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范文

时间:2023-03-02 05:56:17

白蛋白范文第1篇

白蛋白人称“救命药”,因为它是用人血浆提取的制剂,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对维持生命具有特殊的意义。每5克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毫升血浆或200毫升全血的功能。所以,白蛋白特别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如失血创伤病人、烧伤引起的休克病人、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病人、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病人、低蛋白血症病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心肺分流手术病人、成人呼吸窘迫症病人和烧伤及血液透析病人的辅助治疗等。这些病人病情危急,而用白蛋白治疗的效果又特别显著。所以,人们把白蛋白称为“救命药”是当之无愧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及医院里存在着滥用白蛋白的现象。有些病人和家属把白蛋白当成是“万能救命药”、“营养药”来使用。比如一些晚期癌症病人,已经发展到恶病质阶段,回天乏术。但家庭还是千方百计去买白蛋白来延续病人的生命。表面上抚平了家人的心绪,实际上是增加患者的痛苦。还有些人常患感冒,听人说白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就私自购买白蛋白来使用;有些人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把白蛋白当成“营养药”,给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孩子注射白蛋白。这些滥用白蛋白的典型例子,不仅起不了任何作用,还加剧白蛋白的紧张,市场供不应求,造成救命药的浪费。

任何药品都有适应症和副作用,滥用白蛋白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伤害。研究证明,白蛋白中的一些治疗物质会使有些人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循环紊乱,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由于人白蛋白是用人血浆为原料制取的制剂,可能含有一些目前尚未知晓的致病菌或病毒,盲目使用还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危险,医学上称为“血源性疾病”。

从2006年起,国家为了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和使用安全,对全国单采血浆血站进行转制改造,一些管理不完善的血站被关闭,使得血浆供应短缺,许多药厂被迫停止生产白蛋白。市场上白蛋白供应紧张,药店里白蛋白一剂难求!有些不法商人乘机大造假药,出售假白蛋白坑害民众。2007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人白蛋白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在吉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宁夏、青海、重庆、新疆、辽宁等省市,查获了假冒的白蛋白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提醒消费者注意,一支5克规格的白蛋白制剂,成本约160~170元。如果市场上有人叫卖白蛋白每支150元的话,肯定是假药,千万别上当受骗。最好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白蛋白制剂,慎用白蛋白为好。

白蛋白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清前白蛋白(PA) 和白蛋白(ALB) 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前白蛋白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 前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分别对503例病人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糖尿病肾病314例, PA 阳性率45 % ,ALB 阳性率33 %; 肝硬化45例,PA 阳性率95% , ALB 阳性率82 %;年龄在70岁以上老年人102 例,PA 阳性率23%, ALB阳性率16 %;恶性肿瘤42例,PA 阳性率90 % , ALB 阳性率90 %;脑外伤59 例, PA 阳性率42 % ,ALB 阳性率35 %。肝硬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 和白蛋白(ALB)同时降低水平和脑外伤、糖尿病肾病、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前白蛋白;白蛋白;肝功;肾功;营养指标

血清前白蛋白(PA)是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半衰期约为2 d , 成人正常参考值为20~40m g/ L,因其在PH8.2~8.6缓冲液中电泳移速比白蛋白快而得名,具有在血清中含量少、体内转化率高的特点,其在肝内合成降低后,可迅速地在外周血中检测出来。白蛋白(ALB) 是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半衰期为15~19 d,正常人群中血清白蛋白含量范围为35~55 g/ L 。报道称前白蛋白比白蛋白在监测营养不良、机体的应激反应和早期肝损伤方面特异性更强、更敏感。本文分别测定肝硬化、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脑外伤以及大于70岁老年人的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03例患者均系2010年3~12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肝硬化组45 例,男26,女19例;糖尿病肾病组255例,男152例,女103例;年龄大于70岁老人102例,男63例,女39例;恶性肿瘤42例,男25例,女17例;脑外伤59 例,男37例,女22例。患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5 ml,及时分离血清,6小时内检测。血标本要求无溶血及脂血现象。

1.2 仪器与试剂

OLYMPUS AU-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志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均为德国罗氏公司生产(批号分别为:校正品:153317;质控品:150403)。

1.3 方法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为免疫比浊法,正常参考值为20~40m g/L;血清白蛋白检测为溴甲酚绿法,正常参考值为35~55 g/L。

1.4 统计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疾病患者测定结果

不同疾病患者血清PA、ALB 测定结果及异常率,见表1 。

由表1可见:除70岁以上老年人,其余组PA、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恶性肿瘤、肝硬化同时降低为明显,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各组患者血清

各组患者血清PA、的阳性率比较。(PA

各组前白蛋白的阳性率(除恶性肿瘤)均高于该组的白蛋白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脏是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合成的唯一器官,由于血清前白蛋白半衰期比白蛋白短,仅2 d,肝脏疾病时血清前白蛋白变化较白蛋白早,有30%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而前白蛋白降低[1]。血清前白蛋白能敏感反映肝脏蛋白质代谢情况,被认为是判断早期肝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肝硬化时由于假小叶形成,造成肝细胞大片坏死,前白蛋白降低最为明显,几乎降至零,反映了肝纤维化、肝坏死时蛋白合成功能的明显下降。病情越重,血清前白蛋白降低越明显[2]。体内白蛋白40 % 在血液中,肝脏合成白蛋白是限速的,仅在体内白蛋白过量丢失或破坏情况下,合成速率才会增加。长期以来,人们均以白蛋白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因此常规肝功能检查均含白蛋白,但白蛋白由于半衰期长,反映肝脏合成不灵敏,而PA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生物半衰期较短的血浆蛋白,其血清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能够特异地反映早期肝细胞损害。 本研究资料也显示:肝硬化时PA阳性率高于ALB阳性率。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肝脏及肌肉中蛋白质摄取减少、合成减弱、分解代谢亢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血糖高、且饮食限制严格,导致各类营养物质摄取不足,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易通过内细胞沉着于基底膜上,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合并肝、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则蛋白丢失增多,最终导致蛋白质合成降低,尿液丢失增多,机体出现负平衡,而PA 特点是半寿期短,下降程度较明显。本文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PA 含量明显低,阳性率亦较高,因此,PA对正常评估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可见PA 下降可作为DN 早期诊断检测指标之一[3]。

血清PA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甲状腺素和维生素A,并具有胸腺激素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4]。PA 以其短半衰期和高色氨酸含量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蛋白质和热卡缺乏的灵敏指标,PA 在营养不良评估、肝病、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PA 作为急性期反应的阴性指示物,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其浓会急剧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A 之所以降低,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由于癌瘤引起机体疼痛,影响患者进食,从而导致合成PA 的营养物质缺乏, 进而使肝细胞合成PA 减少;亦可能因肿瘤坏死产生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影响PA 的合成。由于PA 能普遍适于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比检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简单、快速、方便, 在临床中可作为恶性肿瘤筛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肿瘤患者。

