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4 22:01:38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初二年级物理学科 备课组长印安宏 2003年9月4日

一、 学生基本情况:(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思想教育因素、重点、难点分析综合实践内容、师生互动情况。)

物理是初二年级起始学科,学生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触和应用过物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物理的理论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非常重视物理入门的诱导教学,强烈Ji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升初二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十分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具体情况,我们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总之,教与学双方都应乘新课程改革之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材教法,开拓放宽视野,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程目标达成措施:

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单科优秀率50%,合格率90%。

措施: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自己做好随堂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

2.加强概念规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归纳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尖补差”。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时区

周次

内 容

课时数

教学改革措施(教具准备)教研活动内容安排

备注

9/1-9/4

1

引言

2

Ji 发 兴 趣

教 给 方 法

9/5-9/18

2、3

第一章 声 现 象

8

教研活动

二、 声音的特征

由唐红梅授课

阶段考 试

9/19-10/16

4、5、6、7、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复习迎考

12

教研活动

三、汽化和液化

由管海兵授课

期中考 试

10/17-11/12

8、9、10、11

第三章 光现象

12

教研活动

五、光的反射

由杨宏授课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12

教研活动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由丁红云授课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核心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64-01

1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初中物理作为初二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自然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目的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关键[1]。为此,本文就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设计策略展开探讨。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往往总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声情并茂,单方面的灌输课本知识,而整堂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提问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上,成为一堂课程的关键环节。所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提问更是十分必要的。核心问题自有核心问题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有时是为了着重强调某些重点或难点知识;有时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有时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抓住主要因素,清楚自己设计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使这种提问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进入到有条不紊的学习状态中。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另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就是探究性。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探究性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都是学生刚接触到的,稍微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花露水擦在身上是不是会有清凉的感觉?答案很明显是肯定的。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出花露水里含有酒精成分这个概念。紧接着,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会使身体有清凉感,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者翻阅资料。使学生知道酒精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需要热量,从而把人体的热量带走,所以人体会有这种感觉。这个问题中,对于挥发性一词学生刚刚认识不久,教师就应该对该词语进行适当解释,结合这个问题,学生既记住了酒精的物理特性也学会了挥发性一词的运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 核心问题的提出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初中是学生最渴望学到知识的阶段。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点或难点。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运用核心提问时要更有技巧性才能全面的惠及到每个同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性提问方式,一步一步加大问题难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扩大知识范围。例如,在对串联和并联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这个问题是每个同学都能回答的;然后提问串联和并联的联系和区别,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最后,再让同学说出串联和并联电压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步一步深入,不仅能够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还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提问,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处不再进行举例说明。

当然,如果教师想要有效的利用核心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在教材和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还要积极引导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励,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以至于能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正或改进。

5 把握提问时间 在适合的时间提问

课堂上核心问题的提出还要具有适时性。然而,如何确定课堂问题提出的最佳时机呢?这要根据课堂进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来确定。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首先设计出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和反应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所提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同学理解知识点、回答问题。

事实上,特别是在初中物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做到在最合适的时间提出最恰当的问题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十分深入的研究,还要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最有效的提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6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课堂提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越来越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课堂上核心问题的设计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因此,在整个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教学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参考文献:

[1]韩仕林.初中物理核心问题提问策略的教学设计[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1):18-19.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J].物理教学,2011(04).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课外实验;教学

课外物理实验主要是指课后学生利用一些较为简单的仪器或随手取材自制的仪器,按照老师或教材的要求完成实验,是物理课堂实验的延续和有力补充。

一、做好课外实验的要点

如何做好课外物理实验,首先需要老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课外物理实验虽然是在“课外”,但是这需要老师的计划安排,不能想搞就搞一下,漫无目的和计划的课外实验不但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因此要把课外实验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初中的物理课程,从初二开始的时候,基本是以课堂的小实验为主,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初三的课程基本上每天都要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外实验,这种持久的培养过程,巩固知识的同时,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电学中,自制滑动变阻器实验、用伏安法测铅笔芯的电阻实验等实验;力学课程中测试自己双腿的功率,测自己双臂的功率;声学中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光学中折射实验、聚焦实验,通过带学生到郊外使用放大镜的聚焦原理,点燃篝火等,是学生不但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的牢固,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外实验的进行,最好采用自愿参加的方法,实在不想参加的推荐采取强制措施。毕竟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用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自动来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当没有参加课外实验活动的同学听到参加了活动的同学,降到野外用放大镜点燃篝火,并举行了篝火活动的时候,没参加的学生露出了后悔的表情。

