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23:43:14

传染病工作计划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制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完善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组织制定全县传染病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目标任务指标,加强落实

1、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对霍乱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带菌者数、死亡人数、疫点疫区检索、疫情进展和控制等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并按要求填写霍乱个案调查表和个案基本信息表,由县疾控中心每日报告至市疾控中心。

(2)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按照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标本检测。要求监测病例平均每月不少于5份,全年不少于60份。

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5份。

3.麻疹监测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30份。

4、流脑监测

做好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报告工作,开展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5、乙脑监测

对报告的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负责病例标本的收集、运送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具体开展医疗机构乙脑病例主动监测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协助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工作。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和辖区内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各种宣传日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__年,全市急性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以及免疫预防工作以“非典”、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检查指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更好的发挥疾病控制对人民健康的保障作用。

一、急性传染病防制与疫情管理工作

[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防止重大传染病传播。1~4月、11~12月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认真做好不明原因肺炎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抓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各项防治措施,继续贯彻落实《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湖北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做好监测、报告、防控工作,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

(二)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等的快速应急和处理能力。根据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要求,制订应急处理方案,成立疫病防制机动队,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全面推进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同时,加强组织领导、人员培训、预案制订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事件、重大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以及因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疫情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三)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与管理。一是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途径、时限报告各类传染病。针对我市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存在缺项漏项情况较多的问题,20__年主要从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入手,以规范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减少迟报、杜绝漏报为重点工作内容,定期对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综合质量纳入各地各单位年终考核指标,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我市传染病网络报告综合指数,提升我市在全省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中的排名。二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进一步提高各种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瞒报、谎报、缓报现象的发生。三是开展传染病疫情分析预测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疫情汇总报告,于每月5日前报出疫情简报,有半年和全年疫情分析、特殊时期做好专项疫情分析。

(四)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防制。5~10月份开展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督导,进一步要求各医疗机构规范肠道门诊,加强腹泻病人的检索,做到“五专”,“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必报”,检索率达到20以上。各地CDC要按《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要求开展外环境和食品监测,在5~10月份每月完成公厕、污水、水产品、可疑食品等外环境样品的检测任务,并于每月5日前报出监测报表。同时,认真做好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病例监测工作,完成菌株上送工作。

(五)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相关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CDC或湖北省CDC下发的各种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方案,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市各种重点传染病具体的监测方案,并严格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重点控制霍乱等疾病爆发流行,加强对流感、流脑、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百日咳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相关疾病病例监测工作,落实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

(六)开展对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杜绝漏报、迟报、瞒报和谎报疫情现象的发生。严格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及《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辖区内责任疫情报告单位进行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11月底完成并上报调查结果。

(七)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八)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九)加强督导培训工作。全年市级对各县(市、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2次以上的督导,各地对辖区内乡镇及直管单位应不少于4次。加强疫情信息管理的培训工作,实行定岗定人。

二、免疫预防工作

(一)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加强经费保障,落实免费接种政策。我市温泉城区和咸安区、崇阳县已于20__年全部或部分落实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但其它地方还没有落实,各地今年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及时足额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经费,确保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免疫规划基础管理工作,加强接种单位的管理。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湖北省免疫规划基础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免疫规划基础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各接种单位(包括接种门诊、接种点、产科接种点)的设立应按照“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定点接种、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各县(市、区)卫生局应明确辖区内各接种单位具体的责任区域和预防接种工作职责,杜绝管理上的盲区;每年进行1次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格认证或审核。

二是各县(市、区)CDC及各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基础资料(包括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托幼机构及学校数、 学生人数等)的收集与管理。各接种单位应对责任区域0~6岁儿童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每年至少1次,并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完善基础资料管理,保证建证、建卡率达98以上。

三是以乡(镇)、县(市、区)为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计免资料、账册的整理、核对工作,掌握本辖区内的儿童接种情况,分析未种原因。每季度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医院产房核对新生儿登记,多渠道掌握适龄儿童数。

四是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施免疫接种,杜绝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前告知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避免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引起的纠纷。

