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4:37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教育部门对化学这门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当前化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安排一些科学的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真正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进一步的训练与提升。

二、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变实验演示为实验探索,加强创造能力培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实验的过程中,主要都是教师在进行演示,学生只能观察、记录和对内容现象进行总结,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被动的接受,以一些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兴趣,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实验探索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求知环境,使之心情舒畅,思维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完全的发挥,使学生在探索中充满更多的灵感和智慧。

如在对化学药品实验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实验探究法,让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验进行观察、探索,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对有关仪器的组装、药品的配置、实验的过程以及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通过列举生活相关实例,加强创造能力培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往往是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究的开始。如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没有问题的提出,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所以,问题的提出,是学生进行新思想、新理念创新的敲门砖。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对化学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初三化学“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进行教学过程中,先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植物主要是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才能正常生产的。这时,学生也会对人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探究精神也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

(三)通过有效利用问题引导,加强创造能力培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尤其是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与新的发现。这些想法和发现就是课堂上最有利的资源,也是特别有价值的问题创造,老师通过对其进行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发挥,还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接下来化学实验学习中,从而,又激发学生新问题的产生与探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法与发展,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如在对“红磷在钟罩里的燃烧实验”教学过程中,结束后,有些同学就会产生疑问,剩余的大约五分之四的气体还能支持红磷的燃烧吗?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许,然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最后,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索与讨论,找到了关于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化学这门具有探究性学科的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往往会经常发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利用,有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其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总结,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一个层次。

结语:以上是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策略。总而言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长时间研究探索和发掘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只要教师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充分的利用实验的教学性质,不断地改进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付慧.试论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观念;模式;高效;课堂;效率

如今,我国的教育一直朝着素质教育所努力,新课改已实施多年,新课改中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且高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而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调整师生关系;课前充分准备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前提;教师对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教学情况的实施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接下来,本文就初三化学如何开展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

一、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而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备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所谓的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综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点、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教材的备课,从而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备方法指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考虑教学目的,落实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步骤等,这是整个课堂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涵盖教师的讲授、实验、学生自学、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教师应该把每个教学环节都融会贯通。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教学现状,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作为初三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一方面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青少年本身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多媒体本身的声、图、视频等优势,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应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对于无需用多媒体讲解的内容应运用教师讲解或板书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与学生亲自操作的化学实验的关系,不应将学生需要亲身实验的化学实验用多媒体演示,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困难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供学生了解。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寻求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化学实验教学在课堂的运用,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思考,教师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生无法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化学逻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一定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在课堂的教学地位。然而,如何使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则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一方面,教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而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掌握实验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反复预试,掌握影响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教学注意事项的拟定,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同时,课堂上的组织工作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错误,调控实验进程。最后,实验总结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出学生的易错点、难点、重点等。

总之,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闫晨光.如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0).

[2]殷新安,吴红.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反思.新课程:中学,2012(07).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新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33-02

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很多的区别与不同。从而我们得知,不同的学科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很好地将化学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区别开来。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不断地更新教学观与学习观。这就要求教师使用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教育学生站在化学这个学科的特别角度,去认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断地探索问题,使用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来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一般来讲,在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方法。而本文涉及的新型教学方法多为对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案例教学法

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是一门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息息相关,相比初三的其他学科而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那么,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活动。

案例教学法也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所指导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一系列的实际事件,与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以此更好地揭示所示案例情景与所学理论原理之间的联系。运用此种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组织和管理,应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对案例进行展示之后,应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讨论,对所示案例进行积极发言与评价。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详细地讲授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穿插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补充。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之下,以及在教师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内容得到较好的诠释。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只有在较高的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可能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才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习能力,以此来全神贯注地学好这门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联系,初三学生可以从一系列丰富多彩而且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得到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学习化学的无限乐趣和欢愉,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等方面得到良性的循环,最终促进整个化学教学的发展。

二、讨论法

讨论法,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而展开教学活动。此种方法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思考、积极讨论,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中的叙述性内容多采取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从目前初三化学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那些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表达较为活泼生动,而且在内容设计上具有图文并茂效果的内容等。运用该种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拟定好可供学生使用的自学提纲。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学开展的步骤和程序,设计好的相关问题,编制好的相应习题以及对习题进行的详细解析。第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启发,从各个知识点的难点和要点中找出其中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第三,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当然,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并且积极开展讨论,进行评价与总结,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还应该对初三化学的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以及详细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阅读能力进行不断地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初三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践法

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其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这个新的学科,如何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就需要这些神奇的实验来使得这些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与进行。因为通过这些实验,能够让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得到很好的诠释,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实践法”与一般的“实验教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同时对其进行优化之后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法”当中的步骤和要求,即要求初三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何使用与操作,通过控制和改变相关的条件来引起实验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这些不同的变化和结果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总结,从而获取相应的化学方面的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法”要求教师对初三化学学科的实验进行一一演示之外,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中来。从实验之前条件设备的选择与准备,到实验开展当中出现的各种反应与变化的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总结,都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从中能够发现化学规律,获取化学知识,掌握相应的化学学习技能。

通过“实践法”的实施与使用,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与联系起来。这样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之时,既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使得自身独立探索科学知识与规律的专业精神得到提升与陶冶。这些都能够为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使得其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独立性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当然,在初三化学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那些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是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才能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文所述的三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不同的需要进行运用和发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促进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促使整个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大海.浅析初三化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0(09):34.

