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1:33:06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2013年度小课题立项申请表及开题报告

负责人 陈林志

学 科语文 学历本科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

年 龄43

参加工作时间 1991.7.1

QQ号80642646 邮箱

新浪博客网址

课 题

名 称

农村初中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陈林志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汪晓菊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陈博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罗长安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选题缘由

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内涵,探索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要求、与意义,研讨农村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途径与方法;

2、立足本校,通过对班主任的评价研究和班集体的评价研究,梳理学校的现有规章制度,改进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地班主任选拔、培训、评价、管理的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将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层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引入课题研究中,增强我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线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5、通过课题研究,试图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新事物引入我校并努力使之在农村初中学校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二、研究专题:

1、班主任专业学习模式的探究

2、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4、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A、文献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与内涵。

2、班主任成长规律和因素。

B、自主发展研究:

1、班主任自我成长探究、责任、工作方法。

2、特殊学生的教育,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的建立。

C、培训策略研究:

1、培训策略研究。

2、班主任工作展示。

D、评价机制研究:

1、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2、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法、班级评价。

3、班主任论坛。

E、管理策略研究:

1、班主任资格聘任标准。

2、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办法。

3、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F、成果对比分析:

1、班集体对比分析。

2、班主任对比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及工作安排

A、问卷调查法:

1、班主任工作心态、工作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罗长安

对象:本校2/3现任班级班主任

方法:问卷调查、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2、班主任专业水平调研

责任人:汪晓菊 陈博罗长安

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绍。

工作呈现:班主任工作经验集,疑难问题汇总。

3、班集体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 汪晓菊陈博

对象:中心学校班集体和九年制学校班集体

方法:现场查看、学生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时间:2013年3月

工作意义:

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使我们明确研究的重点,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工作要求:

1、各调研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准备材料。

2、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任务。

3、及时拟写调研报告。

4、收集过程资料。

(二)文献法。

责任人:陈林志

学习内容:

1、班主任工作职责。

2、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班主任事迹。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理论。

4、班主任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人员:集中学习陈林志

自学;全体教师

学习呈现:学习心得汇集。汇总 陈林志

工作意义:

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引领

工作要求:

1、集学: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每次确定学习主题、主学人、主讲人,拟定三个月集学计划。

2、自学:在集学的基础进行,全体教师必须坚持自学,拟写学习心得。

(三)行动研究法。

责任人:汪晓菊

1、班主任自主发展研究

人员 全体课题组成员

内 容(1) 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博 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安全教育方法集

内 容(2)评价激励方法研究

负责人、汪晓菊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激励策略案例集

内 容(3)家访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家访心得集

内 容 (4) 小助手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小助手培养案例集

内 容 (5)学困生的转化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集

内 容 (6) 特长生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

工作呈现:班主任特长学生培养策略集

内 容 (7) 心里辅导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内 容 (8) 班级文化建设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文化建设论文集

内 容 (9) 班级管理策略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管理建设论文集

内 容 (10) 留守儿童教育

负责人、汪晓菊 陈博

工作呈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集

意义: 通过班级工作的行动研究,使班主任教师在实际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工作要求:

1、全体班主任教师和课题组老师必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积极撰写心得、案例和论文。

2、子课题负责人,要按时完成案例论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积极组织相关评选工作,选报优秀论文参加上级的评审工作。

(四)实验法

1、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

2、方法: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工作呈现:形成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2、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2、方法:根据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要求及农村小学实际拟订《建民办中心校学校班主任任职条件》(试行草案),在实践中研究。

3、工作呈现:形成《建民办中心校班主任任职条件方案》

3、班主任评价机制研究

1、责任人:陈林志

2、内容: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作用。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方案。

4、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

1、责任人:陈博罗长安

2、内容:研究班主任聘任方法、过程管理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四)、研究的意义

1、以此项课题研究,统摄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此项课题研究,将有可能为我校打造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型班主任队伍。

3、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条例》的顺利对接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区)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申请课题教师必须在新浪开题博客;填机号、QQ号、邮箱地址、博客地址;

2.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五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44-06

一、过程回顾:班主任研究的总体概况描述

我国职教领域关于班主任的相关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取决于国家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历程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的数量为分析视角,可以将相关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

(一)萌芽阶段(1987―2000年)

相关研究文献较早始于1987年。14年间共发表文献32篇,占总数的1.2%,年均2.3篇,文献均为期刊论文。1989年、1991年、1993年、1996年共4年间没有文献记载。较早出现的论文是1987年由湖北省黄石市职教中心胡新民撰写的《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之管见》一文,该文认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比普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泛,而且也复杂得多,并初步探讨了职业学校班主任应有的基本素质。

这一阶段由于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原因是受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影响。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看,到上世纪80年代才初步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此期间国家虽然在1991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但改革的重点是大力兴办职业教育,还没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微观领域。当然,撇开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因素,也与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建设相对缓慢有关,1988年国家颁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后,才标志着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基本确立。

(二)起步阶段(2001―2009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两次颁布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地中职学校蓬勃发展。职教领域关于班主任的研究也有了较快地进展。9年间发表文献466篇,占总数的18.1%,年均51.8篇,是萌芽阶段年均文献发表数量的22.5倍。文献类型从2005年以来逐渐丰富,期间共有硕士论文7篇、会议论文8篇、报纸文献10篇。

这一阶段文献研究的数量比萌芽阶段增长较快,研究的内容逐渐丰富。其中,既有国家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氛围浓厚的原因,也受我国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建设逐步健全与规范的影响。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对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把加强班主任工作摆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的重要位置;从班主任的配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考核与奖惩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职教领域开展研究提供了学理依据,相关研究进入了起步阶段。

(三)发展阶段(2010―2015年10月)

