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

时间:2023-02-23 04:48:57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知识技能在其他很多专业课程中都有大量的应用。在高职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学校要做好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教授学生模拟电子电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学周期短,为了满足社会行业需求,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不是学术探究型的专业人才。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培养目标。为了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练习中,熟练的应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知识技能。至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所包含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教师不必对学生提出太多要求。因此,树立正确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训练部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一段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通过实践验证,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确定合理的教学安排

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课时安排一般都不够充分,而课程内容却非常多,因此,教师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安排,为重要的知识内容设置更多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追求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其他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适当调整,让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和实用的知识内容,其他难度大、更具学术性的知识不必投入太多的时间,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大致掌握就可以了。此外,教师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加强对知识的应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总的来说,需要教授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观察电路、分析计算、器件选择以及实践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安排更多的例题和实践实验。例如,在教学基本放大电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电路图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让学生明确放大原理,然后通过上机实验进行实践验证。下图是共发射极组态放大电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学会判断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掌握共发射极组态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3.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第一,明确课程作用,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学习课程知识与技能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程教学中,放大电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放大电路在电子系统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根据其应用,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电子设备,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电子设备中涉及的典型放大电路;还可以在理论课堂上穿插实践环节,带领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调试一些简单的电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全面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包含了大量理论、技术以及实践三方面的综合内容,仅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师很难充分向学生展示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方便的带领学生分析电路原理图,通过EDA软件进行模拟测试,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拓展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第三,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内容理解难度大,高职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应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时,让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针对当前教学的知识内容,设计专门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项目的准备、设计、检验、实施、评价等步骤,通过完成项目,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在进行项目探究时,可以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个人难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能培养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在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专业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亚坊.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5-56.

[2]侯宁,张天瑜,杨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4-35.

[3]苏志红.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5,(2):33-34.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作者简介:王玉菡(1981-),女,河北衡水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杨奕(1970-),男,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重庆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2003)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91-02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和电子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把“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门课程合成一门的课程,同时调整了教学要求,教学学时也相应进行了压缩。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初步设计方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笔者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1.如何合理分配学时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分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教材编写通常是按80学时左右编写,重庆理工大学选定的教材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晓安老师编写的,本科教学理论学时数为64学时。如何针对仅有的学时,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内容,是本课程教学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如何突出把握重点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课下自学和复习。

3.如何紧跟时代步伐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体系滞后,不能够与时俱进。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现有教材没有任何关于EWB仿真的内容,没有把计算机辅助分析融合到教学中。

4.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算是再难的课程,只要有兴趣,肯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要灵活,不能上死课,要多联系实际,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理论问题生活化,给学生体会知识的机会,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印象深刻。

二、改进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化难为易,合理分配学时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一些概念和问题就需要教师抓住所讲内容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因为这些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多角度、多视角联系和讲授知识,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掌握知识点。经过笔者多次课程实践教学发现学时数最好的分配是:电路部分24学时,模拟部分40学时。因为电路部分的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以及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以及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学习起来并不费力,很多内容学生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课程中都有所接触,是有基础的,即使自学也可以很好的掌握。而模拟电路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曲线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需要多花时间慢慢讲解,很多学生自学也是完全不懂得。因此实践证明讲授这门课程,采用“前紧后松”的教学节奏,要把前面的进度稍稍加快,进入模拟电路部分后,就要慢慢讲授。

2.善于引导,因材施教,突出把握重点

教师在台上固然是授课者,但是学生也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者。授课是个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会讲,善于讲,善于观察学生的反映,适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讲每一章内容时,都会先告诉学生本章的重点。并以“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词来区分一章内容的轻重。在讲课的时候,只需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即可,重点讲授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突出重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层次感。例如讲授第六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时,因为时间有限,通常只着重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作为了解和自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学习上了。只要把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学习好了,就会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3.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建立良好课堂气氛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适时安排一些内容自学,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完成多一点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绝对的双赢。例如在讲第3章动态电路分析时,就只需要介绍电容元件的一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的求解过程,对于电感元件的类似电路就交由学生课下自学,让学生上课讲给大家听,一个学生讲完了,其余的学生还可以补充,大家一起学习,使得印象深刻,学习气氛浓厚了,教学质量也就跟着提高了。

4.每章小结,重视作业,不断深化知识

每章节的小结是为了回顾、总结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重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联系,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框架;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能够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架设桥梁,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所以说章节回顾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教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了强化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每当讲解完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应布置相应的习题,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督促。作为教师,也应该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分析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而了解学生理解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准备,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结合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课件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原理抽象,定理、定律、公式和概念多。如果只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解决该课程中的“图形、电路、图表、原理图、结构”等问题,必然导致知识传授的枯燥无味,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使学生积极性受挫,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难有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除采用演示、实验手段和语言鼓励之外,还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音来展现教学内容,可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加强教学效果。

