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4 16:39:03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1篇

《电路与系统学报》(CN:44-1392/T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电路与系统学报》是电路与系统学科以及相关学科内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及研究生、各级科研及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的重要期刊,是各级科技图书情报机构和信息机构不可少的订藏刊物。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2篇

MIMO雷达对SwerlingⅢ和Swerling Ⅳ目标的检测性能周青松 屈金佑 罗仕红 张剑云 (7)

基于修正BE模型的TDS-OFDM时变信道均衡龚国强 葛万成 (13)

基于状态机的QPSK全数字解调的实现王天权 冯全源 徐小文 (18)

基于AM—FM纹理模型的医学图像检索赵帅 卢振泰 冯前进 陈武凡 (22)

非视距环境中TOA/AOA混合定位方法郭丽梅 罗大庸 (26)

基于提升格式的自适应预测小波变换算法高广春 赵胜颖 朱红丽 尚丽娜 (31)

基于特征向量选择的非线性盲分离算法郑茂 郑林华 (35)

深亚微米多层互连的温度分布特性分析董刚 冷鹏 柴常春 杨银堂 (41)

移动P2P视频流媒体体系下的帧位分配算法谢满德 凌云 魏贵义 (46)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彩水印算法陈丽萍 唐向宏 (52)

多分量信号快速时频分析方法荣海娜 张葛祥 金炜东 (57)

多用户MIMO下行收发联合波束成形赵金旺 徐友云 蔡跃明 (64)

OFDM在长距离光传输系统色散补偿中的应用郝耀鸿 李玉权 王荣 (71)

一种GALS单通道协议自定时通信电路管旭光 周端 朱樟明 (74)

认知无线电中基于拟合优度的多天线协作频谱检测沈雷 王海泉 赵知劲 (79)

偶数阶电流模椭圆滤波器的综合设计宋树祥 (85)

模型匹配驱动的收集型传感网节能滤波机制黄如 张在琛 朱杰 (90)

基于动态逻辑的MPRM电路低功耗优化设计李辉 汪鹏君 (99)

一种分阶自适应Volterra滤波算法赵知劲 张秀梅 尚俊娜 (1)

一种基于循环自相关分析的雷达编队目标架次估计时银水 姬红兵 李林 (6)

多径信道下的软序列检测王东昱 张永健 刘文楷 (11)

LDPC编码的空时BICM系统中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案黄平 姜明 (17)

差异进化算法初始化的小波神经网络盲均衡肖瑛 李振兴 (22)

基于时间结构盲源分离算法的工频干扰消除陈雷 张立毅 郭艳菊 刘婷 李锵 (27)

基于加权贝叶斯分类器的人类启动子辨识方法郭烁 朱义胜 (33)

卷积码盲识别方法研究柴先明 蔡凯 吕守业 李湘 徐雪仁 (38)

基于CUDA架构与B样条的实时锥束CT重建算法秦安 桂叶晨 冯前进 陈武凡 (45)

基于随机模型的可重构计算芯片互连资源估计季爱明 谢满德 (49)

基于广义自相关的两步盲提取算法陈寿齐 沈越泓 许魁 (55)

基于覆盖控制的交叉时隙干扰消除方法薛富国 李建东 庞继勇 杨春刚 (61)

信道预测对自适应调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方昕 王君 冯忠娜 应娜 李光球 (65)

一种新的变步长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分析宋彦 汪萌 戴礼荣 王仁华 (70)

大规模无线传感网中基于能耗均衡的按需QoS协议邓曙光 沈连丰 陈新辉 朱晓荣 (75)

一种基于噪声抵消的0.5μm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沈晓燕 杨衡静 张振娟 (82)

一种改进的盲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方法吴银胜 罗永健 孙俊 (86)

大小兼容的阵列LDPC码设计的新方法朱彤 毕光国 (91)

基于混沌动态量化的宽间隔跳频序列刘向东 张金海 李志洁 何希勤 (96)

一种基于Butterworth滤波器的DAC幅频特性模型李志坚 曾大治 龙腾 (101)