2010年以来研究文献成倍增长,6年间发表各类文献2 076篇,占文献总量的80.7%,年均346篇,是前23年的4倍,且逐年增加。共有硕士论文23篇、会议论文13篇、报纸文献16篇、期刊论文2 024篇。研究内容涉及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班主任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与现状、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等主题。

这一阶段文献研究的数量比前两个阶段多,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一方面,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逐渐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生存式”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期间,规范中等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文件频频出台,指向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2015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其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

二、观点聚焦:班主任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以班主任为检索词,选择篇名检索,并含职高、中职、职教、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等进行检索,在知网共收集到2574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30篇占1.2%、会议论文26篇占1%、报纸文章21篇占0.8%、期刊论文2497篇占97%(截止时间为2015年10月5日)。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经分类归纳分析后如表2所示。

(一)班主任工作角色与定位研究

角色定位涉及班主任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并对其地位做出一定的评价。研究者主要从班主任面向社会、立足学校、面对学生时的自我身份认知,以及面对不同客体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来阐述。李国忠认为,中职生学习习惯较差,综合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厌学现象严重,情绪易反复,有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扮演好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角色。张柯媛认为,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应定位于班级良好氛围的设计者和实践者、班级制度建设和班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者、触动学生心灵的贴心者以及引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引路者。研究者普遍认为班主任的角色很重要,通常以“……者”等形式加以描述,如实践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者、联系者、引领者、知心人、引路人、父母、朋友等。当班主任对具体教育情境,被期望做出扮演各种具体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也便随之产生,相关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二)班主任与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班主任与学校德育工作密不可分,并作为德育途径写进国家文件。研究者围绕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展开了讨论。孙艳丽认为,做好德育工作要勤于沟通,全面了解学生;要勤于观察,把握学生动向;要勤于巡查,及时发现不良隐患;要勤于思考,制定管理对策;要勤于研究,不断更新德育理念。还有研究者提出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目标,整合德育内容,设计工作方法,建立评价机制。也有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师生沟通不畅,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使德育工作被忽视,家庭的冷漠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研究者普遍认为中职班主任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需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换真情;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做到事半功倍;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已有研究虽然有一定的见解和主张,但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创新,经验层面的论述较多。

(三)班主任工作的现状调查研究

研究者围绕班主任的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班级管理问题分析、班主任生存状态与职业体验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或调查研究。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思想表现与行为现状需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其自身素质。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职业幸福感不强,工作压力大,存在职业倦怠。如工作情绪低落,认为学生难管或无可救药,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学生,职业成就感较低。普遍认为影响班主任工作效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较低,对职业教育缺乏自信;多数身兼多职,既要上好课,还要管好学生,工作负荷过大;学校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岗位津贴偏低,工作积极性受挫;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等人际环境不和谐等。为规避职业倦怠和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实效,研究者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综合来看,一是在学校外部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二是在学校内部要改革班主任管理方式,建立并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班主任自身要提高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完善自我调节机制。

(四)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自2002年10月全国第11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论题后,职教领域研究者主要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开展工作评价以及加强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核心是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专业化”,是研究者达成的普遍共识。缺乏专业化理论支撑,班主任队伍建设定位不准、目标不明、措施不力,是当下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对“专业化”的认识不够,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如在评价方面,考评主体看似“多元评价”但流于形式,考评内容不完整、方法单一、操作性不强,考评过程不透明、结果反馈不及时。也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如从校本研修视角,提出构建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资源辐射的研修模式;从评价视角,提出建立发展性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从选聘视角,提出建立班主任资格评审与聘用制度,采取“招投标法”进行选聘;从研究与培训视角,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和工作研究机构。总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职教学界言之不尽的话题。

(五)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研究者讨论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从社会环境、学生本身、家庭教育、班主任及学校维度进行讨论和分析。普遍认为班主任对学校管理工作、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关系重大;受信息时代影响,中职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取向多元,不利于管理;受职业教育特点影响,中职生源大多数是中考“不成功者”,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好管理;受学校激励与约束制度影响,大多数教师不会主动担任班主任,不愿管理;受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影响,班级管理凭借已有经验行事,虽然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效果不理想,不会管理。受上述因素影响,有的班主任因为不好管理、不愿管理、不会管理,导致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保障,更谈不上班集体建设。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既有制度建设层面的,也有操作模式、方法和策略层面的。综合来看就是要以一种类型的教育理解“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学生”;要用科学而适切的方式方法管理班级,教育和引导学生,共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六)班主任与特殊学生教育研究

所谓“特殊学生”指的是在研究者眼中与“正常学生”相对的学生群体,主要指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的“单亲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品德行为等方面有问题的“双差生”“问题生”“后进生”“学困生”,情感上过于早熟的“早恋生”,还有针对专业特点的男生、女生等。现行考试制度、人们的传统观念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等多重因素,导致中职学校生源复杂。研究者普遍对中职学校存在特殊学生的现象持有理性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他们的存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如从对特殊学生的认知上,提出对后进生的认知不能绝对化,要相信只要教育得法,后进生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从教育方法上,提出要多关心特殊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及课外生活圈子,爱字当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去等。总之,研究者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研究普遍呈现积极的心态,主要的策略与方法体现了“严”“爱”兼用、学生发展为本。但存在研究成果数量少(仅有25篇,占总数的1%),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实证性的案例分析研究等问题。

(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研究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作为“德育途径”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来,针对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也随之走进了班主任的职业生活。已有研究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感恩教育研究、情感教育研究等,相关研究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在心理教育研究方面,连任等认为,以班级为主体的心理辅导机制是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在机制的构建和运作上,提出班主任心理辅导机制包括辅导目标导向机制、班主任素质提高机制、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机制和辅导效能追踪反馈机制;在具体运作上,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教学、心理训练、主题活动和职业指导等。针对中职学校不重视职业指导、指导的专业性不强、指导的方式单一等问题,研究者还提出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提高指导的专业水平;采取到企业参观实践等形式,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虽然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看研究成果较少,共139篇,占论文总数的5.6%;重复研究比较多,没有全部覆盖中职德育大纲规定的主题教育范畴。

