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2 02:09:36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心理机制;“Choking”

一、前言

“Choking”表现为在压力下运动成绩低于平时的水平或未达到期望的水平,主要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压力下习惯的运动技术执行发生衰变的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篮球小组赛中国队在第四节领先西班牙队14分的情况下,出现了多次失误,全队比赛表现判若两人,西班牙队乘机反击,以72比72逼平中国队,被迫进入决胜期。在决胜期中,中国队继续发挥失常,只得了3分,而西班牙队进了13分,结束分为75比85,最终中国队输掉了本不应该输的比赛。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发生“Choking”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一球定胜负时,运动员经常会出现非常低级的错误,如连续罚球未进、传球和运球失误等现象。即使在美国职业水平的篮球NBA联赛中,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犯这些错误也是司空见惯的。基于这个实践的观察,我们思考的是,篮球比赛中哪些情景容易引起运动员的“Choking”?而在这些比赛情景中,不同技能水平的运动员“Choking”体验又是怎样的?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解答。

本研究设计为基于篮球比赛情景和运动技能水平,对运动员的“Choking”体验进行调查,提炼出运动竞赛中“Choking”的表现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是参加陕西省CUBA的100名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阅读有关著作和国内、外文献中有关“Choking”的定义和相关的基本理论。

2.问卷调查法

根据“Choking”的定义和相关的基本理论,围绕篮球比赛中产生失常现象的情境编写成开放式问题,内容主要询问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何时全队及本人最容易发挥不正常,并让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比赛体验无限制地列出发生情景。研究者首先联系各运动队教练或领队,征得教练或领队同意并告之要求,将编制的开放式问卷发放到上述的训练单位,共100份,由教练或领队协助发放问卷,被试在仔细阅读问卷的引导语后,完成问卷,然后收回。

问卷的信度检验:本研究编码根据张力为、符明秋的编码规则对运动员回答问题的含义进行分析和编码,并参考高红艳和王进对问卷编码和信度检验方法。编码、分析的单位是根据运动员自我报告的“含义”,对运动员回答问题是一句多义的句子,剖析其含义后并取其最主要的一个含义进行编码,如“感觉非常紧张,注意力有点不集中”,定义为过度紧张。对含义相近和相似的回答编成相同的分析单位,如“我会感到很失望,很无奈”,定义为沮丧。对无意义的和与问题不相干的回答编码定义为其他,如“本队发挥失常或失误是由于运动员不团结造成的”。与本研究问卷要求回答无关,编入其他信息类。

三、结果与分析

1、“Choking”现象在篮球比赛情景中发生的概率分析

篮球运动员自我报告以下7种不同比赛情景中发在自己身上的“Choking”概率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choking”现象在7种篮球比赛场景中发生的概率调查一览表(n=100)

运动员在比赛中连续出现同样的错误时,“Choking”发生的概率最高,有93.81%的运动员报告有体验;在关键比赛和比赛的关键时刻,罚球,有89.94%的运动员认为“Choking”的体验;后面依次是当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时, 89.69%的运动员有“Choking”的体验;观众、教练或领导期望很高,但在比赛中未使他们满意时,有88.66%的运动员有“Choking”的体验;全队或本人超常发挥,并将取得比赛胜利,有87.63%的运动员有“Choking”的体验;在主、客场比赛时,本队发挥失常时有86.08%的运动员认为有“Choking”的体验;最后,当本队比分领先,运动员出现技术失误或全队发挥失常时的体验相对较弱,有80.41%的运动员有“Choking”的体验。

2、不同篮球比赛情景“Choking”发生的体验分析

根据语言分析和归纳法及以上讨论的理论,把篮球运动员比赛失误或发挥失常后的体验特征进行构建。通过问卷信息数据的编码整理,得到679条信息为运动员自我报告的体验(表5)。从表2中可以看出,篮球运动员在7种比赛情景中会有各种不同的“Choking”体验,其中过度紧张占17.68%,为占运动员“Choking”体验的第一位,急躁占15.61%;沮丧占14.44%;焦虑占14.13%;额外努力占8.03%。

表2 篮球运动员在7种不同比赛情景中“choking”体验分析一览表

四、结论

1、篮球运动员“Choking”体验包括当全队技、战术发挥超常时运动员的“Choking”、比分领先时运动员的“Cho-king”、双方队比分交替上升时运动员的“Choking”、关键比赛和比赛的关键时刻时运动员的“Choking”、外界人员对运动员期望很高时运动员的“Choking”、比赛中面临失败经验时运动员的“Choking”、主、客场比赛时运动员的“Choking”等7种“Choking”常发比赛情景组成。

2、篮球运动员在7种比赛情景中自我报告“Choking”现象心理体验特征包括:过度紧张,急躁,焦虑,额外努力,松懈,沮丧,注意分散,缺乏自信,过度自信,自责,忽视,场地不适。在这些比赛情景中运动员体验最多的是过度紧张、急躁、焦虑、额外努力和沮丧。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教材小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221~224.

[2]王春燕.竞技体育中的自我暗示综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21-23

[3]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9-82

[4]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75-376

[5李正贤。影响CUBA联赛参赛队培养的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

基金项目:西安体育学院院管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1YB017。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竞技信息;优秀运动员;分类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68―04

运动员在竞技场遇到大量、各式各样的竞技信息,这些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对该次比赛结果产生特定的影响”1,因而如何有效处理竞技信息就成为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由于竞技信息是“竞技运动环境的特征及其反映或描述”,或“与运动成绩有关的、运动竞赛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反映或描述”,所以竞技信息纷繁复杂,为进一步研究竞技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便于在竞技运动实践中更快捷地识别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寻求有效处理竞技信息的方式,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所遇的表现形式,深刻分析和系统认识这些竞技信息的性质和特点,并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本文的研究任务是找出我国优秀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的表现形式,并从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取样对象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取样对象:中国皮划艇队45人(26男19女)、中国体操队33人(21男12女)、中国女子垒球队17人(17女),共95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设计开放式问卷,问题是:“请根据您的比赛经验,写出10个以上经常遇到的竞技信息”。

1.2.2类属分析和内容分析法 根据事先建立的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将资料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编码、归类、命名,在对未归类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和类属分析,修订理论体系,最终建构新的竞技信息的分类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的建立

2.1.1选择竞技信息分类标准 采用信源标准划分竞技信息,以“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2”和“运动竞赛构成要素”3为基础,建立竞技信息分类体系,因为它们均为目前运动训练学研究中比较稳定的结构体系,也比较符合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现有知识结构。

2.1.2形成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 以“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原有分类结构为参照,将竞技信息分为运动员自身信息、对手运动员信息、比赛结果评定信息三大类,然后综合“运动竞赛构成要素”中的内容,加以补充,并适当调整分类维度,形成三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表1)。

根据在实践中收集到的资料将进一步修订上述分类体系,如:类别和分类级别的增减、各变量属性的确定,等等。

2.2根据理论分类体系确定资料归属 对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的五大分类,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