脑外伤引起机体应激性反应,血液中出现一类大分子肽类或蛋白质的免疫抑制因子,使机体能量代谢出现紊乱;同时应激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肌蛋白分解加速,尿素和葡萄糖产生增加,脂肪动用也增加,从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失衡,并处于明显的代谢亢进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可使机体蛋白质供能比例从正常的10%~15%上升致30%,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远低于分解速率,使机体呈现明显的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目前研究[5]发现,外伤后机体的高代谢率取决于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等。由于PA的半衰期很短(1.9d),且较ALB更易受到体内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且在营养不良早期的灵敏性较ALB高。

PA是一种非常宿主防御物质,所以在急性感染时,PA血清中浓度可迅速降低,尤以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在营养状态检测方面也是一项很灵敏的指标。老年病人营养不良是临床医学面临的常见难题,正确评价老年病人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血清前白蛋白(PA) 在营养状况检测方面是一项很灵敏的指标,为目前国际上评价营养状况和检测营养支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6]。血清PA 主要由肝脏合成,属快速转运蛋白之一,它的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 为2 天),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PA 的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PA 下降反映了老年人蛋白合成功能的明显下降。又由于很多老年病人长期卧床不起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各类慢性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均可造成肝脏功能明显下降,PA 比白蛋白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如持续下降则预后不好血清PA 的水平持续< 10g/ L 就说明病人营养状况极差,病人的愈后差。然而,老年病人营养状况与PA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损害以及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糖尿病、消化吸收障碍等,血清中PA的变化较ALB更为敏感,是上述各种疾病诊断较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又由于PA可以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起来简便、快捷,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振若,于文彬,苏明权,等.现代检验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48-449.

[2] 陆卫英,孙莲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 21 (1) : 32-33.

[3] 王海英,梁化歧.血清前白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J] .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 (6):19-20.

[4] 鲁然.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25):91-99.

[5] FranKenfield D.Energy expenditure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after traumatic injury. Nutr Clin Pract,2006,21:430-437.

[6] 王正良, 谢颖, 王云芳, 沈春燕. 血清前白蛋白对老年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及意义[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23-123.

白蛋白范文第3篇

相反,还有一些人认为白蛋白是血液制品,可能会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即使自己的病情需要输注白蛋白时也不敢用,其实这也大可不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从正常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中用特殊方法分离提取、经过10小时60℃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的,其中含适量的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在这种条件下制成的白蛋白,即使含有肝炎、艾滋病等病毒,也均已丧失传染性,而且这种人血白蛋白已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

那么,白蛋白作为药品,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首先,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扩充血容量及抗休克的作用。白蛋白是一种分子胶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0%~80%是由白蛋白形成的,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每5克白蛋白的作用约相当于100毫升全血的功能。白蛋白的扩容作用是晶体物质的5倍,且比晶体的扩容速度快、需要量小。白蛋白适用于各种低血容量疾病(如烧伤、创伤、严重腹泻、肝硬化、肝移植、肾病综合征等症)的患者和进行血浆置换时扩充血容量,但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这是因为白蛋白注射过量可造成循环负荷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严重者可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并可加重肾脏负担;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患者还可因白蛋白渗透到组织中而加重病情。

其次,白蛋白可以补充血浆蛋白量,可用于各种白蛋白减少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病、肿瘤、营养不良等。

再次,白蛋白可用于因低蛋白所致的水肿(如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亦可用于脑水肿的脱水治疗。当血浆白蛋白<30g/L时可使血液中的水分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这时输注入血白蛋白能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把组织间隙中的多余水分吸入血管中,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白蛋白范文第4篇

都叫白蛋白但是有区别

甄健存主任说,人体内的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释放到血液中,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血浆中白蛋白15~19天之后会被分解成为更小的氨基酸,各个组织器官会利用这些氨基酸来合成营养物质。血中的白蛋白被分解后,肝脏就会释放新合成的白蛋白,这样就可以维持血液中的白蛋白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而我们所购买的人血白蛋白一般是指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这种白蛋白是由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或血清,经工业方法提取后制成的注射液。

甄健存把肝脏比做是白蛋白的生产工厂,她说,各个组织器官是白蛋白的使用者,生产消耗达到平衡,保证血液中有一定数量的白蛋白。如果生产厂出了问题,其使用者仍旧按照速率使用血液中的白蛋白,血液中的白蛋白就会因为没有补充而降低。如果使用者变多了或是用量变大了,很自然的生产厂若是供应不上血液中的白蛋白同样也会减少。

作为生产厂的肝脏利用从为胃肠道吸收的各种养分合成白蛋白,若是吃的过少或是营养不均衡都会导致原料减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少了原料,肝脏这个生产厂也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白蛋白以供使用。当生产厂中的生产机器发生故障时,也会引起白蛋白产出减少。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有适应人群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重症病人消除水肿和有毒物质排出。在临床上用于以下几种疾病: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甄健存说,通过这些适应症,可以看出人血白蛋白是用于十分危重患者的,不是一般患者,更不是健康人。符合适应症的危重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可以改善病情甚至“救命”,但是健康人或是不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不但不会“救命”,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轻者损失金钱,重者甚至“丧命”。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有不良反应

人血白蛋白虽然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物质,但是由于人血白蛋白这种药品是由别人的血液中得来,也就是异体蛋白。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对牛奶或是别的动物的蛋白质都会有过敏的现象,所以,人血白蛋白也不例外,有的患者可能会对他产生过敏反应。甄健存说,人血白蛋白的过敏反应可以是轻度的皮疹,也可以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还可以导致死亡。应用人血白蛋白还可能对心、肺、肾等脏器造成损伤,加重疾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甄健存强调,任何输液在制作和配置中,都会引入肉眼看不见的很多微粒,而这些微粒进入体内是永远不会被排出的。每次输液都会在体内留下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久而久之他们会聚集变大,停在肺或是别的器官的小血管中,成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对于病患,输液是一种治疗手段,目的是让患者摆脱病魔,恢复到健康状态。健康人就没有必要往自己体内放置这些“定时炸弹”了。

不是随便哪个医生就能开的

医疗保险对于使用白蛋白是有要求的: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肝硬化腹水或胸水患者、癌症胸水/腹水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需维持较高胶体渗透压的大手术,限60g。限制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