(八)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沟通研究

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中职学校“特殊学生”较多,与学生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否则事倍功半。有研究者认为,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居高临下的权威意识、处理问题带有主观化倾向、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顾及学生感受的枯燥说教等。学生与班主任沟通中存在的障碍表现在:逆反心理,不想沟通;自闭心理,不愿沟通;自负心理,不会沟通;自卑心理,不敢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还有研究者总结了沟通中的倾听艺术、谈话艺术、书信沟通艺术、网络沟通艺术、目光沟通艺术等。总之,班主任与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成为研究者关心的话题,实践也表明良好的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研究成果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了解是建立沟通的基石、师爱是打开沟通的钥匙,平等是架起沟通的桥梁;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关爱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尊重学生,避免权威管理;态度诚恳,讲究沟通技巧;严于律己,注重以身立教。但研究论文献量较少,共47篇占论文总数的1.9%。

(九)班主任与校内外协调沟通研究

实践表明,班主任只有搞好方方面面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对职业学校而言,这点尤为重要。统计结果显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少,研究内容仅涉及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与科任教师沟通。尽管有研究者分析了中职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做好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但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实证性研究,可借鉴的研究成果不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德育模式。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最大的特点是“跨界性”,既要有教育的“视界”也要有职业的“世界”。中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为职业而准备”特性,要求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不仅要与学生、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还要与中职生顶岗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做好协调与沟通,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管理好、教育好学生。但调查表明,55%的家长和35%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有限,缺乏长时间的投入。班主任与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多维度协调与融合的研究需要加强。

(十)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策略等综合研究

统计结果表明,这类研究的文献数量最多,表达形式多样,有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实践探索、理论建构等,成果也比较丰富。如有研究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五心”“五勤”工作法――爱心:与学生为友的根本;耐心:教育学生的基础;热心:和学生沟通的桥梁;细心:了解学生的关键;信心:转化后进生的良药;脑勤:勤于思考,因材施教;眼勤:勤于观察,掌握材料、口勤:勤于交谈,晓理动情;腿勤:勤于走动,深入学生;手勤:勤于示范,以身作则。这些方法通俗易懂,易于理解。还有研究者尝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并借鉴项目教学法,把学校开展的活动设计成一个个项目,从项目立项、计划、实施到收尾和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总之,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和观察思考,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做好班主任的方法与策略,为广大职教战线班主任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创新性不足、实践应用性的案例研究与分析不够等问题。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例举。

三、发展分析:班主任研究现状的思考与分析

(一)对研究方法的讨论分析

笔者采用文献法,以中国知网为取样对象收集文献。收集过程中主要考虑研究者分析问题的针对性,以“班主任”为篇名进行检索,文献筛选的指向性更强。虽然有些文献在篇名中并没有包含“班主任”字样,但在研究内容上可能也与“班主任”工作有关,且并不影响分析结果。毕竟文献是从特殊的“场景”中挖掘出来的研究样本。由于文献数量较多,不可能一一研读,研究内容的分类是结合文章篇名,并在分析文章摘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意图。综合来看,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对已有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体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时间比较晚,年度文献数量差距大。统计表明,最早出现的文献在1987年,1987―2000年年均2.3篇、2001―2009年年均51.8篇、2010―2015年10月年均346篇。二是研究内容比较宽,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研究虽然涉及十余个方面,但从数量看差距较大(见表2);从范围上看,虽然比较宽泛,但没有全覆盖;从质量上看良莠不齐,重复性研究比较多,创新性不足。三是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定性分析比较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比较少;感悟性思辨研究比较多,实证分析比较少,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推进发展的作用不够。研究的旨趣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问题背后的思考。以下分析对策。

(三)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提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今后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1.领会大纲精神,明确研究方向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评价等都做出了方向性的规定,体现了国家意志,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在那里,研究者可以找到研究的领域、方向与目标。事实上不了解中职德育大纲内容的班主任大有人在,凭经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这种现状必然导致已有研究广而不精。

2.加强理论探索,夯实研究基础

当前,有关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不足。在已出版的多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专著中,很少有论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即使有也绝大多数是普通教育的翻版,缺乏职教特色。尽管职业教育具有教育的共性,但更具有职业的特质。这种现象应引起职教领域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加强中职学校班主任基础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

3.搭建交流平台,营造研究氛围

各级职业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术研究团体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班主任交流与研讨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取长补短,开拓视野,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的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研讨活动并不多,各地各校大都是各自为战,研讨活动限于工作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缺乏持续性的研讨与交流。

4.打造骨干队伍,培养研究力量

近些年来,国家连续多年投入巨额资金,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但重点面向“双师型“教师,没有涉及到中职学校班主任。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重视班主任培训。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今后要把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纳入到国家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单独实施,培养和打造一批优秀班主任团队,为中职学校开展研究储备力量。

5.关注工作实践,提高研究实效

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实践是研究的旨归。中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实践性较强。已有研究感悟思辨多,典型案例分析少,可供“拿来即用”的成果较少。今后研究要关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加强团结协作,研究专家、一线班主任要扎根实践,组队攻关,提高研究的实效。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

6.聚焦关键领域,体现研究特色

“职业”的属性规定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要关注“职业”的世界。在目前的已有研究中,班主任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与企业文化进班级活动等,体现“职业”元素的专题研究并不多,留给广大班主任研究与实践的空间还很大。今后研究要依据各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凝聚各方力量,开展实践研究,体现职教特色。

总之,我国职教领域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研究涉及工作方法与策略、班级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工作现状调查、角色与定位、与学生交流沟通、特殊学生教育、与校外协调沟通等10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时间比较短,年度文献量不平均,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等实际问题。

新时期,国家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应广泛开展应用性的实践探讨,为提高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实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国忠.新时期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0-71.