2.2.1 第一类:运动员自身信息 运动员自身类竞技信息分为:自身竞技能力信息和自身竞技状态信息。

1)自身竞技能力信息。在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虽然很少见到“竞技能力”的提法,以及“竞技能力”定义中所使用的其它概念。经常看到的概念是“水平”、“实力”、“强手”等等。研究者认为这是运动员自己的语言,它们代表或反映着有关竞技能力的信息。例如:

“在半决赛时分组跟高水平一组”(势均力敌)。

“赛前知道对手的成绩比自己好”(敌强我弱)。

“和对手水平相当”(势均力敌)。

“遇到强手,他好厉害”(敌强我弱)

“看到对手水平高时,自己无斗志;看到对手水平低时,自己又调动不起来。”

从上述资料可见,这些概念出现的时候,并不表现为单一地描述某一方的竞技能力,也不表现为运动训练学所解释的竞技能力构成的各个部分,如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而是表现为自身与对方的实力对比,而是直接表现为三种比较结果:“敌弱我强”、“敌强我弱”、“势均力敌”。“敌强我弱”报告的数量比较多。

据此,研究者将“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信息”视为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实力对比结果。这种比较是运动员在赛前对双方实力强弱的主观的比较。

2)自身竞技状态信息。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准备状态,它是身体、技战术和心理等几方面的结合。从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研究者归纳出与竞技状态信息相关的五个方面的竞技信息:它们是生理、训练、心理、言行和总体评价。

生理方面的竞技信息包括:睡眠、疾病、身体不适。训练方面竞技信息包括训练系统性信息、赛前成绩信息、赛前准备活动质量信息。心理方面竞技信息包括感觉异常信息、记忆、思维(杂念)、情绪、注意,以及行为(表2)。

3)自身发挥信息。在运动员提供的资料中含有自身发挥情况。运动员自己在赛中的表现,不仅其本身会影响运动成绩,同时,自身发挥作为一种竞技信息也影响着运动员进一步的竞技表现。

“比赛过程中,还有100米时突然出现不稳”、“比赛中起航没有主动”、“出场不是所想象的那样”、“比赛的时候有点小毛病”。

2.2.2第二类:对方运动员信息在运动员所报告竞技信息中,关于对手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信息是运动员的观察和评价,如对对手的身体外形、动作表现、运动成绩的方面的观察(表3)。

从实际收集的资料看,在来自对方运动员的竞技信息中,除了对手竞技能力信息和对手竞技状态信息之外,还有一类与比赛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竞技信息,研究者将其归到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的社会人文信息中。

2.2.3 第三类:比赛结果评定信息 比赛结果评定信息的来源分为三种:即来自裁判的信息、来自评定手段的信息,以及来自竞赛规则的信息。来自裁判的信息是指运动员感受到的判罚情况和运动员对判罚结果的主观评价(表4)。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运动员所报告的关于比赛结果评定信息只有来自裁判的信息一种,并绝大部分集中在“判罚不公”方面。而评定手段信息和竞赛规则信息的资料没有收集到。

2.2.4 第四类:比赛条件信息 根据竞技信息的性质和“运

动竞赛构成要素”的基本结构,研究者将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分为:自然物质条件信息、社会人文条件信息、组织管理信息二大类。

1)自然物质条件信息。将自然物质条件信息分为:气候条件信息、地理条件信息、场地/器材信息、服装信息、生活信息等(表5)。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没有收到地理条件信息的资料。

2)人文社会条件信息。根据比赛的参与者的不同,从信源的角度将人文社会条件信息分为六大类:教练信息、队友亲友等信息、官员信息、对方信息、观众信息、媒体和其他人信息。这些竞技信息看似与运动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却对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有很大影响。正如中国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所说:“运动员压力过大,不知所措。这些压力来自多方面:领导、家长,朋友,老师”。

根据人文社会条件信息本身的特性,进一步将竞技信息分为:教练和领导等人的鼓励信息、压力和期望信息、教练指导信息、与教练矛盾的信息、教练批评信息;队友发挥和心理信息;他人对对手议论等信息;对方挑衅信息,等等。具体内容举例(表11)。

3)比赛组织管理信息。根据运动训练学关于“运动竞赛构成要素”的理论,比赛组织管理分为四个方面:比赛规则、组织规程、组织编排、组织进行。而在比赛组织管理信息的分类中,研究者将其中的“比赛规则信息”归入“比赛结果评定信息”中的“竞赛规则”部分。之后,又将“组织规程、组织编排、组织进行”三类信息综合为“组织进行信息”和“组织规程编排信息”两大类。其中“组织进行信息”强调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组织规程的变化,如比赛时间或顺序、比赛地点、比赛项目等方面的变化(表7)。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在运动员关注的组织规则编排信息中,除了出场顺序、比赛地点等明文规定的要求外,还有一些是关于比赛进程中的某个特定环节的,如“起航”、“等待上场”等。这些环节可能非常短暂,不易引起外人的注意,但却受到运动员的注意。

2.2.5第五类:其它 (见3.3补充修订理论分类体系――未归类资料的类属分析。)

2.3补充修订理论分类体系――未归类资料的类属分析尚有一部分资料未能按照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归类,这说明原有理论分类体系还不完善,需要补充修订,即对未归类资料进行新的分类和类别命名。

在未归类资料部分的资料中发现,有以下三类竞技信息值得关注。它们或者是关于运动成绩的,或者是发生在比赛过程当中的。而在现有的运动成绩影响因素中,没有提及产生这些竞技信息的因素。

1)运动成绩信息。运动成绩信息按照其产生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所说的一次比赛后的成绩,另一类是比赛当中的即时战况,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这种信息表现为双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比较。研究者将前者叫做“比赛成绩信息”,将后者,叫做“赛中成绩信息”。见下面运动员问卷资料中加点的部分(表8)。

赛中成绩的双方比较有三类结果,也就是通常教练员所说的“领先”、“落后”和“相持”。

运动成绩是人们所关注的和所期望的。但是,运动成绩作为竞技信息对于运动员的影响,特别是比赛当中的即时成绩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2)比赛情景信息。从运动员提供的问卷资料中可见,一些在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也被运动员报告为竞技信息。这些情景包括赛中突发的事件、犯规、看见对手,以及专项所规定的比赛环节、比赛情景或关键时刻,如“关键球”、“等待出发”等。见下面运动员问卷资料中加点的部分(表9)。

根据这些竞技信息出现的时间和内容,研究者将运动成绩信息和比赛情景信息这两个类竞技信息命名为“运动成绩及比赛情景信息”。

在现有运动训练学的运动成绩影响因素中,并没有“比赛特定环节”和“比赛情景”这两个因素,但它们所产生的信息却受到运动员的关注。这为运动员今后的比赛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更微观的要求。

3)信息不确定。信息不确定本身也是影响运动员的竞技信息。如垒球运动员报告:“防守的时候,垒上会出现很多局面”、“不了解对手”。

至此,将三个项目的758条竞技信息条目做了基本的类别划分,并从中产生更完善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2.4建立新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 按照分类体系建构的工作流程,将前述对分类体系所不能归类的竞技信息的类属分析结果与原有的分类体系互相补充,形成以下新的竞技信息分类体系(表10)。

与竞技信息理论分类体系相比较,上述在资料基础上新形成的分类体系有以下特点:

1)增加了由“运动成绩信息”和“比赛情景信息”所构成的“运动成绩及情景信息”(见表中部阴影部分)。这一类竞技信息反映出运动员在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具体比赛过程中,受到的一些随机变化的、动态的竞技信息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赛前准备工作要注意掌握对动态竞技信息的处理.要向更加微观、更加精致的方向发展。

2)专门列出社会人文竞技信息,以示强调。并将社会人文竞技信息的内容具体化(见表3.2―21阴影部分)。

3)在收集的资料中缺少“比赛评定行为信息”中的“评定手段信息”和“竞赛规则信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竞技信息类属是多余的。首先,有些“竞赛规则信息”是以“比赛特定情景信息”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其次,每次收集的资料都会有局限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每次收集到什么样的资料,除了受到业已控制的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被试抽样、被试所关注的竞技信息类型、被试实际所遇到的竞技信息类型等等。

4)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竞技信息类属和更多的竞技信息属性。因此,竞技信息分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

3 小结

竞技信息分类体系由三级分类层次和信息属性组成;一级竞技信息包含六个部分:1)运动员自身类竞技信息、2)对手运动员类信息、3)比赛结果评定信息、4)运动成绩和比赛情景信息、5)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6)其它;在二级分类中,1)运动员自身类竞技信息由自身竞技能力信息、自身竞技状态信息和自身发挥信息三类构成;2)对手运动员类信息由对手竞技能力信息、对手竞技状态信息和对手发挥信息三类构成;3)比赛结果评定信息由来自裁判、评定手段、竞赛规则的三类信息构成;4)运动成绩和情景信息由运动成绩信息和比赛情景信息两类构成;5)比赛条件类竞技信息由自然物质条件信息、社会人文条件信息、组织管理信息三类构成;6)其它竞技信息。二级信息变量又分为36类三级竞技信息;36类竞技信息可继续细分为86种竞技信息。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竞赛方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4-02

一、引言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院校把物理实验当成一般的必修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实验项目,批阅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报告成绩或加上部分考试成绩给出课程的总评分数。动手能力好、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成绩往往并不高,这就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失去兴趣,敷衍了事。鉴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一些院校已经在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目的就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竞赛方案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竞赛的作用。

二、国内竞赛情况概要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已经于2010和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两届。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两类。竞赛采用现场实验的形式进行比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提前公布题目。竞赛设四个题目:第一题指定一个测量内容,要求参赛队自己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量;第二题为指定内容的、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制作;第三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识点明确的实验制作;第四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与实验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竞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指定竞赛题目,设基础和应用两个题。全国还有很多省市,例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等都在举办各省市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很多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在举办自己学校的物理实验竞赛或物理实验竞能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名称虽然有所不同,但竞赛命题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现场命题并操作实验,考察学生对不同物理实验手段理解掌握的水平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另一种是提前指定竞赛题目或开放式命题,最终以作品的水平评定成绩。

三、我校物理实验竞赛情况介绍

(一)第一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在2010年12月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功举办之际,校领导提议我校也应该自己组织一个实验竞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由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务处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领导进行协商,并在2011年4月底下发了关于举办我校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通知。首届竞赛分为初赛、实验操作和答辩三个环节进行,报名与参赛均以组为单位,每组两人。初赛以笔试形式考查报名选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考虑到是第一次举办竞赛,并参照我校现有仪器和条件,提出了以下几个参考题目:频率的测定和烧杯打击乐的形成,太阳能电池研究,自组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空气折射率,空间频谱及空间滤波研究,全息照相的研究。选手也可以自选参赛题目。实验操作中要求两名选手团结协作,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仪器调试、数据测量、提交报告。

来自7个二级学院的176组352名同学报名参加了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根据初赛成绩选拔60组选手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两天的紧张比赛,评委根据选手的设计思想、实验操作和实验后的报告总结综合评分,选拔出30组选手成为本次竞赛的获奖选手。30组获奖选手中前14组参加了答辩,最终6组选手获得一等奖,8组选手获得二等奖,其他16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努力、坚忍不拔、聪明睿智、大胆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比赛期间也是学生功课最忙的一段时间,学生平时白天很少有时间,只能在周末、中午、晚上等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制备材料、实验练习。有的学生从下午下课一直到晚上实验楼锁门都在实验室钻研,甚至带着面包干粮到实验室。有些学生的想法非常新奇,具有大胆创新的思想,比如:有的同学利用声速测量仪上的压电陶瓷换能器,测量烧杯的共振频率;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有的同学应用所学的马律斯定律自制光强调节装置;有的同学灵活运用基础实验中学到的补偿原理,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特性等等。

(二)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总结第一届竞赛的经验,2012年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1~4人组成一个参赛队,报名同时提交物理实验竞赛参赛申请报告。竞赛项目及要求:(1)利用简单材料设计制作静电起电机,并演示与静电有关的现象。(2)应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制作。要求作品具有创新性、有实用价值。(3)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更加精确;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重新组合,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完成新的实验功能;基于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项目,提出新的实验方法。

为了鼓励和帮助参赛选手,物理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科技活动室,并在学生科技活动室准备了各种元器件,各种工具原材料和实验中心多年来积攒的各种在物理实验课上不能成套利用的实验仪器,给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营造出节约创新的氛围,推动和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来自七个理工科学院的247名同学报名参加了第二届物理实验竞赛,经过资料查阅、材料准备、作品制作、反复实验不断突破,选手们从暑假开始历经将近半年时间最终完成各自参赛作品。根据初赛展示答辩结果,评出三等奖10项,优秀奖20项。排名前六的选手进入决赛,经过进一步升级加工,六个队伍又进行一场决赛答辩。最后,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和感应起电机两个作品凭借新颖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获得了一等奖。另外四队选手也表现出色获得了二等奖。竞赛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有的学生严谨认真、踏实努力;有的学生见解独到、思路新异;有的学生热爱科学、精益求精;有的学生乐观向上、永不言弃。本届竞赛学生制作了范式起电机、韦氏起电机、滴水起电机、新型杨氏模量测量仪、斯特林空气热机、新型静电场描绘仪、新型输液报警器、静电演示仪器、电磁演示仪器等十种作品。其中一等奖选手的作品“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并已在申请专利。

四、结语

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竞赛组织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竞赛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竞赛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多领域知识交叉利用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选拔;创新性

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目前已经成为高校电子、电气等专业必参加的学生专业竞赛。大赛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参与学校和人数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演变出其他省市级、地区级以及企业赞助等形式的电子设计竞赛。此类电子设计竞赛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泛,电子、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要求学生即要掌握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又要具备程序的编写能力。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协助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笔者作为学生参加了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同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2009年以后的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现结合该院电子设计竞赛情况谈谈学生队伍培养方面的几点改革。