通过医疗保险的规定我们可以知道,人血白蛋白不是随便哪个医生就能开出的,必须是二级以上的正规医疗机构才能使用。而在重症患者应用时,还要对血清白蛋白进行测定,结合患者病情开具。甄健存说,从国家的管理上来说,如此严格的规定也是有道理,一方面白蛋白是由健康人的血液制得的,现阶段健康人血液的来源比较紧张,全国都处于血液紧缺的阶段,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另一方面,血液制品使用有一定风险性,使用不当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反应。所以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严格把握适应症,而作为患者不要迷信白蛋白,过度医疗。

人血白蛋白对免疫系统影响十分微弱

据资料,免疫系统是人体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很多种细胞和器官组成。血液中的球蛋白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免疫反应的一个环节,而体内的白蛋白对于球蛋白确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健康人本身白蛋白正常,额外的输入白蛋白不会对球蛋白起到促进作用,对免疫系统影响十分微弱。

不要盲目迷信白蛋白

甄健存说,虽然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健康的人输入白蛋白,并不能起到多少营养的作用。

白蛋白范文第5篇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里,明亮的日光灯下摆着一排培养皿,里面一棵棵水稻苗刚刚长出细长的嫩叶。旁边一个实验台上,武汉大学教授杨代常拿起一个装着半瓶淡黄色大米的玻璃瓶。在这看似普通的粳米粒的胚乳中,正蕴含着宝贵的人血清白蛋白。

日前,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杨代常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文中描述了美好的前景:在稻田里种植出转基因水稻,可以在其胚乳细胞中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这是目前只能从人类血浆中提取的紧缺物质。

这个消息迅速占领了包括《自然》《科学》杂志等科学媒体的新闻版,随即登陆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其中《时代》周刊相关报道的标题赫然:从大米中挤出人血来?

白蛋白告急

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约占健康人血液总量的30%。在医院的药房,医用人血清白蛋白注射剂为粘稠的淡黄色液体,被称为“救命药”,常用于失血、烧伤引起的休克,以及肝腹水、癌症等危重病症的救治。在低蛋白血症的治疗中,每支5g/20ml人血清白蛋白试剂可维持机体渗透压的能力,相当于100毫升血浆或200毫升全血。此外,作为稳定剂,人血清白蛋白也广泛应用于疫苗等医药生产中。

据粗略估算,中国每年临床和疫苗辅料需要150吨~170吨人血清白蛋白。而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血清白蛋白都从人类血浆中提取。在中国,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所需要的血浆量,就相当于2亿人年均献血100毫升。

现实中,血浆供应远远达不到生产需求,人血清白蛋白经常告急。原料紧缺也是自2006年整治非法采血、血浆供应减少以来,不少自蛋白生产厂家的普遍现状。

国家发改委对限价药品的定价中,每支10克、50毫升/瓶的人血清白蛋白的价格应为360元。由于供不应求,其黑市价格往往翻倍。巨大的利益空间吸引了制假者。

2007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曝光,2000多瓶假冒人血清白蛋白制剂流入市场,甚至出现在吉林省的一些公立医院的药架上。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开展人血清白蛋白专项整治,在吉林、山西、青海、湖北、山东、辽宁、重庆、新疆等多个省份查获了假冒人血清白蛋白。

直到2008年,仍有新闻报道,江苏的数名患者因注射用蜂胶兑水制成的假冒人血清白蛋白致死。

“种”出自蛋白

当混入重症病房的假冒白蛋白使得人心惶惶时,武汉大学教授杨代常开始在稻田里“种植”人血清白蛋白的实验。现在,他手中的玻璃瓶中装着的呈淡黄色的大米,其中就蕴含着人血清白蛋白。

这些大米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其中植入了人类生产血清白蛋白的基因。但与逐渐被大众熟知的转基因粮食作物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改造的水稻并不再作为食用产品,而只是作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中,第一、二代转基因产品着重于提高粮食作物的抗虫、抗病特性和增加营养、改善口感,而类似“造血大米”这样的作为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的第三代转基因产品,目前正成为国际上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

杨代常教授从事通过水稻表达特定蛋白质的研究已经多年。他之所以选择水稻,是因为中国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生物学背景清晰,为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再者,水稻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很成熟,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生物安全性较好。而且水稻繁殖系数高,更容易实现规模化。

“技术并不复杂。”杨代常对笔者说,研究团队将特定的人类基因通过遗传载体,整合到一个水稻基因组内,形成一个新的水稻品种。在这种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通过该基因的转录及翻译,将指定蛋白表达在水稻种子中。即在水稻成熟的过程中,人血清白蛋白不断地被合成、积累在大米的胚乳里。

“等水稻种子成熟后,就可以从中大量提取人血清白蛋白了。”杨代常说。作为学者的他同时还是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禾元公司)的董事长。在公司位于武汉郊区的厂房,几个不锈钢容器中,白蛋白正从成熟的大米中分离出来,经过提纯,成为最终的产品。

杨代常表示,通过基因工程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并非是他首创,用转基因细菌生产白蛋白的尝试早在1987年就有先例。“后来用酵母、转基因牛的哺乳细胞等,都没有太好的结果。”用植物细胞表达白蛋白也已经有相关研究,在美国和加拿大,有研究人员成功地从马铃薯中“种”出白蛋白。

“由于产量上不来,这些研究都仅限于在实验室里做,不能满足产业生产。”杨代常说,“理论上说,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可以规避输血中的污染和通过血液传输病毒的风险,但产量低、成本高、难以规模化,是制约工业化生产白蛋白的三个难题。”

不过,这些问题在杨代常的研究中似乎已经解决。《自然》杂志报道称,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基因工程疗法专家威廉・维兰德(William Velander)表示,和利用人血浆制造白蛋白相比,杨的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上、安全性上都做得更好,而且更具成本效益。

用这种方法种出的每公斤大米,可以生产2.75克人血清白蛋白制剂成品,这个产量在业内被认为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禾元公司在湖北某农村租种的30亩土地中,今年收获的“造血大米”已经收割完毕;在实验室中,他们正在对稻种做进一步改良。

杨代常说,“我们的稻谷种子在常温下放置三年活性无变化,而且在种子中的表达量可以维持七代或更长的稳定性。”

杨代常介绍,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的医药,已经有八十多种,目前有十多种进入了临床二期、三期。又据《自然》杂志报道,杨代常也已经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递交了第一份临床试验申请,希望在两年内在临床上测试从大米中种出来的人血清白蛋白的安全性。

杨代常表示,用水稻成功大规模生产白蛋白另一方面的意义,在于做出了植物表达人体蛋白的先例,开辟出一条通路。医学上,人血清白蛋白的使用量通常以克计算,当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得以实现后,一些其他用量更小,达到毫克、微克级的蛋白,如抗体、因子等,更能够轻易地实现量产。