[2]朱俊杰.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3(23):91.

[3]方翠萍.初三化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师),2010(05):46.

[4]杨亚玲.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105.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验课 初中化学教学 策略研究

实验课是一种常见的理科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现场实验进行教学。实验课需要具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师生协作三个要素。初中化学实验课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教学过程直观、明了、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第二,便于加深学生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是提出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1.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种学习理论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种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其观点为: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候,由于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多以学生的自我发现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以化学实验为主。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出现的形态:通过实验加热、降温形成水蒸气及冰的形态。其次,除了形态变化之外,物质还有颜色、气味等方面变化,这时候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CO■溶于水”、“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让学生认识物质其他方面的变化与反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等。知识观认为:人的知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该课题时,由于金属材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对于该材料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对此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认识金属材料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其用途展开讨论,并能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关于金属材料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以往的学生观,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教学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念转变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例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2.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教学模式,概念本体教学模式,方法本体教学模式,应用本体教学模式,等等。第一,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我带领学生以蜡烛为实验对象,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我们分为三个阶段:点燃前、燃烧时及熄灭后,并对蜡烛的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燃烧后生产之物进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概念本体教学模式。第三,方法本体教学模式。第四,应用本体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做“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初三化学中的“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3.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问题应对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问题应对方法。第一,针对实验课开展实验的选材与步骤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材料,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与实验材料的浪费。其次,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过程与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进行实验,能否使实验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能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等。第二,针对实验结论难记忆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具体做法:首先,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物质燃烧实验,加热固体物质实验,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然后,根据这三类试验规律对其实验结论进行记忆。

4.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虚拟软件平台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虚拟软件平台。第一,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些新奇的实验过程。例如,上文所说的,教师的“魔术表演”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出来,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节约课堂时间。第二,利用实验共享平台,实现学生的基本交流,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莉.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2012(4).

[2]黄岳平.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室管理改进办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0(7).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作者:邢香君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1]严方.新课改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3(6).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 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科学素质 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即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 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提示原子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原子这一概念。 其次,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如学完氧气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1、带火星的木条;2、燃着的木条;3、点燃的硫等。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不用,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有害。1、2理论上都可以用,但1比2更简单、方便,因此,方法1为最佳。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2。 最后,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三、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I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3.运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树立、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而多媒体无法代替,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进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笔者总结,应从把握学生心理和优化教师知识技能两个层面入手.双管齐下,各现所长,共同促进,实现目标.

1.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错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观察到,学生对化学这门“新鲜”学科,起初是有着强烈的兴趣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复杂化,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化学的学习进入完全的理论领域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旧知识(包括经验)同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无法产生新旧知识在意义上的构建,无法实现新知识的内化,无法完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识.原本这个心理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新知的成就感.但随着新知识的铺天盖地的涌入学生的知识库,教师没有做好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疏导,致使知识断点与日俱增,学习兴趣如秋霜洗礼的绿意萎蔫不兴.甚至于有些学生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自认滑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宣告化学启蒙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的失败.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部分内容时,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采取的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石蜡的三态变化和燃烧均以实验的方式呈现,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理解理论表达.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教师知识技能

(1)提高教师知识能力教师化学知识基础深厚,有很好的化学系统知识,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建构,能够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深层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结构的设置和内容形式的安排有较为深入的剖析.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认为九年级教材的知识涵盖面是很高的,对人文意义和化学历史有一定的涉及,将化学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以其高度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而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表现出知识点分散,系统性差等特点.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印制的形式顺序开展教学,很难构建化学知识树状系统,这对于初中学生化学启蒙是尤为不利的.在把握教材方面,集中突显了教师化学知识能力的高低.笔者尝试将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解构,并参照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沪教版教材整合九年级化学知识框架,在这个架构下多次循环知识点学习,适应心理学研究的记忆曲线.实现启蒙学习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燃烧燃料”时,笔者将“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在一起学习,收效甚佳.

