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4:46:02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5-01

1 基于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相关分析

我国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特点,就是人口的基数很大,导致了人均的资源是很少的,在世界的占比也是非常低的。随着我国采矿的力度逐渐的加大,采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采矿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些技术还是在国外进口的,工艺也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采矿行业爆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伤亡事件也是逐年增多,对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某种角度上来讲,也对我国的采矿行业造成了创伤。因此,我国在现有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资源有效的整合,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性问题

采矿工程危险系数高,对于技术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地下开采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开发利用率也不高。相对来说,露天开采安全系数较高,作业条件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率。在地下开采的情况下,将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搭建规范、专业的矿井。采矿企业应对所开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进行仔细的考察,从而选取合适的采矿工艺技术。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瓦斯爆炸、矿井渗水、V井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于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 我国采矿工程人员结构和素质存在问题

采矿的基层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地方的农民或者是学历不高的人员,这样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缺少必备的素质和技术能力,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就从事采矿工作。这样一来,不合理的人员结构组成会使管理的难度提高,以及对采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2.3 技术性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矿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起步较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矿场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方面,还较为落后,缺少科学的创新。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手段较为单一。从宏观整体上来看,还处在粗放阶段。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范围较窄,对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较少,基本以地表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这是因为当前我国采矿工程的规模较小,很难开采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

3 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3.2 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应努力提高采矿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不断革新和提升采矿工艺技术,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新的采矿理论、方法和工艺。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3.3 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采矿工程的安全系数很高,施工条件复杂,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是第一要素,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一些采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应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矿井的安全系数是体现采矿作业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作为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系数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这些是采矿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应严格要求采矿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最后,分析和总结以往事故的原因,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展开反复、多次的检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4 改进采矿工艺

对于采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无污染,只能改进采矿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改进对地下水的处理技术,将地下水处理后再引入到周围的湖泊中,在矿产开采完成之后,要进行回填处理,可以将碎石回填,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也尽量减少地表沉降,最后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采矿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以解决,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亮亮.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03:212.

[2] 武洲峰.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5,03:120-122.

[3] 杨卫兵.论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6:35+49.

[4] 任定权.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6:100-101.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状;问题;对策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现如今,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采矿工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采矿企业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出问题所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着力提高自身采矿工艺技术水平,从而为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显得非常有必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基于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相关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巨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过大,使得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十分有限。随着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采矿工程相关的的工艺技术起步较晚,在水平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而使得采矿工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对采矿工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对采矿行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采矿工艺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在采矿过程中造成了过大的资源浪费,表明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需不断加强。

二、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而在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和总结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就目前来看,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安全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一)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采矿工程是一项内容复杂、技术操作要求高、危险性大的系统工程。采矿工程主要又能分为两大类,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露天开采作业条件便利,安全系数高,开发利用率也较高;而地下开采作业环境差,危险性大,开发利用率也相对较低。若是采矿工程为地下开采,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搭建专业、规范的矿井,由于地下开采受到的限制较大,因此,采矿企业必须仔细考察所开采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以便选取最佳的采矿工艺技术。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采矿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问题,例如矿井坍塌、矿井火灾、矿井渗水、瓦斯爆炸等,这些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采矿企业在采矿过程中必须特别强调,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二)采矿工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采矿工程相关的的工艺技术起步较晚,导致在水平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采矿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使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被浪费现象。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采矿工程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没有得到科学的创新,使得我国的采矿手段仍比较单一传统,采矿工程在整体方面仍处于粗放阶段。同时,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采矿工程的规模相对较小,大部分采矿企业仅开采地表的矿产资源,很少开采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开采范围十分狭隘。

三、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采矿企业,在采矿工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做出以下几点浅显的分析。

(一)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采矿工程别强调安全生产作业,将安全因素作为采矿工程中的重点,并在采矿作业前加强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以此提高采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采矿工程正式开采前,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的检查矿井的安全系数,并要求所有采矿人员均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进行采矿作业。三是积极开展安全预防工作,多次、反复的检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同时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提前制定科学的计划措施。以此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二)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针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非常有必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和采矿企业应加强培养采矿工程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此促使采矿工艺技术能够不断革新;二是大力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以此提高采矿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同时,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国家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主要指矿产资源开采以及开采资源运输方面的设施。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三)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四、结语

总之,本文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采矿企业,必须针对问题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问题,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

[3]杜胜伟.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1.