课外实验的完成不可能依靠但个的个人就能完成,如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必须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有些实验则需要更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有些问题还能采用多种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性的思维。

二、结语

通过课外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提高更为明显,所以搞好课外物理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三 物理课 教学方法

1.前言

经过初二一年对于物理学科的了解、学习和沉淀,学生们大都步履蹒跚地步入到初三阶段的学习中,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单纯地说是物理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不足,其主要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压力太大,学生从小学升上初中,课程学业量从过去的数学语文两门主科一下增加到了6门,初二、初三又分别增设了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经过初一一年的适应,初二就得马不停滴地追赶分数,不禁弄得身心疲惫。跨进初三的门栏,意味着要随时做好起跑的准备,因为除了要应付日常的新课学习之外,还有为了测试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试技巧而开设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可以说这一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出于一级戒备状态的。

2.初三物理教学的方法

针对上述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应对学习和考试的信心,进一步营造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就是关于初三物理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思考。

2.1 重视实验,加强实验。正是为了不让物理学习沦为纸上谈兵的学术,历年来,物理实验都是中考重要且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也正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时有限的教学设计里,实验课的安排常常不被允许,从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费时费力,但并不意味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实验教学于物理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课堂上教师如何堆砌辞藻,讲课如何生动形象,“用嘴巴做实验”永远不能帮助学生学到真知。实验可以验证客观事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通过双手搭建起沟通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在获取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好所有的演示实验,克服困难完成全部的分组实验,必要时还应增加一些课外的辅助实验。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得到正确的结论,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此外,在如何改进试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设计实验方面也要作必要的知道。

2.2 准确把握“教考大纲”,找准教学切入点。任何科目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教考大纲”作为工作的方针和指导,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学和考试大纲,务求明确教学要求和考试方向,针对大纲的要求,整合教材的架构体系,明确其中的重难点遍布以及联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书,在教学的时候便可以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再对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有了了解之后,与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做好衔接,在教案中做好记录,务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分配课堂上的讲练时间,杜绝冗长的讲述。此外,除了教师要对考试大纲有所了解之外,也应该指导学生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好考试题型与要求能够为学习和复习指引方向,从而有利于把握其深度和广度。例“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占有10%的分值左右”,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定理”等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的,另外也考了“等效替代法”。

2.3 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高考有大综合和小综合,虽说中考目前还未实行,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也符合课改的要求。有题如下:如图某郊区林场(图略),树木已经成材,地面上留有一截截树桩,某校同学利用双休日到林场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此时有一群大雁自右向左迁徙,甲同学为了确定大雁飞行的方向从书包里拿出指南针,指南针指向如图所示(图略),请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帮助甲同学确定磁针A段指向为南极还是北极,此时是什么季节。题目通过植树透露了此时为春天的季节信息,通过树干年轮透露了左边朝南的方向信息,从而可以确定大雁飞行的方向,并确定磁针的南北极。这一题是典型的物理和生物有机融合的题目,很多学生因为不知晓题干中所透露的信息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又或者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大雁总是往南飞。像这样各学科知识相融合的题目在各大考卷上不乏有之,为了不让这些拦路虎阻挡学生的去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意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做个有心人,以不变应万变。

3.结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考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小战场,优异教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良好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只有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不断创新,才能在教学的路上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初三物理复习课存在的的问题与对策》邱雄鹰,《管理学家》

[2]《初三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张东占《考试周刊》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两极分化

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最严重的两门科目就是数学和物理,因而两极分化也最为严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原因

从当前学生两极分化的现状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物理学科枯燥,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的组成主要是各种定律和原理,其科学严谨性较强,每种定义的阐述都有其规律性。在学生看来,物理学科的学习比较枯燥。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