(2)提高教师教学技术①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有效地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变成结构范式.把书籍中的图片变成动画形式,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动画短片等.丰富而直观的材料更容易打动学生.初三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借助直观思维能力的推波助澜.②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技能中,应该把教师控制情绪的能力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能力列为其中,这集中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总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专注于课堂学习,生动的故事情节设定需要生动的语言作为外衣.准确的用语能帮助学生接受艰深的理论.

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1.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是化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化学教材中,大到章节,小到小节,处处化学知识的学习都有实验存在.笔者总结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信息技术支撑的化学实验视频演示教学形式;第二种为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第三种为学生亲手操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这三种形式均为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最为有利的当属第三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据教学需要和内容要求,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生成等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认真学习整个实验过程.如爆炸等化学实验,危险性较高,在教学中应选取视频课件播放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有时,根据课程安排和课堂时间,许多实验内容的教学在课堂上应适当选取教师实验演示形式或结合视频幻灯片演示教学形式来完成实验的教学.

2.小组讨论教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

小组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初三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应用模式之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知识,学生掌握较为牢固,且学习兴趣极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学习态度十分积极,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在讨论中,学生为了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表述,更加努力组织语言,组织观察所得的知识及已有的知识,并通过交换意见,为了理解和分析他人的见解,积极地加工他人提供的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除了保持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引起更多更加有探讨价值的思维起点,成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突破口.学生学习和专研化学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得到飞速地发展.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污染 绿色 化学实验

为了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和经费,我们就要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实验所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以绿色化学的精神作为指导方针和标准,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和小容器来进行实验,从而极大的减少或消除实验室的“三废”,也可大大地降低污染的程度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实现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少的负作用的理想和目标。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和设计将实现没有或只有很少环境负作用,对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调查全国数以万计的中学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化学工作者应该用实际生动的绿色化学的范例充实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按照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根据我近十年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在实验教学上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加强实验室绿色化的措施。

一、实验药品的变废为宝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必须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让实验员头痛的事情,而建立循环化实验,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循环化使用化学药品:上一实验的生成物回收利用于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节约了能源、节省了药品,也减少了污染。 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人力、财力和场所等方面的较大支持。比如初三化学中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得到的硫酸亚铁溶液就可以进行回收到下学期酸碱盐的实验中来用,再如铁锈与稀盐酸的反应中得到的氯化铁溶液也可以回收,在盐的性质实验上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大大减少了实验污染源,还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的实验经费,既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实验方案的因地制宜

实行“绿色试验”不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谓“绿色”,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 ,但要实施见效,任重而道远。因此,对于一些污染程度较严重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或者换成生活中易得且效果一样的材料。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可以改成鸡蛋壳或者贝壳来进行实验,既克服了药品的大量使用,又增加了实验的情趣性,也贴近了生活!

三、电子教学的取而代之

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知识形象化,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硝酸的性质实验。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具来进行教学,而且声情并茂,教学效果比实际操作还好。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展现给学生看,更具生动活泼性。

四、环保意识的言传身教

很多实验污染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因此,学生本身的环保意识的高低,对实验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减少实验污染。因此,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须加大力度。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必须把实验课作为环保教育的主战场。如何把课程内容教育和环保教育有机起来,则需要从教师自己做起,而教师的规范、正确的演示实验操作,则环保教育的关键之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在当前的教育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无毒物污染的研究是绿色化学实验的一个重点,因为消除了有毒物的污染就消除了基础化学实验中最大的污染源。化学教学中采用绿色化学实验,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实践证明:绿色化学实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环保观念上有独特的地位与功效。我们呼吁社会各学校的实验室重视环保不在任意排放污水、废气,使校园真正呈现绿色花园,让我们后代在美丽的绿色花园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仪.创建“绿色学校”是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J].青海环境.2004(4).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一个极有效地途径。新奇有趣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能够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趣味盎然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中,序言的讲解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一些日常生活经验,我利用镁条燃烧实验告诉学生军用照明弹的原理,是学生的兴趣浓厚。趁热打铁,我又演示了红磷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回想运动会上发令枪响前看到的白烟。我还将紫甘蓝浸泡在食醋中,结果学生发现它变成了红色,引导学生了解食醋在化学中叫做显酸性的物质;而浸泡在纯碱溶液中显绿色,说明纯碱溶液显碱性等。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充满了渴望和无限的好奇心。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使得原本枯燥的序言教学变得有趣,能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的科学态度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化学的研究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为重要。科学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化学的实验设计中有很多实验已经被理想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对学生起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总是会引导,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受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他们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和学生做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描述每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在这样的感性认识中,我听见有学生疑问,为什么有些有火焰而木炭和铁丝没有呢?在这样的时候,我想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木炭和铁丝的熔沸点比较高,而红磷、硫的比较低,燃烧时转化为气体,从而看到了火焰。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气体在燃烧。然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它,这样可以增强知识的有效记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尊重实验事实,对不同的现象要提出疑问,从而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结论。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探究,这使得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基本建立在实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就从不忽略实验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为了发挥它的重要价值,在课堂上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帮助我完成课堂演示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并且根据教材设计,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也同样可以了解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自制了净水器、酸碱指示剂等。这样的过程在后面中考复习时显现出了效果,实验探究题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有效地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平时动手能力强而且思维活跃,当问题出现时他会第一时间假想自己完成时的现象,这样可以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让我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多倾听学生做实验时“叽叽喳喳”讨论的问题,那么一定会发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开阔自己和学生的思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让我真正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导作用要想发挥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还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认识到让学生不断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品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创新品质是指有利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从事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活动所需要养成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知识品质、智力品质、个性品质之总和。总的来说,这样的品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初中刚开始学习化学就开始学会想象,同时不断的使学生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实验的失败,那么倔强的他们会不断找寻成功的方法,而教师不断的鼓励会使学生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坚持,这样在学生切身体验“失败修正再失败再修正……收获成功”的过程中,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懂得只有不断失败才会有不断地发现,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结论,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品质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同时我还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实施应重视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在完成化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从一开始学会的事情就是协作,所以在我教学的过程中会集体给出问题,在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根据提出的几个方案进行分组实验验证。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非常需要各样的创造性人才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协作才能有效解决很多问题。我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创设新的研究性课题来调动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同学探讨和协作的良好氛围,并能够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现在的独生子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化学实验,尤其是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和途径。因此,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有着更好的教育功能,可以在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提升、创新品质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建立起到很有效地整合。在初中化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我明白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团队的要求很高,新课程改革中化学与探究的设立个我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我将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发挥的更好,更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做到自我的升华。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研究式教学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44-01