一种基于非均匀谱系数和GMM的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尹伟 易本顺 吴丹青 (104)

上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用户与天线联合选择方案孙丰刚 刘琚 兰鹏 许宏吉 (110)

一种基于不等纠错保护的图像传输方法刘军清 谢丹桂 郑胜 (115)

应用于UHF RFID标签的低功耗真随机数发生器李蕾 毛陆虹 黄晓综 陈力颖 (120)

一种时频双选信道下OFDM系统的低复杂度迭代干扰抵消算法韩华 吴乐南 (125)

基于MMSE权重估计的超宽带加权ATR接收机性能分析杨刚 亢洁 (129)

FDTD方法在磁共振射频线圈仿真中的应用辛学刚 韩继钧 陈武凡 (133)

一个全集成的CMOS脉冲超宽带发射机张建良 张盛 王硕 刘萌萌 周润德 (1)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字调制识别方法李侃 孙进平 成功 毛士艺 高飞 (7)

一种基于非线性补偿技术的混合模式65nm CMOS带隙基准源佟星元 杨银堂 朱樟明 (13)

分布式小区架构结合STBC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策略许方敏 许晓东 陶小峰 章坚武 (19)

多用户OFDM系统中基于QoS的跨层资源分配策略张皓 周志杰 张文强 惠毅 (24)

衰落信道下基于拟合优度检验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沈雷 王海泉 (30)

一种运用于高速ADC的采样保持电路设计蔡坤明 丁扣宝 罗豪 韩雁 (35)

基于核方法的图像快速加密算法张明慧 卢振泰 肖烈红 (39)

同频不同速率数字调制混合信号的单通道盲分离涂世龙 郑辉 (43)

建立高速数字I/O冲器宏模型的模糊逻辑方法沈建国 郭裕顺 刘公致 (48)

严格采样FMT系统频域均衡算法钟华 郑林华 金国平 丁宏 (54)

基于CMMB标准的LDPC码动态译码算法研究姜小波 吴升 (59)

多小波域上各向异性扩散在纹理图像去噪中的应用伍尤富 (63)

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自适应反步控制李珍辉 (68)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基于循环谱的能量检测算法张晓 王金龙 吴启晖 (75)

MPLS网络中的自适应接入抢占策略朱明英 叶梧 冯穗力 何晓明 (81)

基于掌纹、人脸关联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李春芝 陈晓华 蒋云良 张士雄 (86)

放大转发协同通信中协同时机的选择与误码率性能分析石钧 林霏 路安琼 刘泽民 (91)

VLSI中互连线工艺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进展张瑛 王志功 Janet M.Wang 方承志 (96)

混沌符号动力学运算电路模型研究王金铭 (105)

结合发射天线重分组和接收天线选择的双空时发射分集系统的实现方案兰鹏 刘琚 许宏吉 孙丰刚 (111)

基于时空混沌和S盒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罗松江 丘水生 (117)

联合时序结构和参考信号的胎儿心电提取陈寿齐 沈越泓 许魁 (123)

利用子块时域优化组合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王立波 王永生 王宇 (129)

一种基于Schur分解数字滤波器有限精度实现的高效结构朱广信 王匡 徐红 (1)

高速光通信中的级联码设计与VLSI实现张亮 王志功 胡庆生 张军 (7)

协方差反馈时空时编码系统的线性预编码设计赵振山 徐国治 (13)

基于log—Gabor与FT数据融合的掌纹识别算法赵静岚 庄镇泉 (17)

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线性约束恒模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赵知劲 董科海 尚俊娜 (22)

一种在JPEG2000中隐藏指纹图像的方法研究赵慧民 范九伦 (27)

码分导频CDMA系统中低复杂度自适应MMSE均衡器设计曾嵘 李光球 (33)

人脸识别中视频回放假冒攻击的实时检测方法孙霖 潘纲 (39)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多用户OFDM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刘玉龙 江铭炎 (47)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改进的功率控制博弈算法康钰 朱琦 酆广增 (52)