1该院电子设计竞赛学生队伍现状

目前该院参加的市级以上电子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重庆市“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从历年参赛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对电子设计竞赛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来参与培训和竞赛的学员不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考研更重要,参加培训和比赛会占用大部分时间;还有一个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同学认为自己理论知识没有学好,电子竞赛相关的知识也学不好。(2)学生储备竞赛相关知识不够。目前该院参与培训的学生主要来自二年级和三年级,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DSP、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且二年级同学还有部分课程没有开设,常用仪器仪表操作不熟悉,电路焊接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亲自制作过PCB电路板,更缺少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3)赛前集中培训时间过短。电子设计竞赛是在8月中旬开始,该院对选的二、三年级的学员一般是从7月放假开始,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学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电子设计竞赛的电源类、仪表类、控制类、飞行类题目都进行练习,掌握各类题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老师都不容易做到。(4)学生队伍没有延续性。由于学校目前对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只在创新学分上给与了一定学分的认定,导致部分同学参加完比赛拿到创新学分后就不再参与相关电子设计竞赛,从而导致部分优秀的参赛队员流失。

2多渠道、多元化培养电子设计人才

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参赛学员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体现参赛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协助能力,提高学员电子设计的综合能力,一个优秀的学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培训才能具备电子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针对该院学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2.1以学院电子科协为载体,广泛宣传

学院电子科技协会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都会招收一年级新生为会员,然后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协会采用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宣传,将高年级学长制作的一些电子作品,如:光立方、遥控小车、智能台灯、无线话筒等有一定科学趣味的作品进行逐一展示,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讲解,现场解答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很多新同学对电子专业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且愿意加入到电子科协这个团体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2.2合理选拔,分散基础培训

学生作为比赛的主体,那么他的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学习态度就成为了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选拔出优秀的学员参与比赛环节呢。可以通过先培训再考核,分阶段逐步挑选。在这一阶段,由于全是一年级新生,在培训的时候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将培训集中在常用电子元件认知和电路板焊接基本功上,学生通过焊接实验,学习和了解常用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电路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一般方法,逐步掌握焊接技能。同时,还应该注重培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很多同学在刚开始的时候兴趣浓厚、满腔热情,但是随着培训的强调和难道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失去心情,严重影响整个培训队伍的稳定。因此,选拔队员时除了要考虑学员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毅力和精神。

2.3分年级,开展暑假集中培训

通过前期选拔,将集训队伍分为二、三年级正式参赛组,以及一年级预备组。针对不同组别,合理安排,统筹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一年级作为下一届比赛的预备队,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电路原理图与PCB电路板制作设计;常用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编程设计;通过这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学员能掌握用Altiumde-signer进行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掌握用分立元件设计基本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单片机内部资源,掌握单片机开发技术,能应用单片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二、三年级作为参赛队伍,培训前期先进行PID编程技术、EDA技术、DSP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然后按照大赛统一模式,三人为一小组,针对大赛题目命题规则,按照电源类、信号类、仪器仪表类、控制类进行分组,以4天3晚为时间段做针对性的模拟实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电路设计、程序编写、电路搭建、系统调试、指标测试以及报告撰写全部任务。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能够很快地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掌握每个学生的长处,为正式比赛打下坚实基础。

2.4依托校级比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培训

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从2012年开始举办校级单片机设计竞赛,采用与“合泰”杯单片机设计大赛相同的模式。即首先要求参赛学生提交作品创意书;其次专业教师根据作品创意书确定公布参赛名单,并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完成作品设计和报告撰写;最后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审出奖项。通过这个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发现优秀学生,达到以赛促赛的目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以3~5名本科生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要求申请项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设计基础。学院要求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同学必须申请,从近几年的统计情况来看,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了50多项。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为电子设计竞赛积累的大量的知识。

2.5建设创学生科技新实验室,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便优秀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活动,学院建设了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包括一个元器件室、一个电子设计室以及一个实训室,并购置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为实验室配置了示波器、电源、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常用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创新实验室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主要成员是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高年级学生。整个创新实验室制定了详细的开放计划和开放项目,低年级同学只需要申请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填写元器件申请表,便可以在开发时间进行项目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有高年级的学长进行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电子设计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优秀人才,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学员选拔、培训、自主学习以及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代芬,王卫星,孙道宗,等.依托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3(7):85-86.

[2]李稳国,崔治,邓曙光,等.探讨电子设计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实践教学,2012(8):115-116.

[3]孙睦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4(6):123-124.

[4]杨奕,徐鹏,彭小峰.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4):172-175.

[5]蒋力立,彭端,杜宇上.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2):156-159.

[6]印德彬.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策略和培训方法[J].职业教育,2014(9):11-14.

[7]李凯,张金林,张容,等.从电子设计竞赛谈我院电类实践教学改革[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2):69-71.

[8]姚有峰,张斌,聂丽.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40-143.

[9]李怀亮,苏宝林,赵金阳.创新性实践项目与电子设计竞赛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16(5):130-132.

[10]金国华,毕胜,张大力,等.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2):80-82.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质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自2010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等部门每两年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通过竞赛,调动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地学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学校及队伍逐届增加(第一届有26所高校,61个代表队,183名学生参赛;第二届有39所高校,104个代表队,312名学生参赛;第三届有52所高校,141个代表队,423名学生参赛)。长江大学的学生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技能竞赛的比赛,获得了野外地质技能的2个三等奖和1个特别鼓励奖的好成绩。但从2012年参赛开始,在选拔选手和组织参赛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之间还存在较明显差距,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缩小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差距,地质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全国地质技能竞赛情况导向分析及意义

1.1全国地质技能竞赛情况分析。

从三届竞赛情况看,每届比赛内容变化不大,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逐届提高。竞赛一般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地质标本鉴定和地质知识竞赛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考查选手熟练应用基础地质知识和地质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部分要求参赛队在规定时间里根据已知的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把一张给定的标准1:5万地质图(其中1/3-1/4的地质内容已删去),恢复图幅的原貌,并编写完整的地质报告。此单元不仅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制图能力,更考查学生对基础地质的掌握和应用技能,内容涵盖了沉积岩石学、岩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沉积岩岩相学、矿床学、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学等多门学科、课程的知识点,是对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第二单元为野外地质技能竞赛,要求参赛队完成一条1:1000的岩性及构造信手剖面图并完成相应分层、重要地质现象、数据的文字描述和记录,并对剖面进行小结。此单元是考查参赛队野外地质观察、仪器使用、现象描述与记录、分析总结及编写报告能力,是对学生地质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第三单元为地质标本鉴定,考查参赛队矿物、岩石、矿石和古生物标本及光片、薄片的鉴定能力及相关仪器的操作能力。要求参赛队成员等准确鉴定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古生物化石及多金属矿石手标本和薄片,给出详细而完整的鉴定报告;第四单元为地学知识竞赛,考查参赛队掌握地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灵活、迅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竞赛题型和内容可以看出,地质技能竞赛是对地学类本科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检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也是对地学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引,无疑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教师的知识传授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2全国技能竞赛的导向分析。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地质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三届竞赛内容和形式设置来看,我国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地学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过程,达到自己动手,会使用先进的野外技术装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1][2]。比赛过程中,无论是地质填图、标本鉴定还是野外剖面测量都强调对具体地质现象、地质问题的分析、解释和解决的研究思路。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可以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地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3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意义。