6.增加EDA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EDA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现今,EDA技术日益成熟,已渗透到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了解现代电路设计方法,了解日益发展的电路设计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基本的EDA技术,特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拿出一个课时专门介绍EDA技术基础、EWB软件、可编程模拟器件及应用,将计算机辅助分析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需联系实际才会有意义,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以致用。所以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综合实验内容,将有内在联系的实验内容组合到一起,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上增加梯度,由浅入深,增加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实验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课堂上只讲授器件基本原理,难以解决实际器件的使用问题。因此,在实验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看懂芯片管脚图功能表,理解电路原理图,一直到电路的实现,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改变了以前的只教不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被教授到主动学习,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各种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增强,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主动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这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总结

总的来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师这个Leader,要带领好学生,掌控好教学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自发的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笔者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实践证明了通过以上改革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08,(3).

[2]李心广,王金矿,马文华,等.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姜欣欣,金永镐.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分析[J].科技信息,2008,(34).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3篇

学生在学习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实验室中验证性实验不能贴切地和理论进行结合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模拟电子技术成为专业基础课中,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一门课程,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本文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验部分重新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解决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项目驱动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虚拟实训系统;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类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然而,在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分立元件及内部结构的讲解是学生难以理解,存在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验证性实验和理论学习脱节,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模拟电子技术普遍成为专业课中学生最难学懂,更难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一门课程。

1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弊端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工程性与实践性。通过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掌握电子电路的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产品手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第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第三,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学生学完课程后,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弊端:第一,注重理论分析,忽略工程性和实践性;第二,传统的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新器件、新技术的发展。此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学时少,内容覆盖面广,基本概念抽象,电路形式多样且难懂等。学生在学完后,普遍反映入门难,知识得不到应用,造成学习效果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为此,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设计思想

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法中概念—原理—原件—应用的教学顺序,重在强调器件外部特性,淡化器件内部工作原理,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工程性,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讲授知识点时实施项目为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中实施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做到:

2.1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必须以每一个教学项目为依托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相应的一个个项目,在每一个知识点贯穿在整个项目中,以理论辅助实践,实践及时反馈理论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主要思想是:首先引入一个项目,介绍此项目的组成,围绕此项目所用电子元件功能工作原理,不再讲解元器件或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和特性,而更加注重外部特性、功能及其实际应用,学习利用外部电路分析电子器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抓住重点,了解电路整体功能。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如下:通过项目式教学,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在项目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学生能够通过一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掌握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

2.2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用项目教学驱动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作为载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思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地完成一个项目中不同的任务,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进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项目驱动教学贵在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贵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问题,根据需要并带着问题主动去“学”,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学习和收获的成就感。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新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特长,肯定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的行为,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3项目驱动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网络资源对知识点进行预习

在课前给学生相应的网络资源并且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在智慧教室内利用智慧教室资源进行互动教学

智慧教室具有:①个性化教学功能;②多功能教学功能;③即时互动功能;④教育数据分析功能,用智慧教室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点的学习应该把握好理论教育的度,初期教学点到为止即可。在实践应用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动脑逐渐深入对理论的认知。这一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其未知的理论知识的兴趣,有效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利用北邮模拟电路虚拟实训系统进行电路搭建及测试,帮助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4)利用面包板及电路元件搭建电路,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5)最后在模拟电路实训室中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焊接和调试,完成产品制作。

3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学生成绩考核依据是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实践成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考核包括平时过程性项目考核、实验动手操作、专周实训与期末笔试相结合。本课程考核总成绩各考核项目及其分配比例如下表:

4结束语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育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的同时,完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的建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将来实习及工作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蔡晓艳,肜瑶,王照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3):51-53.

[3]刘明洁.模拟电路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晏湧.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88-290.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考核方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23-02

宿迁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中对部分“学生反映难学”、“考试不及格率较高”的课程开展了专项教学改革,“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被批准为“考核方式”专项改革。

一、改革背景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学的情绪,致使考试不及格率非常高。

在对2010、2011(二本学生)两届学生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同样反映该课程难学,但经过沟通和交流(主要向学生解释该课程的重要性、难学原因,传授他们学习该课程的方法等),学生逐渐摆脱了心理阴影,通过刻苦学习,最终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到了2012级(三本学生)时,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及学生均反映该课程“难教、难学”,学生的期末成绩非常不理想,批阅试卷竟然成了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卷面成绩不及格率太高了,期末总评成绩不及格率竟然达到了40%。

在认真总结2012级教学效果后,我们认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客观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加强平时对该课程的学习,最后通过课程考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2010、2011级学生),2012级出现的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三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与二本学生相比,均有一定的差距”,鉴于宿迁学院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三本院校,2012级学生在该课程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将会成为该课程在以后授课中的常态。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课题组在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1)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该课程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所以难度只能是适当降低。(2)加强过程学习管理。通过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引导、督促学生注重和加强平时的学习[1-2]。第二点应该作为重点研究。