[2]张柯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2009(30):57.

[3]孙艳丽.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五勤”[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6):59,65.

[4]戚林,韦红,莫丽平.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30):16-17.

[5]张玲,陈家麟.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8(8):55-57.

[6]全志芳.中职卫校班主任工作考评现状的思考――基于桂林市卫生学校的个案调查[J].时代教育,2014(8):14.

[7]连任,焦子涛,黄玲,等.中等职校班主任心理辅导机制的构建和运作[J].职教通讯,2001(7):50-52.

[8]龚碧辉,吴建荣.班主任在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若干经验[J].考试周刊,2014(60):177-178.

[9]姜艳辉.论中职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障碍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21):108,110.

[10]王冬丽.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艺术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2):122-124.

[11]苏志强.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1(4):310-311.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Class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LI Yu-ming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Yanji Jilin 133000,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focus on the issue,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tudy, class teacher work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researched in our count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lass teachers has experienced the budding stage, starting stage and development stage, and research content involves a dozen aspects including work methods and strategies,etc.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以人为本;班主任管理

一、对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的概述

以人为本理论要求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方面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工作的手段、措施、方法、规章都应以满足学生发展、安全、学习、自尊这些方面作为出发点,所做的一切管理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让学生能更在完成正常学习内容的时候,整体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树立起以人为本理念是上到中央政府,下到事业、企业单位都要贯彻落实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于身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最佳时期,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就必须要用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

现在学校所实行的管理制度都有很多的弊端,比如说:过于重视考试分数,从而在教学中盛行起了分数管理;很多学校都说要进行素质教育,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国教育的传统观念就是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作为学生要服从老师、认同老师,那么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学生地位问题

所有的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份子,而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主体,也是被管理者。班主任管理就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共同活动,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独立人格,将管理主动权去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管理,让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忽略学生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就会把学生推到从属、被动这样的位置上,那么也就剥夺了学生参加班主任管理的权利、机会。

3.缺少个性培养

现在我国的小学教育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大,这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传授书本知识,那么这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机会。“十年寒窗苦读”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深深的扎根在了教师心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往往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听懂、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多少,从而也就忽略了学生焦虑、痛苦、紧张等心理问题,而教师在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时候都是以分数来衡定的,却没有换个角度来思考,比如说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更多展现、表现的机会,那么这才会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

要科学的运用以人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具体的方法可以参照下面这些:(1)在选拔班级干部的时候,使用聘任制和选举制;(2)成立起班主任管理委员会,从而行驶监督班干部的职权;(3)班委会制定出班级的工作计划,然后执行工作计划,组织好班级内的一切活动;(4)班级的日常事务交由班干部负责;(5)班主任要作为班级一员来参加到班级活动当中,以平等身份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2.满足学生的需要

作为教师,要做到一切服务、为了学生,服务于学生就是在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上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这样的服务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服务并不是我们所理解到的服务行业这样,教师服务于学生是为了学生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这关系着学生们未来的前途和幸福。对此,教师不只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有耐心、有爱心,要有伯乐般的慧眼和无限的胸怀,还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在进行班主任管理过程时,首先教师就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这样的意识,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正确对自己的位置定位。

3.制定出个性化评价体系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在了解了我国教育历史、现状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人性的失落和缺乏,学生人格的分裂和扭曲,而这一问题也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最终结果。那我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提倡“不求每个人都成功,只求每个人都能进步”这样的思想,而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不能再以分数等级去区别学生的好坏,要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来作为评价的基本形式,这样学生才会有所进步。个性化评价体系要有反馈、判断功能,让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4.紧抓思想教育工作

(1)以身作则: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表率,而学生对班主任都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依赖、信任情感,那么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要利用好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重视自己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比如说在班级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也参与到学生劳动中去,这不但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2)建立科学的班级制度:虽然说我们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增进感情,但是如果没有一些管理制度去制约学生,就会造成班级管理混乱,那么班主任就要根据班级特点以及学生的想法来制定出班规,同时也要发挥起班干部的作用,这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制约一些顽皮的学生,从而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摒弃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总结:

每个班级的情况都不同,因此班主任管理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班规、怎样的管理方法都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论,从而进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戴亚英 赏识——班级管理的成功之路[期刊论文]-教育科研论坛2010(5)

[2] 阎宝龙 用赏识点燃希望之火--谈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天津教育2006(5)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一、更新观念,措施得力:激励教师竞聘

三鑫学校根据激励理论,采取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从目标激励、制度激励等方面对班主任管理进行重新设计,激发教师当班主任的欲望,变“要”为“我要干”。⑴目标激励。通过确定合格班级、优秀班级、示范班级的不同奋斗目标,激励班主任不断进取,争当先进。⑵制度激励。建立、实施“班主任职级评定制”,根据班主任履行职责的情况,采取自主申报、民主评定的办法,分别授予他们“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示范班主任”、“星级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相应的物质待遇。班主任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定学科优秀教师等级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学校每月发给班主任津贴500元。为了表彰优秀班主任,学校还设立了班主任考核奖,按照评定的等级分别给予每月800元、700元、600元、500元等不同等级的奖励。

二、制定标准,明确职责:引导教师竞聘

为了有效地引导教师竞聘,在选择班主任方面,三鑫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

三、规范程序,严格考评:组织教师竞聘

为了严肃认真地推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三鑫学校专门成立了班主任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领导与外聘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下设竞岗演说与答辩组、民意测评组、组织考察组。领导小组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规范面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教师代表参与工作小组的工作。