3、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湖北省免疫接种管理规定》、《湖北省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基本标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启动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按《湖北省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鄂卫发[20__]9号),各县市区今年完成三分之一乡镇规范化建设。

4、开展经常性计免督导工作。按照《湖北省免疫预防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对辖区开展经常性计划免疫督导工作。县(市、区)每年至少对所有乡镇的免疫预防工作督导4次,对直接管辖的免疫接种门诊至少督导6次;乡镇卫生院每年对所辖的每个免疫接种门诊(点)至少督导6次。

5、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管理制度,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和接种率

一是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完善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接种登记簿和流动儿童迁入、迁出登记簿,认真落实流动儿童接种,力争寄居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率≥95,五苗接种率≥90;

二是每季度应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变更情况进行一次核查。

三是全年至少组织一次流动儿童接种率专题调查,有调查总结。

6、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防范预防接种反应和纠纷

一是各接种单位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100。使用后及时毁型、消毒处理,并有记录;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器(安全盒)使用率达85以上;

二是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试行)》、《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指南》要求,认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明确专人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上报,积极调查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三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实施零病例报告,每月5日前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和常规月报表。

7、认真实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按照鄂卫发[20__]96号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按统一表式进行登记,对接种史不全者,均要实施补种,10月底前将工作总结报至市疾控中心。

(二)继续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果

1、强化AFP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报告质量。以市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要求各县(市、区)不少于1例;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未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及分离到脊灰病毒的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以上。

2、加强AFP病例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按照《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和《湖北省AFP病例监测工作规范》要求,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每旬应安排专人到县(市、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AFP监测医院进行访视,主动搜索AFP病例,并做好记录;对去年无AFP病例报告的综合性医院应作为主动监测的重点医院,分析无病例报告的主要原因,消除AFP监测工作盲区;AFP病例主动监测登记表县(市、区)级以旬为单位汇总按月报市疾控中心,及时报告率与完整率在95以上。市疾控中心每季度通报一次监测结果,并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全年对各县(市、区)AFP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及时、认真地对AFP病例进行调查和随访并及时上报相关调查表格。重点抓好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综合防制。发生高危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地区,应按卫生部下发《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进行调查,做到:患儿居住环境的调查及相关病史资料的收集;采集5名五岁以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调查患儿所在村30名五岁以下儿童的脊灰疫苗接种率;病例所在村及县级以上医院的AFP病例的搜索;必要时,在当地开展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4、实行AFP病例报告奖励制度,按省卫生厅有关文件执行;按照上级统一要求,有组织地开展脊灰强化免疫活动。

5、开展AFP报告、监测的业务培训。各疾控机构今年至少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有关人员进行一次AFP的定义、报告、标本采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有培训通知、人员签到、培训讲稿、试卷和培训小结。

(三)加强乙肝防制,做好乙肝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1、按照《20__~20__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要求,以乡为单位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以县为单位首针及时率达90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接种点要达到95以上)。

2、开展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病例的个案调查上报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3、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和管理,切实做好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疫苗和注射器材管理、资料收集与报告,进一步完善疫苗使用手续,杜绝疫苗挪用现象发生,经常性地开展督导、检查与评价。

4、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四)加强其它计免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

1、开 展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落实免疫策略,控制麻疹暴发

一是结合AFP监测工作,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修订)》、《湖北省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定期到监测医院了解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就诊情况,发现病例及时报告,每月5日前将监测报表报市疾控中心,报表上报及时率和完整率95以上。

二是所有新破病例和疑似麻疹病例均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表要求填写完整,尤其是免疫史的核实,调查表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报至市疾控中心。

三是疑似麻疹病例采集血清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率100。

四是对于以县为单位,麻疹发病在1个月内增加5例以上,或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地区,要组织专门调查,分析流行因素,预测流行趋势,及时采取应急接种等相关控制措施。各县(市、区)应对所有疑似麻疹暴发疫情开展调查、及时采集病人的血样并及时送市疾控中心检测,麻疹暴发疫情的及时上报率应达100。

