷雕塑产品具有双重甚至多重生命力。

4 着眼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4.1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谋求发展

对于当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工作者来说,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碰撞中探寻一条适应时代潮流、兼顾民族性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道路是推进陶瓷雕塑设计的必由之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推进,陶瓷雕塑已从传统的精英艺术转变为如今的大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也逐步回归主流和多元化,以传统作为基础,复苏手绘艺术、融入民族题材不断进行创新,使陶瓷雕塑产品顺应时展趋势和主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碰撞中实现自身的飞跃发展。

4.2 在多种艺术形式的不断融合中谋求发展

当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和艺术形式相互碰撞交流、相互借鉴渗透,涌现出大量新颖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理念和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在陶瓷雕塑设计中融入现代绘画造型手段和绘画技法,再对传统壁画的表现形式加以借鉴,使创作出来的产品具有全新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体验,并试图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深入发掘陶瓷雕塑的应用前景,深化陶瓷雕塑的开发应用。陶瓷雕塑产品设计需汲取传统技法的精髓,又顺应时展要求,力求在众多的艺术形式的碰撞融合中得到长足发展。

5 结语

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发展需要设计者在深刻理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历史发展概况的前提下,时刻掌握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结合传统或现代的艺术创作手法设计出,兼顾产品多重性价值的实现,既体现陶瓷雕塑产品更高的艺术价值,又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的高价值产品。中国作为陶瓷大国,其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创作形式丰富多样,艺术价值用“深厚”二字不足以表达,足以引领世界陶瓷雕刻设计潮流,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家更是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陶瓷雕塑艺术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所在。作为陶瓷雕刻产品设计从业者的我们,应对中国传统与现代陶瓷雕刻理念和精神有所感悟和升华,顺应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推动陶瓷雕刻产品设计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创作出质地更加精良、独具匠心、形神兼具、艺术与实用兼备的陶瓷雕刻产品,始终引领世界陶瓷雕刻产品设计潮流,为陶瓷雕刻艺术创造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光涌.浅谈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08):86.

[2] 林建平.浅谈陶瓷雕塑的形与神[J].艺术科技,2014(10):82.

雕塑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雕塑 城市广场 设计

雕塑作为空间艺术的四大门类之一,在现代社会被广泛的应用到广场的设计中。雕塑在辞海中的定义是,造型艺术之一,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板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早于广场出现,在蒙昧的古代社会,有人们祭祀时所使用的图腾,还有体现人们对丰饶食物和生存繁衍乞求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雕像等。广场指广阔的场地和城市中的广阔场地,同时也指人多的场合。广场早期的产生是源于欧洲古代的集市和市场,主要以交易买卖为主,逐渐形成广场集市,直至后期又进一步发展成完全不同意义上的广场(例如:市政广场、宫殿广场等),这时广场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性和集权性,更多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到现代广场被归还与民众,成为人们集散、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城市广场的发展,广场逐渐成为雕塑的外部空间环境载体。并且雕塑也是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大利威尼斯广场上的“祖国祭坛”、阿根廷的五月广场上的“五月纪念碑、法国巴黎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莫斯科红场上的“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纪念碑”。这些雕塑无不诉说着历史,标志着城市进程。

雕塑本身的特性使它在城市广场这个空间中有旺盛的生命力。雕塑在广场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性。在空间中有具体的功用性,雕塑经常与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来进行主题的展示,如比利时雕塑“撒尿的小孩”。

2.空间性。能够逼真完整准确直观的表达空间形体,如纪念性的广场。

3.标识性。广场是城市中的节点,雕塑有很好的标识和指示作用。它有有助识别广场,识别城市。是广场形象、城市形象的传播者。

城市广场中雕塑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体现在:

1.传播文化、知识,起到纪念和教育的作用。

2.提高广场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达到广场与雕塑,雕塑与人,人与广场之间的交流。

以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广场为例:(图1)

(图片为雕塑“雷锋与少先队员在一起”、“雷锋纪念碑”、“雷锋纪念壁浮雕”)抚顺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为了纪念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抚顺人为他建造了“雷锋公园”、“雷锋纪念馆”。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些历史背景但是通过广场上的雕塑我们可以很清楚体验到其中传达的精神。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光是物理上的同时也是艺术审美心理上的。大大小小的广场被人们利用,进行锻炼、休闲和娱乐等,广场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广场多了也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对雕塑的使用。首先,广场应该设置一处或多处的雕塑景观,这样可以活跃广场的气氛,并且也可以传达出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其次,广场中设置雕塑是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这体现在广场雕塑设计中的宜人的尺度,可以体现公民自豪感的设计理念,适度的色彩基调,最重要的也是与周围城市建筑景观的融合。(图2)

(图片为某小区的广场)从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其一,广场缺少雕塑,显得空旷没有凝聚力,因此造成广场缺乏标志性和课识别性。其二,广场雕塑位置不当,影响交通和广场的使用。

上一篇:著名建筑范文 下一篇:司法鉴定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