具体的程序是:⑴公示岗位。⑵自主报名。⑶竞聘上岗领导小组会议审查参加竞聘的教师的资格,确定候选人。⑷候选人竞岗5分钟演说与答辩。⑸评委会评分以及民意测评。由学校领导、教育专家、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当场评分、亮分;所有参与旁听的教职工都参与民意测评。⑹组织考察(每个岗位按1∶2的比例考察)。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候选人的职业道德、管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智慧等基本情况。⑺竞聘上岗领导小组综合考虑评委会评分、民意测评以及组织考察的情况,研究决定拟任命名单,并公示。⑻任命前谈话。由校长亲自谈话,明确班主任的任期目标及职责。⑼宣布班主任任命名单。其中,第四、五个环节要求所有教职工参加,候选人演说与答辩的内容至少包含竞聘岗位及工作目标、竞聘缘由(含个人工作经历和业绩)、工作设想等内容。

四、权力下放,自主组阁:形成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尽管班主任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关键要素,但要发挥1+1>2的效应,班主任还必须与学科教师、生活教师团结协作。

班主任竞聘上岗的核心内涵在于赋予班主任自主组阁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挑选合作伙伴,形成班级管理团队。因此,三鑫学校在初步确定了班主任人选后,即开展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基本程序与班主任竞聘相同,其中,学科教师竞聘演说时应明确表明愿意和哪个班主任合作,班主任参与测评、自主组阁,然后参加学校领导小组、考评小组的协调会议,对竞聘上岗过程出现的问题与领导小组、考评小组进行磋商,作出微调。对于双向选择落聘的教师,学校实行转岗制,让他们到教辅岗位工作或者待业、自主择业。

五、全程培训,全面评价: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方面,三鑫学校的主要做法有:⑴上岗培训、在职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三鑫学校建立班主任定期学习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和现代管理学,研究当代学生发展变化的规律。⑵采取“科研培师”的方法,逐步推行班主任课题研究制度。班级管理团队集体研究班级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探索规律,撰写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或科研文章,使班主任逐渐由“经验型”班主任转变为“科研型”班主任。

此外,学校积极为班主任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学校德育处与班主任共同协商,拟订班主任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增强班主任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论文大赛”、“班主任成果展示会”,通过推荐班主任的科研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活动课设计等)等多种方式,鼓励班主任“让才华创造业绩,让业绩激发才华”。

在评价方面,三鑫学校逐步建立起一套“全员、全面、全程”的科学评价机制。⑴在学校考评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学科教师、年级组和家长对班主任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制定了内容明确、具体、易于操作的评价表(包括“班主任工作自我评价表”)。⑵坚持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实施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学校对班主任作出类似技术职称的等级评价,并与技术职称相应的课时津贴挂钩,设立“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示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⑶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考评与指导相结合,实行硬制度、软管理、灵活操作的考核管理办法。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分为月考核和学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级部每天组织常规检查,每周五将检查结果报德育处。

2.德育处对各班队进行常规抽查,同时向值周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3.年级部的检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相结合(各占50﹪),计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

4.月考核进行等级评价:合格、不合格。

5.每周每个年级部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每月每个年级部推出1个“窗口班级”,分别颁发奖旗、奖牌。

6.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月考核视为不合格:

⑴家长举报班级管理混乱或师德失范且经查属实的;

⑵班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经调查班主任确应负有主要责任的;

⑶本班学生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⑷其他经学校校务会认定应列入的情况。

7.班主任因事因病请假期间,年级部与学校协调安排其他老师代班主任。学校扣除原班主任请假期间的津贴,由代班主任领取。

8.考核津贴发放方法:每年每班班主任有十个月的津贴,月考核合格发放当月津贴200元,如出现一次不合格当学期津贴减半发放。

学期考核

班主任工作学期考核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月考核成绩汇总

学期末,德育处对每个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算出一学期的总分。

二、奖励加分

班队、班主任、本班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类竞赛获奖,班主任撰写的德育方面的经验论文、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县级(含县级)以上报刊发表,适当进行奖励加分(获国家、省、市、县、校级奖或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章分别奖励5、4、3、2、1分;同一项目以最高级别计分,同一级别不累计加分):

1.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2.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3.学生撰写的文章或书画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

4.班主任撰写的班队工作总结、论文或活动方案设计在县以上会议上交流、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5.参加学校、县、市班会课比赛获奖。

三、评选“合格班队”、“优秀班队”、“标兵班队”

德育处根据班主任月考核的总得分,加上奖励加分,算出每位班主任的综合考核得分。学期末在每个年级部中综合考核得分前四名的班队,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可以评为“优秀班队”:

1.有学生受到县(含县级)以上表彰。

2.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突击性任务。

3.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等级奖。

4.班队在有关竞赛中获团体奖。

“优秀班队”中的前两名,且具备以下条件——低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5;中、高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2、4、5或1、3、4、5的,方可被评为“标兵班队”:

1.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一、二年级达90%以上,三、四年级达80%以上,五、六年级达70%以上。除上述学科外,其它各学科合格率均达98%以上。

2.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3.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4.学生撰写的文章或书画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6篇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分为月考核和学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级部每天组织常规检查,每周五将检查结果报德育处。

2.德育处对各班队进行常规抽查,同时向值周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3.年级部的检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相结合(各占50﹪),计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

4.月考核进行等级评价:合格、不合格。

5.每周每个年级部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每月每个年级部推出1个“窗口班级”,分别颁发奖旗、奖牌。

6.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月考核视为不合格:

⑴家长举报班级管理混乱或师德失范且经查属实的;

⑵班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经调查班主任确应负有主要责任的;