作者简介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状;问题;对策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而矿产资源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采矿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采矿行业的整体发展。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采矿工艺、技术水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促进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展这一研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 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并且在资源的种类上也十分丰富。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不高。近年来,采矿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日益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艺技术还是与之存在一定差距的,采矿工业起步较晚,在采矿工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阻碍采矿行业的进步,对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采矿技术、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各种资源面临短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防止浪费,节约能源更是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2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总体认识,仅仅认识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采矿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发现、勇于面对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科学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采矿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1 安全性问题

采矿工程危险系数高,对于技术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地下开采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开发利用率也不高。相对来说,露天开采安全系数较高,作业条件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率。

在地下开采的情况下,将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搭建规范、专业的矿井。采矿企业应对所开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进行仔细的考察,从而选取合适的采矿工艺技术。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瓦斯爆炸、矿井渗水、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于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 技术性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矿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起步较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矿场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方面,还较为落后,缺少科学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手段较为单一。从宏观整体上来看,还处在粗放阶段。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范围较窄,对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较少,基本以地表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这是因榈鼻拔夜采矿工程的规模较小,很难开采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

3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采矿工程的安全系数很高,施工条件复杂,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是第一要素,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一些采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应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矿井的安全系数是体现采矿作业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作为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系数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这些是采矿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应严格要求采矿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最后,分析和总结以往事故的原因,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展开反复、多次的检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2 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应努力提高采矿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不断革新和提升采矿工艺技术,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新的采矿理论、方法和工艺。

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3.3 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采矿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以解决,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

[3]杜胜伟.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1.

[4]岳支俊.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4(10):207-208.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D43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数量较大,以至于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随着这一进程的逐渐强化,我们国家将会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也是我国出现采矿安全事故较多的原因之一,这不但对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最终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采矿技术水平较低,我国资源回采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从而损失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2、目前金矿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采矿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落后的技术问题使得资源的回收率大大降低,从而损失大量的资源。鉴于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采矿技术的发展问题,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技术也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采矿工程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却滞后于采矿技术的发展。矿产资源所使用的采集方式比较传统,管理比较粗放。此外,我国很大一部分采矿企业在运营规模方面更青睐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山,而对于那些较差的矿山则持忽视态度。

2.2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开挖一系列巷道和井筒,且大部分过程都是地下作业,因此,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所以,具体开采技术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矿产埋藏的地质条件因素。虽然如此,采矿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常见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顶板冒落;(2)底鼓;(3)瓦斯突出或爆炸。这些事故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问题。由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需要疏干和排泄大量的地下水,从而使得地下水位大大降低,进而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地表植被由于缺水而大面积死亡,粮食产量大大降低甚至绝收,地表沙化问题严重等。此外,金矿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流入地表或渗入地下水体中,引发居民饮水污染等问题;(2)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的开采引起地表严重沉陷,破坏了大量的耕地、草地、林地或一些基础设施。此外,矸石堆放问题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解决采矿工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必须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1)加强对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创新能力,从而可提高其在采矿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2)大力改善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情况,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进一步提高其创新能力。此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要与矿产资源的开采情况保持同步发展,加强对采矿工程的管理和审批,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促进采矿工程的健康发展。

3.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为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可采取以下三个安全措施:(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开采等一切工作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2)对井下各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定期评估,各项作业的进行必须验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3)加强安全预防工作,对于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3重视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采矿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开采难度比较大,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的地区,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比如,在开采矿产资源后,做好土壤覆盖和填埋,然后种上植被,保护当地的土壤等环境,以免雨水冲刷,引发泥石流等灾难。

3.4改进采矿工艺

为尽可能地降低采矿工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改进井下污水处理技术。安装新型水泵,以进一步处理污水中的煤泥,净化后的水可循环使用;(2)减轻地表塌陷。金矿资源的开采应尽量减轻地表的沉陷,避免对地下水体的破坏,为此,应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法,如房柱式开采方式或充填开采方式;(3)减少矸石的排放量,禁止矸石随意堆放。采矿机要合理选型,以采矸量最小为原则。还应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若矿层较厚,可采取分层开采方式。

3.5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度规范是采矿工程安全进行的执行标准和准则。只有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责任落实才能确保采矿管理有规可依。目前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是影响采矿工程安全施工的首要因素。尤其是操作不当,维修不全面,综合平衡,验收形式化,现场管理不严等问题。一是,完善并落实设备库管、操作、维养、验收制度和人员职责; 二是,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和人员职责; 三是,完善技术管理"综合平衡及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四是,建设设备安全运行的企业文化、班组文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现代采矿企业来说,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

[3]杜胜伟.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1.所做工作

(1)组织所有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认真研究设计院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做出的总体设计方案,熟悉本采矿部位的采矿范围、区域周遍环境及矿体赋存特征。

(2)根据冶金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合理布置采准进路,对矿体实际边界线进行探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方案优化,确定回采方案。

(3)在采准进路掘进过程中首先选择中间一条进路进行施工,然后根据巷道矿体揭露情况及设计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下一步的采准施工顺序及后续的采矿顺序。

(4)充分利用现有的采矿设计软件“AutoCAD”将采矿实测图绘制到计算机上与设计图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下一步施工计划及对设计方案中不足的地方在现实中的得到优化和改进。

