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2 11:37:58

采矿工程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经济下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1]。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2];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3]。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4],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5],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6]。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煤炭经济下行,加之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实现多方位就业。首先,不要过分强调与采矿工程专业对口。不要直接放弃与采矿工程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把握机会,尽快找到适合自己而非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次,调整职业期望值。在煤炭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摒弃不愿到基层就业,只应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观念,主动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5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3):40-41.

[2]潘晓燕.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5):35.

[3]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8.

[4]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101.

[5]何海翔.政府、学校、企业联动:香港高校就业指导的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11(12):77.

[6]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0:132.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1.1建设目标

将社会进步的需求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依托,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保留,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贯穿着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的内容和专业内涵进行扩充,要对新教材的建设进行加强,还要推动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提高院校实践教学的硬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更多的基础扎实、能力强、知识广、综合素质高的采矿人才。

1.2建设方案

1.2.1对于采矿专业国内国外发展的动态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全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将“学习、创新、实践、交流、适应”这5项能力作为培养采矿专业人才的标准,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1.2.2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要将专业实验室作为建设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对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大,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程度要更强调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要加强。

1.2.3要对建设新教材的步伐进行快速的推动,在教材中要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的内容,对于重点主干课程的新教材的编写要加大力度,还要设计新的毕业设计配套图册,教育部将一些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的修订纳入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

1.2.4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要进一步的深入,更好的实行系统化的改革,其改革重点是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对专业实习的模式进行改变,传统专业实习模式中,老师充当主导者的角色,要对这一点进行改革,要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充当主角,要对学生的交流和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和加强。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强化的时候,还要对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适应不同社会层次需求的人才。

1.2.5要将课程负责制在教学中推行,还要推行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对教学团队中人员的搭配中要注意老中青的合理配置,还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特长组建最好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为了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通过实行课程负责制来达到目的。对于课程负责人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经验丰富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来确定,尽量选择教授或者教学骨干担当课程负责人,其他相关的教师为课程设计团队的成员,课程教学工作由教学团队来完成,和教学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工作也要有教学团队来完成,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改革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实践环节的改革也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

1.2.6要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作为依托来将本科导师制进行全面的推广,要让学生在课题研究早期就进入课题组,和导师一起完成科研工作,要将毕业设计分组和导师制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有利于科研训练连贯性的加强。

二、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进展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在过去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而为了顺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调整人才的培养方案,将培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这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目的。要培养更加全面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采矿专业知识基础,而且综合能力要强,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采矿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全方面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2.2优化毕业设计环节

应该将多种毕业设计组织方式在人才培养中推行,例如面向设计单位、部分研究生可以推行“大设计、小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非煤系统、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小设计、大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全专题”(类似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式。对于实习组织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以指导教师支持为辅,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辅。可以采取下述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对于那些被分配到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现场导师负责指导工作,学生进行自主室习;第二种是校内的导师联系实习点,校内和现场双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习;第三种是推荐的研究生,还有就是参加导师制的学生,直接和导师进行联系,进行自主实习。对于毕业答辩工作也要加强,在改变了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之后,应该严格的把好出口关。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毕业答辩,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矿井的设计,然后一起答辩,对于在这个矿井设计中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内容的介绍,然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问。

2.3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方便的对实验课程进行预习,对实验内容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解,要制作全过程的视频。还要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采用虚拟现场、三维动画等软件。开发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现代化矿井漫游系统”、“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深基点多点位移计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等。学生可网上共享。还要增建“巷道支护质量监测监控技术”,能够对不同的断面巷道进行变形和应力的监测,利于学生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现代采矿工程行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采矿行业对于各类高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高校如何顺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探寻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新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于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六点建设方案和三点应进展的方向,望可以为高校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煤炭行业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这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又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有百年的成长历史,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为国内各大采矿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国内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外语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也缺少国际化视野,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它和澳大利亚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分别找出它们各自教学的优势,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2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

2.1教学方法不同

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是一个“pushsystem”,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以验证性和演示性案例为主,老师讲解案例原理并演示操作步骤,之后学生再机械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思考。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基于互联网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展开。[1]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则是一个“pullsystem”,即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案例教学新颖,以设计性和研究性为主,学生得到一手数据和资料后,自主构思,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和主动学习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后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效果情况。