开展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对于很多在校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依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多数学生把学习定位于“理论学习”之上,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不感兴趣的现象,通过竞赛宣传、选拔、训练和开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在专业中的重要性,重视实践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地质实践教学质量。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考评,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形成的复杂地质问题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越的实践能力才能解决的,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应用知识,综合素质最终得到很大提高。③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声及动画等形式直观传授给学生,是地学教学手段改革追求的目标;如何将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导型的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是地学教学方法改革追求的目标。通过竞赛活动,有利于加快建立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2.我校地质学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地质学专业课程主要涉及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等专业,不同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的差异,地质学相关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差别。以地质学专业为例,该专业设计的地质学相关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遥感地质学》、《矿床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及与油气资源勘查相关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等课程。仅从课程设置来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等地学专业的课程相当。但课程学时数差别很大,如上述12门地质学专业课程我校地质专业的理论总学时为350学时,而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理论总学时为560学时[3]。此外,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它们(我校实验教学比例约2 ∶1-3 ∶1,中国地质大学平均比例约为1 ∶1-1 ∶1.5)。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相对于“211”工程大学,我们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反映在比赛过程中表现为学生的地学思维较为“刻板”,动手能力差,综合对比、研究、联想、创新能力不足。针对这些现状和差距,实施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教学改革措施

3.1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

目前地球科学学院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但面向油气资源勘查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面向固体矿产勘查的地质学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计划等区别不大,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特色不够鲜明,能力不够突出。例如,地质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矿床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也修,只不过课程性质变为选修课,而两者的课程总学时数是相同的,甚至选修课的理论学时还多必修课2个理论学时;此外,普通班、基地班、卓越班、石油之光班等专业班级名目繁多,但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并无实质性区别。这些都反映出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模糊,配套体系不完善,自然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是个性化的人才,只有个性化的人才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4][5]。对学生的培养不应采用单一模式,而应是个性化的、多模式的。

3.2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改革。

现有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仍沿用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套路,新时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地学研究所应用,但由于新教材编写的滞后,地学课程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突破,严重影响地学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应突出专业特点,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以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为出发点,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色,加强传统地质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的融合,有效促进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3.3改变已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地学教育不但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基本保证。课堂教学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调动学生自主勤奋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位。通过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由过去提不出问题、想不出答案变成提出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把学生的实践课变成教师的实践课。实践过程只是老师在野外讲解,学生在野外记录,完全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完成从单一性到综合性的转变;完成从认识性、继承性到研究性、创新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人才教育质量。

4.结语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推动大学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技能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通过比赛,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缩小了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邓斌,胡宗清.加快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J].中国地学教育,2004,(1):3-15.

[2]唐小丽,赖旭东.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地学教育,2002,(1):37-38.

[3]张树明,郭福生,孟显云,等.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54-56.

[4]韩成春,席建中.深入推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11,(35):444-445.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技能节;学科技能竞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利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科技能竞赛培养模式的研究。

校技能节的开展,为我校师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搭建良好的平台。由于技能节是学科技能竞赛良好平台及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技能节为平台研究学科技能竞赛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格按照技能竞赛的技术要求设置相应的校技能节项目,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对于不管是学科技能竞赛还是技能节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技能节组织实施过程来完善学科技能竞赛培养模式。学科技能竞赛培养模式的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

1 这几年学科技能竞赛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科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人才培养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1 老师及学生对学科技能竞赛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经费投入力度

目前,专职做竞赛指导的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老师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真正投入到竞赛指导、训练的时间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能竞赛的训练质量。其次,高职院校中高学历和缺乏进企业锻炼经历的年轻教师居多。这部分教师在学习期间大多数缺少进企业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造成教学与实际要求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

学生报名参加学科技能竞赛的数量太少,对参加竞赛的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许多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技能竞赛情况知之甚少,缺少必要的信息渠道了解相关专业以及行业的技能竞赛开展情况。同时,对于竞赛的资助及奖励偏少也影响着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

1.2 学科技能竞赛与校技能节衔接不够紧密,使得校技能节不能更好的为培养和选拔技能竞赛人才服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技能节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至第九届。“技能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是,经过这几年技能节以及技能竞赛参加情况了解到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的竞赛方案每年都修改,但是学校与之设置的技能节项目方案更新不及时,经常沿用老一套的方案指标,这就使得学科技能竞赛与校技能节衔接不够紧密,不能更好的选拔技能人才为竞赛服务。

每年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安排在5、6月之间,校技能节竞赛一般结束也是5、6月。学生本身对赛项信息了解不充分,没有针对赛项系统的进行练习,指导老师也没有给出具体系统的培训方案并且给予详细指导,这就使得学校选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直接去参加竞赛,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

1.3 校技能节及技能竞赛的开展过程当中缺少和企业的相互合作

随着技能竞赛深入开展,技能竞赛呈现出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实际操作内容多等特点。校技能节的开展一味的脱离实践,缺乏和企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学科技能竞赛中也就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校技能节举办过程中,缺少企业参与项目方案的制定以及对结果的评判。这样设置的竞赛项目以及评分标准缺少企业及行业的认可,不具有实效性。

学生在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前缺少企业专家或在企业挂职老师的培训指导,没有了解到企业对于相关赛项文件及实例的解读。这就导致学生缺少企业中的先进理念及技术,针对赛项的信息量不够。

2 以技能节为平台促进学科技能竞赛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在竞赛培养模式中的功能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实施

2.1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奖励措施

技能竞赛的内容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企业挂职、聘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校外兼课老师等途径,深入行业企业,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二级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有重点地培育参赛项目,全力组建好参赛项目的教学团队,随时为参与各种竞赛提供师资保证。针对获奖的学生在评奖评优中优先考虑,设置学科技能竞赛专项奖学金,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优先推荐就业单位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老师指导学生获奖可以抵部分教研工作量以及获得指导学生竞赛奖励资助。

2.2 学科技能竞赛与校技能节项目有效衔接,规范竞赛实施流程

技能节在项目设置时,应根据专业性质和行业要求,积极引入国家、省、市、行业的技能竞赛项目,采用其标准、要求和程序,使校技能节与校外的技能竞赛项目接轨,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和熟悉各专业、各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实现校内技能竞赛标准社会化,比赛过程规范化,提高技能节的水平和层次,激发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和培养技能竞赛的“好苗子”,为参加校外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并扩大学校影响奠定基础。同时,针对技能竞赛项目学校有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安排老师和学生参加,建立指导老师负责制,提交竞赛的训练计划,包括对应项目技能节的开展情况,训练前学生的总体程度,训练要求及预计达到的目标,预期技能竞赛获奖等级等。等竞赛结束后,提交竞赛总结报告,分析优势和不足,给下次竞赛提供经验。

2.3 企业结合学科技能竞赛参与技能节项目的制定,共同设计竞赛项目

企业参与竞赛项目既可以使竞赛项目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定竞赛项目。因此,校企合作共同设计竞赛项目,无疑是增加了校企相互了解的一个平台。此外,企业参与校技能节的成绩评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成效突出的竞赛成果可以申请专利,同时奖励师生。对于好的竞赛项目,可以投入企业运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好竞赛,服务社会。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支持和促进高校实践项目的创新,走“产、学、研与竞赛”相结合之路,充分发挥学科技能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学科技能竞赛是检验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水平的综合体现。要提高职业院校的技能水平,充分认识学科技能竞赛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作用的基础上,必须以校技能节及学科技能竞赛为抓手,构建适合技能培养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技能培养的评价机制,改革技能培养运行模式,最终才能促进学科技能竞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30-31.