二、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原来的考核方式是: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我们将考核方式调整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35%+阶段性考试成绩×35%。增加阶段性考试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过程学习,阶段性考试的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阶段性考试具体情况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2013级通信工程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改革实践。

新的考核方案主要体现在总评成绩中增加了阶段性考核成绩。阶段性考核,是我们课题组在研究国内外考核方式基础上,结合宿迁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出的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以“增强过程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考核方式[3-4]。

(一)新方案的宣传

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就给学生介绍了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新方案,重点介绍阶段性考核。学生对阶段性考核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普遍认为阶段性考核增加了学习的繁重度,这种反应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们邀请辅导员和我们一起做这项宣传工作,我们认为只有让方案的执行主体(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新方案,新方案才有可能够得到真正的执行,预期的效果也才有可能达到。经过近一个月的不间断宣传,到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时,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新方案的重要性了。

(二)阶段性考试的实施

阶段性考试按照改革方案的计划共分为3次,依据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划分,3个部分的内容难易系数为“由易到难,逐渐增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的内容是静态电路部分内容,该内容是课程的学习基础。为鼓励学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在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增加了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的内容量,总分设置为180分,试卷难度中等,从试卷中,可以发现,任何人都可以从试卷中找到自己会做的题,掌握的知识越多,会做的题目越多,得分也就越高。考试结果统计如下。

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相等,这说明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体差不多,最高分为132分,最低分为28分,低于45分的人数均为8人。成绩总体上与我们的预期还有一点差距,我们认为成绩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成绩高于45分的学生达到了83%以上,这对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低于45分将有损于期末成绩的总评)。

通过第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学生们真正认识到了阶段性考试的重要性,因为每一次阶段性考试都直接影响着期末成绩的总评,课堂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认真听课的从前三排变成了前四排,以前一直喜爱坐最后排的学生开始坐到了第一排,抬头听课的多了,眼睛里空洞无光的少了,以前从来不问问题的也开始问问题了,尽管问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证实了我们改革的正确性,也激励我们更好地开展余下的工作。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第一次的考试,我们提高了试卷的总分,为了让阶段性考试最终回归正常(试卷满分为100分),同时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决定将第二次试卷的分值定位为120分,试卷难易程度中等。

第二次成绩总体考得不好,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吻合,一是因为第一次很多学生认为考的分数还可以(他们不认为是试卷总分提高才考得好的),故认为第二次考试也应该没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因为此次考试的内容确实比较难;三是试卷的分值比第一次降低了60分。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第二次成绩考得还是比较理想的,是比第一次有进步的,如果将两次成绩按照一百分折算,在学习内容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第二次平均分还高于第一次,说明学生平时加强了学习,这与我们看到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成正比的。

第三次阶段性考试。第三次试卷的分值回归为100分,试卷难度中等,成绩如下。

第三次考试内容为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知识,难度为最大,但成绩却恰恰考得最好,这充分说明学生已经非常重视阶段性考试了,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方案是正确的。

从期末总评成绩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该课程理论考核方式的改革,总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出现了正态分布(2班)。

事实证明,阶段性考核,加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风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5]。

四、考核改革方案实践的思考

第一,加大宣传。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其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增加的阶段性考试,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反对”,改革的主要参与主体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改革,改革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所以,课题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应进一步争取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宣传,让方案在良好的环境下,深入人心地开展,取得更好的实效。

第二,需要确定阶段性考试试卷分值。课题组对阶段性考试试卷的分值进行了调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应该进一步探讨,找到更合理的分值区间。

第三,进一步探索阶段性考试形式。阶段性考试,目前都是采用纸质试卷,出试卷、印试卷、监考、批改试卷、讲解试卷的过程,增加了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否改变考试的形式,简化考试的流程,这关系到考核改革方案的可持续性。目前,我们正在讨论能否采用“题库机考“的形式。

第四,深入探索考核方式制度改革。目前,该改革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应深入讨论,并能够在教学计划中明确需要改革的课程,形成制度。

第五,在实践过程中,一直想把学生参加课外竞赛的成绩引入到课程总评成绩的考核中来,但鉴于条件不成熟,没有成形,期望以后能够更好地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早在2010年时候就在酝酿,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划,终于能够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专项改革课题中得以实现,该项改革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加强课程的过程学习;从行为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责任上教会学生应具有担当的意识、勇气和魄力。实践证明了该项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当然,这种改革并不适合于所有的课程,对“枯燥、难学、不及格率较高”的课程比较适用。

参考文献:

[1]孙忠梅,陈晔,林铿.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

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

学报,2012,(11).

[2]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5,(9).

[3]尹均萍,陈湘波.对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A2).

[4]马长华,朱伟兴,黄丽等.提高“电工学”课程教

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S1).