⑶本班学生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⑷其他经学校校务会认定应列入的情况。

7.班主任因事因病请假期间,年级部与学校协调安排其他老师代班主任。学校扣除原班主任请假期间的津贴,由代班主任领取。

8.考核津贴发放方法:每年每班班主任有十个月的津贴,月考核合格发放当月津贴200元,如出现一次不合格当学期津贴减半发放。

学期考核

班主任工作学期考核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月考核成绩汇总

学期末,德育处对每个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算出一学期的总分。

二、奖励加分

班队、班主任、本班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类竞赛获奖,班主任撰写的德育方面的经验论文、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县级(含县级)以上报刊发表,适当进行奖励加分(获国家、省、市、县、校级奖或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章分别奖励5、4、3、2、1分;同一项目以最高级别计分,同一级别不累计加分):

1.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2.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3.学生撰写的文章或书画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

4.班主任撰写的班队工作总结、论文或活动方案设计在县以上会议上交流、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5.参加学校、县、市班会课比赛获奖。

三、评选“合格班队”、“优秀班队”、“标兵班队”

德育处根据班主任月考核的总得分,加上奖励加分,算出每位班主任的综合考核得分。学期末在每个年级部中综合考核得分前四名的班队,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可以评为“优秀班队”:

1.有学生受到县(含县级)以上表彰。

2.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突击性任务。

3.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等级奖。

4.班队在有关竞赛中获团体奖。

“优秀班队”中的前两名,且具备以下条件——低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5;中、高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2、4、5或1、3、4、5的,方可被评为“标兵班队”:

1.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一、二年级达90%以上,三、四年级达80%以上,五、六年级达70%以上。除上述学科外,其它各学科合格率均达98%以上。

2.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3.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4.学生撰写的文章或书画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提升路径

一、小学班主任的核心能力素质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面对充满朝气、蓬勃发展的小学生,小学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不仅要教育小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而且要关心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因此,一定的能力素质是小学班主任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

1.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道德行为起支持作用,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小学班主任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是由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特征决定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小学班主任教师既不仅教导小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小学生做人的道理和怎样做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小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教师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基础。班主任首先是一位优秀的任课老师,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足够的熟悉教材了解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其次,能够熟练的掌握教学技能技巧使所教课程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后,要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师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有助于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开展。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开发心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比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因此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

3.组织管理好班集体的能力

组织班集体的各项活动、管理好班集体、培养班干部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也是小学生校内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学班主任要具有组织好班级体各项活动的能力例如:升国旗、课间操、主题班会、课外校外活动等等。还要管理好班集体,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使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班级的各项活动、每一件事班主任都要亲力亲为。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当是良好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能锻炼小学生的各种能力。此外,班主任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最得力的小助手,能够帮助班主任老师及时了解班集体的动态。

4.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途径,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而且重要。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是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关键。班主任老师教育教导学生并不只是指出他们的缺点批评他们,教育教导学生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相容真诚的关心和教育他们,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班主任还要经常与各科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本班学生各科的学习状况,防止出现偏科严重的情况。其次是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熟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因此,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5.不断提升自我的意识

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是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使自己的能力素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互联网的普及使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书本上的知识。现代小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和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取许多书本以外知识,甚至是老师还未了解的知识领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小学班主任核心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

1.学校应重视小学班主任工作

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能力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也是小学班主任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学校、社会、和班主任自身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小学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在任命小学班主任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筛选不能随意任命,选聘有一定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并定时进行校本培训和各级班主任间的工作交流,但是培训工作要注重效率和质量不能占用班主任过多的时间。对于刚走向教师岗位的年轻班主任,学校应先对他们进行职前培训使之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分派一名能力素质较高、有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教师来指导他们工作。不断引导与鼓励使他们尽早理解班主任工作的要领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2.适当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社会地位及薪资待遇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复杂繁琐,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却不高。中小学班主任的津贴标准自1988年后就没有再修改过,20多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教师的工资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涨可是有关班主任的津贴却迟迟没有任何的变动。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加大了在教育上的投资并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但是有关小学班主任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制度规定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异,我国一线城市发达地区班主任的待遇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普通城市特别是较贫困的地区小学班主任的薪资待遇和商场半日制的普通售货员差不多,但工作量却远远高于他们,因此,许多教师都不愿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更有甚者直接辞去教师工作。这些现象都是教师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不高以及教育不公平引起的。因此,应适当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激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有助于小学班主任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同事也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3.完善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

只有完善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能力素质。学校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测量的、符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励小学班主任通过努力去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学生成绩、班级纪律和卫生这几个方面。应重视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发展和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发展,使有思想、有个性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更好的管理班集体。此外,学生家长、学校同事等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也应纳入到评价机制内,他们也是与小学班主任接触频繁的群体,他们的评价更具有全面性。

4.组织小学班主任的职前培训与校本培训

小学班主任的职前培训和校本培训是提高其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首先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时应当增加能够提高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课程,以提高师范生的理论素养。在组织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时应当与小学协商给实习学生提供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师范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其次,要重视小学班主任能力素质的校本培训工作,使校本培训符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情况。例如基本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班主任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也不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在对小学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时学校还应注意对有经验的班主任和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的培训内容要有差别。

【参考文献】

[1]李金丹.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 胜任力 班主任胜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71-03

1、引言

1996年6月,国务院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并且重新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儿发展心理辅导研究”的分课题,可见班主任的胜任能力不仅是学生自我成长与完善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是帮助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指导教师: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可见,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会大大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甚至整个班的风格。因此对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胜任力、胜任特征的概念及内涵

上世纪70年代,麦克莱兰(McClelland)在《Testing forcompetence 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该胜任力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也就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自从胜任力的概念被提出后,胜任力的研究就成为全球的焦点。