2、加强流脑和乙脑疫情监测工作

一是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推广使用精制乙脑疫苗、流脑A C疫苗,努力提高接种率;

二是注意疫情动态:以乡为单位,月发生3例以上病例;或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病数比同期发病数高20以上,要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

三是发现流脑、乙脑疫情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个案调查表报市CDC,同时报省CDC。采集乙脑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采集流脑脑脊液、血清等标本,送省CDC检测。

3、主动开展免疫监测工作

按省、市有关监测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免疫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疾控中心下的监测任务。各疾控机构也应根据当地情况,主动开展相应的免疫监测工作。

(五)加强冷链和疫苗的管理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湖北省免疫规划基础管理工作方案》以及《湖北省计划免疫疫苗冷藏、冷运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保证冷链正常运转,严格各种疫苗的供销渠道,确保疫苗冷藏,并节约用苗。

2、一类疫苗冷链运转原则上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逐级运转。全市一类疫苗冷藏冷运管理工作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渠道、加强监督、规范储运的原则,市及各县(市、区)对本级管理的疫苗冷藏冷运实施监督管理,并对下级的疫苗冷藏、冷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同时负责申报辖区内疫苗使用计划,对疫苗使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辖区内的疫苗冷藏、冷运情况进行查验,做好冷链运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

3、市、县、乡级应建立健全冷链设备帐册,并有专人管理,建立疫苗进出库和贮运温度记录。冷链设备维修时应做好记录,备查。

4、每逢单月5日前上报上次冷链运转生物制品使用数、库存数等。健全生物制品的领发手续,生物制品进出账目清楚,帐物相符,领发手续保存三年以上,索证资料要存档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六)认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1、维持农村每两月一次、城镇市区每月一次以上的冷链常规运转,以接种点为单位每年冷链运转不得低于6次。重点抓好0~6岁儿童“五苗”常规免疫和百白破、麻苗、脊灰苗、白破二联的适时加强;以乡为单位0~6岁儿童“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各县(市、区)CDC每年应组织开展一次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包括乙肝疫苗)接种率的调查。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的要求,定期逐级上报流脑、乙脑疫苗的接种情况。

2、及时统计、分析辖区内各接种门诊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注重接种数据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每逢单月10日前将上次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15日前报至省疾控中心。

3、市疾控中心每半年对接种情况进行一次分析,以简报的形式反馈至各有关单位。

(七)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县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一是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切实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聚集性不明原因病例的发现、识别、报告、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处置工作,发现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输入性疟疾等呼吸道传染性病例或疑似病例,按规定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并做好临床救治工作。二是突出重点,严密监测报告。医疗机构要加强人禽流感为重点的传染病主动监测工作,强化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三是强化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利用电视媒体每晚向群众播放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从疟疾高流行区返乡人员,养殖场、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从业人员有发热病例立即就诊;医务人员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向重点人群面对面讲解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知识,鼓励群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教育群众注意通风换气、勤洗衣被及减少人群聚集的活动,提高群众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输入性疟疾等传染病的认知水平。

随着国外传染病高流行区归国人员日益增多,各种输入性病例也在增加。前不久,甘肃省武威市173名赴安哥拉务工归国人员中,报告疟疾病例23例,死亡1例。

为此,开封市卫生局要求各县区卫生和疾控部门要及时与商务、质检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开封市外派劳务的总体情况,特别是赴东南亚和非洲等传染病高流行区劳务人员的情况,主动沟通,对赴疟疾等传染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游或务工归国的发热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报告并规范治疗病例,加强对网络报告病例的监测,做到输入性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2月11日,一个不足6个月的婴儿因连续高烧两天到义煤集团总医院求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麻疹,当即转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据悉,今年春节以来,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共收治麻疹患者16人次,较往年有较大增幅,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仅两个多月。

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崔德广介绍,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为高发季节,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也有成人感染病例,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等。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麻疹发病来势凶猛。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班主任要利用晨检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必须尽快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县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鲜活冻禽及产品;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预防