[5]张俊超,李梦云.过程性学习评价如何影响大学

生学习投入及学习效果――基于“H大学本科生

学习与发展调查”的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61-02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宽口径专业,与许多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有着明显交叉的领域,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获得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范围。

一、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概况和特点

1.课程概况。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授课,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两个部分。其中《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由《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而成,调整了教学要求并压缩了教学和实验学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模型的基本定律和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电路的一般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般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而《数字逻辑电路》和其他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要求近似,但更偏重计算机专业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于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基础。

2.课程特点。(1)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短。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硬件的基础课程,包含了以后将大量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只有2个学期,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将其他专业需要利用3个学期来学习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被浓缩为1个学期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多,知识量大,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2)课程各个部分分割明确。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电路原理部分通过学习基本电路定理和理想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经过理想化和模型化后的电路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通过学习晶体管元件的基本特性,掌握一般模拟电子电路,特别是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学习基本逻辑门的构成方法,研究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面向学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讲授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专业同学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与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衔接。

二、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学生掌握困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2个学期的时间掌握其他电类专业4个学期的内容,相对难度较高,虽然课程设置调整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课时,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二同学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分两部分讲授电路原理和模拟放大电路的知识,更使得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可能出现问题。

2.授课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大多由其他电学专业专业基础相关老师来进行。教师很容易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很可能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对于这部分课程的课时缩减,可能造成学生认为这部分课程不重要,没有认真学习的心态和热情。同时如果学生没有打好电子技术的基础的话,会使学生在学习后续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的时候出现各种困难,从而引发整个知识体系的不牢固,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

三、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课程开始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部分课程在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和地位,使得学生了解到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同学需要掌握的第一门硬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以后整个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在课程之初提醒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来使得学生抓住学习的时机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学时,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特点和重点,同时紧跟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课时的合理分配,突出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脉络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分析思路。对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应该在课程中强调课程中《电路原理》部分着重于对于抽象后的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网络的分析,要求对于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方程分析以及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强调定量的确定性计算,整体分析偏重于理想化抽象化,应提醒学生注重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思路和基本定理。而其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则开始接触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实际电路,应从电子信息系统出发向学生解释一般系统中的构成,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包含的部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分析多为近似分析,目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析电路的整体表现,注重理解电路所完成的输入与输出大小关系和功能。而《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着重分析电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相对稳定,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应当适当引入相关最新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升课程与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和实效性,同时可邀请部分教授或者计算机专业学者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对于整个专业体系有所了解,来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3.采用现代教学和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点和动手能力的掌握。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与实际硬件联系紧密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提高讲授速度,并且利用生动的多媒体图像声音或者动画的演示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课程安排实验较少的现状,适当安排部分EWB等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2]。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比如Protel系列软件的实验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电路设计能力。最终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外,提供各种相对独立的小项目,培养其实际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其参与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同时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辅助支撑,为学校培养宽口径的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打下基础。

4.建立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最终还要落到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应当利用助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将有经验教师的经验传授给团队其他老师,培养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积极鼓励教师去高水平大学进修,并努力建设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对于计算机专业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高屋建瓴地把握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整个计算机专业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区别与其他专业的电子技术教育,做出特点合理发展。最后应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这部分相对稳定的知识而言,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地编制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材。

总之,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睿.《电路与电子技术概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397-400.

[2]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5(03X):335-336.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体系;电类基础课程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内理工科类高校普遍开设有电路原理、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等技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对象和研究的问题都面向电子电气工程环境,相关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电路和电子电路等方面的扎实知识。

目前,国内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基本上采取“串行”方式,课程的一般路径是从“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顺序进行的,甚至有严格的预修要求。各门课程有规范的内容体系,有标准的课时安排,且由各自的课程和教材建设组织(研究会)来统一研讨安排。因此,课程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相互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在风格上各不相同。电路模型与实际器件等研究对象常常被分置于多门课程来组课,按照传统方式把这些基本概念分散在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有可能把学生引入误区。

各门课程相互独立地建设和实施,造成“讲授得越来越多,教会得越来越少”,“碎片式的知识越来越多,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弱”。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的学习风格越容易被牵引到以收敛型为主的思维。

国外的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基本但很宽泛,常采取分析与设计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每个知识单元中均有分析和设计题目,作业和实验中也有设计问题。而在国内的课程中,由于内容单纯且偏理论和理想化,设计性题目较难安排。因此,构建协调统一的知识体系,凝练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实践创新热情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多形式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宽厚、专业自主、复合交叉、鼓励探究”的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以及大类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基础课程结构体系与内容优化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针对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爱迪生创新实验班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二、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目前,国内外高校建设电类基础课程的指导思想与课程体系结构的取向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源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结构,是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的需求。以电路原理课程的改革为例,电子信息为主的学校,主要照顾到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后续知识的衔接,因此电路课程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较为紧密。强电类为主的学校,电路课程则与控制理论、电磁场等课程结合较多。受原苏联课程体系的影响,我国大多高校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对应于“通识课、核心课”的课程体系,则是将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知识综合化、整体化、通识化。美国知名高校均采取这种方式建设电类基础课程。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在其课程中没有单纯以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命名的课程,而是将其交叉融合在相关课程中。其课程内容基本但是很宽泛,覆盖面广,交叉性强,往往覆盖了国内多门课程。对应于我国的电子电气基础课程,在MIT分散成三部分:基础、实验、高级。其基础部分是多门课程基础知识的集成,实验课综合了理论分析和实验,而高层次的课程与专业课程接轨。