2.2管理模式不同

在中国,学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班委成员,负责管理学生并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为每个班级安排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解决学生的日常事务。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每天接触的同学基本都是本专业的,社交范围相对狭小。在澳大利亚,管理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情况下只有专业和年级,没有固定的班级。因此,在同一个课堂上,会有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有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阅历,为了一门共同感兴趣的课程而走在一起,共同学习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2.3教师来源不同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的高校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补充师资,就是在自己培养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中挑选一些愿意留校的学生当老师,他们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系统的师范教育接触较少,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上仍受到其做学生时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同时缺乏在煤矿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上,比较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澳大利亚,师资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有严格的招聘制度。招聘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求职者应具备的学历和正式的资格证书,往往要求应聘者最好能有相关的现场实践经历。这样,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用技能传授的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2.4师生地位不同

在中国,教师在课堂的地位是主导的。学生很少挑战老师的观点或者与老师进行辩论,而是基本认同并且接受,对老师绝对服从。即使有不同或者相悖的观点也不会当场提出,避免对老师不尊敬。在澳大利亚,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或站或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有问题,会当面提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答案。老师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更是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的伙伴。

2.5学生团队意识不同

中国学生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我国教育重视对个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虽然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节能减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但学生个体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独立动手能力,同时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比较欠缺。在澳大利亚的大学里,团结协作是一个亮点。一个团队作业通常需要3-4人合作完成,从查找资料、设计文章框架、内容分工、制作演讲幻灯片,到最后的演讲,都由一个团队协调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开阔视野,提高了自身能力。

2.6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同

在中国,教材和讲义一般会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更新,更新速度太慢,而且,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事例讲解。比如:目前采矿工程专业使用的“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仍旧是2005年8月出版的,至今还未进行课程教材的更新。在澳大利亚,教材和讲义更新速度很快。同时,教师会在讲义中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理论应用于实际中,使同学们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

2.7培养内容不同

在中国,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重视地下开采的教学。每年只开设一个露采班级,其余班级均为地采班级。而且局限于煤矿,对金属矿床或其他非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讲解少。在澳大利亚,采矿工程并不局限于煤矿,还包含金属矿床和其他非金属矿床,而且对露天开采教学和地下开采教学同等重视。培养内容丰富多样,同学选择的空间较大,就业选择空间也更大。

2.8教师评估机制不同

在中国,学生在考试前登录教务系统对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形式简单,而且大部分同学碍于教师原因,都会给予最高等级的评价。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还没有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监督不严。在澳大利亚,课程需要学生对上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同学们会收到一个评价单,他们会对老师上课内容、课堂情况、知识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往往由第三方或者助教直接收集所有评价单并当场密封,最后将材料上交学校。同学也一般不会碍于教师而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低一级与高一级证书之间建有衔接关系,采取的学分制可以使各模块之间进行转换。

2.9考查形式不同

在中国工科类专业中,考查一般以学期末的最终考试为主,比较关注最终结果。题型大都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这几类题型的答案唯一。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核。在澳大利亚工科专业中,考查一般以随堂考试和学期末的最终考试并重的方式为主。题型相对比较灵活,只要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验证,合情合理就可以得分,这样会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

3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专业教学的各自优势

3.1澳大利亚采矿专业教学的优势

3.1.1先进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6]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企业会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提升了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1.2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和考核体系澳大利亚大学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往往还需要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成立教师行会,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学术权威性,为教师入职审查和在职教师考核提供标准依据,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1.3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倘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会当面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1.4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些关于营养学和健康教育的课程,增进对使用食物提供能力、维持生长、正常生理功能的理解,对科学饮食习惯和营养方面提供建议。

3.2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3.2.1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并重把“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等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教学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3.2.2图书馆教学文献资源丰富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纸质图书20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册。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3.2.3创新的学生素质培养机制学校采用成绩与发展素质分相结合的评定方式评选奖学金。每年,学校会设立各类奖学金,比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中国矿业大学一类、二类、三类奖学金等。在评选时,学生需要汇总并提交上一年度获得的发展素质分,然后汇总本专业所有同学的成绩和发展素质分,按成绩高低排名,在成绩符合评定要求时,再按素质分进行排名,进而确定每位同学获得奖学金类型。这种创新型的奖学金评选规则,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2.4教师责任心较强课前教师会进行认真备课,课后会留一部分作业,使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教师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1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的东西并解答学生的问题。老师承担了某个课程的教学任务后,一般情况下会坚持独立上完整个课程。