(5)在主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回采过程中,对局部边缘矿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回采作业。

(6)组织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对各个采场进行现场管理,对各种保安矿柱进行动态观察,及时掌握矿岩应力变化情况,用以为下步的实际采矿施工的计划调整和计划变更提供依据。

2.技术成果

2.1 -10m水平合理缩减采准工程量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设计资料,-10m水平采准施工切割巷以东巷道共有260m左右。

2005年年初在切割巷道进行采准施工过程中发现掘进巷道所揭露的矿岩情况与设计资料有较大差异:原切割巷道以东采准进路全断面为岩石且根据实际分析附近存在大量矿源的可能性极小与设计院提供资料相违背。项目部决定在中间先选择一条进路进行施工,在该进路施工26m探矿进路中未发现矿石,并在该巷道顶板打探孔,对上部情况进行探明,发现在±0m水平存在一个民采空场(当时该空场存在大量积水。),此项措施工程不但为项目部节约了200m左右采准进路的施工费用,而且避免了一次井下采场涌水的发生。

2.2 -30m水平切割巷以东采矿工程区域内原定废石区域补探矿体回采

按照原设计院设计资料显示本该水平回采区域范围在东切割巷道附近截止。2006年12月施工该部位切割巷道采准进路时,由于技术人员的灵敏观察,利用所学的采矿地质知识通过分析,发现切割巷道东边边帮存在矿化的迹象,考虑到-30m水平与-20m水平的对应关系,建议在中间选择一条进路进行探矿作业,在经过13m的岩石巷道掘进后半断面出现矿石,随即项目部组织人员在加强本进路掘进的同时,对该进路两边各10m处开出一条进路进行探矿作业,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采准探矿工作后基本确定本水平该区域设计资料以外区域矿体范围(1600左右),并于2007年7月份开始实施空场采矿作业,截止2008年4月13日共采出矿量3.6万吨。

2.3 -40m水平东区采矿工程区域内原定废石区域补探矿体回采

根据原-40m水平冶金设计院给的设计方案中的采矿范围,-40m水平东面采矿边界为现今的东补1#进路,但在实际的采矿采准工作中由于实际所探明的矿体边界不同,最后实际采矿边界为现今实际采矿实测图所说明的采矿范围,比原先设计范围大出2400以上,并在东面该区域范围,根据实际采矿情况,估计该部位可采出矿量2.8万吨左右。 在-30m水平切割巷道以东探出矿体采矿工作的同时,项目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部位的矿体结构及走向进行分析。经过认真分析,发现改部分单独矿体有向下(-40m水平)延伸的趋势,随着-30m水平该部位采矿工作的结束,技术人员增加设计,在充分利用原-40m水平采准进路的情况下,增加探矿进路,对该区域的矿体进行有计划的进路探测,截止2008年10月20日,该部分矿体的矿体边界已经探明,矿体范围约900左右,估计该部位矿体储量在1.5万t左右。

2.4其它边角矿量回收

-30m水平南端空场采矿在回收完本采区范围内矿石的同时回收 原尖林山车间切割巷道残余矿量3000多吨;-40m水平7#进路南端岩石结构极破碎地带在采矿技术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利用空场法回收矿方残矿矿量2000多吨。

3.推广意义

项目部在边角矿量回收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为今后采矿合理有序地进行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在边角矿量回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2007年、2008年尤为突出,2007、2008年在保证主采矿体合理回采的同时,对周边补探矿体采用空场法进行了合理回收,保证了这两年超额完成计划产量要求。

边角矿量回收及时的为主采矿体中深孔爆破提供了自由面,确保了主采矿体按计划实施爆破;主矿体周围不稳定区域回采后,及时放顶卸压,保证了后续主矿体采矿的施工安全;边角矿量回收在空间上缓解了矿源不足的问题,多采出矿量同时也为项目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提高;采空进路;接顶率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60-02

1 目的意义

二矿区是集团公司的主力矿山,年产矿石433万吨,充填总量约150万立方。随着回采深度和出矿量的增加,充填系统和充填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2012年1月份~3月份以来,二矿区部分盘区的进路充填不接顶,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加强充填质量管理,提高回采进路充填接顶率,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从充填质量、充填过程控制、进路回采质量及充填成本管理等方面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二矿区的安全生产效率,降低采矿成本,也有利于推动二矿区向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

2 现状

2012年,二矿区随着出矿量的不断增加,充填量也随之加大,采空区逐渐增多。提高采空进路的充填接顶率,确保采充有序,保障二矿区长周期安全生产,是二矿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2.1进路充填不接顶,给长周期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012年1月份~3月份,采矿工区个别盘区一期进路充填不接顶问题突显,致使在二、三期进路充填时砌筑板墙位置很难确定,在进路充填时漏水漏浆严重,给现场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揭露后不接顶空间较大,给长周期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2进路充填不接顶,用于支护的刹帮木用量较大,增加了采矿成本