我国古代教育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教学”。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启蒙入门阶段,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发展时期,一旦发展成乐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平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我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认真地设计了两节绪言课。

第一课时开始,我不急于介绍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而是先演示镁带的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实验所观察到的夺目强光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的绿色粉末变黑色)等奇妙的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鼓舞了学生的激情,我顺势又引导学生对比镁带燃烧后的生成物和镁带的不同、碱式碳酸铜颜色的变浑浊及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它物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要观察实验现象。在学习对常见的两种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再来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课时,我们给学生介绍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奔腾的铁水,飞溅的钢花、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除病去疾的化学药品等都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得到;防火、防锈、污水净化等离不开化学;在化害为例、变废为宝方面化学更是大显身手。我们还结合青少年喜爱科学幻想的特点,告诉学生人类不但能合成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也能合成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人类幻想将来实现人工合成“粮食”并不是空想,只要我们掌握了“酶”,就可以将植物内复杂的变化应用于生产人造淀粉,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大革命。使学生不但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肩负的光荣使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实验 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可见,通过化学实验引起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习兴趣,是符合培养学习兴趣规律的。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设法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初三化学学生实验从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学生对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化学仪器都感到新奇,便想用手摸一摸,自己动手练习操作。这时我认为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严格按操作要求去练习,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配合元素知识的学习,我在前半个学期安排学生做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和制取实验,这是仪器安装较复杂、操作要求较综合的实验,也是较难做的实验,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经验查填写的实验报告册无错误后,再提出一些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为什么制氢气时采用这样的仪器装置,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操作顺序进行,为什么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等。经过预习、思考、安装、检查等步骤再进行操作,既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的兴趣。

2、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吸引进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每堂课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有不少学生围绕过来,异口同声地问:“今天这堂课做哪个实验?”下了课,有的七嘴八舌议论着刚才的实验,有的默默地回味着那些奇妙的现象。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心理,注意实验教学的深化工作。如做金属和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实验,铜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而铜在氯化银的水溶液中并未发现置换出银的现象,为什么呢?经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是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内因,铜确实比银活泼,但铜要从银盐中置换出银是有条件的,必须从银盐的溶液中才能置换出银,而氯化银虽属银盐,但不溶于水,不能配成氯化银溶液,所以铜不能从中置换出银。这说明内因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经过对实验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步骤,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实验能有所得,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学习化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稳定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是化学用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溶液的有关计算。对于这些难点的克服,我们采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分类总结知识点,强化训练等方法,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减轻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所产生的暂时兴趣,经过有目的的思维加工形成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学生反映说:这种方法既轻松又愉快,愿意学习化学。

(1)从头抓起,化整为零。从绪言课开始,就将所接触到的试剂用中文读音与元素符号、化学式共同交代,结合外语发音,通过读、写、练,要求学生记住。这样每上一节课,学生便掌握几种元素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克服了到第二章第三、四节一下子要掌握24个元素符号及不少化学式的困难,同时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溶液的有关计算,进行分类总结、指导练习。

上一篇: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