基于后验概率估计的软输出MMSEMIMO排序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算法王军 王振伟 李少谦 (59)

一个新系统的Hopf分岔与混沌运动周良强 陈予恕 陈芳启 (66)

用于超宽带接收机的高速低复杂度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刘萌萌 张盛 王硕 张建良 周润德 (70)

非线性失真环境下的天线功率分配算法彭晶波 金慈航 卫国 (75)

一种高效数字滤波器结构及其灵敏度分析黄朝耿 李刚 (80)

多阶段编程定制数字电路陈付龙 樊晓桠 (87)

WiMAX中的多业务接入性能分析程远 张源 高西奇 (95)

网格运动和视差相联合的立体视频预测焦卫东 卢朝阳 郭大波 张北航 (100)

视距相关信道下考虑非理想CSI的MIMO收发联合设计祝锴 胡捍英 崔维嘉 (107)

DSSS系统PN码捕获的相关峰优化及自适应门限检测吴玉成 黄文群 (113)

基于双Duffing振子差分的微弱信号频率检测王攻 颜勇 张慧峰 (118)

基于行的实时、二维提升整数小波变换VLSI结构王柯俨 刘凯 郭杰 李云松 吴成柯 (122)

(2,1,7)维特比译码器结构优化设计与实现董时华 乔庐峰 胡庆生 王志功 章丽 (128)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3篇

薄膜材料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推动具有大芯片面积的电子线路在各个领域中不断发展,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器件电路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问题,更需要开发新型的驱动方法、偏置技术以及经过充分补偿的电路架构。事实上,每一个应用领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特定的电路和系统设计技术来处理材料和工艺的缺陷。作为电子学中不断发展的一个分支,薄膜晶体管电路技术越来越需要综合的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电子电路设计朝着晶体管规模化和高度集成的方向发展,不受尺寸限制的大面积电子电路朝着增加功能的方向发展。本书为应对前述主要挑战,提供了系统级的解决方案,以电子电路的方式补偿这些不足之处。

本书包含7章和2个附录,正文包括:1.薄膜晶体管电路与系统简介;2.设计要点;3.电压电流混合方案;4.增强电流型方案;5.充电为基础的驱动方案;6.高分辨率结构;7.总结与展望。附录包括:1.增强电压型驱动方案;2.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气校准。

本书作者Chaji是Ignis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低成本、高收益、低功耗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开发,他还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曾经被授予CMC Douglas R.Colton卓越研究奖章。另一位作者Nathan是剑桥大学光学系统和显示协会主席,伦敦大学纳米技术中心的前主席,也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主席。Nathan是多家公司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他还是IEEE会士和IET会士以及IEEE/ EDS分会的杰出讲师。

本书包含器件和电路的信息、用来弥补材料缺陷的电子电路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有机和无机无序材料的设计方法,是所有大面积电子电路研究人员与电路和器件工程师的重要参考书。

宁圃奇,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Puqi Ning, Associate Professor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汽车电路;电气系统;过程控制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单元化,由浅入深逐级形成能力。实施教学全程控制,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各种能力标准,以满足企业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相关专业技能及社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及掌握汽车电气系统主要电器部件的功能、结构、使用性能及检修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获得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维护、故障诊断、零部件装调、全车电气系统线路识图及全车线路检测调试等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业规范,突出学习方法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有效交流等交际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

本课程开发设计以长安汽车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聘请包括长安汽车公司国家二级技师(电工)李虎等在内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设计和建设,邀请他们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另一方面组织本门课程主讲教师、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同时参与企业培训学习,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等信息,同时交流学习人才培训的机制和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以能力标准为基础,引入过程控制,分解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能力培养,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融入具体教学单元中。教学过程分解为“资讯描述”“任务分析及计划拟定”“计划评价与检查”“任务实施”和“能力鉴定”五个步骤,从而实施“五步”教学法。

在过程控制流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思考、分析和反馈能力的培养。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并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做出及时调整或修正,既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又突出教学环节的关联和过程的控制,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最终获得相关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我们教学团队自行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资讯。