国内的一些“985工程”高校正逐渐推进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以及通识教育。浙江大学自2002年至今,尤其是近几年,更是不断地深化通识教育,并积极推进相应的课程建设,因此激发我们不断深入地思考电类基础课程的建设,参考国外名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实情,我们对电类基础课程的定位和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确立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方针:

(I)保留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突破原课程纵向条状分割,按知识的递进层次进行横向联合构建。

(2)淡化各门课程各自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打破课程类别的间隔,按照工程实践需求交融构建。

(3)减少课程门数,加强课程知识的覆盖面,交叉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4)将课程按照基础和高级划分开,基础部分要求精炼简化,通识化。高级部分与专业基础知识接轨体现科技发展。课程内容在不同的新课程中重复出现,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且每次出现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有层次的递进。

(5)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以实验课或设计课的形式开设,以实验为主,理论讲述为辅;加强综合性实验环节。

(6)在理论课中增加综合练习或课程设计,强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综合和应用。

(7)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打通,以基本实验和单元电路实验的形式重新构造。

(8)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调动学生拓展思维、积极探索。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调整

对应于工程教育和国际化,以及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电气工程学院于2006年创建了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班――爱迪生班。其核心就是电类基础课程的改革,一方面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融合与精炼关联课程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合理取舍经典理论与现代知识,并及时反映科技发展而形成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

纵观爱迪生班建设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体系结构基本维持原样,以加强实验课程(电路原理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内涵建设为主,全方位改进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涌现出一批精心设置的实验项目,配套的实验器材以及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体现出爱迪生班学生在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中表现活跃、成绩良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将上述实验课程的建设经验推广到其他课程,并进行局部课程的整合与优化。率先尝试的是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以及相关实验课程的整合。

电路与电子技术关联化建设的理念是:将电路和电子学以统一的、完整的方式来处理,并建立起电路与当今数字和模拟世界电子电路的紧密联系。以应用实例的形式引出电子技术的内容,并用抽象、模型化、原理分析以及实验模拟的方式解读其中蕴含的电路基本理论。用电路原理中的分析方法剖析电子电路中的典型应用电路和功能电路。

实验课程分成基础、提高和综合三个层面。在基础层面强调基本技能训练和研究拓展性学习;在第二层面强调功能电路的实现、测试与调整;最后在电气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课程中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整机功能的实现。

第三阶段,大范围地整合电类基础课程。逐步形成“电路分析基础”(集成电路原理、模电、数电以及信号

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模拟电子与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讲典型电路,做该功能电路实验,如放大、振荡、运算、反馈、电源、功放等功能电路)、“数字逻辑与微机原理”、“信号系统与数字仿真技术”等新的课程,取代以往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下面几点:

(1)课程体系调整。将原来的电路原理甲I、电路原理甲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实验甲I、电路原理实验甲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六门课程整合,形成电路与电子技术、电路与电子实验、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三门课程。

①将原来的电路原理甲I、甲II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的部分内容重新组织,形成相互交叉、融合的三段式“电路电子技术”。

②将原来的电路原理实验甲I、实验甲II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内容重新组织,形成相互交叉、融合的两段式“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并增添了“电气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电气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被安排在电类系列基础课程的末端授课,便于开展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验。

③加强动手能力,将原来附属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的实验分别独立设课。

(2)教学内容。电路与电子技术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背景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进行安排。

课程第一部分介绍实际电路与实际元器件的特性,提出电子电路需解决的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抽象的电路与实际的电路之间的联系。课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研究实际电子电路的具体特性,培养分析电子电路的能力,对信号放大电路,反馈电路的功能与特点,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信号发生单元等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能力。课程第三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复杂电子电路的计算(包括利用电子线路分析软件的仿真计算),电子技术的综合分析(包括电子线路等),电子电路的传递函数与系统建模等,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以更高的层次来分析研究电气系统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的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把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培养学生以工程问题为背景来考虑电子电路的计算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优化各课程的重点和知识点的连续性,使教学内容层次化、系统关联化,密切结合工程。在保证教学效果前提下,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少精宽新,又增加了综合实践环节,为学生提前进入创新实践提供保障。

通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将电类基础课程以及实验糅合在一起,重新组合,统一安排,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便于形成统一协调的知识体系,提升课程层次。总的学分并没有变,但是提高了原有核心课程的层次,同时增加的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把它们相互融合,从对比中认识事物规律,以统一的观点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这一改革不仅为电路课程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尽早接触电子线路方面的实际概念,而且大大节省了后续课程的讲授学时。

(3)以具体的复杂应用对象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做中学,以实践需求带动理论学习。对于宽口径人才培养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式。

