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11:02:16

教育医学

教育医学范文第1篇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2.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使人文医学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少,影响着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人文医学的发展。

1.2.3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人文医学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对教师也有特殊要求,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希望多开设一些课程,但因师资缺乏不得不放弃,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医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现在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新闻媒体的话说得更为严重,如“传统文盲”、“价值认同偏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等,导致他们对人文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

2必要性分析

2.1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的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2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要求如果医学生仅仅凭借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往往只重视患者的生物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学属性,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由此我们认识到创新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医学生德性和智慧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的路径

3.1转变人文医学教育理念,明确人文医学教育目标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政策导向和观念转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文医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医学生的成长。明确具体的人文医学教育目标,是开展人文医学教育的指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所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所强调的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标准(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技能;具有人群和大卫生观及相应能力;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确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具体目标,为顺利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提供保证。

3.2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人文医学教育要持续贯穿其教学全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文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有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人文医学知识,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扩展人文医学教育的途径。

3.3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形式在人文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其所能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改变人文医学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采取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以及交互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景分析的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理论课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医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认识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使命感。

3.4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考核机制在考核中贯彻全程化原则,自始至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首先,在考核的时间上实现全程化:即从入校学习的那天起,将考勤、当堂发言、论文撰写、教学活动和期终考试等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考核的空间上实现全程化: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考核,也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的考核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3.5强化后期临床阶段人文医学技能教育在后期临床教学中医学法规、医患沟通、心理咨询应作为临床培训前的人文培训内容,而且在教育方法上要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应当特别注意学习方式的针对性,对相关知识的讲授要密切结合临床实践,让医生在掌握临床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意识及工作理念。临床阶段的人文医学教学应以实用性为主,他们的学习不能是单纯的理论体系为主,而应当是在今后的医学实践和从医后真正实用的技能。人文医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校中的人文教育必须要与医学相结合,人文医学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其所面临医疗困境的能力为目的,这样的人文医学教育才能具有生命力。人文医学教育铸就的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完善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领导的支持、师生的重视以及人文医学工作者和相关机构的不懈努力。

教育医学范文第2篇

《医学教育》现已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CN:11-525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审读中也多次获奖。2012年度、2013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获法定计量单位审读优胜奖;2013年度获论文设计与统计学优胜奖;2018年度获期刊管理优秀奖;2019年度获版权目次优胜奖。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是医学教育研究者和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平台,通过思想的碰撞和前沿的探索,努力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是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医学教育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医学教育领域内引领性刊物。2019年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1日出版。

创刊于1981年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原名《医学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界最早创刊、最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教育类刊物。1981年创刊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为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开展医学教育研究工作》;2006年加入中华医学会,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韩启德院士题写了刊名。更名后的头篇文章是韩启德院士的《漫谈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教育医学范文第3篇

医学模拟教育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利用多种局部功能模型、计算机互动模型以及虚拟科技等模拟系统,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通过建设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的方式,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

2医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和分类

医学模拟技术自始至终伴随着医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向医学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医学模拟技术逐渐衍化为由低到高的五种类型: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模型;虚拟培训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位模拟系统。

2.1基础解剖模型是展示生理解剖结构或病理解剖结构的模型,是最早出现的所谓“医学模拟技术”,现今的很多知名生产厂商都具有百余年的历史,这类模型在教学中主要用于示教。

2.2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提供了对人体一个或多个局部功能的模拟或者是对一种或多个医学操作的模拟,可以使学生能够对某局部功能进行了解,在某个医学操作方面得到训练,是一种裂解的专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应用在见习医生和实习医生的临床前学习。

2.3计算机辅助模型是一种将部分或多种医学操作和计算机软件结合起来的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对某一个或某一系列操作过程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一整套单项功能训练,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医学治疗过程的训练。也可以编写简单的病例,但在编写病例的时候,如果做出一个处置,必须同时设计出其对生理系统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主要应用于对某一系列临床操作过程的学习和考核,如分娩过程,基础生命支持或高级生命支持的学习。