例如:数学中的比例式a=c/b,可以说a与c成正比,与b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及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了。

2.学生学习方式受限制,本身认知较浅

初二学生学习物理期间,因为理性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学习物理知识较为吃力。有些学生学习方式不科学,进而导致了各种概念理解混乱,如:“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的概念,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全新的概念很难取代旧概念。很多学生并没有将问题彻底解决,就进行了下一章节的学习,慢慢积累,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进而出现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3.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强,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初中部对于物理课程的基础设备配备不全,进而导致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浓。同时,教师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不强,教学手段也相对单一。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影响,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一切围绕“中考”。同时,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负责教学,课下并没有足够关注学生,特别是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而导致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学校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而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建议和对策

1.拟定物理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逐渐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有更强烈的动机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物理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和计划,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必须尽全力利用物理教程中独特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动机,提高教学有效性。物理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个性发展的过程,是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逐渐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例如:上物理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做实验时,学生对物理器材的性能和使用规则不熟悉,动手能力差,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课后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善于动脑筋,这些习惯的改变都会有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当然更谈不上对物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了。这样肯定会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3.建立完善的评级机制,转变教师观念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校行政领导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指导教育工作,正确、合理地评价和激励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配套,不能只看分数而要看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一定要进行平等对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得到改变,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教师的每一步实践教学,只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功感,才能够减少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参考文献:

[1]黄燕萍.初中物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我国新课程当中规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施教学。这说明了在现代教育当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性传授和技能训练,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在初中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视设计的科学性,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特点

(一)重视基础性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设计当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然后逐渐融入物理教学当中去,然后再从课堂走向实际问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看重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知识核心体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体现时代性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物理的教学应当更加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观念的融入,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同时要适当融入一些国家的科技发展内容,重视物理知识教学与现代物理之间的发展结合,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和能力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三)反映选择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影响因素,要精心为他们设计教学方案,促使方案更加丰富,能凸显出教学特点,尽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得到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知识体系,不能完全按照课本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而是要更多突出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全面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教师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从而为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分析学生主体的区域特点,积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来进行知识补充和教学开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二)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来说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足够的兴趣,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置出适当的探究性题目内容,并在课堂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能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给予适当评价。要将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全面记录下来,以便于为学生制定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尊重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看法和思想,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科学设置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多方面的,当中既要体现出教师对教学主体活动的指导,同时也要体现出教学活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教师针对教学主体的活动开展,当前应当强调当中的针对性,并且要保证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教学设计中则应当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以实践案例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说教手段,要求教师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作为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出可见性比较强的教学计划,要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进,弥补教学当中的错误问题,促使教学设计能够得到适当的延展。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态度调动,只有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学实施。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总之要保证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多的学生愿意投入中。

(四)引导学生探究和感受

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学习当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探究和实验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知识本质所在,从而提升自身经验。创新不是实验结果相同的不同实验方法应用,而是要求在理念上是全新的,在方法上也是全新的,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给创新一个更高的期望。只有学生有了对知识学习的新认识,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中,探究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激发他们物理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

(五)积极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且是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的一个过程。学习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改变当前的评价现状,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要在评价中重视人性化,从而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念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来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同时也要从环境、氛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陈善勇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初二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教师,2017(4):120-125.

[2]黄贵善.错误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2-16.

[3]张海霞.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校园(阅读),2016(9):145-156.

[4]李保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17):66-68.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物理日常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于物理实验内容和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学生的动手参与水平直接决定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物理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物理教学课程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时间,但是初中阶段的课程一般以每节课45分钟为准,而且不作为主课的物理课每周的课时只有2~3节,课程内容安排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一般理论教学时间多于物理实验教学时间,一般初中物理的探究课程在11节左右,而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探究课程需要2~3节课才能完成,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物理实验简单掠过,直接在物理实验中教出实验结论,忽略了物理实验中的过程教学,最终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不高。

2.物理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实验要求

随着物理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设备也要不断升级,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的物理实验设备还是根据旧版本教材实验进行配备的,因此很多课改后的物理实验都难以进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学校因为经费问题连实验的教室都无法落实,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物理实验水平严重落后于平均水平。