(4)基于对象、基于实践学习基础知识,是按照知识的本来面目去学习,易于理解,能很好反映课程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对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电子电气信息领域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和迅速发展,各门课程在添加新技术的同时,依然保留较多传统的内容,于是构成庞杂繁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负担很重却不得要领。同时,伴随通用性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更为宽泛的课程不断引入,技术基础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已经是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必须从宏观上处理好“模拟与数字(连续与离散)”、“分立与集成”、“硬件和软件”、“经典与现代”各对矛盾,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各门课程的内容取舍与体系结构。对于基础课程之选材,一方面要以当代信息科学的观点审视和理解经典理论,精简传统的内容,同时也不寅过于关注新技术的细节。要以统一的观点、尽可能少的学时教给学生最基本、最具应用潜力的原理和概念。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7篇

摘 要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类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两门基础课,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相互贯通,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两门课的贯通教学。从而加强两门课的关联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贯通教学 关联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43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s" Two Courses

DENG Youlin, LIU Haimei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Circuits and analog electronics is electrically Course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wo basic cour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of two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nal relation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wo classes teaching. Thus enhancing the relevance of two classes, reducing the learning curv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ircuit; analog electronics; teaching; relev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电路”是高职电类课程的第一门入门课,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路,掌握与电路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能力等,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路”的后续课程之一,是在掌握电路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之后,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两门课之间的关联程度和贯通教学。例如,“电路”中涉及到的叠加原理、两大约束以及戴维南定理等内容,都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和经常用到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感觉到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这两门课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融会贯通。如果在“电路”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程应用题中的非线性电路进行线性化这一思想提前传授给同学们,那么,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很多,理解起来也就更简单。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在“电路”教学过程中,提前引入“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电路模型,并引导同学们用“电路”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求解,这样对后续“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复习和强调“电路”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实现这两门课程的融会贯通和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2 优化和改革两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2.1 贯通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抓住所讲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相互渗透,采用铺垫式和复习式的方法,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综合的讲解和运用。“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中的许多知识点是有衔接关系的,“电路”的学习为“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的非线性电路的学习则需要运用到“电路”中的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由于这两门课之间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将这两门课进行比较学习,增强学生对相互关联知识点的印象,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另外,由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分别在一学期的上、下学期教学的,在课时分配方面,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由于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这些内容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中有所涉及,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理解和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费力。而“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内容涉及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曲线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点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吸收消化。

因此,对于整体64学时的教学安排,这两门课程比较合理的教学分配应该是“电路”24课时,“模拟电子技术”40课时。这样,采取前紧后松的教学节奏,将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电路部分加快教学进度,进入到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讲解。从而,使这两门课的整体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2.2 因材施教,突出把握教学重点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必须利用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在每一章节开始学习之前,都要梳理一下本章节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并提前告诉学生哪些是本章的重难点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只需了解的内容要提醒同学们提前自学,上课时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对于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要重点讲解。有了层次分明的学习计划,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混乱,而是目的性强,目标清晰。例如,在讲授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重点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而将场效放大电路的分析作为自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目标明确,只需要掌握好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上,将该部分内容学好了,就可以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进行场效放大电路的分析。

2.3 活跃氛围,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定理定律、公式和概念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图形图表、原理图、结构图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比较枯燥无味。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很吃力,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必然很差。因此,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采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动态电路分析这一章时,只需介绍电容原件的一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状态响应等的求解内容和分析方法,对于电感元件的类似内容就可以交给学生课下自学,下次课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的结果,将有关内容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自由发言。这样,经过讨论和思维碰撞,一方面增强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其次,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新颖的画面、图像和音效来展现教学内容,将静态的图像转化成物体运动状态的动态过程,增加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展现出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传统 “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更像是一门物理课,缺少实践认识。例如,传统的电路课中学完电阻后,对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电阻的矩形符号、欧姆定理及其计算方法,而对电阻的种类、容差及其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概念一无所知,但这些知识恰好是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用得最多、最重要的知识。

因此,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认知,并将相关内容的实验进行对比,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实验的内容也要有重点、有层次,例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只讲到其理论部分的学习,而对解决实际器件的使用问题等较少涉及。

综上所述,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在授课时引入生产生活中与此内容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认知和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电阻知识时,除了介绍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之外,还可以扩充一些有关电阻种类、容差等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并通过开展实习实践或者课程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体会和掌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

3 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以往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在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 结语

“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现了其专业性和基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其专业性和基础性,将知识体系与当前的产业实践整合在一起。通过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入实践相关知识,还要在原有理论思维方式基础上引入实践相关的基础知识,将这些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以特定的方式讲解出来,实现“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贯通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工程思维模式,以适应未来生产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冬梅,周波.“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衔接关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6).

[2] 杨晓敏.“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9).