2.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的使用

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学生上网检索资料,可以自学、自我测试,也可利用相关教学仿真软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结合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及专项技能训练的需要,组织学生自制开发实验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五、考评方式多元化

加大能力考核,完善和细化相关考核方法。在课程开发中,注重能力鉴定与考核方法、工具的设计开发。取消统一考核的方式,依据课程涵盖的学习情境确定多个考核单元逐一考核,不同单元设计不同鉴定方式,如案例分析、故障模拟、现场演示、观察等。针对每个学习情境开发独立的鉴定方式,设计教师和学生分别使用的能力鉴定表。鉴定方式以过程鉴定为主,同时包括工作过程中的观察、口头提问、书面提问、模拟(角色)扮演等。另外,允许补考。 一个能力单元考核未能通过,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再学习或请教师再指导,然后再次考核鉴定,直到最终达到要求为止。

课程结合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调试工段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整,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建设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重点关注遇到汽车电气系统故障时学生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的工作能力及与顾客有效交流的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美英.高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11).

[2]刘颖.《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

[3]陈凡主,尹向阳.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诊断与维修[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5篇

(1)学习方面,我的学习成绩优秀,本科gpa:86.7,研究生gpa:93.3,两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并被免试保送到南开大学信息学院,我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目前正在参与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波式微流泵的仿真与电路设计,担任项目组组长,负责项目规划,任务分配和进度检查,目前正处于软件仿真阶段,通过仿真选择制作微流泵的最佳方案参数,设计新式的无阀压电行波式微流泵,为生化反应提供可控的微量样液。

另外还我还作为项目组成员,曾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便携式无线体域网,主要负责手持终端pda客户端程序开发,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pr多通道生物传感器,主要负责测控电路的c语言程序设计。

(2)实践方面,在研究生阶段,我曾有两次实习经历。一次是暑假,在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网络工程部,我协助工程师维护空管局的华为6503和思科3550主干网,做好主干网的网络监控和数据备份,定期提交网络安全报告,确保网络通畅和信息安全,并给空管局用户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另一次是,在广州共享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我协助部门经理进行网站的推广,运营和客服工作,并从事网站美化设计的辅助工作。

(3)学生工作方面,在以学习为主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课余实践活动。曾担任过信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实践部部长,多隆电子协会财务部长等职务,曾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组织了包括:信息学院信息会客厅讲座、新生杯足球赛,篮球争霸赛,乒乓球友谊赛,迎新晚会,联谊舞会,x大学第一届模拟招聘大赛等大中型活动;还曾作为信息学院羽毛球队的选手,协助院羽毛球队获得x大学校长杯羽毛球团体赛亚军。这些活动培养了我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数字电路与系统 横向分层 纵向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9-02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尝试在不同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面向三本招生,生源层次不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若仍采用传统“一刀切“的课堂集体授课的方法,必将无法区分学生层次,严重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院自2009级学生开始实施分层教学。该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重点研究了在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 横向分层

横向分层,是指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分层,在我院,学生以A、B班的形式分层上课。横向分层的主要实施如下。

1.1 教材分层

由于A、B班学生的学情不同,若采用同样的教材,则不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故在我院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中,A班同学前后采用过王毓银主编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两部教材都是国内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经典教材,也是国内多数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指定教材。B班同学采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唐志宏主编的《数字电路与系统》一书,概述内容简练,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密切,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 大纲分层

A、B班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大纲,A班教学大纲充分体现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特点,B班教学大纲则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本课程第三章集成逻辑门为例,A班要求掌握CMOS基本逻辑门和TTL基本逻辑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以达到培养学生自行分析、设计和应用类似电路的目的,B班对这些内容仅要求达到“了解”的程度,而在集成逻辑门的实际应用方面(如CMOS电路和TTL电路的接口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纵向分层

纵向分层,是指同一个教学班内再将学生和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2.1 同一教学班中学生的再分层