4结语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矿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对矿山生产技术水平、装备配置水平、环境保护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篇论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得出了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师资源、师生地位、学生团队意识、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培养内容、教师评估机制和考查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补充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办学的要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矿业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在中央对煤炭去产能坚定的决心、政策的愈加严格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着严重挑战。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新常态;采矿工程;人才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炭供给能力迅速增强,然而,近几年煤炭消费需求明显放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这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严重挑战,对毕业生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初等教育,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

1当前国内煤炭形式分析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吸引了巨额资本流入,甚至出现和煤炭无关的行业涌入到煤炭行业中,呈现出“全民齐挖煤”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3.3万亿元之巨,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共计1.08万,其中,从业人数442.4万,进而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图1)。《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目标应约束在27.2亿t标煤,即38亿t实物量以内,“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大幅降低已成事实。安徽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到2020年,全省煤矿数量减至37处,生产能力控制在每年1.1亿t左右。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1)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学习带有一定的职业目的性。与之前的初高中阶段不同,初高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初步认识,涉及到社会活动较少。然而,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他们进入大学前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初步职业规划,希望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1]。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形成浓厚的兴趣,明确他们的职业定向,进而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技能,最终成为国家和该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2]。(2)实践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差。采矿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领域,是培养掌握固体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毕业后能从事矿区资源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科学开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学校为他们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教学环节,但受人数较多和场地的限制,实习时间普遍较短,甚至部分煤矿开采方向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阶段没有到井下的经历。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是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4]。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效果互补,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2013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200人,2014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60人,2015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20人,2016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70人,采矿工程系教师30余人。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把学生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学生招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在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分级式可控全长注浆锚杆”获得第13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矿灯一体化长时低温自救器”和“应对冲击地压的缓冲吸能支护体系”两项作品获得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克斯盾瓦斯抽采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银奖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毕业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结语

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凯.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53.

[2]柴修伟,张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81-83.

[3]曹树刚.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2008,7(2):123-126.

[4]王红星.提升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222-223.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3结论

煤炭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采煤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领域需要大量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这就需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目标、良好的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采矿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宽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知识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适应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作为最后一个检验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切实解决经费投入、指导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严格规范和细化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对采矿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得到充分提高,达到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条件,以培养其成为高水平人才来满足我国矿业开采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6篇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xx-xx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xx-xx大学的体育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三)收获和体会。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我的本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收获。今后,我会把做老师的路走得更好,更充实!

【采矿工程专业自我鉴定(二)】

我是××大学××系采矿工程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进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力学、矿业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采矿工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校活动,向×组织靠拢,并取得了25×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7篇

以学为中心构建采矿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以大问题作为内容整体框架,通过子问题不断引导学习者对专业知识探索,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例,将问题设置融入,以学为中心。

关键词:

学为中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采矿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采矿工程已经建立一套科学性专业性课程体系。但由于专业知识内容的杂散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专业技能掌握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面对如此多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学生无法找到切入点,从而降低对专业课的兴趣,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缺少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以及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中心,在课堂将大量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构建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教科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书本的知识点逻辑关系转为学生便于接受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限制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与我国现有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目标产生冲突,因此,急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为中心

对有关学为中心理论中“学”的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即是学生。该理论的最大缺点太过笼统,究竟是以学生哪个方面作为中心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有关学习的理论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都对学习规律作出解释。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过程的隐蔽性,使教师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第三种观点认为,学即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构建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启发、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对新知识掌握,不仅培养研究能力,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观点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是构建主义理论的萌芽时期,杜威•皮亚斯和维果斯基等研究成果,为理论的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这个时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为中心,其地位难以撼动,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受到一定阻碍。直到上个世纪末最后十年,构建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当中,构建主义理论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也从以前的以教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中心,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金斯和乔纳森。

二、问题构建学为中心

根据张建伟等编著的《构建性学习》可知,知识应用过程是一个构建过程,当个体需要解决问题时会将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调整适合问题解决,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修改与补充,个体原有知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完成一次知识构建。换句话说问题是影响知识构建最主要的因素,当个体解决一个问题后,就会完成一次知识构建。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对知识构建的影响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1)巩固熟练,问题解决需要原有的知识,那么每次应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巩固。(2)深化整合,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深化整合。(3)新知识的构建,如果面对的问题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案解决,个体就需要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对问题分析、判断、思考、推论以及借助外部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对新知识构建。由此,问题的设置有助于知识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引入,可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构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设置?专业课知识比较繁琐,然而所有知识都有内在逻辑关系,这些知识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对其逻辑关系的阐述。以核心为问题设置基础,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搭建课堂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依靠单一理论或者概念。在问题形式上常常是结构不良的、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有标准答案和解法的定义完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定义为大问题。大问题下还需设置多个子问题,通过多个子问题的设置将解决大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作为主要知识构建目标,不断以小的问题引导推理,最终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问题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尽量以一个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但有些章节知识涉及多个方面,逻辑关系不紧密,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以数量最少为佳。