[3] 王玉菡,杨奕,徐勤,张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4] 夏百战,石世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5] 王志功,沈永朝,赵鑫泰,徐建.“电路”与“电子线路”两门课程的贯通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2).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五环模式” 项目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24.1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24-01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高职院校的电类专业大都开设了此课程。本课程内容多,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时少、内容多,该课程一直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物联网设备、产品测试与维修、物联网感知层与传输层节点产品的辅助设计、制造、物联网工程系统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应用、能够承担各类物联网业务技术支持、维护与应用工作。因此物联网专业中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中知识的讲解以本科院校的内容为参考,偏全偏难偏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识,课程学完后,连最基础的高、低电平概念都没有掌握,因此,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纯粹由上课听课,课后作业不主动完成,学生往往后面部分学了忘记前面部分,而本身此课程的学习是前后关联紧密的,越学就越不懂,导致学习兴趣缺失。

因此,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考了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企业调研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积累,项目组最终确定了引入“五环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什么是“五环模式”

所谓“五环模式”,由“项目导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作实物”和“总结与评价”五个环节组成。下面简单介绍“五环模式”的具体内容:

1.“项目导入”环节,任课教师的活动包括三个内容。

(1)借助实物展示和虚拟实验平台,导入项目任务及目标、展示项目结果,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

(2)利用虚拟实验环境的EDA软件,让学生明确自己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哪些知识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3)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按照适合协作学习的分组办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具体的完成时间和成果的评价方式等。

2.“制定计划”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对该项目的任务目标进行分析,确定任务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充分应用已掌握的前序知识,确定任务的实施步骤,为任务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实施计划”环节,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按照已制定好的计划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应用已学习的知识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4.“制作实物”环节,学生在完成设计电路的电路图指导下,进行实物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理论的仿真进行对比,分析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

5.“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在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然后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教师的反馈。同时,学生在汇报和听取同学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成果,查找不足,反思其成败。

“五环模式”对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五环模式”的实施

根据“五环模式”的内容,项目组的教师们注意寻找电路较为简单且知识覆盖面较广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组成员确定了11个项目:电路基本元器件的识别、应用和测量;电子制作手工焊接技术;基尔霍夫定律的仿真实践;二极管三极管的测试;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信号灯的逻辑控制;简单抢答器的电路与试验;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编/译码及数码显示;计数显示器。确定了项目后,根据“五环模式”的内容,在教学中设计了主要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如现代化教学方法、理仿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等的运用。在两届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实施,效果较好,验证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由原先的漫不经心,到后面的痛并喜欢着(在学习过程中,实物制作过程的艰辛和调试成功的喜悦),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极大的成就感。“五环模式”的引入,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的任务是,依托工作室培养的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教学内容方面,如何设计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案例,更好地发挥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作用。

[基金项目:2015市级课改项目(KGZ201501)]

参考文献:

[1] 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08(3)

[2] 张琳.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

[3] 金巧芳.Multisim仿真件在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8)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模电;数电;定义;特点;区别与联系

1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定义

模拟电路主要处理模拟信号,如果输入信号有一个微小的变化,输出信号必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变化。数字电路主要处理数字信号,它的变化只有高、低电平两个状态,如果输入信号发生一个微笑的变化,输出信号一般不会立即发生变化,需要累积到一定值输出端才会发生变化。

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特点

1.模拟电路的特点:

①处理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即在时间和幅值上均连续的信号。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模拟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保持持续变化。

②电路中元器件的动作方式为线性变化,如放大器。

③模拟电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无线收发模块都是模拟电路。自然界中的物理量均为连续量,连续信号的处理离不开模拟电路。

④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的微小变化而变化。

2.数字电路的特点:

①处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即在时间和幅值上均离散的信号。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数字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呈现脉冲变化。

②数字电路可对数字信号进行算数运算及逻辑运算。基本逻辑运算有与或非三种,复合逻辑运算有常用的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等等。因此,它具有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的能力。

③数字信号只有0、1两种状态,可用晶体管的饱和和截止分别表示,意味着其输出量不随输入量的微小变化而变化,需累积到一定程度才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电路实现简单,系统可靠,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化。

④数字电路的突出优点之一是集成度高,功耗低,速度快。用数字集成电路不仅缩小了体积,提高了生产技术,更推动了数字电路的发展。

3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简单的来说,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信号的表达方式不同。自然界中许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为连续变化,处理此种信号的电路为模拟电路。也有一种物理量,在时间和幅值上均不连续,处理此种信号的电路为数字电路。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如对光照强度的感受,模拟电路可直接处理信号,输出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数字电路则将此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等一系列工作转化为数字信号方可处理。由此总结区别如下:

1.工作的信号不同。模拟电路处理的是模拟信号,一般都具有连续变化的特点;数字电路则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它的变化总发生在离散的瞬间,数字信号通常用脉冲的有无来表示,有脉冲为“1”――高电平,无脉冲则为“0”――低电平。

2.电路的作用不同。模拟电路是通过放大器等元器件实现模拟信号的比例放大,其要求输出信号尽量不失真;数字电路处理0、1两种电平的信号,实现输入输出的数字量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