2.1 胜任力的定义

McClelland(1973)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能是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Klemp(1980)给的定义是,“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或出色的完成工作,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特点”。RichardE Boyatzis(1982)在((the competentman,ager))中定义胜任力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带来有效的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这种人的潜在特征包括: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或者所运用的知识体系。Lylc・M・Spe-nccr(1993)认为,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五个层面: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Fieishman,Wetrongen,Uhlma)认为,知识、技能、能力、动机、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的混合体。McCelland(1993)认为,通常人们所接受的胜任力的定义是指绩效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Page和Wilson(1994)将胜任力定义为一个出色的、有效的任职者所必须的技能、能力和特质。Mirabile(1997)认为,与一个职位的高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Green(1999)认为,对为达到工作目标所使用的可测量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的书面描述。

综上,在胜任力定义中,有的偏重特质,有的偏重行为,但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特定工作相关,以绩效标准为参照:包含一些个人的特征,是个人潜在特性或行为,如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本文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很好的完成某一工作所具备的内在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胜任力:(1)能否对某一工作岗位职责的理解能力;(2)能否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岗位职责要求;(3)能否在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岗位职责要求下,有所创新。

2.2 胜任力与胜任特征

在Mc CelIand(1973)及初期研究者的文献中使用的术语是competence(胜任力),后来的研究者使用competency(胜任特征)。随后,competence与competency两个术语交替使用。Berman认为,competency是胜任力的表现,是用来了解和识别优秀绩效、行为、功能性技能等,而competence是以观察的功能性的技能为基础的,主要强调整合的功能方面。Mc Celland(2001)认为:competence实指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绩效的能力,而competency则集中关注个体在一个特定情景下的实际行为表现和绩效。但Hyland(1994)认为,这两个术语现在有合并的趋势。Boyatzis也认为,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没什么区别。本文认为,competence主要表现胜任力的内在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内在能力表现,而competency主要表现胜任力的外显特征,是完成某一工作的外显行为。

3、我国对班主任胜任力研究现状

中学班主任胜任力指中学班主任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育和管理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班主任的个体特征,是班主任从事成功教育和管理的必要条件和班主任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班主任管理问题一直是各学校管理比较忽视的问题。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班主任的工作,并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对于班主任本身如何胜任班主任这个特殊职位的工作的研究很少。

3.1 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方法

(1)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此方法是由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由Flanagan发展起来,随后Dailey进行了详细的阐述。Boyatzis则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实际研究中。在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中,韩曼茹(2004)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优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进行了研究。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也用到行为事件访谈法。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首先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5名学生、家长、同事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进行了访谈。

(2)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胜任特征,首先是要编制初始量表。通常采用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或是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来收集胜任特征的项目。其次是对所获得的胜任特征项目进行筛选,筛选的过程可以运用问卷初测

或是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然后将保留下来的胜任特征项目编制成问卷,进行施测,最后是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一般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从而得到胜任力的结构模型。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中,韩曼茹(2004)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开放式调查。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和班主任作了调查。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班主任胜任力进行了调查。

(3)个案追踪法。该研究方法是选择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事人或典型案例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研究,以便完整、准确地掌握某种心理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基本规律。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对两位高胜任水平和一位一般胜任水平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星期的个案追踪。

(4)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成N(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用文献法对高中班主任作了研究。

综上,各种研究方法中,各有其优缺点,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公认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让被访谈者根据访谈者理定的问题提纲作出回答,优点是既可以收录到访谈者想了解的信息,也可以观察被访谈者的表情和自由轻松的谈话中得到额外的信息,缺点是访谈者必须控制好访谈过程的情境。问卷调查法也是很效的研究方法,优点是同一时间可以向许多人收集资料,不费时间,缺点是只能收到问卷包括的信息而且难以全部收回。个案追踪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比较费时,费力,文献法有很强的理论依据,但没实证依据。在已有的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中,问卷调查法和行为事件防谈法用得比较多,其它方法相对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者可以在其它方法上有所突破。

3.2 对班主任胜任力特征的研究现状

韩曼茹(2004)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通过对中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优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法,最后确定了中学班主任结构为四大类12个胜任特征共56个胜任力项目。

韩曼茹,杨继平(2006)在《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研究》认为,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结构包括12项胜任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成就动机和工作质量意识。

王英、敖洪、王蓓蓓(2007)在《班主任十个胜任力因素》中,通过对学生与家长的开放式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以及在此基础上对500名初中班主任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十个胜任力因素,分别是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道德、情感、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人际交往、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技能。

叶瑾(2007)在硕士论文《中学班主任胜任特征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追踪、访谈法。首先对5名学生、家长、同事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然后请三位与中学班主任工作相关的问卷修订人员根据文献综述、访谈内容对班主任胜任特征评价问卷进行修订。最后得到12个维度,54项测量指标的胜任特征模型。

成云(2010)在《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研究》中,通过问卷法、文献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对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结构中专业素养、岗位卷入、服务导向、沟通技能、协作意识五个因子及从教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优秀与否差异五个维度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现状,并针对差异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普高班主任胜任力结构中岗位卷入特征在学历、地区、和优秀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服务导向特征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沟通技能特征在个体优秀与否方面差异显著;协作意识特征在教龄、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与个人特质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

总的来说,国内关于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基本上确定了班主任胜任特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育人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自我监控能力、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能力、情感、人格魅力等。

4、研究不足及展望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9篇

我校学生具有素质是比较低的,其家庭环境普遍较差,家长文化经济层次也是相对较低的,“问题学生”存在量大面广的特点。目前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7岁。很多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被委以班主任的重任,缺乏教育实践的经验。所以现成的教师的管理素养与学校现实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五条途径

(一)系统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班主任培训是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其特点时间集中,组织性强,内容系统,容易落实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的、系列的、多层次有、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有益于提升班主任的素质。