3.学生没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实践学习的习惯

很多初中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因此,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中,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很多学生虽然不存在这类问题,但是因为长期不进行动手类的实践性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整个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而有些学生正相反,对于物理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不是学习方面的,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只是以玩的心态进行的,完全是因为实验课的趣味性而参加的;有些学生甚至整堂课都不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完全以看客的身份参加物理实验课程。

二、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改进方向

1.做好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时间紧张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验延伸来完成课堂上的物理实验目标,如初二的力学,教师就可以将体育课程和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体育活动来探究运动的时间和路程以及各种力的作用。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可以通过设计实用电路的实验形式进行课外延伸。这些课外的物理实验教学延伸能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实现多维度的物理实验教学,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2.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环境

对于很多初中物理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特别是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物理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将物理实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学习到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性,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和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不是被动的传授,而要通过认知主体积极探究主动来学习,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尽量避免打消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置好相关的问题,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物理实验的目的。

3.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同时,实践性物理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而物理这门学科也是通过人们多次进行实践探究总结而成的。所以,教育者不能以自身为主体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要在探究启发式的实践性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要完全放松对学生的课堂管制,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课堂纪律,只有合理地控制好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和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轻视物理实验的观念,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物理实验的整体质量,通过更加灵活的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物理课程学习向素质化学习推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德启,李新乡,陶洪,王崇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宝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9篇

激发学习兴趣,无疑是初二物理教学的关键,同时,怎样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又怎样从激发学习兴趣上升到有效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勤思、乐思、善思的良好习惯,更是值得我们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 激发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使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适合于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以及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等方面,无疑都是十分有效的。

1. 在“玩”中激趣

苏科版教材在“固体可以传声”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安排了衣架和棉线的探究、体验实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把耳朵紧贴桌面,轻轻敲击桌面,体会固体可以传声。学生们热情高涨,轻敲、重敲,玩得不亦乐乎,同学们在“玩”中体会到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然后我再拿出衣架和棉线请学生代表上来体验,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大家都有参与的欲望,下课后我就把这个衣架放在了教室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试一试,玩一玩,在玩中他们领略到了自然科学的奇妙,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回去用两个纸杯和一根长长的棉线做一个“土电话”,原以为不会有太多的同学感兴趣,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很多学生都把自己做好的“土电话”带来了,课前早就在教室里“玩”起了土电话。这完全是兴趣所致,还带动了不感兴趣的同学也玩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物理实验的有趣,真实地感受到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在“辩”中生趣

在物理课堂上,当同学们对某一问题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往往因为想知道最终结果,所以争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辩”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

例如,有这样一个习题: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块用塑料袋封装好的冻肉放在台秤的秤盘中,过一会儿,此秤的示数会怎样?

我本来并不觉得这个题目很难,也没打算花很长的时间。可是我一读完题目,教室里就响起了好几种不同的答案:变大,变小,不变。并且他们都很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对的。这时我先让学生举手表决自己赞成的观点,并派代表解释自己的观点。一开始认为变大的同学说因为冻肉上的冰要变成水,所以示数会变大;认为变小的同学先说是因为冻肉上的冰要变成水,而水要蒸发,所以示数会变小。这时有一个同学将手举得高高的说“我认为不变,因为袋子是封闭的,水出不来,所以不变。”很显然他抓住了前一个同学的错误,因为他没有看清题目中说袋子是封装好的。这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热烈的辩论终于让大家都有了很想回答的欲望: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地说:“里面的水不能出来,由于冻肉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要在外面液化化成小水珠,所以示数变大”。大部分学生都同意了他的观点,包括原来认为变小或不变的学生。

这个题目终于讲完了,全班热烈的辩论花费了半节课,最后导致了我这一堂课没有完成原来准备的教学任务,打乱了教学计划。但我在课后反思,这应该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课,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得到了训练,尽管一开始的答案错的很可笑,是由于没看清题目,但最终我还是给予了鼓励,至少他们有敢于回答的勇气。再说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答案才会使后面的同学更有信心回答,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想不管是哪位同学,对这个问题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效果远比我的一句话解释效果要好很多倍,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在“观”中悟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当教师在课堂上做那些形象直观、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时,同学们都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若干的课外小实验;还包含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用自备自制教具做的实验以及直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做的实验。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有经验的一线教师都知道,在很多情况下,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一方面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这些实验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二、 实现从激发学习兴趣到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