3.分析方法不同。模拟电路通常采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如负反馈放大器的框图分析法,即把放大器分解成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数字电路的主要分析方法在组合逻辑电路中有逻辑关系式,真值表等,在时序逻辑电路中有状态转换真值表,状态转换图,卡诺图等。

4.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方式不同。模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呈持续变化的;数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呈脉冲变化的。

5.三O管的工作状态不同。模拟电路中其作用是放大,这就意味着工作在放大区;数字电路中其相当于开关,这就意味着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即“0”、“1”状态。

4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联系

从我们可以直接看的到的层面上来说,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最直接联系就是它们同属于电子电路,只不过处理的信号不同罢了。对接触过数电和模电的我们都清楚,数电是建立在模电的基础之上,换句话来说,数字电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模拟电路。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但自然界中多为模拟量,所以数字信号通常由模拟信号获得,它是将模拟信号抽样后数字化得到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诸多联系总结如下:

1.它们的基本元器件大都相同,无论是模拟电路,还是数字电路,都是已三极管为基础,不断增加其他功能以实现复杂化。

2.数字电路是在模拟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数字电路处理的数字信号也是由模拟信号经过采样、保持、量化、编码而来。

3.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转换器称为A/D转换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转换器称为D/A转换器。如果想要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那么在系统中置入A/D转换器再输入信号就可以了,反之,需要在系统中置入D/A转换器。举例来讲,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如温度、压力等均为连续量,经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即可用数字电路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敏.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辨析[J].电子世界

2.张剑平.《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朱定华.《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4.岳怡.《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史娅楠(1995-),女,汉族,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材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28-02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xtbook i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Chen Juan1,2, Zhong Yongyan2, Sheng Suying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s and material,the experimental textbook of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issued according to the invoc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analyses and expounds the system of the textbook,introduces how to use this textbook combined to network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and the use of effect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 network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Author’s address

1 Nantong University Xinglin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9

2 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9

实验教学是影响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南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创建以来,本着厚基础、重引导、强能力、求创新的实验教材建设理念,自编实验指导书和讲义多部。经过一线骨干教师的多年教学实践及总结,结合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利用建设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契机,不断完善原有实验指导书和讲义,其中《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已于2009年7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

1 教材特点

教材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坚持“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1.1 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3个层次以及必做、选做和自主实验3种类型,且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实验的不同要求,同时参照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师可自行选择实验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材的适用性。

1.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常规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内容外,特别增加设计举例以及安装与调试等内容,突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调试的过程以及方法。对于复杂实验项目,尽可能附有实验参考电路。学生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实验。

1.3 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项目按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3个层次编写,覆盖的知识点、基本技能点更多,涉及的内容、方法和技能更加深入。实验内容、步骤及方法等不写得过细、过于具体,为学生保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实验思考题除巩固实验内容外,更注重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因此,更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教材体系

教材融合电路与电子实验,内容包含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技术应用等4篇,按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编写。

2.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除巩固和加深基本理论知识之外,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电子线路的测量技术、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以及查排电路故障等基本实验方法,为以后操作复杂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较为复杂功能的电路。这类实验一般通过提出实验任务及要求,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由学生自行拟定实施方案。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合理选择电路,确定元器件种类及数量,搭试硬件电路完成实验,并递交书面总结报告。

2.3 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一般从社会生产实际、科研项目中提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这类实验一般流程为:1)指导教师集中授课,布置实验任务;2)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确定实施方案并设计电路;3)应用仿真软件初步实现电路功能;4)递交元器件使用清单并组织实验;5)撰写总结报告。

3 实验教材依托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网络实验教学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实验预习、复习、答疑以及资料查询[2]。将实验教材与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实验时间和内容的开放。

3.1 教学视频

利用教学视频直观、可反复播放等优点,针对典型实验项目(如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等),组织优秀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并录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进入视频点播,实验指导过程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明显,避免实验指导教师多次重复讲解实验,较大幅度降低实验指导教师工作强度。

3.2 网络课件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形象具体、易操作、容量大等优点,围绕“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实验中心编制与实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利用该课件,学生不但可直接开实验课,而且可自行复习。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该多媒体网络课件效果很好,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3 电子教案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验中心编制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以幻灯片形式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展现给学生,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同时教师在每一轮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修改电子教案范本。

3.4 在线答疑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答疑功能。该平台汇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提供各种查询方式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平台根据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栏目,学生经身份认证后可在相应栏目提出或解答问题,教师经身份认证后可在线解答提问。通过在线答疑,师生获得课外环节的互动,一方面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方便今后工作和总结。

4 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

通过对该教材的使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2010年江苏省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亚军一项、季军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六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冠军二项、亚军一项、季军二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一项。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材是十分有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及手段层出不穷,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材也将会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堵俊,郭汉清,等.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电路与系统范文 下一篇:功率放大电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