1.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3.学校配备设立预防保健人员、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5.学校食堂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

6.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7.对学校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8.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学校有关主管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控制:

1.在学校发现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课的紧急措施。

三、监督和责任

1.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2.校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如果因为某人的责任引起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或引起相应后果的要受到学校或法律的相关处罚。

小学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组长:姜凤岚(书记)

副组长:邸生文(副院长)朱加鹏(业务院长)

成员:果淑芝 邱化民 吕全新 陈正国 韩冬华 刘宇宏

楚永玉 杨喜武 王井学 刘志彬 徐丽霞 刘玉平

二、管理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韩冬华、王明星、黄天博、邱化民。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果淑芝、邱化民、刘玉平、王晓花四人负责,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内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果淑芝主任和护士刘玉平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张淑芹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

9、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有培训计划、内容、定期。

10、病员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由张辉负责,做到无遗失、无扩散,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补充:会诊由邸生文、张英院长负责;分诊室消毒由李香、马荣负责。)

2011年中医院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计划

一、目的:

为使用本医疗机构更适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协调工作,依法发挥本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有重点地计划安排工作。

二、目标:

1、巩固完善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

2、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诊疗、报告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

3、科主任负主责,每月一次培训医务人员传染病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能力、诊治能力。

4、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医院各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废物处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传染病人管理工作,疫苗接种工作,业务学习。

5、医院有计划地配备控制传染病防护用品知识。

6、学习《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国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指令,积极灵活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尽职尽责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实现重点由治到防的转变。

传染病诊疗常识巩固考核

科室: 姓名:

一、选择题:

1、 造成传染病漫延的主要来源是 a传染源 b不良生活习惯。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水源 b空气。

3、 春季主要流行的传染病是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4、 发现不明原因的传染,责任医师应该 a立即报卡并要求网上直报 b对患者采取有效隔离的同时上报医院领导,待上级专家组确诊后,责任医师按法定时限报卡。

5、 本医疗机构乙类传染病报卡时限为12小时,而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将乙类中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规定发现后责任人2小时内报卡,责任人4小时后报卡,责任人有无责任。 a有责任 b无责任

6、 麻疹、风疹前驱可共有症状体征 a 卡他症状 b眼结合膜炎

二、对错题:

麻疹:(潜伏期:6—18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3—4天出疹,3—4天后皮疹逐渐消退,有麻疹粘膜斑。( )

2. 皮疹特点: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疹间皮肤正常。( )

3.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足心。( )

4. 疹后特点:先出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糠肤样脱屑。( )

5. 隔 离 期:病人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隔离至疹后10天。( )

6. 治 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

7. 预 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风疹:(潜伏期:10—21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出疹,24小时内遍及全身耳后可伴有枕后淋巴结肿大。( )

2. 皮疹特点:散在斑丘疹。( )

3.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

4. 疹后特点:无。( )

5. 隔 离 期:出疹后5天。( )

6. 治 疗:应及时可采用被动免疫,其它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

7. 预 防:疫苗接种。

猩红热:(潜伏期:2—5天)( )

1. 临床表现:发热1—4天出疹,疹期3—7日达高峰。( )

2. 皮疹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的基础上,存在密集而细小的鲜红色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 )

3. 出疹顺序:最早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躯干—四肢。( )

4. 疹后特点:发病7日后皮疹开始消退,持续2—4周,伴脱屑或脱皮,先出先退,无色素沉着。( )

5. 可伴随体征: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渗出性扁桃体炎。( )

6. 治 疗:抗细菌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时治疗并发症。( )

7. 隔 离 期:症状消失,咽试子培养了3次阴性后。( )

8. 预 防:密切接触者,检疫7—12日,对有咽峡炎或者扁桃体炎表现者需隔离,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治疗3—5日。( )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0天)( )

1. 临床表现:病前1—2日,有发热纳差,乏力症状,--出现下颌、耳垂下部酸痛,张口进食加重—腮腺肿大。( )