由于进路充填不接顶空间较大,为了确保安全回采,作业人员必须采用刹帮木对不接顶区域进行支护,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采矿成本。2012年1月份~3月份,采矿工区共充填进路329条,不接顶进路18条,进路接顶率平均为94.3%。

2.3充填管理存在漏洞,采场看充填人员经验不足

采矿工区在打底充填结束后,不及时进行抽排水作业,在二次或接顶充填时,溢流量较大,加之看充填人员经验不足,怕溢流灰浆较多影响工区生产,充填过程中估量不准确,造成进路充填不接顶。

2.4充填质量管理环节多,管理模式陈旧,方法简单,缺乏实效和创新

充填是采矿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他关系到安全生产、采矿顺序、采矿量和转层转段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二矿区在充填工程质量管理上有所改进,但还不能满足目前的生产态势,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对充填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事充填管理的专业人员较少,缺乏有效的管理检验,往往是出现问题后,被动进行一些整改处置措施,没有长期性;

2)充填质量管理环节较多,没有做到对主要环节的现场监督和跟踪;

3)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处置和准确的分析与评估;

4)充填管理部门及管理程序相互交织,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发现问题后,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等;

5)充填质量管理模式陈旧,方法简单,缺乏实效和创新。

3 实施方案及步骤

1)根据采矿工区生产实际情况,选择三区Ⅴ盘区为试点,组织各工区生产主任和充填班长,就这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座谈和交流,要求各工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提高进路接顶率。

实施时间:2012年4月1日~10月30日;

2)因地制宜,结合工区实际情况,选取10~15条采空进路,从进路充填准备、板墙砌筑密封质量、充填次序、充填量、排水和进路接顶质量进行现场跟踪,对不接顶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实施时间:2012年4月10日~6月30日;

3)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对进路充填质量和接顶质量进行评估,现场参观学习并召开交流会,总结经验,制定巩固措施并在全矿各工区进行推广。

实施时间:2012年7月1日~10月30日。

4 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创新管理思路,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充填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以标准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以制度规定为根本要求,实行流程化管理,采用现场跟踪检查和绩效考核并举等手段,做到“管理流程化、程序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使进路接顶率由95%提高到98%。

5 考核

对一至七工区的进路充填不接顶情况,按照《二矿区工程质量管理专项考核规定》、及《二矿区盘区回采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月考核。

6 效果检查

为了使次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对活动前2012年1~3月份的数据和活动后4~9月份数据进行了比较。接顶率由94.3%提高到98%,实现了我们的活动目标。

7巩固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二矿区采矿工区各盘区的进路回采质量和进路接顶质量,巩固本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确保二矿区长周期安全生产,2012年10月11日,采矿一至七工区主管生产主任、调度室、充填工区相关人员参加,召开了关于解决各采矿工区多进路充填及进一步提高进路充填接顶质量的专题会议,通报了各采矿工区2012年1月份~9月份多进路充填的详细情况,认真分析了多进路充填带来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后果。会上,各采矿工区主任针对多进路充填以及进路充填不接顶等现象,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制定了预防措和考核规定。

1)采矿工区主任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填质量和进路接顶质量管理,在进路回采和充填工作中,要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和规定,并对每条进路的接顶质量要实地查看和逐级确认;2)各工区充填班人员要稳定,要选用工作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充填班长,加强进路充填准备工作质量监督检查,为工区的安全生产打好基础;3)各工区要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倒口阀推广使用等手段,解决进路充填过程中的排水和接顶问题,为工区长周期安全生产打好基础;4)严格按照充填次序进行,加强进路的充填过程控制管理,对进路的接顶质量要进行专人确认;5)各工区要利用安全会、班组长会,组织员工就今后进路的充填质量和接顶质量召开座谈会,学矿区进路回采质量、充填接顶质量等相关规定和要求,教育和引导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进路充填接顶率。

参考文献

[1]刘同有.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7).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which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aims at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high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high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fore,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took the min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 new training program was designed 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implement the program was discussed.