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思维诱导与点拨,使学生从单纯的对物理现象感到“有趣”转化为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使物理教学从“玩玩、乐乐,热热闹闹”走向“以兴趣为基础的理性思考”,着力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江湖艺人表演“油中捞钱”的把戏时,讲到江湖艺人先把胳膊在盛满醋的盆中浸一下,然后到沸腾的油中捞出铜钱,胳膊却完好无损。教师要启发学生关注题中的条件,进而思考,“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原来是因为醋的沸点比油低。

又如:一个寒冷得夜晚,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燃烧着蜡烛……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在讲解时应启发学生关注物态变化的条件,学生在自主分析时常常会搞不清:到底是大厅内的水蒸气还是厅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雪,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凝华要遇冷这一条件的把握。在物态变化的教学中,分析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是关键,这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凸现的重点。

再如学习惯性知识后的一些小实验,将一个玻璃杯盛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薄板,板上放一个鸡蛋,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离杯飞出,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气体压强中的覆杯实验,流体压强中用力吹两张纸条,却怎么也吹不开等很多类似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但课堂教学的成功更依赖于那些结合有趣的物理实验所提出的,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能力;观察目的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直观手段。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获取物理直观经验、理解物理抽象概念和规律、提升实验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中。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持久性和效果会更理想。在初中阶段,很多的实验现象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其中很多的实验现象都是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倘若没有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被无关的现象分散注意力,导致观察活动出现盲目性,影响观察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观察活动之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弄清楚在观察过程中想要观察哪些现象,实现哪些目标。例如,在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在进行实验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了这样两个观察目标: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思考和观察一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问题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在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盯着哪里看,从而为观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当实验活动开始以后,很多的实验现象往往并不明显,或者时间较为短暂,这时候,观察活动很容易出现遗漏,导致观察活动不够全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按照观察计划上的条目和要求开展观察活动。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制定了下面这样一份观察提纲:测量一下水的初温是多少度?水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一下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在沸腾之前气泡出现在什么位置,大小情况怎样?在沸腾以后,气泡出现在什么位置,与沸腾前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水沸腾以后观察一下温度计,看一看水温是多少度?会产生哪些现象?停止加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照着观察提纲,一步步地进行观察活动,不但会让观察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遗漏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保证观察活动的全面性。

三、把日常生活融入观察活动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场所和途径,然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培养观察能力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时时做个有心人,热衷于对周边事物和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观察能力。纵观物理科学的发展史,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融入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在给学生讲到“杠杆”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围绕着杠杆的原理,回家以后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下次上课的时候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与同学一起分享。结果到了下堂课,学生兴高采烈地带来了自己的发现,他们发现,原来在他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与杠杆原理有关的现象,如用剪刀剪东西、用开瓶器打开酒瓶、用笔写字、用扫把扫地、用筷子夹菜等等,这些动作中都包含着杠杆原理。发现这些问题以后,学生显得十分兴奋,观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这种把生活融入观察活动的方式使得观察能力的培养变成了潜移默化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效果显然会更理想。

四、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

在物理学科中,很多的物理现象既复杂繁多,又分散隐蔽,只有掌握了恰当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观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1)持续观察法。观察行为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一两次短暂的观察活动很难实现目标。很多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只有经过持续的观察行为才能一探其全貌,进而领悟规律和本质。在物理观察活动中,持续观察法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2)对比观察法。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相似或相反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观察上。例如,晶体与非晶体二者之间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比观察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区分出晶体与非晶体;(3)系统观察法。很多物理现象的产生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面的过程和现象,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面对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时,要注意采取系统观察法,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观察能力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应当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而作为物理教师,也一定要努力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技巧和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素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新杰,刘玉中.初中学生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初二学研卷,2007(02).

上一篇: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作文教学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