2.4虚拟培训系统是高端模拟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此系统通过软件创造了虚拟的病人环境和病情,操作者通过电脑屏幕看到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听到患者反应的声音;同时通过作用于电子硬件载体的“力反馈”技术,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医疗操作过程当中的各种触觉信息。虚拟培训系统将电脑软件与电子硬件载体完美结合,将医疗操作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融为一体。主要应用在三级学科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2.5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位模拟系统在技术上属于最高端的模拟系统,可以对整个医疗环境包括病人、病情和治疗环境进行全面的模拟,模拟系统具有与人一样的外形,有呼吸、心跳、脉搏、瞬目等等体征,可以连接正常监护设备、呼吸机和麻醉机等。与上述计算机辅助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人的生理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当前最高端的产品也仅仅建立了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药理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另外,此类模拟系统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教育环境,可以对药物,操作产生相应的反应,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处理,完全模拟在真实场景下对病人的处理。此类模型可以应用在临床教学的各个阶段,对医疗环境进行全面的、真正的模拟。利用高端模拟系统,学生可以了解此“病人”的生理状态,并诊断出各种病理状态,然后予以治疗,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机制,是临床教学特别是麻醉、休克、心脏病、呼吸衰竭等严重疾患教学的良好方法。学生可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操作,训练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增强记忆,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和实践指导。这种高端模拟系统已在全世界许多学校使用,效果良好。

3医学模拟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医学模拟教学可以应用在临床前教学,比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物理诊断学、护理学等,也可以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如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外科、内科及内窥镜等的学习。医学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在于:时间方便性:不用再等到一个病人来了才能进行训练,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完全按照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安排。不常见或罕见病例的学习:通常很多病例发病率较低,低年资医生更是很难看到,利用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出这种不常见但是可能性质严重的事件。可调节性:各种难度和阶段的训练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如基本概念的学习、基本操作的练习、一个危重病例的急救练习等。对病人无任何风险:使用模拟系统时,完全能够将其视作真实的患者,学生可以出错,但对病人无害。允许出错:学生在使用模拟系统时不怕出错,因为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当出现错误会被及时纠正,有利于增强记忆。同时训练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去治疗病人。可重复性:学生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掌握为止。记录和回放:训练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包括摄像或者系统自带装置,训练完成后,学生和老师可以一起观看或检查记录,进行讨论和评价,有利于发现优点和不足。过程的可控性:模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停止,减缓或重新操作,完全在学生或者老师的掌握之中。团队协作能力:对一个病人的治疗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来完成,学生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优势,在高级模拟系统上进行团队协作,共同治疗病人,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医学范文第4篇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CN:11-525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人为本,质量至上,诚信服务于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反映医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办成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类杂志。

教育医学范文第5篇

《浙江医学教育》(CN:33-1297/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浙江医学教育》是浙江省唯一的医学教育类期刊。被列入浙江省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医学卫生刊物目录。

教育医学范文第6篇

《医学教育探索》(CN:50-114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医学教育探索》现已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教育医学范文第7篇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命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影响作用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社会与个人的结合;(2)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教育中的渗透;(3)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4)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更加强调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以此为导向,切实做好“六个对接”即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化学课是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总的设想是:改革后的化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更恰当地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六个对接”的关系。