关键词: 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卓越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outstanding talents;training program;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11-03

0 引言

为了培养出一大批道德素质好、工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加快推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为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的提出对高等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障标准。通过“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卓越计划”追求的目标。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煤炭类本科高等院校,针对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新要求,结合煤炭类专业的办学实际,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推进煤炭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符合我省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煤炭类紧缺人才的需求,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 “卓越计划”实施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卓越计划”的实施战略 为了加强“卓越计划”的实施战略,在培养过程中,就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要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要确立育人为本、以德教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观念;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做到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的全面性人才。为了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要从以下四点出发:①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②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③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④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1.2 教学体系改革 充分认识教学体系改革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①为了把“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就需要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正确认识改善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才能充分肯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才能提高“卓越人才”计划的培养。②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强化认识,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但是实践教学相对课堂教学来说还是薄弱的环节;因此,为了彻底转变领导、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存在的轻实践教学的理念,在高校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提高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作用的认识,把实践教学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和日程。

1.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质量[1]。

①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划,把好进人关,并对现有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实践教学队伍成长和才干发挥的环境和条件。②应该制定有关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担任实践教师。通过“挂职锻炼”等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加强师德教育,建立一支高水平实践教学专职队伍。③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4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时需要制定并推行有关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能规范化、科学化和档案化。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体系,要采用目标考核和过程监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就要加强过程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

2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2.1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分析

2.1.1 改革目标 根据《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中,对本科层次所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教学体系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为:①实现我国“卓越计划”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黑龙江省的特色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②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黑龙江科技大学是特色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卓越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强实践特点的人才,为此,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技术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矿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储备人才;③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卓越计划”是培养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发展的现状,全面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④提高教学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改进教学体系的设计,还能实事求是的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如果方案要求偏离主航线和过于的简单,就会是个失败的方案,或者在过程中实施要求的条件远远超过学校的条件,就不必再实施了,因为实施也会是个失败的方案。因此,要使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才能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1.2 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要求 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项目,就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教学上要抓核心、突重点,通过一系列的科研训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和创新的知识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把如何将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并且如何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上下功夫[3];这样使得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2.2 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2.2.1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卓越计划”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具备的时代特征,客观上要求反映时代科学进步的要求,还要教育具有现代化。而“卓越人才”重视的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大时间教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要重视在教学中构建的独立的实践教学地位;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级各类的教学实验中心,更新实验课、习题课等内容,增加学生的学时,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工科基础的培养和提高数理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开设前沿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重组基础类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基础课时,同时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4];为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课外科技活动[5],增加学生的才智和能力,就要精简教学实习课程,实现课程的综合实习,增加或者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之学有所用,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类讲座、竞赛和科技活动等。根据市场规律,积极开辟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校、企业共赢,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生产的必由之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使学生更多认识实践、寻找问题、确立目标、发现不足、以提高能力和实现创新的目的[6]。

2.2.2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 为了建设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环境,建设好校园文化,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室,就需要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等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完整的、规范的各类实践教学运行操作的规章和激励机制的质量检查体系,还要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条件,使学生在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因为实验室的建设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立足学校,就要为学生开辟课外试验项目,使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环境能一直保持下去。

2.2.3 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环境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建设。硬件环境是指实践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设施,而管理方式、教师还有实践教学的文件等则是软件环境。两者在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软件环境的建设。而实践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组织机构的建设。

3 结束语

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视角审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目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还不够全面,体现在:一是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卓越计划”人才战略实施,就要在培养过程中能做到整体的质量保障的研究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关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教育内部提高自身的质量监督体系还有信息反馈体系方面等研究。二是培养院校的教学过程控制固然是“卓越计划”内部保障的重要环节,但建立有效的外部保障体系对其进行监控、评价同样不可或缺。现有文献中关于教“卓越计划”培养质量外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鲜见论及。三是在目前的“卓越计划”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原则中,在操作层面上运用的教育质量研究不够深入细腻。而且“卓越计划”的教育质量的保障手段之一就是评估,但是评估不是保障体系的全部。现在的“卓越计划”教育质量保障的立法、管理机构的设立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刚起步阶段,所以保障理论和保障体系都不完整,现在相关的质量保障法制建设的基础,是通过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对学校教育质量实施外部的监控和评价[7]。

参考文献:

[1]吴林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10-12.

[2]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6(6):21-26.

[3]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78.

[4]黄晓媚,邹晓宏.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11):47-49.

[5]王成方.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57-58.

[6]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新华文摘,2007(3):118-120.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改革开放促进了采矿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各地矿山普遍出现乱采乱挖现象,由此既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又使得矿山开采险象环生,事故不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有关部门加大对矿山安全整治力度。目前,多数矿山的安全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大中型矿山,已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开采的轨道,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小型矿山其安全状况尚令人担忧。

笔者长期从事矿山安全工作并参加了多起矿山事故调查。工作中发现众多民营小型矿山的安全工作仍较大程度地停留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的表面形式上,实际安全措施整改不到位。特别是对于地下矿山生产中存在的某些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如开拓等主要系统不完备、采矿方法及开采顺序应用不正确等根本问题重视不够。其中既有侥幸心理、急功近利的原因,也有缺少专业知识的因素。如何针对矿山当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开展有关工作,以真正达到从本质上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目的,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安全整改要点