2. 体征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弥漫肿大,边界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可见腮腺导管口红肿,有时伴颌下,舌下腺肿。( )

3. 隔 离 期:腮腺肿大消退或发病后10天。( )

4. 治 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15gkg.d5—7天;板蓝根、普济消毒饮,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

5. 预 防:接种腮腺炎疫苗。( )

林甸县中医院2011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卫生防疫规范》、大庆市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我院二0一一年防治传染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 目标

1、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完善制度建设;

2、加强宣传,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

3、建立健全门诊工作日志;

4、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档案;

5、每月对传染病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工作;

6、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和要求及时报卡并登记;

7、对上级要求的各种电话零报告、周报告、月报告要及时;

8、及时地进行月总结,年终进行全年工作总结。

二、措施

1、医务人员认真填写传染病卡并及时报到预防保健科,通过医务科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卡。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为做好我市霍乱防制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要求和《市2021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等相关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各项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要按《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继续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继续做好疟疾的监测工作,我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多年无本地病例出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网络系统,积极开展消除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管理疟疾病例,尤其是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管理,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同时做好疟疾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到东南亚、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的归国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

我市是省级鼠疫监测点,根据省鼠疫工作计划的要求和我市鼠防工作的实际情况,继续做好2021年的鼠疫监测工作。中心制订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紧急疫情处理技术预案》和《2021年鼠疫监测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鼠疫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管理领导小组及疫情处理机动队,并设立了4个工作小组:鼠密度调查组、实验室工作组、信息组和捕鼠组,将鼠疫监测工作纳入中心年度目标管理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即监测工作由主任负总责、分管主任全面参与鼠疫监测的各项工作,实行工作任务带经费的管理模式,按监测方案要求进行任务分解,由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鼠密度监测、投放鼠笼捕鼠工作,由业务科室进行鼠类解剖、媒介监测、数据录入和上传,从制度上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开展监测宣传,提高群众鼠疫防控知识知晓率,以取得群众大力支持,确保鼠密度调查和捕捉活鼠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其次做好物资储备,针对性地储备好疫情处理所需的防护用具及消杀药械等,做好鼠疫防控应急储备工作。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传染病信息收集

传染病信息收集是传染病预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只有及时、全面地获取传染病信息,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当的处理方案,快速、高效地消除传染病隐患。要想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传染病信息,必须以村、镇卫生院为依托,发动农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一个以村、镇医院为点,以村村电话传递和警车报警为线,以县级以上及时治疗医院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传染病信息收集网络。

信息收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县防疫中心要通过建立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及时收集农村有关传染病信息,并向县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卫生部门根据信息情报要及时进行指挥控制、救治和预防工作。

(2)通过与WHO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全球及国内各地区传染病传染趋势:县防疫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机关每天定时通过互联网获取未来24小时有关传染病传染预报消息,根据预报和传染趋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或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在农村发生或扩大漫延。

(3)建立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的传染病消息传递和警车报警连动机:各县防预中心要与各村、镇医院签定传染病联动报警协议,将各村、镇医院发展成为“报警联动站”,各医院在医院的醒目位置设电子公布版或安装报警设备,一旦接到传染病信息,一定要及时报警并公布于众,将信息传递给邻村、邻镇并上报给上级预防中心。这样不仅可随时为村民或预防中心提供有关疫情信息,而且还可及时警醒村民和便于防疫中心对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和掌握。

(4)防疫中心与辖区各村、镇负责人签定预防责任协议:将各村的学校老师、医务人员全部发展为传染病疫情信息员,使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或得到有关传染病的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县防疫中心报告。

(5)设置报警电话牌:并通过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将村、镇医院及各县防疫中心报警电话广而告之,方便群众报警。

传染病信息处置

传染病信息处置是传染病信息的处理程序,也是传染病预防的具体措施,应做到协调有序、及时高效、处置得当。为此,各县防疫中心必须强化指挥系统的协调、指挥和信息处理职能,制定传染病预案、控制等工作方案,建立传染病信息播报网络和快速联动救治机制,以迅速消除传染病隐患。