[2]沈萍,葛峰.对高职院校多元化技能竞赛机制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2(2):20-23.

[3]张建平.高职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2,10(30):37-38.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7篇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

二、目标要求

依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坚持“什么岗练什么,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保证应参加的人员人人参加,全员达标。通过练兵比武活动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依法执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琅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含中级)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培训内容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和核心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检测技术和结果评估,了解医学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二)培训参考教材

1.临床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2.护理人员:卫生部编《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

3.中医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专业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中医学基础。

4.卫生监督人员:卫生部编《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版)、《卫生监督员手册》。

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试验室设备操作和使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要点》、《突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资料汇编》。

6.妇幼保健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相关内容、《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指导手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7.医技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技分册》相关内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各医技科相关内容。

8.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手册》相关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读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五、活动安排

全县卫生系统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组织“三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要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学练技术、争创一流。要充分认清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认识到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位练兵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采取自学为主、定期辅导、岗上带教、专题讲座、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并定期组织考试,检查学习培训的效果,确保学习培训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第三阶段:技能比武阶段

在学习培训基础上,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书写和执法文书展示、现场技能操作演练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业进行技能比武。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自行选择一定比例的优秀选手参加全县的技能比武,笔试与技能成绩按40∶60比例,两项成绩总和在前10名,做为评选全县卫生系统学习标兵的依据。同时,将各单位选手参赛情况列入本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具体事宜由县卫生局医政股另行通知)。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和表彰阶段

技能比武结束后,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参加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将及时对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卫生单位全体员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活动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协调、检查。

(二)立足岗位,注重实效。在本次活动的安排上,要保证日常医疗卫生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各科室的工作特点,科学统筹安排,将学习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要立足岗位需要,突出岗位特点。切实使这次活动达到让医疗卫生人员熟知和掌握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娴熟应用的效果。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要把本次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对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8篇

为确实提升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进一步改善贵州金融生态环境,推进“诚信贵州”建设,当代贵州杂志社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携各驻黔金融机构、关岭县政府、中共印江县委县政府、贵州亨特地产、贵州中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本次“关注信用记录,构建贵州金融生态环境”征信知识竞赛。

一、竞赛试题

1、竞赛答案参考材料为当代贵州杂志、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各驻黔金融机构共同编写,并已在当代贵州杂志2009年第9--18期登出。

2、每题共有3个备选答案,其中一个为正确答案。答题时只需在答题卡(复印有效)上把正确答案的对应题号涂黑即可。

二、参赛方式

1、本次参赛面向全省干部群众,各单位可有组织地参加。

2、答题卡接收:贵阳市南明东路10号(省委大院10号楼)

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315室

联系人:谢军、刘立琼、柏互应 联系电话:0851--5895932

3、竞赛截止时间:2009年10月25日,以答题卡送达时间和寄出邮戳为准。

三、评奖设置

1、个人奖:一等奖三名,每名奖金800元;二等奖六名,每名奖金500元;三等奖十名,每名奖金200元。

2、团体奖:根据参赛单位的竞赛情况和参加人数设组织奖、贡献奖。

3、在答案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答题卡进行随机抽奖。获奖个人和单位名单11月在《当代贵州》公布。

1、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加快社会____________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

A、法律体系B、信用体系c、制度体系

2、管理全社会征信业是__________的职责。

A、银监局B、证监会c、人民银行

3、截至2009年5月底,贵州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了近_________万自然人信息。

A、1000B、1200C、1400

4、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建设,明确提出了_________的建设目标。

A、诚信贵州B、平安贵州c、多彩贵州

5、商业银行信用报告查询员必须在_________备案。

A、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B、银监部门c、公安部门

6、_________就是专业化的独立_的第三方机构为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个人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

A、信用B、征信c、诚信

7、一份社会资信评估咨询公司出具的专注专业、统一标准、客观公正的_________和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A、信用评级报告B、职工管理报告c、财产决算报告

8、所谓征信就是信用信息服务。由_________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保存、整理、提供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满足从事_________等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客户信用信息的需要。

A、银行放贷B、第三方诉讼c、第三方放贷

9、征信体系是现代_________体系运行的基石。是促进金融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A、银行B、经济c、金融

10、_________是贵阳市商业银行推出的西南地区首张智能化银行卡。

A、甲秀卡B、金穗卡c、牡丹卡

11、农村的经济主体是农户,_________信用建设是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基础。

A、村民小组B、农户c、合作社

12、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_________是指针对农户户主或户主书面指定的本家庭其他成员发放的贷款。

A、农户小额贷款B、小企业可循环贷款c、流动资金贷款

13、_________是人们诚实守信的品质与人格特征;一是指在交易一方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外一方向其提供资金、商品或服务的行为;而_________是客观记录人们过去的信用信息并帮助预测未来是否履约的一种服务。

A、诚信信用征信B、征信诚信信用C、信用征信诚信

14、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征信系统,为全国参与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多万户企业和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A、1000,6B、1500,6C、1500,8

15、工商银行开始建设中国银行业首创的第一个客户信用查询系统是_________。

A、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B、不良信用客户欠款扣收系统c、贷后管理预警系统

16、目前,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起初数据库收录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资本构成信息、高管人员信息、财务信息、企业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_________、环保信息、质监局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

A、社保信息B、税务信息c、企业拖欠工资信息

17、贷款卡及其_________是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一项基本功能。

A、编码管理B、信用卡c、磁条卡

18、个人征信系统中贷款信息其中包括_________。

A、工作单位 B、还款方式 c、授信额度

19、贷款卡管理是对贷款卡的发放、_________、变更、注销等相关功能的管理。

A、审批 B、年审 c、登记

20、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包括月缴金额,最近_________交缴状态。

A、6个月B、12个月c、24个月

21、查询个人的信用状况时。通常依据这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记录。下列信息中不属于信用行为记录的是_________。

A、使用信用卡记录B、个人担保记录c、汇款记录

22、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仍以_________等间接融资为主。

A、民间贷款 B、政府支持 c、银行贷款

23、银企之间_________和_________引发的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较为普遍。

A、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B、信息缺失、信用缺失c、信息缺失、信用记录不良

24、企业信用评级是由_________对企业评定信用等级。

A、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B、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c、信用评级机构

25、企业信用评级具有较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A、客观性、公正性B、公升性、公正性c、客现性、公平性

26、企业信用评级可为_________、_________、和政府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A、银行贷款、企业发展B、企业管理、企业发展c、银行清偿、企业规划

27、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个人存款信息吗?_________

A 采集 B 不采集

28、征信信息的核心是_________。

A、配偶信息B、借钱还钱的负债信息c、诉讼信息

29、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利于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有利于金融机构拓展信贷业务。有利于其他行业的信用建设和执法管理,有利于_________。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及金融管理的服务水平。