“为什么我选这么难的课题来做?只要这个做通了,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植物这条路就通了。”杨代常透露,他的课题组还在研究通过植物生产其他的药品,例如胰岛素。

“造血”路漫漫

杨代常的办公室位于武汉大学校内一座二层小楼上,楼前是一小片用铁丝网笼罩着的试验田。

杨代常告诉笔者,他的30亩试验田几近苛刻地遵守着国家关于转基因作物种植的要求。一般的转基因作物周围100米不得有同类作物,而他的试验田五公里之内没有其他水稻。农业部一年来两次进行现场监察,禾元公司还购置了专门的收割机、烘干机等。“每块田地边都建了缓冲带,即使有人偶尔在田埂上想拿都拿不到?种多少我们回收多少,1克都不流出去。”

中间试验、环境释放,以及随后的生产性试验,是农业部规定的转基因作物获得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之前的必经阶段。一个转基因品种通过这些阶段后,是否能够拿到安全证书,还是―个问号。

目前,中国仅发放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这两种水稻从开始试验到最终拿到安全证书,经历了漫长的11年。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专家表示,即使2009年拿到安全证书后,在社会舆论的争议风潮中,这两种已近成熟的水稻至今尚未开始商业化推广。

杨代常也深知如此超前研究获得安全证书的难度。“我们现在想做生产性实验,但是我们国家在这一块的法规是没有的。”

杨代常透露,他了解到有关部门正在做相关产品的审批制度研究。作为医用和工业的转基因产品的评价审批,目前参照农业的安全证书制度,获得证书之后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最终经过种子公司推广。“我们的产品不需要推广,种多少,收多少,不进入市场,不进入食物链。”

对于杨代常的研究,一位水稻专家表示,用植物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在理论上完全行得通,但选择水稻这一中国大多数人的主粮做生物反应器的做法值得商榷。

“并不是说,含有人血清白蛋白的转基因大米是有害的。这个蛋白是没问题的,人吃一吃也没什么。但如果一旦水稻成为生物反应器的主体,去表达其他的东西的话,一旦流入食物链,后果是挺可怕的。”

“我想有关部门在审批的时候也会很慎重。”该专家称,中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制度非常完善,甚至比美国、欧盟更严格,但在实际执行上却并不完美。例如此前引起巨大争议的违法耕种转基因稻种,并不是研究者故意流出的,而是具体执行中出了问题。水稻是繁殖率很高的植物,一旦种子不小心流出,很难控制不进入食物链。

白蛋白范文第6篇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说普通老百姓对白蛋白缺乏了解,就连某些临床医生对白蛋白的应用范围也不是很明确。在基层,由于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不如大城市等原因,误用、滥用白蛋白的现象更为严重,张大爷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只知道白蛋白的营养作用,并加以夸大,以至于走进了白蛋白的使用误区。

链接 何为白蛋白

白蛋白又叫清蛋白,在人体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血清白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同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通常测定血清白蛋白常用于病人状态的非特异监视。总的来讲,我们人体的白蛋白有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运输、解毒、抗休克和营养等作用,也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必要成分。

那些误区,你可晓得

误区之一: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没有免疫功能,它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所以说白蛋白是不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相反,白蛋白中某些成分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误区之二:白蛋白是很好的营养补品,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我们人体的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表现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而当氮代谢正常时,应用白蛋白补充营养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没有什么差别,反而弊大于利。这是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人体必需的一些氨基酸,而且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再利用率相当低;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有使循环负荷加重、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误区之三:白蛋白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对晚期肿瘤患者更有好处。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作用。记得当初我在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习时,很多病人家属要求给病人输白蛋白,但是大医院输注白蛋白需要严格的指征,要达到输白蛋白的条件,还要申报医院上层批准才行。所以,在三甲医院输上一瓶白蛋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患者家属都强烈的要求,医生就一遍遍地解释白蛋白并不是万能药,对那些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大;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输入白蛋白只会加速肿瘤的增长,而对肿瘤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因此,在肿瘤科,只有在患者血浆蛋白明显低下(血清白蛋白

误区之四:输入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方面的传染病。

人血白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非变性、纯净的白蛋白制剂。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60摄氏度加温灭活病毒10小时,在这种条件下,HBV、HCV、HIV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

这些常识,您需了解

了解了白蛋白的使用误区,再来看看关于白蛋白的一些小常识。白蛋白制剂输入人体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是由于白蛋白制剂中含有若干生理活性物质,可使人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循环紊乱,甚至有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偶尔可出现寒战、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出现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及过敏反应。

关于白蛋白的禁用者,主要是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史患者、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同时孕妇亦当慎用。若需要白蛋白治疗,须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

我国临床上缺乏规范的白蛋白应用指征,滥用白蛋白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腹水、肾透析,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不合理的临床应用有补充营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硬化。而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应用输注指征有:①大面积烧伤;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腹水;⑦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所以,一般健康人群是不宜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的。

白蛋白范文第7篇

听人说,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刚给母亲输完一瓶白蛋白,母亲就出现了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最终抢救无效,撒手人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输注白蛋白不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吗?

湖南 李秀玲

李秀玲读者:

生活中,不少人像您一样,把白蛋白当成“营养品”,尤其是在感冒多发季节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时。就会选择输注一定量的白蛋白,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白蛋白在医院和医药市场供应极度紧张。

其实,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周身血液及体液中,在血浆中含量最多,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在肝功能检查中,医生一般根据人体血浆中白蛋白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某些疾病,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分离提取制成的。

人体免疫力的强弱主要由人体内球蛋白和免疫系统决定,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研究证实,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反而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若输入过多、过快,还极易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从而加重心、肺负担。同时,白蛋白中的某些物质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和稳定,增加血容量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2 运输及解毒 白蛋白能转运各种离子、脂肪酸和激素,许多药物也是与白蛋白结合后转运的。白蛋白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作用。

3 营养供给 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他合氮物质。另外,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以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不良反应较多,须提高警惕

随着白蛋白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有关白蛋白不良反应的报告逐渐增多,主要如下:

1 过敏样反应 常在使用后几分钟内发生。全身表现通常为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寒战、恶心、呕吐、皮疹等。情况严重时血压迅速下降、休克甚至死亡。过敏样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2 热源样反应 临床表现以发热为基本特征,出现的时间可在输注几分钟即发生,也可在输完几小时后发生。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寒战、心悸等。此外,还有溶血、肾功能损害、心脏损害、消化道出血以及罕见的四肢麻木抽搐、精神障碍等。

白蛋白适应人群

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应用输注指征有:①大面积烧伤24小时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腹水:⑦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禁止使用白蛋白的人群