1.完善矿井开拓等主要系统。矿井开拓运输、通风、排水及避灾逃生等系统的建立直接为矿山开采及安全生产服务,贯穿于矿山开采的全过程。每个矿山都应该为实现自己的开采目的、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合适的开拓及相关系统,并应在系统形成后方可投入生产,生产中亦应随时保持其正常的运转。但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小型矿山,开拓及相关系统特别是通风、排水、避灾逃生等维持矿山安全生产的主系统尚未形成即边建设边生产,或投产后不重视相关系统的使用及维护,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笔者工作中发现多数矿山业主缺少矿山基建的正确概念,矿山建设中普遍存在见矿就挖现象,开拓巷道就是开采矿房,全然不顾矿山正常安全生产所必需建立系统的完整形成。

由于通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时有耳闻,排水能力的不足常造成淹井等事故的发生,逃生系统的缺陷更是使得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无处逃生,危害极大。

有关部门针对矿山开采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确保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标准。这些规程及标准,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及血的教训的总结,认真遵照执行将可极大地避免事故的发生。那些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规范自己的建矿行为,不发生事故只是暂时的、侥幸的。矿山企业应自觉按相关规程及技术标准要求建设并完善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确保在紧急状态下的正常有效使用。

建立和完善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应是矿山深入整治的工作重点,是矿山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2.重视矿房布置、开采顺序及相关结构要素的确定。地下开采矿山大量人员集中的主要作业场所及事故高发地点均在于各开采矿房,矿房布置、开采顺序及相关结构要素确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矿山作业的安全。

据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地下矿山采矿工程布置情况,其矿房设置、结构参数、开采顺序等均不甚合理。或一概随开拓巷道前进式布置、以掘代采;或不管地质等条件的变化,矿房结构参数一成不变甚至随意扩大矿房尺寸。特别是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处,照样按常规布置矿房,使得部分矿山由此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采矿工程不同于工厂生产,而应根据每一个矿山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采用的采矿方法及相关工程布置。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个矿山所应采用的开采方法、开采顺序、工作面布置等各不相同。即便同一矿山,在不同地点,采矿工艺及矿房结构参数亦有较大差异。技术人员对现场应勤观察,多探究,及时发现每一个细微变化。生产中应参照设计所定基本原则,根据开采作业地点矿层产状、岩石结构、构造及工程地质等情况的不同,调整矿房布置及其结构要素等局部作业方案。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凭直观、想当然或死搬硬套设计中确定的工程布置,都会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分析多次地下矿山冒顶等重大事故发生的相关情况,不注意工程地质等情况变化而随意布置矿房及矿房尺寸超大是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量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合适的采掘要素是矿山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矿房矿柱的高度、宽度、布置方向等要素的确定及至生产工作面的布置等内容,均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应认真针对矿山具体情况而定。当前诸多矿山对此不甚以为然并随意设置矿房的状况在进一步整改中应得到纠正,否则,矿山的安全隐患仍难彻底消除。

3.加强技术管理,推进矿山企业与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基本消除了矿山未经设计即投入建设及开采的现象。但当前小型矿山的大量存在,使得矿山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多数矿山无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人员不具备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及安全知识,不按设计及相关规程要求随心所欲地开采的情况仍十分突出。

地下开采的矿山情况复杂,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一般难以发现及妥善处理相关技术问题,仅根据部分表面现象或粗浅经验即进行井下作业极易发生不安全事故。

某地一个地下开采的瓷石矿山,因有关人员的无知,看似矿体尚且稳固,采场暴露面积亦不甚大(近200平方米),但忽视了矿岩弱结合面的存在及矿体产状的影响,在顶板已是太薄(不足2米)的情况下又破坏了其完整性,致顶板冒落,造成一次死亡7人的重大事故发生。

某地一个地下开采的石灰石矿山,亦因有关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对于近水平产出的矿层,看似顶板光滑稳固,却不知其上部层面间同样存在光滑的弱结合面,采场暴露面积近1000平方米,并取为平板式顶板结构,受力效果极差,最终导致大片顶板塌落,一次死亡8人。

笔者以为,在当前情况下,要求每个矿山企业配备自己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已不现实或甚难做到。但社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矿山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小型矿山完全可以依托社会上的技术力量,与相关中介机构签约,利用其为自己服务,定期或定服务内容为矿山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而提高矿山企业总体技术水平。

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推进矿山企业与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合作的力度,条件成熟时应强制推行。

4.规模化开采。纵观近年非煤矿山事故发生情况,可以发现,重大事故大多发生于小型矿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小规模矿山的继续存在,非但已失去其积极的意义,反而因经常引发安全事故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小型矿山大多一无资金,二缺技术,安全设施等诸多方面皆非大中型矿山所能比拟。客观规律表明,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矿山开发,不可能在工业化生产得以生存,取而代之的必定是规模化的生产。当前,在我国矿山大力推行规模化开采,时机已经成熟。