即便在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故需要任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这也是能否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以我院2012级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A班来讲,本班共98名学生,来自于电子、自动化、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4个专业,并不均匀地分布在14个班级,涉及到14个班导师和4个辅导教师。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外花了大量时间,与班导师、辅导教师以及前续模拟电子电路课程任课教师展开调查和交流,争取做到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学情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在正式开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本文作者除了担任数字电路与系统A班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担任了数字电路实验、数字电路课程实践、电路理论及实验、模拟电子电路理论及实验、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任务,与学生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之间经常“不期而遇”,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故在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开课之前,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该教学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层次水平已然做到心中有数。

2.2 教学内容的分层

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自成体系,又要区分层次,这也是分层教学理论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确定数字电路与系统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清晰地区分教学内容的层次,并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以本课程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为例,将教学内容区分为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三个层面,基本概念中,又按照教学要求区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例如基本概念里将“锁存器、触发器、现态、次态”等划分为需要掌握的内容,将“双稳态、触发方式、空翻”等划分为需要理解的内容,将“介稳态”划分为需要了解的内容。

2.3 授课策略上的分层

课堂授课的分层策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达到课堂分层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时间的长短、是否有配套实例、是否有提问和讨论环节、语音语调的变换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万万不可采用“这些内容是重点,考试一定会考”、“这些内容不重要,考试不考,不讲了”等等此类生硬的话语。

(2)精心设计提问环节。课堂提问是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准备好需要提问的问题、准备提问哪个层次的学生,甚至要想好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应该怎么应对等。

(3)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有效结合的授课方式,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要精讲,提高和创新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选择性讲解。在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的安排和授课时的语音语调来向学生传达不同层次的信息。

2.4 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选取也要恰当分层,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的作业选取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目、提高题目和创新题目。基本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基本知识点,提高题目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创新题目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以数字电路与系统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为例,基本作业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题,提高作业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题目,创新作业为“任务驱动型”作业:利用D触发器设计一个四路抢答器,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器件、确定电路结构、到实验室搭建测试电路。实践证明:恰当选取分层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又能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5 考核的分层

考核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科学考核也是分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2013年秋季学期数字电路与系统A班学生中分层考核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分层考核主要体现在考察内容的分层上,教师在选取考察内容时,要遵循“基础-提高-选拨”的原则,确保既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又能将学习优等生区分出来,这三部分内容的比例掌握在8∶1∶1或者7∶2∶1均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数字电路与系统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探索了横向分层和纵向分层的实施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分层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光明,彭红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 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学科教育,2002(2).

[3] 曹骥.独立学院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7篇

[关键词] MATLAB;实验;稳态误差;线性系统

[作者简介] 晁春阳,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河北 唐山,063000;马壮,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研究与自动化技术应用,河北 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 TP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35-0003

MATLAB即矩阵实验室,是一款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值计算软件,是用于概念设计、算法开发、建模仿真、实时实现的美国公司开发的理想的集成环境。它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1],在数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稳态误差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系统的稳定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控制系统稳态误差概念

系统在稳态情况下输出量的期望值与之间的误差,称为系统稳态误差。稳态误差的大小是衡量系统稳态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不灵敏区、零点漂移、老化等非线性因素以及输入函数的形式不同,使得自动控制系统在稳态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不能完全吻合,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稳态误差[2]。稳态误差是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

图1为控制系统的典型动态结构图。当给定信号Xr(s)与主反馈信号Xf(s)不相等时,一般定义其差值E(s)为误差信号。此时,误差定义为:

E(s)=Xr(s)-Xf(s)=Xr(s)-Wf(s)Xc(s)[3]

这个误差是可以测量的。

另一种误差的定义方法是从系统的输出端来定义的,误差等于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这种方法定义的误差,在性能指标提法中经常使用,但在实际系统中有时无法测量,因而一般只具有数学意义。

对于图2所示单位反馈系统,这两种方法定义是相同的。对于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反馈传递函数Xf(s)=1,则输出量的希望值就是输入信号,因而两种误差定义的方法是一致的。

二、系统的划分[4]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中串联的积分环节个数,可将系统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N——开环传递函数中串联的积分环节的阶次,也称为系统的无差阶数;