白蛋白范文第8篇

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改善血流动力+解毒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在血浆中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管和组织之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不能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胶体渗透压、血容量及水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会导致液体丢失及血管内压降低。因此,静脉内输入白蛋白可从组织间液中吸水,提高血管内压,从而恢复正常血液动力。

2.结合运输和解毒白蛋白另一个重要生理功能是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和代谢产物的解毒。白蛋白含19个高纯负电荷,且分子结构有77%的螺旋份额,对多种无机和有机小分子具有高度可逆性结合能力,可产生强大的运输作用,如胆红素、脂肪酸、多种激素、金属离子和药物等。如果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严重降低,可能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胆汁淤积等,从而导致毒性反应。

在临床上,白蛋白主要用于:①大面积烧伤24小时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血液透析辅助治疗、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严重低蛋白血症伴腹水;⑦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⑧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颅内高压;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白蛋白不是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

白蛋白不能改善营养状况首先,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水解为氨基酸才可被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合成所需的蛋白质。白蛋白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重要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故营养价值较低。其次,从代谢角度来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半衰期为20~22天,由于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的氨基酸,故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第三,输注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所以,白蛋白不能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营养角度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能和氮的摄人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患者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如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不是白蛋白。

白蛋白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与白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没有免疫功能。所以说,白蛋白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反,白蛋白含有的一些成分,如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有加重循环负荷、增高血钠等不良反应。因此,大家应改变“白蛋白可提高机体抵抗力”这一观点。

什么是白蛋白?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其合成速度与内环境的胶体渗透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有关。血浆中白蛋白正常含量是35~40克/升。

谣言 秋末冬初,输点“活血化瘀药”,可以“稀释血液”“疏通血管”,预防脑卒中。

白蛋白范文第9篇

这也意味着他可以放心地做手术而不必担心术后腹水了。

“太难买了,北京的药店都跑遍了,还通过关系找了其他医院,都说缺货。”王先生的家人说。

目前,在全国绝大部分医院中,癌症术后、烧伤病人等患者的“救命药”――人血白蛋白全线缺货。别说规格低一些的医院,就连三甲医院的存药也极度紧张,都是控制着给必须注射的病人使用。遇到特别危重的病人,院方只能亲自出面求厂家卖一点儿,而这些厂家往往不是中标厂家,医院还需要对其进行资质审查。有时,“有能耐”的病人家属也能从外地医院或市场弄来一些白蛋白。在医院供不应求的同时,网络上贩卖人血白蛋白的信息却铺天盖地,而且许多贩卖者都宣称自己的药品是从正规大医院“走后门”弄到的,让人难辨真假。

同时,大量假人血白蛋白流入血液制品市场,从2007年3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人血白蛋白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7个医疗机构使用的36个批次的人血白蛋白进行监督抽检时,发现蛋白质含量全部为零,包装标志为“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杰特贝林制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生产的这7个批次的人血白蛋白产品为假药。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开展人血白蛋白等生物制品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经陆续在吉林、山西、湖北、湖南、宁夏、青海、重庆等地查获了一批假冒的“人血白蛋白”药品,并立即采取了控制措施,吉林省22个批次的假冒人血白蛋白被查获,18家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医疗机构被查处。有关犯罪嫌疑人已经移交公安机关。

人血白蛋白是用来临床急救的特殊药品,如果出现假冒,将会贻误急症患者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严重的会引起过敏休克死亡。“救命药”竟是“致命药”,令人不寒而栗。这些假药是如何堂而皇之地进入医院,又进入患者血液中的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血白蛋白的全线告急?假人血白蛋白何以泛滥成灾?网上售卖的制剂质量又有几成可信?种种疑问不禁让我们有些担心:人血白蛋白,你究竟怎么啦?

认识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简称白蛋白或ALB),是一种“救命药”,主要用于治疗失血创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及肾水肿或腹水,癌症患者和急需补充营养的重症患者,用量也很大。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浆容量扩张剂之一,它是取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段沉淀提取白蛋白组分,经超滤或冷冻干燥脱醇,浓缩等工序制得。然后加灭菌注射用水按照规定的蛋白质浓度配制成溶液,加适量稳定剂,进行60℃灭活病毒至少10小时,分装后置20~25℃至少4周,或30~32℃放置至少14天,逐瓶检查外观应符合的规定。人血白蛋白为黄色或绿色至棕色略黏稠的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浑浊或沉淀。白蛋白运输方便,制备简单,输注时不良反应少。能将组织中多余液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使动脉压升高,维持血液动力学平衡和血管内渗透压,补充血管内、血管外的白蛋白短乏,增加血浆总蛋白量,治疗蛋白缺乏症。可用于因血容量过低而引起的休克,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肝功能衰竭;能解毒,即与游离的氨基酸相结合,减轻氨毒;并可用于体外循环、血浆置换等。

人血白蛋白一般在2~8℃的暗处保存,有效期5年。

人血白蛋白,告急!

“人血白蛋白,你们这里有吗?”一大早,从浦东赶到市区某三甲医院药房的李女士焦急地询问,当被告知“暂时无货”时,李女士只能无奈继续赶往下一家医院寻找。李女士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正在一家医院急诊观察室抢救。为了买到这个救命药,她已经在外奔波了好几天却仍然一无所获。

李女士的遭遇实际上并非个案。近期,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断货的消息已经在不少病人中传了开来。由于货源告急,医疗机构开始严格控制这两类血液制品的使用。

医院:癌症病人都排不上队使用

记者以替朋友求购人血白蛋白为名拨通了医院的电话。“人血白蛋白啊,没有了,已经用完了,我们也想进点货”,一家中医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车祸外伤抢救的病人外,其他病人我们都不用人血白蛋白了,因为货源非常紧张”,另一家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表示;“这个药这么紧张,像我们这种小医院早就没有了,就算市里有一点,也都是调配给大医院的”,一家区级医院药剂科科长表示。一个上午,记者接连联系了十余家医院,都被告知没货。目前医院急诊使用人血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原则是,优先给交通事故或其他重大外伤事故后大出血、肝硬化病人晚期抢救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急重症使用。华东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宋钟娟表示,该院医生处方人血白蛋白要经医务处签字,没有签字不能开方。“过去把人血白蛋白用来给癌症病人辅助治疗或者手术后促进机体恢复,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就基本不用了”。至于为何要对血液制品使用如此严格,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以往每月该院都要使用500-1000支人血白蛋白,而最近几个月每月进货最多只有300支,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过去我们医院多的时候每天就要用掉几百支人血白蛋白”,某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中80%以上都需要用人血白蛋白来挽救生命;肿瘤病人手术后依靠人血白蛋白来维持体内蛋白需求水平,如果术后长时间处于低蛋白状态,则并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而感染和并发症对大型手术后的病人可谓致命。至于烧伤病人和其他外伤病人需要使用大量人血白蛋白,则更是常见现象。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里住的大量是需要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病人。病人手术中会丢失较多的血液和蛋白,术后恢复也需要用蛋白来愈合、修复创口,低蛋白病人更容易出现术后多种并发症和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现在,这些医院都告诉记者,为了购买人血白蛋白,工作人员压力非常大,目前缺口达到三分之二。为了保证术中大出血病人抢救时的用药,这些医院对于大型手术后病人除非特别危险,一般都不开人血白蛋白处方,只能让病人在低蛋白的状态下依靠抗生素和个人免疫力来度过感染关口。