A、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B、增强个人的信用意识c、普及社会的信用常识

30、信用报告被人们喻为_________。

A、经济快车B、经济身份证c、经济名牌

31、征信,记录您_________的信用行为。

A、过去B、现在c、未来

32、_________是指个人有权知道征信机构掌握的关于自己的所有信息,并到征信机构去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A、知情权B、异议权c、纠错权

33、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来自_________、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机构、法院、政府部门。

A、提供贷款的机构B、人民银行c,公安局

34、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包括:

A,个人存款信息B,个人c,个人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产生的信用信息

35、个人征信信息是指您在过去获得的信用交易以及在信用交易中正常履约的信息。简单说就是您借钱的信息和_________。

A 按时还钱的信息 B 还钱的信息 c 没有按时还钱

36、负面信息是指您在过去的信用交易中_________的信息,即违约信息。

A 已经偿还贷款 B 未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支付各种费用 c 各种贷款、支付费用

37、个人信用报告对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个人积累_________,方便个人办理信贷业务。

A、信用财富B、知识财富c、名誉

38、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要审查中小企业业主的_________。

A、个人信用状况B、个人社会关系c、个人社会地位

39、别人要查看您的信用报告的条件是_________。

A、金融机构同意B、地方政府批准c、经过本人授权

40、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最重要的信息是_________。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9篇

一、赛会组织情况:

(一)组织领导

第15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是第5次在中国承办,我国的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分别举办了3、6、9。、12届。总局对这届大会非常重视,为确保这次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今年年初,由竞体司牵头会同举摔柔、田径、手曲棒垒球、足球、篮球、排球、乒羽、网球、小球中心11个项目部室负责人,对桂林场地器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桂林期间,考察组认真听取了桂林市政府有关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11个比赛项目的场地设施及器材;考察了三国代表团及大会组委会食宿、交通安排等情况,并就筹备工作的有关问题与桂林市政府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具体整改建议。

各参赛队在赛前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训,集训期间,团长郭建军又召集中国体育代表团各项目队领队、教练员会议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1、认真准备,争取把队伍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包括思想、身体和技战术要求最佳,不留遗憾;

2、通过比赛全面锻炼青少年队伍,促进今后的训练和参赛,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的赛前准备、训练指导和临场指挥,赛后总结要指出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日韩在训练、比赛上有什么创新点;

3、要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胜不骄、败不馁,从小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作风。场下与各国运动员交流时要落落大方;

4、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比赛公平、公正,不靠裁判帮助,比出风格、比出水平;

5、代表团实行领队负责制,加强队伍管理、加强思想教育。比赛开始后,团部每天都要召开领队碰头会,及时汇报当天本队训练和比赛情况,参赛的各个环节抓得准、抓得细、抓得实,确保中国代表团圆满完成此次参赛和交流的任务。

桂林市政府对承办2007年第15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也非常重视,年初就成立了大会筹备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了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桂林市体育局还将此项活动列为全年重点工作。市政府还于2005年、2006年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对日本、韩国举办的第13届、第14届该项运动会的筹备、组织、竞赛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情,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并绘制成工作流程图。在竞赛准备、比赛场馆建设、后勤接待、文化活动策划、安全保卫、志愿者队伍选拔、开闭幕式等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投入了1200万元新建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举重馆,改建和维修了其它9个项目的场馆,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接待工作

桂林市政府本着“举全市之力,以一流的接待水平、一流的承办水平,一流的城市市容,一流的精神面貌办好赛事”的工作原则,在各国代表团住宿、用餐、交通用车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比赛于8月25日全面开始,比赛场地分别安排在桂林市内的场馆进行,最远的场地距住地行车30分钟。每天按项目发车,团长、团部及调研人员各配小车及面包车1辆,供观看比赛和交流活动使用,运动员、教练员乘大轿车。比赛期间采取班车形式,确保运动员、教练员准时抵达每个比赛场地。

(三)竞赛组织工作

本届大会竞赛工作由大会组委会竞赛部统一领导,下设11个项目竞赛委员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专门负责各项目的竞赛工作。同时,从全国选调了部分业务水平较高的裁判员参与了各项目的具体执法工作,确保了竞赛工作的公平、公正。为保证大会各项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8月23日晚大会竞赛部召开了三国11个项目的领队、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会议,确认了有关竞赛的办法、器材、时间安排等事宜,11个项目的比赛均按照国际最新规则和三方体协已确认的协议进行。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秩序井然,责任到人,保证了大会竞赛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经费筹集与宣传工作

桂林这次赛事举办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公益金、桂林市财政拨款、社会赞助等几个方面。本届运动会总经费主要用于接待日、韩代表团在华的食宿、交通及大会组织经费等。大会紧密结合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强新闻报道和宣传,并在主要街道悬挂欢迎彩旗,在各比赛场馆、驻地悬挂宣传幅。每天广西、桂林共有10余家新闻媒体对赛会的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运动会气氛。

二、参赛情况:

(一)队伍情况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举重等11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均为18岁(含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运动员。我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了191名运动员参加了46个小项的比赛;东道主广西桂林市也派队参加了田径、篮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举重等8个大项的比赛;日本和韩国分别派出了以监物永三和金在为团长的国家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整个大会的规模有1700多人。我国参赛选手中,男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8岁,女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7岁,最小运动员年龄为14岁,我国派出的选手多数都是国青、国少队的队员。

(二)比赛结果

本次交流大会共进行了11个大项、55个小项的比赛,其中男子29个小项、女子26个小项。我国运动员共参加了11个大项、49个小项的比赛。通过四天的比赛,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了30个小项的第一名、13个小项的第二名、4个小项的第三名。具体成绩如下:

田径比赛:我国选手共参加了18个小项的比赛,男子取得了跳高、跳远、铁饼的第一名;女子取得了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100米栏、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标枪、4×100米接力的第一名。

篮球比赛:我男队、女队都取得了三场全胜的好成绩,男队分别以85:66、113:65、87:74胜

日本、韩国、桂林;女队分别以87:65、57:36、108:40胜日本、韩国和桂林。

排球比赛:男队以2:3负日本,3:0胜韩国;女队以3:1、3:0分别胜日本、韩国。

足球比赛:中国队派出了U18的队伍,以0:1负韩国、1:1平日本,8:0胜桂林。

手球比赛:男队两战皆输,以27:41负日本队,40:52负韩国队;女队以26:37、24:27、23:27分别负日本、韩国、桂林。

橄榄球比赛:这个项目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以往的比赛从未打赢过一场球。本次比赛我选手不畏强手、场上作风顽强,取得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分别以39:5胜日本、20:5胜韩国,成为本届大会上的一个亮点。 乒乓球比赛:我男队分别以5:0、4:1、5:0战胜日本、韩国和桂林;女队分别以三个5:0轻取日本、韩国和桂林。

羽毛球比赛:男队以4:1胜日本,4:1胜韩国,5:0胜桂林;女队分别以5:0、3:2、5:0胜日本、韩国和桂林。

网球比赛:男队大获全胜,分别以三个5:0胜日本、韩国、桂林;女子以4:1胜日本队、2:3负韩国队、5:0胜桂林。

软网比赛:男队分别以1:4、2:3负于日本、韩国;女队以2:3负日本;3:2胜韩国。

举重比赛:比赛共设八个男子级别和七个女子级别,我国选手参加了14个级别的比赛。男子共取得了69公斤级、85公斤级、94公斤级、105公斤以上级的第一名;女子取得了69公斤级、75以上公斤级的第一名。