——N个串联积分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

N=0时的系统称为0型系统;N=1的系统称为Ⅰ型系统,以此类推。随着N值增大,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本文主要分析0型Ⅰ型系统的稳态误差问题。

三、实验步骤及分析

本文利用已知的系统传递函数:

首先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计算值,然后通过实验电路和MATLAB仿真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线性0型Ⅰ型在阶跃信号响应下稳态误差的准确性。

(一)实验设备

本文以AEDK-LabACT-3A实验箱为例,来进行分析。

(二)实验过程

1. Ⅰ型系统分析

I型系统 : ,其稳态误差公式为:

对于Ⅰ型系统,位置稳态误差系数为 :

Ⅰ型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

经计算:

自然角频率:

阻尼比:

超调量:

峰值时间为: ≈0.41s

调节时间: (5%)≈ =0.60s

(1)根据图3中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接通实验箱电源,打开Lab ACT软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实验观察得出,峰值时间Tr≈0.41s;

超调量为:

稳态误差为0。

(2)用Matlab仿真[5]如下:

num=[25];den=[0.3,3,25];

t=[0:0.1:5];

sys=tf(num,den);

step(t,3.008*sys);

grid

由仿真结果图5可知如下参数:

超调量: 12.80%

峰值时间为 ≈0.41s

调节时间: (5%)≈0.58s

稳态误差仿真过程及结果如下:

num1=[0.3,3,0];den1=[0.3,3 25]*3.008;

ess1=dcgain(num1,den1)

ess1 =0

该系统稳态误差为:ess=0

2. 0型系统分析

0型系统

经计算:

自然角频率:

阻尼比:

峰值时间为:

调节时间:

超调量: ≈18.77%

稳态误差: ≈3.008*1/(1+4)≈0.60V

(1)同理根据图6的电路图连接电路,用LabACT进行观察。

由实验图7观察得出:

峰值时间Tr≈0.24s

超调量:

稳态误差: ≈3.008-2.42=0.588≈0.59V

用matlab仿真程序如下:

num=[200];

den=[1,15,250];

t=[0:0.1:5];

sys=tf(num,den);

step(t,3.008*sys);grid

由仿真结果图8可知如下参数:

超调量: 18.40%

峰值时间为: ≈0.22s

调节时间: (5%)≈0.33s

稳态误差仿真过程及结果为:

num2=[0.04 0.3 1];

den2=[0.04 0.3 5];

ess2=dcgain(num2,den2)*3.008

ess2 =0.6016

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交互式教学

【Abstract】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requires teachers to organize teaching by explore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curiosity and creativity.Using the FPGA technology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study effect can be inspired and improved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 Though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the students’ability of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skills can be improved for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In this paper,under the guidance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application of FPGA technology to the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 experiment teaching be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Key words】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 experimental course;Research-based teaching;Bachelor engineering education;Interactive teaching

0 引言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渠道,推动课程体系创新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趋势之一[1-3]。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十分重要,实验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就业都将产生直接影响[4-8]。

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课程是数字电路理论课程学习到工程师转换的一座重要的实践桥梁。我们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立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以引起学生深刻体验和共鸣。通过该实践环节的磨砺,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字电路和模数混合系统的理解,增强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是南京邮电大学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也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技术性都很强的必修课程;是江苏省重点建设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本文在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应用FPGA技术对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 探索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1 授课内容的变化

目前CPLD/FPGA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和DSP及CPU并称为电子系统的三大基石。CPLD/FPGA具有体系结构先进、支持在线编程、应用灵活、集成度高、功能强大、设计周期短、开发成本低、开发工具先进、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性能稳定以及可在线检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仪器仪表、工业控制、信息处理等系统的设计与生产中。而掌握CPLD/FPGA设计技术已成为当今硬件工程师和IC设计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在授课内容上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即:继承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的电路设计并实现数字电路,发展目前产业常用的CPLD/FPGA实现数字电路。通过本课程授课内容的更新,使学生通过本课程掌握VHDL的程序设计方法与CPLD/FPGA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在硬件、软件方面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授课内容的变化,使学生既掌握设计与调测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基本电路的调测和差错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软件,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