北京天坛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情况已经不能用“紧张”一词来形容。“招标招不进来,根本就没有库存!”民航总医院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说,遇到特别危重的病人,院方只能亲自出面求厂家卖一点儿,而这些厂家往往不是中标厂家,医院还需要对其进行资质审查。有时,“有能耐”的病人家属也能从外地医院或市场弄来一些白蛋白。“但这些手段只能缓一时之困,不是长久之计。”

患者及家属的迷信和滥用,

造成了“蛋白荒”的持续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用药观念,直接导致患者对人血白蛋白的迷信和滥用。

不久前,在呼和浩特市一家社区门诊,一位母亲领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前来注射人血白蛋白。这位姓齐的母亲说,女儿平时就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临近高考更是整日无精打采、容易感冒、经常喊累。“听其他考生家长说,人血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所以就四处托人,高价买了一支,准备给孩子注射。”齐妈妈说,“女儿的同学中不少人都打算或已经注射了人血白蛋白。”为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们只能想方设法给孩子增加营养,导致一些家长“病急乱投医”。

医药供货商手里也没货

不仅医院缺,一些医药供货商也头疼。“前一段时间,外地一支人血白蛋白从180元涨到400多,本地有人愿意每支多出100元,可我就是弄不到货。”甘肃驻合肥的一家药商代表孙先生说。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这家目前在江苏省属于较大的医药供应企业,对人血白蛋白也是连称“缺货。”

“救命药”告急并非个别省市独有,是全国普遍现象。据专家介绍,这与前几个月出现的市场狂犬疫苗紧缺原因有类似之处,国家实行生物制品批签发制度,保证了生物制品的质量,但同时也延缓了上市周期。白蛋白紧缺的背后还有血浆原料的紧缺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我国现有30余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生产人血白蛋白能力达3000万支左右,但由于受到原料血浆供应的制约,实际生产总量约1300万支。采访中,有本地知情者也认为,货源紧张也不排除人为因素影响。

救命药“人血白蛋白”奇缺之谜

人血白蛋白为什么会如此紧缺?假人血白蛋白何以泛滥成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人血白蛋白的售价每瓶250元至330元不等,而每瓶假药成本不到10元钱,“巨大的暴利空间是假药泛滥的关键因素。”该人士认为,有关部门针对血液制品实行的一系列管控措施,也是导致真药市场缺口过大,假药泛滥的重要诱因。”

价格控制 事与愿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零售价后,各地医院即开始出现药品供应紧张状况。此后,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分析供应紧张原因,可以根据成本变化等制定临时价格。

北京市发改委在对本市情况进行调查后,制定了19种规格的人血白蛋白临时最高售价。其中最贵的为瓶装20克(冻干粉),每瓶价格为524元,最低的为每支89元,其余均在180元至524元之间。北京市发改委要求,各医疗机构以最小零售包装的实际采购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实际采购价高于500元的,最高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

同时,各地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零售价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不论怎样调整,各地在零售价格方面都进行了严格限制。

在职能部门“有形之手”的调节下,人血白蛋白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今年三四月以前,人血白蛋白卖280元/瓶左右,“五一”前,价格涨到310元/瓶,目前则已接近330元,却仍供不应求。

“按国家要求正规生产白蛋白是有利润,但比起以前,利润空间低多了。医院自己拿15%不变,由于企业成本增加,产品的定价却不变,导致只能在流通环节压缩商的利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根据有关规定,生物制品必须由有资质的商销售,而这几年查出的假药,几乎全部来自商的个人渠道。

企业无奈 开工不足

2006年开始,国家对单采血浆站转制改造,一些管理不完善的血站被关闭,全国采浆量一路下滑。

2007年3月,药监局印发2007年血液制品疫苗生产整顿实施方案。针对当前血液制品、疫苗生产中存在的血浆来源合法性、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销售等问题,决定开展血液制品、疫苗生产的整顿工作。

整治措施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应适时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将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90天,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方可将原料血浆投入生产。而且,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在2007年12月31日前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

某生物制品企业负责人对此颇有微辞:“这种规定意味着,一个人今天献浆,我们不能直接采用,要低温保存3个月后,再找到这个人再做一次检查,如果这次检查合格,此前几次的血浆才能用。而现实情况是,像河南、安徽、广西等地农民的流动性非常大,找不到这个人,血浆只能销毁。”

雪上加霜的是,有关部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矫枉过正。一家生物制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国家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最迟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但各地药监部门大都已提前部署实施这一政策,这直接导致人血白蛋白的生产原料――血浆在几个月内急剧减少,因此市场上出现人血白蛋白脱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今年血浆供应量将减少1000吨左右。与此同时,血浆价格也由原来的25万元/吨涨到目前的35万元/吨左右,有的价格甚至高达40万元/吨。

由于血浆原料紧缺,大多数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深圳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产能仅仅利用了40%。而在假人血白蛋白泛滥的吉林,具有合法资质的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却因血浆源短缺已经停产白蛋白。

药品紧缺 暂难缓解

尽管市场反应强烈,但有关部门的整顿措施并未画上句号。国家药监部门决定,到2008年1月1日,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都要实施“批签发”,并派驻驻厂监督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措施无疑会加剧人血白蛋白短缺的现状。对此,药监局有关人士表示,我国现有33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际年生产人血白蛋白能力可达3000万支左右,但由于受到原料血浆供应的制约,人血白蛋白年生产总量约1300万支(按10克白蛋白/支计算)。如果医疗机构严格按照适应症用药,首先满足急需患者,目前的产量还是能够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该人士还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综合整治后,我国血液制品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由一系列整顿政策而导致的人血白蛋白紧俏的局面将会缓解。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评价说,有关部门整顿市场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从长远来看也非常必要,但就目前所暴露出的问题而言,如何缓解整顿政策“磨合期”所产生的“阵痛”,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据《市场报》)