三、课堂教学实例

以专业课《井巷工程》第四章岩巷施工为例,本章内容主要有钻眼爆破、通风防尘与降温,装岩与运输,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和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所有知识点的核心围绕岩巷如何掘进,但每节知识点逻辑连接不紧密,如果按照课本知识点顺序进行课堂教学,极易使学生感到困惑,降低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将本章知识以学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前三节要求掌握,后两节要求理解,即设置大问题要以前三节为主后两节为辅。综上所述,大问题为“如何进行岩巷施工,并且保证良好施工环境?”为解决大问题,提出以下五个子问题:1.如何将岩石破碎(钻眼爆破)?2.破碎后的岩石采用哪些设备搬运(装岩运输)?3.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怎么做(通风降尘)?4.如何提高岩巷掘进效率(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5.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可能面对哪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避免(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每一子问题对应各节内容,使原本逻辑性不强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引导串联成为系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用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成知识构建,以学为中心。

四、结束语

在上个世纪社会背景下,传统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直接高效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应用型人才,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创新型人才被需要。以教为中心的观念逐渐与社会潮流冲突,无法满足当今学习者的需求,限制学习者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以学为中心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势必替代以教为中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鼓励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指出,构建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课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对大问题进行设置。2.大问题统领全部课堂教学内容。3.若知识逻辑联系不强,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作者:张鹏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及其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秦华明.以学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的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5).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8篇

为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采矿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特征,转变培养理念,依据采矿工程的专业特性更新培养内容,完成工程类高校学生的考核机制,切实把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教育放在第一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当前矿山企业生产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采矿工程;创新型;教学方法

我国煤炭远景资源量达5.9万亿吨,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是最丰富、最基础的能源资源。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也难以改变。有效地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进步,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采矿技术人才是我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3]。

1转变培养理念

理念是培养方向的航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培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革新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课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参照教学大纲准备教案,并在课堂上讲解教案内容,尽管也基于互联网开展多媒体教学,但是最根本的教学手段还是老师教、学生学。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理念上做出改变,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空间,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业课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数据、资料和参考书,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开展自主式讨论式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老师只需纠正一些错误,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真正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出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通常是通过考试的方法把学生赶进课堂和图书馆,出勤率不仅用来考察学生,现在也用来考核教师的教师效果。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属艰苦类行业,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招收男生,往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带有专业情绪,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告诉学生所学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目前取得的进展,既可以树立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信心,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专题,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走进课堂。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专业热爱,然后才能时常有新点子迸发出来,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1.2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传道、授业、解惑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传统职责,教书育人本是教师天职,但目前却普遍存在一种只教书不育人怪现象,老师基本是上课讲授,上完即走,不坐班,所留作业和答疑基本是局限在所教的课程范围之内,而首要的“传道”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体现。而教师作为“园丁”、“人梯”,其作用不仅仅是教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采矿人才,还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大学生的年龄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而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部是男生,讲义气、易冲动,往往是阳刚和任性并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老师和学生平等的课堂地位,让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挑战,有问题当面提出,师生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答案。老师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要成为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好伙伴。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培养模式,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

2更新培养内容

2.1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教材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要而且先行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合适教材的选择可以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从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出发,选择适合该专业的教材。例如,在力学课程教材的选择方面,根据采矿工程的专业特点,其主要面对施工的对象是岩石,因而岩石力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学习岩石力学必须掌握一定的弹性力学知识,又由于课时的限制,对弹性力学教材的选择不能难度太大、内容太深的教材,应以弹性力学基础为主,但又应该能满足岩石力学课程的学习使用。其次,应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采矿工程是工程应用特色鲜明的专业,工程设计和工程规范性很强,目前的教材大多和理论结合得比较密切,而工程规范联系较少,因此,在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上,应该将安全规程和一些设计规范纳入教材选择的范畴。最后,对教材质量应该严格把关控制,目前,专业课程的教材林林总总,质量参差不齐,而好的教材能够把知识点有机地予以结合并形成系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整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选择时要全面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教材,综合比对,择优选用。