2 授课形式的变化

依托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部级实验中心平台,并结合授课教师的科研背景,我们编写了偏重与基础实验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普通高等院校电工电子实验实践系列教材,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强化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工程技术性,并形成电工电子实验技术知识体系。同时积极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综合芯片数据表文件、实验案例以及工程案例等线上资源,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在授课形式上打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鸿沟,将数字电路理论课中的设计报告和研究报告在实践课程中加以实现。要求实验报告都要以科技论文的形式书写,尽早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研究和沟通能力。

3 考核形式的变化

针对研究性教学的形式,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既包括了平时实验报告的提交与报告质量、实验操作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还包括了交互式学习的内容。在传统的“平时+期中+期末”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平时实验操作成绩。考试和期中测验允许学生携带自行准备的参考资料进入考场,同时试卷分为实践部分(60分)和实验技术与实验理论部分(40分)。同时,由学生自主完成各种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灵活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学生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完备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实现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针对学生在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薄弱的难题和瓶颈,我们在电工电子实验实践课程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切实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该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实践教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踊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自信,参加竞赛并获各类奖项越来越多。我校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美国机器人公开赛等重要赛事中,屡创佳绩,近3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电子类设计竞赛奖共计近200项,其中部级90余项。基于研究型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实践课程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卞良.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43-49

[2]成谢锋,郭宇锋,黄丽亚,肖建,孙科学.大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164-167.

[3]K-xue Sun,Yu-han Cheng,Xie-feng Cheng and Jian Xiao.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 effective practices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 and Systems Engineering(EMSE2015).2015(8):127-130

[4]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5]李锡,林连山,麻志滨,樊薇薇.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18-120.

[6]孙科学,张瑛,唐珂,肖建,成谢锋.基于FPGA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电子制作,2015(15):68-70.

[7]邱欣寅,袁志骞.应用型本科FPGA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0-211.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61-02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宽口径专业,与许多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有着明显交叉的领域,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获得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范围。

一、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概况和特点

1.课程概况。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授课,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两个部分。其中《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由《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而成,调整了教学要求并压缩了教学和实验学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模型的基本定律和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电路的一般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般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而《数字逻辑电路》和其他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要求近似,但更偏重计算机专业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于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基础。

2.课程特点。(1)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短。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硬件的基础课程,包含了以后将大量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只有2个学期,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将其他专业需要利用3个学期来学习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被浓缩为1个学期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多,知识量大,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2)课程各个部分分割明确。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电路原理部分通过学习基本电路定理和理想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经过理想化和模型化后的电路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通过学习晶体管元件的基本特性,掌握一般模拟电子电路,特别是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学习基本逻辑门的构成方法,研究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面向学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讲授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专业同学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与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衔接。

二、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学生掌握困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2个学期的时间掌握其他电类专业4个学期的内容,相对难度较高,虽然课程设置调整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课时,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二同学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分两部分讲授电路原理和模拟放大电路的知识,更使得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可能出现问题。

2.授课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大多由其他电学专业专业基础相关老师来进行。教师很容易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很可能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对于这部分课程的课时缩减,可能造成学生认为这部分课程不重要,没有认真学习的心态和热情。同时如果学生没有打好电子技术的基础的话,会使学生在学习后续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的时候出现各种困难,从而引发整个知识体系的不牢固,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