走出白蛋白使用误区

许多人将医疗上常用的白蛋白制剂当作营养品使用,认为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一旦觉得自己体质虚弱、精神不振或有其他不适时,便要求医生为自己输注白蛋白。实际上,临床上使用白蛋白具有严格的适应症,把它当成包医百病的万能药或补品是不对的。夸大白蛋白作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增强机体免疫力

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纯属无稽之谈。并且在大剂量输注时,白蛋白制剂中的若干生理活性物质,偶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误区二:提供丰富营养

对于正常人来说,应用白蛋白补充营养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没有什么差别,过多应用反而弊多利少。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一些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而且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再利用率相当低,并可能促进自身原有白蛋白的分解。美国联合保健联盟(UHC)标准也指出“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误区三:广泛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救治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具有明显作用,仅在一些脑梗塞的实验研究中提示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应用白蛋白并不能改善疾病的预后,而现在很多医生或患者家属把白蛋白作为一种万能药用到各种危重病人身上,不但增加了额外的医疗支出,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此外,所谓“传播肝炎、艾滋病”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在这种条件下HBV、HCV、HIV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

白蛋白作为药品,应用应由医生掌握,没有医嘱不能擅自使用。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史、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白蛋白都是禁用或至少是慎用的。千万不要因为盲从而踏进滥用的陷阱里,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您的健康。

(据《家庭保健报》)

解决人血白蛋白紧缺的根本是发展无偿献血

2007年5月,山东烟台一名患者使用假人血白蛋白后不治身亡;6月,吉林省查出18家正规医院使用假人血白蛋白。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今年3月开始的专项调查显示,大量假人血白蛋白以零散数目进入基层医疗机构。

越是紧俏的商品,市场上便越是涌现大量的假冒伪劣“替身”,这几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律。人血白蛋白俏得很,一是因为它有疗效,病人家属和医生都乐意用;二是因为它的原料――人的血浆来源很有限,使得这一药品的产量也很有限。在需求十分旺盛而供给极为不足的市场背景下,假冒的人血白蛋白便应运而生,半明半暗地泛滥于市。

针对这一问题,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为了保证血液制品和疫苗的安全性,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并且,从2008年7月1日起,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实施“检疫期”制度。即将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90天后,经对献浆者再次进行检查并合格后,方可将90天前采集的原料血浆投入血液制品的生产。

针对目前人血白蛋白的短缺问题,颜江英说,这主要是原料血浆不足造成的。由于原料血浆不足,不少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难为“无米之炊”,纷纷出现停产。人血白蛋白的产量,2005年是117089公斤,2006年是126723公斤,2007年到现在只有47991公斤。市场上人血白蛋白供应形势严峻。

目前,全国共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3家,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乙肝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止血胶等十余种血液制品。现有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12000吨原料血浆。

虽然国内血液制品短缺,但我国对人血白蛋白和其他血液制品的进口并未解禁。据颜江瑛介绍,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以后,各国对血液制品的进出口管理都加大了监管力度。我国卫生部1984年颁布相关文件限制血液制品的进口,1986年禁止了血液制品的进口。现在,我国仍然没有解除对进口血液制品的限制,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另外,我国现有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如果原料血浆充足,是能够满足血液制品临床需求的。

白蛋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白蛋白;微球;纳米粒;给药系统;靶向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1-0054-03

Progress on Albumin as A Targeted-drug Carrier

ZOU Dong-na1,ZHANG Dian-rui1,YANG Hai-feng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engCai Hospital of Shandong ShengLi Oilfield, Dongying 257051, China)

白蛋白由585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之间都以肽链相连,并且扭曲成蚯蚓状或蜂窝状,具有无数的网状空隙,为镶嵌携带药物创造了有利空间条件。白蛋白的主要功能:(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在血浆中浓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作用明显;(2)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如胆红素、维生素、抗生素等。白蛋白具有安全无毒、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作为药物载体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靶向给药,本文就其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1白蛋白微球(albumin microsphere)

白蛋白微球是由人或动物的白蛋白制成的粒径为微米级的球状物。白蛋白微球大多由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对于两者结构性质、载药行为的比较未见文献报道,但国外文献常报道以HSA作为载体,而少采用BSA。由于价格的原因,国内较少采用HSA,而选择性质差异不大、价格便宜的BSA,也可以卵清蛋白为原料[1]。早期的白蛋白微球研究主要集中于放射医学领域,用于检查肺循环异常现象。20世纪60年代,Rodes等最先制成含γ射线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直径5~15 μm)用于检查肺循环异常现象,Scheffel等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人血清白蛋白制成直径0.25~1.15 μm的微球,用以检查网状内皮系统。后来发现白蛋白微球不仅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和抗原性,且对亲水性药物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很适合用作药物载体,于是将其应用于药物制剂尤其是抗癌药物制剂的研究中。通常白蛋白微球的大小为0.2~200 μm,临床上可用于动脉栓塞注射、口服或静脉注射等给药方式。在动脉栓塞治疗中,可大大提高化疗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时,通过控制白蛋白微球的粒径可实现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还可达到缓释的效果。近年,国内外关于白蛋白微球的研究很多,在制备方法、表面改性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1.1被动靶向的白蛋白微球

Almond等[2]以白蛋白为载体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7.7 μm的盐酸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研究表明,微球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瘤内药物浓度,并具有缓释作用,减少系统毒性,提高存活率。

Sahin等[3]制备了硫酸叔丁肾上腺素白蛋白微球,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因素下所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均在22~30 μm,其体外释放符合双向动力学过程,且肺部靶向远超其他器官,可作为肺部靶向制剂使用。

1.2主动靶向的白蛋白微球

1.2.1磁性白蛋白微球将药物和磁性物质共包于白蛋白中形成磁性白蛋白微球。磁性药物微粒经血管注入体内后,利用体外磁场引导药物微粒滞留于某一组织或病灶部位,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为药物靶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Chatterjee等[4]通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与白蛋白磁性微球的比较,发现白蛋白磁性微球具有更高的偶合蛋白质的能力,蛋白质(生物凝集素)修饰的白蛋白磁性微球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远远超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1.2.2抗体-抗原介导的白蛋白微球在微球表面结合特定的抗体可以使微球对某种细胞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从而将药物导向该细胞,实现特异性杀伤。李元春等[5]将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Ab18 的F(ab′)2 片段偶联到多柔比星白蛋白毫微球上,制成免疫毫微球。用3H-脱氧胸苷法测定了免疫毫微球和未偶联抗体片段的毫微球对肝癌细胞株SMMC-7221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免疫毫微球能结合并有效地杀伤该细胞株,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照的毫微球则不能结合和明显地杀伤该细胞株。此外,2种微球均不能结合和杀伤人大肠癌细胞株SW1116,可见此免疫毫微球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结合和杀伤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1.2.3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的白蛋白微球程耀等[6]用肝实质细胞膜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对非还原性半乳糖或Ⅳ-乙酰基半乳糖的特异性识别和摄取,制备了载药的白蛋白微球,再在其表面包裹一层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最终得到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覆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以期能特异性结合到细胞表面。