2.2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

目前,我国专业教材和讲义更新速度太慢,尤其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太强,而教材和讲义重理论知识,缺乏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工程实例的讲解,尤其部分教材讲解的技术和装备已经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的技术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实际动手能力不行。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例如,部分专业课教材中提供的工作面布置示意图,仍然是留设区段煤柱的双巷布置,采用联络巷连接,这是二十年前煤矿现场普遍采用的布置方式,而现在的实际应用中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留设小煤柱的沿空掘巷的布置方式,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太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多本参考书形成自己的讲义,最好在讲义中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将理论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理论和技术的前沿动态,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

2.3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学科之间本来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采矿工程专业更是具有多学科的特色,是一个集地质、力学、建筑、机械、电气和管理等学科的一个综合学科。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不仅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多种研究学习方法的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新知识、新技术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多学科的交叉中产生,而这种融合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融合多学科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才能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推动力。

3完善考核机制

“考!老师的法宝”,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师考察教学效果一直使用的手段,诚然,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如何开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考试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首先,丰富考核方法,不惟试卷考试。目前我们考试的形式大多采用试卷笔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但采矿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种考察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反应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实验操作和研究设计能力与最终期末笔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增加操作能力测试。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三次实习,分别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这三种实习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大纲要求相去甚远,由于煤矿现场生产情况的限制和学生对煤矿专业艰苦环境的抵触情绪,实习已经变成了参观,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完全失去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这三次实习的机会,将操作能力考核融入到实习中去,让学生有压力和动力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亲手去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等采掘机械,了解操作规范,掌握操作技能,熟悉采掘机械的性能,最后根据操作能力的考核判定实习成绩。再次,掌握实验技能。采矿工程专业很多课程均开设相关实验课,如煤矿开采学、岩石力学、井巷工程等等。目前大多实验室课的开设,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课程考核还是以理论考试为准,实验课仅作为理论课学习的辅助手段。这样实验课往往成了参观课,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嘻嘻哈哈地看老师操作一下实验,如果实验仪器比较小,学生人数比较多,能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的仅仅是前面的几个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基本不了解实验原理,不懂得实验技能。如果将实验技能作为课程考试的一部分,那么学生不仅更能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部分,还能切实提高实验技能。最后,注重综合评价,不惟考试成绩。“高分低能”是惟考试成绩的产物,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不应只具备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具有优秀的德行操守,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的能力,具备合作共事、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考试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将各评价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才能真正地评价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当前煤炭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对高校培养优秀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煤炭企业,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能源工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杨宝贵,张勇,侯运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煤炭,2015,41(3):33-35.

[2]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5(324):62-64.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9篇

1.1国外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现状。针对世界范围内采矿工业的需求变化和状况,国外采矿工程专业一直在不断转变与调整,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来看,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实力强劲,教育形式多样,教学实力很强,设置了多种学位和课程,涵盖了采矿工业所需专业所有领域和层次。德国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面较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矿物开采,还要学习经济管理、矿山建设等知识,此外,学生还要进行几个月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美国、加拿大采矿工程专业课时较少,强调综合人才的培养,学生可以随意支配自由时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能力。

1.2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现状。我国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南大学的采矿专业已经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学士、硕士和博士,在改革过程中,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领域得到拓展,为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在本科前三年采取大班教学,大四时划分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四个方向。国内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近些年的改革中,结合自身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扩大了专业范围,增加了授课门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有益探索。

二、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缺点

2.1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点

3.1.1教学内容安排系统。美国学士学位采矿工程师需要接受四年的教育培育,专业教育偏重实践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以理科为主,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理科教育以及与矿业技术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借鉴意义,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学生不能系统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缺乏过渡,不易于被学生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后续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深入学习等设置障碍。我国教学内容安排十分系统,学生要从地质学基础知识学起,然后学习采矿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2.1.2课件建设效果突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整理成教学课件,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比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国外的课件多数搬抄教材,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1.3专业领域相对拓宽。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随之也增加了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诸多实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专业领域相对拓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应用到采矿工程行业,还可以应用到岩土工程及其他工程中去。我国实现宽口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2.2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缺点。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十分系统,但是实践内容明显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科间有机联系比较弱,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与技术之后难以灵活运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分散式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实践应用。我国善于将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应用到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去,这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等却得不到锻炼。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需要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国外采矿工程专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体系不很完善,在很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在比较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结合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为我国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复合型采矿人才。

上一篇:采矿工程师范文 下一篇:岩土工程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