三、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课程开始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部分课程在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和地位,使得学生了解到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同学需要掌握的第一门硬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以后整个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在课程之初提醒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来使得学生抓住学习的时机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学时,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特点和重点,同时紧跟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课时的合理分配,突出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脉络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分析思路。对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应该在课程中强调课程中《电路原理》部分着重于对于抽象后的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网络的分析,要求对于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方程分析以及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强调定量的确定性计算,整体分析偏重于理想化抽象化,应提醒学生注重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思路和基本定理。而其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则开始接触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实际电路,应从电子信息系统出发向学生解释一般系统中的构成,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包含的部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分析多为近似分析,目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析电路的整体表现,注重理解电路所完成的输入与输出大小关系和功能。而《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着重分析电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相对稳定,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应当适当引入相关最新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升课程与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和实效性,同时可邀请部分教授或者计算机专业学者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对于整个专业体系有所了解,来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3.采用现代教学和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点和动手能力的掌握。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与实际硬件联系紧密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提高讲授速度,并且利用生动的多媒体图像声音或者动画的演示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课程安排实验较少的现状,适当安排部分EWB等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2]。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比如Protel系列软件的实验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电路设计能力。最终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外,提供各种相对独立的小项目,培养其实际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其参与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同时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辅助支撑,为学校培养宽口径的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打下基础。

4.建立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最终还要落到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应当利用助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将有经验教师的经验传授给团队其他老师,培养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积极鼓励教师去高水平大学进修,并努力建设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对于计算机专业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高屋建瓴地把握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整个计算机专业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区别与其他专业的电子技术教育,做出特点合理发展。最后应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这部分相对稳定的知识而言,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地编制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材。

总之,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睿.《电路与电子技术概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397-400.

[2]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5(03X):335-336.

电路与系统范文第10篇

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整体性增强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课程体系与核心内容整合。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实践实验操作缺乏重视,仅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由于《电子电路与系统实验》课程属于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急需撤销传统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模式。另外,理论课教学中常常采用二极管、电阻、电子管道等实验器件作为基本例子。从理论上来说运用器件为例能够充分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实现情景教学。但实际上电子器件在日常生活很少接触,因此,器件为例授课方式显得略为抽象。单从课程内容就能了解,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课程主要还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现代电子科技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电子教育的实验操作获得,通过实验操作逐步补充与完善电路知识以及掌握电路测量,从而为将来的电子科技技术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来,实验分为多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需要使用的实验器件、训练仪器种类繁杂。但多数学校的实验设备未能达到要求,学生的实操也因此受到限制,无法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学习目标,以至于无法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与此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考核时常以理论成绩判定学生掌握的能力,造成学生与现代科技技术人才需求脱节。从上述内容看来,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理论概念整体性强、实验设备不完善、过分重视理论成绩等。教学方式运用不当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长时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不但没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无法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改变教学模式

EDA技术中最常用的两个工具软件是Protel与Multisim,其中Multisim软件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电子线路仿真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在高校电子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理论课程教学可合理运用EAD技术模式,实现一对一教学,通过软件仿真效果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验器件,并模拟实验操作。通过EDA技术仿真教学过程,让学生做理论概念分析,扩展学生的研究思维,提高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由于教学实验设备不足,通过仿真效果可以弥补了部分实验教学的缺失,在仿真操作软件中把握操作原理,建立仿真实验电路设计理念。虽然,仿真技术能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实验内容,但其无法代替真实的实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实践操作进行教学,确保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电子实验学。目前高校的实验设备不完善,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课程主要以实验为主,实验种类层次多,故此为了满足电子电路实验多层次教学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增加学校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对实验学习要求。其次,开发电路综合实验平台,平台中所需要的电流电阻模块、按键模块、实验功能模块等模块与模块之间独立分配。这样,某个模块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作,就如电子电阻模块在测试中,电流的切断不会使按键模块出现停止运作的情况,方便学生判断器具的好坏程度。平台具有开放性、通用性等优势,因此,学生可在平台自由设计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与脑部活动,为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学习提供良好帮助。课程考核若过分重视理论成绩而忽略实验结果,会让学生产生松懈心理,出现不在乎实验操作教学的情况,会造成学生脱离现代科技技术人才需求。因此教师兼顾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与结果,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方能重视。把考核的比重平均分布,将理论成绩、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个等分,按照学生的完成率评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走向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3结语

通过不断改革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并强化电子电路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互为促进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对电子电路学习的兴趣,启发其探究思维,促使电子电路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时代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做出相适应的教学改革,迎合新时展。

上一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范文 下一篇: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