矿山的规模化开采,应在资源及环境保护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坚决地关闭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无保障的小型矿山。同时选定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矿山,整合优势资源,成规模地开发。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对矿山最小开采规模进行限制,并促进矿山企业尽快实行联合、兼并、重组,此举必将对推进矿山的规模化开采及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043-0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煤矿资源的储存量越来少,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矿采矿的技术应用,在采矿中力求以最大化得到煤矿,以下就分析了采矿技术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技术的措施。

1.采矿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煤矿采矿中的技术应用还有欠缺,根据大量的采矿案例研究与分析,发现 了采矿中技术的不足,下面就分析了采矿技术的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目前,很多的煤矿企业,特别是小城镇中的小型矿场,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矿工们素质不高的,采矿是一个暴力的行业,很多企业都注重企业的盈利,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即使有钱买来了技术,也不会用,导致在采矿中技术应用不到位,煤矿的提取率低,影响了我国煤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益,不仅技术人员在采矿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煤矿采矿的管理者虽然不一定会采矿,但在采矿中的过程中也占有一定位置。好的管理者能组织好采矿团队,合理分配工作,促进采矿的经济效益。但现在的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合理的管理团队, 传统意义上,管理被分为计划、控制、指挥、监督,这仅是“管”,还不是“理”。“理”,就是指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需要构筑人与人互相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平台,通过良性的双向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调,而作为管理者或是领导者,主要是提供服务和支持,激励和利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管理的对象关键是人,而非事。煤矿采矿业是一个高危险行业,很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导致发生了很多采矿事故。管理者的管理措施,侧重点不正确,阻碍了采矿技术的合理实施。

1.2 管理制度的缺陷

我国大部分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处在于发展探索的道路中,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还不够完善,我们都知道制度是保证一个企业合理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合理,稳定的运行,同理,在采矿中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采矿技术的完美应用。但由于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且规模大小差异性较大,往往监督管理让其有漏洞可寻,管理上的缺陷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发挥不了效用,煤矿企业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到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且煤矿技术得不到合理的运用。

1.3 技术创新落后

近些年,随着我国原煤开采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臂采煤法已经日益臻熟,放顶煤采煤也在逐渐成熟。但在一些地理环境恶劣、地质结构复杂的地方,采煤还是难于实施,希望煤开采的技术和工艺还有待提高。

2.有效改善采矿过程的几点建议

完善煤矿的采矿的措施

2.1 提高员工的素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企业需要的是能掌握新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倡员工到采矿场地去学习,定期开总结会议,目的是不断提升提升其知识能力和业务素质,实施一定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队伍,从而保证采矿技术的科学应用,

2.2 完善制度

根据我国的采煤业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制度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行业的规章制度,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具体工作目标和内容设定系统的规则并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保证了整个行业的有序性,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的规范性,技术的应用得到合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2.3 促进采矿技术的创新

煤炭行业属于中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式下,我国正处於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煤矿采矿技术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在采矿工程设计、生产调度、监控和灾害预报、救援服务等都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煤矿采煤的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计算机监测系统能24 h监控对井下情况进行掌握,一有异常及时处理,而人员定位系统能在出现事故时准确掌握救援情况,进行更好的科学调动和救援,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煤矿采矿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最终实现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采矿。 但是,煤矿开采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以开采深矿资源举例,矿藏埋藏较深,岩温增高、地压加大,面对的难题也不再相同,适用于浅部资源的煤矿开采技术就不再实用,这就要求我们的采矿工艺选择和设备使用要符合煤矿地质的变化才能对深矿资源进行开采,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选择和发展上,要从实际出发,追求的都是安全、高效和低耗,但工艺有所改变。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矿采矿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向着高安全、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迈进。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与发展,最重要的仍是技术的科学有效应用。因此我们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以为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为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并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素质。相信在政府、企业与矿工的共同努力下,存在的问题一定能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发展, 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在研究和发展新的采矿技术上面,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煤炭领域的第一生产力,才能使其在全球煤炭竞争日夜激烈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政府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鼓励并支持我国煤矿采矿技术的研究,对敢于创新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减少其纳税的税率以及实行相关的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其进行补助, 鼓励企业敢于创新, 勇于创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只有继续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才能使我国的煤炭行业走向先进、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结束语:

在经济急速发展的时代下,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煤矿在能源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煤矿资源做为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煤矿,因此对煤矿的开采要提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煤矿采矿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强.我国金采矿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博览,2010.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煤炭行业 人才 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煤炭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等原因,目前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致使大型矿难事故时有发生。在影响煤炭工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才问题是关键因素。我国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煤炭行业人才工作新局面的要求,也是促进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才源不断、流不尽,人才在源流上始终可满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人才资源的管理及使用的科学性。人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是以人才为根本内容的国际竞争和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1]煤炭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建立一支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科技人才队伍。