1.培训途径。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培训途径。

(1)学习反思。①聘请专家或优秀班主任作讲座、经验介绍等。②外出参观考察、拓展视野。③自主学习、学会反思。④实行培训考试、提高素养。

(2)实践训练。包括教室布置的评比:盛大节日黑板报专刊的评比;主题班会的评比:班主任工作案例的评比;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教育的个案;与家长联系方法与技巧的金点子评比等。

(3)导师引领。积极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请德育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一个小群体的辅导。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培训效率。

(4)专题研讨。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如:班级活动的构思与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与学生共成长研讨、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研讨等。

(5)课题提升。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引领班主任把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科研意识及研究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培训措施

(1)建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分别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并与当年度的班主任、教师工作评优挂钩,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

(2)坚持每月二次的集中培训,保证集体培训时间。每个暑假举办为期3天的班主任培训班。

(3)建立班主任培训学分制。每学期集体培训不少于16学时(每学时为1小时)。记入培训档案和班主任个人成长档案。

(4)建立班主任培训目标责任制。在每年的培训周期内,必须完成“三个一”的培训作业:每学期读一本专业理论书,每学期至少写一个教育案例或论文,每学年设计并主持一节校级公开主题班会课。

(5)凡是通过县级以上德育课题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每人加分20分。

(6)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由政教处对每位班主任和培训对象设立个人档案,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

3.考核评比。考核内容包括参加培训出勤情况、培训学习笔记及考试成绩、作业四项内容,总分100分。

(1)参加培训出勤情况一项满分10分。每次培训每缺席一次扣除2分,迟到、早退每次扣除1分,扣完本项为止。得分低于2分者,为本轮培训不合格。

(2)培训学习笔记一项满分10分。每轮培训后政教处集中检查参加培训者培训学习笔记,按10分、8分、6分、4分和0分五个档次记分。

(3)考试成绩,每轮培训后,政教处负责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专题考核。此项满分60分。将考试成绩按比例计人该项得分。

(4)作业,每轮培训结束后,政教处责布置案例搜集、论文撰写等形式的作业,并按要求进行批阅。此项满分20分。按20分、16分、12分、8分和0分五个档次记分。

(5)四项成绩综合8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60分评定为合格,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学校规定,凡参加培训者其出勤率、论文、发言稿、主题报告、学习笔记和考试成绩等均纳入班主任工作档案。

(二)建设班级,提高班主任教育能力

1.引领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成长。

2.提升班主任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班主任在反思中培养能力。

(三)公平有序,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由政教处牵头,分年段进行。

(四)人文关怀,培育班主任执行力文化

关注班主任的精神生态。要关注班主任的精神状态,激发班主任内在的精神力量,激起班主任工作的冲动与激情,形成一种班主任自我生长和发展的意识,就需要进行学校文化的重建,即营造浓郁的“执行力文化”。

1.学校让班主任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2.学校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

(五)投身实践,净化班主任德育源泉

1.引导班主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2.开展“我心中的班主任”演讲活动,提高班主任道德意识。

班主任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星级班主任”的评选对象

“星级班主任”评选对象为全区所有中小学在职班主任,一学年评选一次,“星级班主任”的级别分为一星到五星共五个级别,星级越高,认定的要求越高。

二、“星级班主任”的认定条件

1.班主任任职年限以及基础性、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

班主任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在于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为鼓励班主任长期坚守一线岗位,我们对参评“星级班主任”的教师提出了班主任任职年限要求。同时,我们对基础性、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参评高一星级班主任需要在前一星级班主任任职期间班级管理工作在学校同类班级中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2.班集体建设和德育工作力量整合能力的要求

结合建邺区班集体建设和验收评估工作,我们提出:参评一星级班主任的教师,在先前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至少要两次通过区教育局相应格次的“班集体建设”验收;参评二、三星级班主任在前一星级班主任任职期间至少要两次通过区教育局相应格次的“班集体建设”验收;参评四、五星级班主任在前一星级班主任任职期间至少要三次通过区教育局相应格次的“班集体建设”验收。

3.班主任德育科研水平的要求

德育科研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班主任更新德育工作理念、优化德育方法和策略的助推器。我们提出,参评“星级班主任”需在之前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有德育论文获相应级别的奖励,有德育论文在相应级别刊物上发表。

4.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德育活动是深化德育内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衡量班主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作为认定“星级班主任”的一个指标。

5.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把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纳入“星级班主任”评选认定体系,以此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健康、深入发展。我们规定:参评二星级班主任必须参加区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参评三、四、五星级班主任必须参加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6.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的要求

我们开展“星级班主任”评选认定工作,除了促进班主任个体专业化成长之外,也注重强化区域德育优势资源的整合与辐射,培育整体素质优良的建邺德育队伍。因此,我们规定:申报三、四、五星级班主任必须在前一星级班主任任职期间指导相应数量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被指导者班级管理水平必须在学校同类班级中领先,并在德育工作方面获得相应奖项。

三、“星级班主任”评选的意义

四年来,我区先后进行了四批“星级班主任”评选,共认定一、二星级班主任623名,三星级班主任54名,四星级班主任9名,全区85%的班主任拥有了星级称号。

(一)提升了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星级班主任”评选机制为班主任树立了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目标,为班主任搭建了阶梯状成长平台,班主任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提交德育论文的、设计各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的越来越多,全区班主任德育工作正在由完成浅层次的工作量的被动要求转向对高品质德育工作的主动追求。

(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在妥善解决学生成长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而是构建了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三)促进了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促进了班集体建设科学化发展。我们编写了《班主任手册》指导班主任开展工作,每年都对全区中小学进行班集体验收。

二是促进了德育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坚持开展好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建邺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建邺区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并做到制度化。

三是强化了德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我们建成并开通了建邺区学生成长网站,专设“星级班主任在线”板块,充分发挥本校“星级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班主任管理工作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