规范县预防中心的指挥系统:要确立带班领导负责制,健全各种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程序。

坚持24小时值班备医制度:在传染病的多发病、多发季节,各县要安排足够的医务值班,确保全天24小时遇到传染病情况能够及时救治。

制定完善的传染病控制预案:农村的人畜混居和逐渐的暧冬气候是造成传染病的主要客观因素。因此,应在全面掌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完善的控制传染病传播预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疫点现场处理、消毒隔离、将患者送往专科医院等控制措施,以有效地避免传染病继续漫延。

建立农村传染病信息播报网络: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及时全面地将将要传染的或已经传染的病原菌及其传播的途径和应当采取的传染控制措施告知每一位村民。①与省级农村广播电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用定时播报和重要信息随时插播的方法,迅速将传染病的有关信息告知农村社会各界;②利用报刊、电视等其他新闻媒体有关传染病信息。

建立各医院快速联动救治机制:县防疫中心要建立起一个集患者急救、疫点现场清理和快速调查于一体的高效运作的县综合医院,县专科传染病院快速救治、消除、调查联动机制,确保接到传染病疫情报警后,隔离、救治、清除工作有效配合、高度协调,达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勘查疫情、快速限制疫情、恢复正常工作的目的,避免连锁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传染病信息分析

传染病疫情分析对医务、宣传工作以及信息收集、信息处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传染病疫情分析,找出传染途径、传染规律、传染后果及破坏农民身体健康因素后,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医务工作、人身安全宣传等各项工作。因此,必须彻底纠正以往疫情处理工作中重处理、轻预防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疫情分析与研究工作。

以月、季度和年为单位,分别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要通过疫情分析找出传染病发生的地域、时间、季节、人员、菌型等分布特点,总结传染病发生的原因。

根据传染病疫情分析制订工作计划,通过病情分析找出传染病发生的规律、特点和原因,以进一步制订医务和宣传工作计划。

预防传染病信息宣传

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是整个传染病预防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条治本的措施。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可采取一般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①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②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活动;③印发宣传材料对村民散发;④利用村屯设立的固定预防传染病宣传标牌,用文明提示语的方式提醒村民注意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组长:(书记)

副组长:(副院长)(业务院长)

成员:略

二、管理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四人负责,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内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主任和护士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

9、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有培训计划、内容、定期。

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继续保持全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全面实现2014年消除麻疹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免疫规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和措施。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本着对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专项目标管理,及时解决实施免疫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公平地享有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接种。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各单位要成立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的组织领导,定期总结分析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区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管理,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疫苗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区财政局负责做好免疫规划经费保障工作;区教育局负责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工作,并将其纳入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区委宣传部负责制订并完善免疫规划公益宣传制度和工作计划;区公安分局负责向卫生部门和疾控机构提供出生人口户籍和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区计生局负责督促所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同做好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加强免疫规划,巩固接种成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外、流动儿童等免疫工作薄弱地区人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免疫规划工作职能,量化任务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国家规划内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到2015年达到2.5‰,真正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和国家五部委(局)《关于印发〈2010—2014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的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年脊灰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精神,在全区开展2014年脊灰、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区卫生局要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制定我区具体实施计划,全面落实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督查,提高接种效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实现2014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在确保每名适龄儿童优先补种脊灰、麻疹疫苗的同时,开展其他免疫规划疫苗的补种,使补种率达95%以上。

四、强化防控措施,广泛宣传动员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免疫规划暨传染病防控管理,落实预防接种单位辖区责任,做到无缝覆盖。针对乙肝、肺结核、梅毒等重大传染病或对传染病发病率影响较大疾病,在加强防控力度的同时,各医疗机构严按传染病诊断标准执行。针对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等一些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加强实验室检测,突出幼儿园、学校等场所防控措施的加强和落实,降低疫情爆发的风险。加强流感、水痘、肺炎等二类疫苗的接种,减少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上一篇:文体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