二、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受煤炭行业特点及历史因素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行业出现人才危机,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的好转,人才问题有所改观,但人才断档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待遇低,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其它高层次人才一般不愿在煤矿工作,致使煤矿企业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短缺。以河南省为例,目前煤矿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7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具有大专学历的约2.3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6;具有高中、中专及技校文化程度的有近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2%;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1 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2%。[2]在各类煤矿企业一线生产中,真正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采煤、机电、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相对较少。[3]煤炭企业人才断流,不利于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和梯队建设,加剧了煤炭企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而且造成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4]。

(2)煤炭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日见萎缩,人才培养数量减少。各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普遍地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由原来单纯为煤炭行业服务改为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原煤炭院校地矿类专业的逐年萎缩,使煤炭行业专门人才成为无源之水。据对原煤炭高校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2年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只有3538人,占9.3%,其中地矿类专业毕业生1454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768人,除了到各级煤炭机关和事业单位就职的,到煤矿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

(3)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井下职工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甚至文盲、半文盲的占多数,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

(4)地方国有煤矿人才情况总体上与国有重点煤矿差距较大。某矿务局2004年全局产量182万吨,有职工7000人,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的1.5%,全局从1999年后就没有进过大中专毕业生。实际情况是有些乡镇煤矿只有1~2名中专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科技人才的缺乏和整体素质的有待提高,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再招不到大学生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的话。就在煤炭行业近来得到长足发展的时候,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煤。全面加强对煤炭行业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培训教育工作,为最终实现人才强煤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对煤炭行业这一特殊行业来说更具有时代特征,是指导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政策、煤炭行业人员工资待遇、企业用人机制、教育机构教育改革等多方面做起。

(1)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是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基础。煤炭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煤炭行业服务的,所以首先要明确煤炭行业的发展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国务院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格局,可见煤炭行业在一定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不会改变,这为人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提高煤炭行业相关机构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已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人才需求矛盾的显现和逐步加剧,给煤炭企业敲响了警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煤炭企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增强人才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切实把人才规划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规则中,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各煤炭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研究制订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应急措施和保证人才长远需求的长效措施。要以超前的、战略的眼光,制订本单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高职工素质的规划措施。从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这种困难局面将会得到转变,务必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短视行为和临时思想,切不可效益好了就抓,效益不好就放在一边,因为人才可持续培养需要一个过程[4]。

(3)实施煤炭行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教育工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全面推进煤炭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必须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煤炭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要求[5]。推进素质教育工程是煤炭行业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积极推进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政策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和政治基础。煤炭行业的人才队伍是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从政策上加以倾斜,给予支持,促进煤炭系统人才队伍的开发、培养、发展和壮大,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比如在教育制度中设立政府专项经费,对采矿、矿建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煤炭行业特有专业学生减免学费,同时加大奖学金发放力度;在招生政策上,给报考煤炭行业特有专业的考生更大的加分优惠;在分配上实行国家包保的特殊政策; 对愿意到企业和边远地区煤炭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助工资和发放安家费等措施;对在煤矿一线工作的煤炭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发放政府专项津贴;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依赖专门人才的外在补充,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6]。

(5)提高煤炭行业人才待遇,这是煤炭行业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炭行业人才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物质利益是煤矿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近几年,煤炭价格上升,经济效益普遍好转,因此煤矿企业要从工资、奖励、住房等多方面,通过一系列优厚的待遇驱动,为煤炭行业留住人才,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6)大力实施企业用人机制改革,按市场规律配置人力资源。为了留住人才,要建立优秀科技人员奖励机制,对在煤炭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制度。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的同时,增设相当数量、较有力度的岗位津贴。要改善环境和条件,搞活系统内人才,吸引系统外人才。通过高校招聘、社会引进、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等多种方式吸收培养人才[6]。

(7)推进教育机构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体制。大中专院校是培养煤炭行业科技人才的主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煤炭行业院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采矿工程专业,由于对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拓宽, 对专业课学时大量缩减、实习情况达不到要求等因素,致使毕业生培养质量下降,很难达到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5]的要求,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另外,煤炭行业发展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的深井开采问题、煤与瓦斯共采问题,许多问题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煤炭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煤炭行业目前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煤炭行业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调整,以适应目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单凭正规的普通高校教育很难解决目前煤炭行业人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煤炭行业人才采用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紧缺人才班教育、安培中心、集团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多渠道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

四、结论

煤炭工业的发展,急需我们正视煤炭行业人才问题,加大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7],切实加强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煤炭行业人才工作新局面,促进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万忠.树立人才可持续发展观[J].中国人才,2005,10.

[2]孔留安,张文勇,李武.河南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透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16-22.

[3]刘法根谢康兴.从河南省看煤炭行业人才需求[J].中国煤炭,2005,31(7).

[4]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课题组.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1-6.

[5]徐学锋.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煤炭技术,2007.26(1).

[6]夏泽育.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74.

上一篇:调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