2白蛋白纳米粒

白蛋白纳米粒是以白蛋白为基质的纳米级微粒,由于纳米粒载体系统有独特的靶向性、缓控释特性和保护药物作用,再加上白蛋白本身的良好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1被动靶向的白蛋白纳米粒

Arnedo等[7, 8]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0 nm,Zeta电位为-22 mV的磷酸二酯寡核苷酸白蛋白纳米粒。研究表明制成白蛋白纳米粒后,改善了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在核酸外切酶存在下的稳定性,提高了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对抗酶降解的活性,而且通过其在感染了人巨细胞病毒的MRC-5成纤维细胞内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在细胞核内浓度的增加,证明其疗效得到了提高。

2.2 主动靶向的白蛋白纳米粒

由于多数疾病病因不在RES系统中,因此改变纳米粒的自然分布到达靶部位,提高载体在靶部位的浓度,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2.2.1通过共价偶联改变表面性质通过在纳米粒表面结合亲水性保护膜,改变纳米粒表面性质,阻碍调理作用,可使之避开肝脏巨噬细胞,转运到其他组织器官。Lin等[9]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mPEG)为原料制得纳米粒。由于纳米粒表面存在mPEG,造成电双层中的剪切面向外移动,所以其ζ电势明显低于未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电解质和pH诱导的凝聚实验中,当电解质的加入和pH的调节使纳米粒表面电荷减少而降低它们的相互排斥力时,HSA纳米粒发生凝聚而HSA-mPEG制得的纳米粒未出现凝聚现象,证明在HSA-mPEG纳米粒表面存在空间位阻。此外,这种纳米粒表面的血浆蛋白吸附比未修饰的纳米粒少,意味着该纳米粒更有可能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

2.2.2磁性白蛋白纳米粒龚连生等[10]用实验组(肝肿瘤区外加磁场)和对照组(肝肿瘤区不加磁场)对比的方法观察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磁性白蛋白纳米粒在各脏器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肝肿瘤区应用磁场30 min后,磁区肿瘤组织放射活性较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磁区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为非磁区正常肝组织的放射活性的8.7倍。对照组在没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为正常肝脏的2.8倍。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肾、心、脾、小肠和胃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另外,实验组脾、肺和胃与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大为降低,注入的纳米粒80%以上分布于肝脏。表明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移植性肝肿瘤中的聚集明显增加。即使肝肿瘤区没有外加磁场,由于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血管密度的差异,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实验组脾、肺、胃与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说明磁场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降低。

2.2.3抗体-抗原介导的白蛋白纳米粒刘晓波等[11]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人肝癌单抗HAbl8与载米托蒽醌的白蛋白纳米粒化学偶联,构建人肝癌特异的免疫纳米粒,结果表明,免疫纳米粒能良好地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对靶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和选择性杀伤作用。

2.2.4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的白蛋白纳米粒张良珂等[12]先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采用叶酸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的活性氨基偶联制备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BSANP-folate),再将其与米托蒽醌(mitoxantrone)混合制备MTO-BSANP-folate。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肿瘤细胞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TO-BSANP-folate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高于MTO-BSANP。表明MTO-BSANP-folate可通过肿瘤细胞高表达的叶酸受体靶向于肿瘤细胞。

有学者将磁性和细胞特异性受体原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张阳德等[13]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adriamycin ADM)纳米粒(Gal-MADM-NP)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对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注射Ga1-MADM-NP(肿瘤区加磁场)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23.53%,低于ADM组54.55%及NS组71.43%(P

3白蛋白微囊给药系统

杨莉等[14]采用超声-冷冻法制备的全氟丙烷白蛋白微囊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改善超声图象质量。

4展望

近年有关白蛋白微球的研究比较多,白蛋白纳米粒和微囊正在逐步兴起。它们包埋的药物多为抗肿瘤药物。目前白蛋白微球和白蛋白纳米粒主要用于静脉注射制剂的研究,其他用法及包埋其他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至今已有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阿霉素等。利用微球和纳米粒的表面改性来获得更好治疗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如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等,但尚无上市产品,仅有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进入临床阶段(美国),因为它们在体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使它们达到理想的要求。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将会更广。

参考文献

[1]Coombes A G, Breeze V, Lin W, et al. Lactic acid-stabilised albumin for microsphere formulation and biomedical coatings[J]. Biomaterials, 2001, 22(1): 1-8.

[2]Almond B A, Hadba A R, Freeman S T, et al. Efficacy of mitoxantrone-loaded albumin microspheres for intratumoral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J]. J Control led Release, 2003, 91(1-2): 147-155.

[3]Sahin S, Selek H, Ponchel G,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distribution of terbutaline sulfate loaded albumin microspheres [J]. J Control led Release, 2002, 82: 345-358.

[4]Chatterjee J, Haik Y, Chen C J. Mod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tyrene-based magnetic microspheres and comparison with albumin-based magnetic microspheres[J]. Magnetism Magnetic Materials, 2001, 225(1): 21-29.

[5]李元春,蔡美英,王仲琼,等. 单抗F(ab′) 2 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杀伤癌细胞作用[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1):8-11.

[6]程耀,张灿,平其能,等. 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6):517-520.

[7]Arnedo A, Espuelas S, Irache J M. Albumin nanoparticles as carriers for a phosphodiester oligonucleotide[J]. Int J Pharm, 2002, 244(1-2): 59-67.

[8]Arnedo A, Irache J M, Merodio M, et al. Albumin nanoparticles improved the stability, nuclear accumulation and anticytomegaloviral activity of aphosphodiester oligonucleotide[J]. J Control led Release, 2004, 94(1): 217-227.

[9]Lin W, Garnett M C, Schacht E,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HAS-mPEG nanoparticles[J]. Int J Pharm, 1999, 189(2): 161-170.

[10] 龚连生,张阳德,刘 恕.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9):543-546.

[11] 刘晓波,蔡美英.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性质的鉴定[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262-265.

[12] 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等. 受体介导米托葸醌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1):77-79.

[13] 张阳德,黄林,张蕾,等. 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bcl-2/bax蛋白表达的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1):1298-1299.

上一篇:c反应蛋白范文 下一篇:低密度脂蛋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