2改革思路及实践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联系十分紧密,医生终身都需要化学知识。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医学教育培养总目标和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识既能反映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又注重社会实践(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简称STS教育模式[2]),正逐渐得到愈来愈多教育同仁的青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关键。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的就是兴趣对学习有巨大作用。兴趣会让人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记忆深刻,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3]。许多学生成绩优秀的诀窍主要是他们对一些学科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且下了较多的功夫,说明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读书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脑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这对理解、记忆新知识有巨大意义。学生常常反映所学的新知识容易遗忘。遗忘也有一定规律,即先快后慢[4]。同时,根据医学研究,人脑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天有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清晨起床大脑最清楚,可多记外语单词,多记医学上的概念和各种正常值;上午8~12点精力充沛,在听课时,多思考课堂中的难点内容;晚上6~8点,大脑记忆最佳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种感观并用,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2.3注重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这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时不多,而教材的起点较高,新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这门课,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我们在开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便有的放矢。有些专业招收的学生文科生多,理科基础差,记忆力强,但往往是死记硬背,抓不住要点,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更缺乏必要的理解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很难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因此,上好本门课的第一课《绪论》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医用化学与中学化学有什么异同,它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有些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去学习等,这样,学生对医用化学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再者,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从科学知识总汇中精选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在课堂上把难点尽量讲深讲透,对易懂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自学。每门学科都有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在教学选材上,注意针对性,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删去一些理论性强又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注意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医学工作中的应用,对现有教材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增加了化学与环境教育,元素与健康,并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让学生明白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从事医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胺、生物碱等章节教学,讲解一些常见药物,以及和后继课药理等课程的交叉和渗透;围绕元素教学、讲解元素发现史,用科学家献身科学、认真工作、顽强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奋读书、爱业敬业。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教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的距离,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后继课如生化、药理等课的衔接。“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全忘记”,这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假如教师在上课时能把必要的知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即使不作笔记,也会经久难忘。例如在讲苯的结构与性质时,如单纯地讲,非常抽象枯燥,但笔者在讲解时,会讲芳烃的发现和凯库勒的“梦”并运用PPT给学生作对比讲解。这样既少花时间,又有助于理解,由此所形成的概念很难再遗忘。

2.4注重技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和医务工作的能力

结合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更显得必不可少。结合卫生部部颁大纲技能目标要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实践内容上充实,方法上改进;加强对学生指导、考核,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哪些必须熟练掌握、哪些一般能完成,清楚基本程序。化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用化学用语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计算等。实训中,首先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能促进学生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正确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适当增加学时数、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实验操作达标等办法进行实施。重点突出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化学试剂基本知识、溶液配制及浓度换算、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基本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示范,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第二,加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能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对促进教学、考试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学生今后工作需要制定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包含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动作要领及规范等内容,根据内容给出量化分数值。其次,将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重视每个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加强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结合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每次实验成绩。学期结束时,教师给出实验内容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实践经验积累写出实验原理、所用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教师在实验室观看操作,并考核量分,最后将平时与学期成绩综合处理。

3小结

通过实施STS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今天所学知识就是明天所需。因此,教学的导向性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有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因选择的教材内容十分贴近生产、生活和医学科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其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工作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施STS教育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无现成教材,很多知识还得教师重新学习和组织,加重教师教学负担;缺乏社会实践考查经费等。这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以谋求得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如俊,董振.“六个对接”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24):77-80.

[2]张友楚.医用化学教育与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

[3]中华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编委会.中华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5卷[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190.

[4]J.M.索里,C.W.特里福德.教育心理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2:343-355.

教育医学范文第8篇

《继续医学教育》(CN:12-1206/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教育医学范文第9篇

乡村医生培训、全科医师培训、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还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通过远程医学教育这种形式,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解决了过去仅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获得学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远程医学教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一条有效捷径。

2灵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特别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大卫生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已深刻认识到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传统的办班学习,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因其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是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手段。远程医学教育的可见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学科前沿的内容,所有卫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发展要求,同时对自身业务素质也可很好提高。远程医学教育这种方式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方式相比,还具有省时间、节约经费的优势和灵活性。

3开放性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有利于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当今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医学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又使得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渴望了解新趋势,掌握新技术。事实证明,现代社会谁先掌握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谁就占领了本专业领域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的服务上掌握主动、抢占先机,而覆盖全国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恰恰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这样一个终身接受和培训的平台,从而使得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医学新知识、新动态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和业务水平,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经济性

远程医学教育有利于整合各类业务培训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培训经费。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各专业、各学科的诸多业务培训工作,一直分散在相关的业务部门,且长期沿用逐级培训师资,再由经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老套路。这种省、市、县三级逐层培训的做法,不仅因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产生了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还因人员往返劳顿及交通和食宿等,挤占了本不宽裕的培训经费,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选用远程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不仅可以统一师资,把最优秀的师资展现在基层受训人员面前,而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方式造成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更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各专业培训项目,整合散在的各种培训资源,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5信息量大