三、三国交流情况:

8月24日晚,第15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大会组委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及欢迎宴会。桂林市副市长黄丹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日本协会会长(原日本首相)森喜朗、广西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桂林市市长张秀隆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分别致开幕词和欢迎词。中、韩两国代表团团长也代表本国体育协会会长(主席)向大会致词,三国代表团团长互赠了礼品,运动员代表进行了宣誓。大会期间,桂林市少年宫的小画家在日韩运动员驻地向日韩两国的运动员当场作画并赠送;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桂林市政府、广西自治区体育局、桂林市体育局分别宴请了各国代表团团部官员及调研组成员。

8月27日晚举行了精彩隆重的闭幕式,三国体育健儿欢聚一堂,一起参与了具有桂林风情的《板鞋舞》及投绣球等活动;各国选手还积极踊跃上台表演了具有本国民族特色及现代舞蹈表演,现场欢笑声一片,选手们在一起增进了友谊、交流了感情,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次运动会还安排了参赛人员游览漓江山水和靖江王府的活动,桂林美丽的山水给三国运动员选手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8月28日下午,召开了三国恳谈会,就本届大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下届运动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16届承办城市日本的千叶市调研组在会上介绍了筹备情况。

四、体会与收获:

短短的四天比赛,大家收获很多,选手们顽强拼搏,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承办赛事的单位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和保障,使得这届运动会出现了许多亮点和“意外”:

(一)由于桂林前期的宣传力度大、又值休息日,每个项目的比赛场馆都是爆满的,尤其是足球比赛,观众都达到了上万人,大家都感觉桂林市民把这次运动会当成了一个节日,这在以往的比赛中很难看到;

(二)对于这次比赛不仅桂林市政府非常重视,桂林各大媒体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共有10余家媒体穿梭在各项目比赛场馆,每天用大篇幅报道比赛的情况,宣传力度之大也成为了历届运动会之最;

(三)落后项目的突破令人意外。象橄榄球、软式网球项目中国一直落后于日韩两国,以往的比赛中经常是1分未得,但这次比赛,橄榄球中国队分别以20:5、39:5的高分打败了日本和韩国,女子软式网球也以3:2战胜了日本,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五、问题与建议: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比赛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没有根本改变,象基本功的不扎实;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方面的欠缺;心理抗压能力不足;进入状态慢;政治思想工作有松懈等等这些老问题还存在,为此,我们建议:

(一)各项目的教学训练大纲要尽快抓紧制定和落实,尤其是对项目的基本技术要进行规范化要求,统一人才培养规格,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项目规律指定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防止拔苗助长,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二)继续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各项目中心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放松,在这次集训当中我们一些优秀项目的运动员,也发生了一些违反饭店规定的事情,虽然事情不大,但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折射出了运动队思想教育工作的薄弱。

(三)加大青少年比赛经费的投入力度。一名优秀的青少年选手的成长需要参加大量的国际、国内赛事的磨练,但从青少年比赛的情况来看,经费问题一直是阻碍青少年选手得到更大锻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拿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比赛来说,我们组队出国参加比赛,国家体育总局拨付的外事专款不够支出,出国参赛的费用只能协商有关中心自行解决,发展不好的项目,经费的筹集非常困难,像橄榄球项目,每次比赛都是队员的家长自筹资金。一些水平高的队员因家庭困难只能放弃比赛,得不到锻炼;如由中国承办赛事,目前参加赛事的人员已高达1700多人,整个赛事的费用也大大增加了,而光靠总局的拨款远远不够,每次承办单位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到处筹集经费,因而目前主动申请承办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城市越来越少。建议总局从后备人才培养专款方面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给予支持,从参赛到办赛都增加经费,让更多的青少年选手参与进来并得到更大的锻炼。

参加竞赛情况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能比赛;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技能竞赛较前几年更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对技能大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对技能大赛褒贬不一。

二、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我校师生获得不俗地成绩

通过2014~2015年度对本校康复、护理、助产三个专业师生参加技能比赛情况进行调研。如2014年9月康复专业任老师获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二等奖。2014年护理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2015年助产专业王老师获校级说课专业比赛一等奖,孙老师获校级说课比赛三等奖,并且孙老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获三等奖。2015年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我校两位同学获个人三等奖。2014年~2015年每年咸宁市教育局举行康复、护理、助产操作技能大赛,各专业每年近10名学生进入决赛并获奖。近两年经过技能大赛确实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第一,促使新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技能比赛的引导改变了职业学校以往学科式培养技能人才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技术岗位实操任务项目化课程的开发,既是把一些技能大赛的内容,同时也是真实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转化为项目化教学中的一些任务点,一项一项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教学更贴近于实际工作岗位,也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新型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特色课程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选修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组成。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针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组织侧重点不同,校内教学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阶段,教学组织及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第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在近两年我校投入191万元新装备专业实训室8间、多媒体教室9间,新购电脑292台,投入135万元校院合作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医院3家;购置了具有先进性与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仪器,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集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并与武汉、广州、深圳、福州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密集的实习网络。第三,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技能大赛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的壮大,三个专业在参加前的“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30%左右,参加技能比赛后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55%。第四,对周围辐射作用。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连续2年派出教学团队对周围基层卫生院进行技能培训,还为当地人社部门育婴师培训班进行技能培训。

三、职业技能大赛所引发的不良的问题

第一,平时正常情况下在一台仪器几个学生一组进行使用,但是考虑到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训练,往往会给他们单独使用一台仪器。并且带实训教师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参加比赛的学生操作手法是否规范等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实训的普通同学,使其他同学像“放鸭子”一样缺乏管理。第二,参赛学生存在学习观念的偏差。有些参赛学生认为自己是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就可以区别普通同学,如不用每天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甚至认为一些考查都可以不去上课,只要练好参赛技能就行。更甚着有些犯了错误都能从轻处理等现象。第三,我校护理系为强化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竞赛的项目包括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护理操作。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以胜任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也为广大参赛选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课改方向进一步明确,使护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本次比赛先由各个班级推选出2~3名优秀选手进行初赛,采取淘汰赛形式取前十名再进行决赛。所以此次技能大赛形式注定了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使大多数学生无缘技能大赛的选拔。竞赛内容上每年省内及部级竞赛都在添加新内容,促进了大家去学新技术、新设备。但是像我校护理竞赛项目就一直只有无菌盘铺设、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法三项操作。

四、对现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到职业学校的内部。如需要把技能大赛要深入到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以及每位专业教师中,最重要是要深入到每位学生中,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技能大赛带给我们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设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参与性与新颖性。现有的技能大赛往往只选拔极少数操作优异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有技能大赛,更别提感受与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去。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竞赛参与性有所改变,可以发展到每位学生。部级、省级比赛我们无力改变但至少在校级技能大赛中通过改变竞赛形式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去是可行的。可以由教务主管部门筹备组织,聘请一些行业领导、行业专家作为特约评委。

上一篇:运动会参加情况报告范文 下一篇:参加测试情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