远程医学教育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利用微信视频技术进行远程培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全天候地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以充分挖掘使用现有资源、促进资源共享。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以其灵活性、信息量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有着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有效继续教育形式,远程医学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个人档案数据库。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对学习的结果进行统一考核。这样,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远程医学培训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使远程继续教育更好地发展下去,还要走规范化道路,全方位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并且逐步扩大远程教学的范围,使它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远程医学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组合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医务工作者完备的开放式终生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教育医学范文第10篇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命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影响作用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社会与个人的结合;(2)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教育中的渗透;(3)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4)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更加强调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以此为导向,切实做好“六个对接”即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化学课是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总的设想是:改革后的化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更恰当地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六个对接”的关系。

2改革思路及实践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联系十分紧密,医生终身都需要化学知识。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医学教育培养总目标和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识既能反映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又注重社会实践(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简称STS教育模式[2]),正逐渐得到愈来愈多教育同仁的青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关键。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的就是兴趣对学习有巨大作用。兴趣会让人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记忆深刻,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3]。许多学生成绩优秀的诀窍主要是他们对一些学科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且下了较多的功夫,说明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读书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脑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这对理解、记忆新知识有巨大意义。学生常常反映所学的新知识容易遗忘。遗忘也有一定规律,即先快后慢[4]。同时,根据医学研究,人脑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天有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清晨起床大脑最清楚,可多记外语单词,多记医学上的概念和各种正常值;上午8~12点精力充沛,在听课时,多思考课堂中的难点内容;晚上6~8点,大脑记忆最佳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种感观并用,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2.3注重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这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时不多,而教材的起点较高,新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这门课,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我们在开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便有的放矢。有些专业招收的学生文科生多,理科基础差,记忆力强,但往往是死记硬背,抓不住要点,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更缺乏必要的理解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很难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因此,上好本门课的第一课《绪论》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医用化学与中学化学有什么异同,它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有些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去学习等,这样,学生对医用化学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再者,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从科学知识总汇中精选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在课堂上把难点尽量讲深讲透,对易懂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自学。每门学科都有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在教学选材上,注意针对性,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删去一些理论性强又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注意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医学工作中的应用,对现有教材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增加了化学与环境教育,元素与健康,并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让学生明白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从事医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胺、生物碱等章节教学,讲解一些常见药物,以及和后继课药理等课程的交叉和渗透;围绕元素教学、讲解元素发现史,用科学家献身科学、认真工作、顽强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奋读书、爱业敬业。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教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的距离,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后继课如生化、药理等课的衔接。“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全忘记”,这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假如教师在上课时能把必要的知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即使不作笔记,也会经久难忘。例如在讲苯的结构与性质时,如单纯地讲,非常抽象枯燥,但笔者在讲解时,会讲芳烃的发现和凯库勒的“梦”并运用PPT给学生作对比讲解。这样既少花时间,又有助于理解,由此所形成的概念很难再遗忘。

2.4注重技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和医务工作的能力

结合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更显得必不可少。结合卫生部部颁大纲技能目标要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实践内容上充实,方法上改进;加强对学生指导、考核,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哪些必须熟练掌握、哪些一般能完成,清楚基本程序。化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用化学用语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计算等。实训中,首先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能促进学生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正确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适当增加学时数、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实验操作达标等办法进行实施。重点突出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化学试剂基本知识、溶液配制及浓度换算、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基本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示范,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第二,加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能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对促进教学、考试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学生今后工作需要制定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包含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动作要领及规范等内容,根据内容给出量化分数值。其次,将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重视每个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加强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结合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每次实验成绩。学期结束时,教师给出实验内容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实践经验积累写出实验原理、所用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教师在实验室观看操作,并考核量分,最后将平时与学期成绩综合处理。

3小结

通过实施STS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今天所学知识就是明天所需。因此,教学的导向性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有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因选择的教材内容十分贴近生产、生活和医学科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其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工作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施STS教育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无现成教材,很多知识还得教师重新学习和组织,加重教师教学负担;缺乏社会实践考查经费等。这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以谋求得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如俊,董振.“六个对接”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24):77-80.

[2]张友楚.医用化学教育与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

[3]中华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编委会.中华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5卷[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190.

[4]J.M.索里,C.W.特里福德.教育心理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2:343-355.

上一篇:中师教育范文 下一篇:创业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