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育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效果

时间:2022-09-08 10:02:21

结构化教育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教育在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跨科收治疼痛专科病人的内外科10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结构化教育。通过评估临床护士的学习与培训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内容,开展有计划的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培训。比较干预实施前后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疼痛管理能力及病人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与干预前比较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从而提高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结构化教育;疼痛管理;护士培训;疼痛程度;护理管理

疼痛属于病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各类疾病导致的疼痛给病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导致病人消极情绪的产生等[2],故加强病人的疼痛管理对病人疾病健康的转归至关重要。护士是多学科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成员,护士的疼痛管理能力和知识直接影响护理实践,并最终影响护理质量[3]。同时,有研究表明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病人的疼痛管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4]。我院为提高病床使用率,现实行一床式管理,即本专科的床位收满病人后,若有需入院的病人,可经由床位管理中心进行协调,疼痛专科的病人能跨科收治到内外科的空床位,如腹壁疝外科,乳腺外科,风湿免疫内科,呼吸内科等,故对相关科室护士疼痛管理能力进行规范化与同质化培训迫在眉睫,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结构化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强调通过循证依据,对其实施计划性、系统性及阶段性的干预[5]。目前结构化教育作为健康教育方式已在慢性病自我管理、肿瘤护理中取得较为良好的干预效果[6]。因而,本研究基于评估我院护士疼痛管理现存的问题制定结构化教育方案,以期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疼痛管理能力,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以跨科收治疼痛专科病人的内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③专科及以上学历;④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在本科室轮岗、进修、实习的护士;②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共纳入研究对象106名,其中男4名,女102名,年龄(31.13±5.34)岁;学历:本科81名,专科25名;工作1~5年护士或1~3年护师36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或3年以上护师28名,聘任主管护师且工作5年以上31名,聘任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1名。

1.2方法

结构化教育:通过评估临床护士的学习与培训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内容,开展有计划的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培训。干预地点:病区示教室。干预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8组,每组采用投票制的方式选出组长,并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培训,通过PPT、视频、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结构化培训。评估护士现存的疼痛管理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疼痛评估的方法及常见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疼痛评估知识掌握情况;处理常见疼痛的护理措施;常用镇痛装置的操作。干预内容根据评估制定相关课程进行干预,时间为6周。具体内容见表1。

1.3观察指标

1.3.1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采用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由2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第2部分为疼痛知识与态度的测试题目。该问卷包括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4个维度共40个条目。1.3.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采用疼痛管理效能问卷,该问卷共3个维度,包括疼痛评估的能力、疼痛干预的能力、配合医生为病人减轻疼痛的合作能力,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不自信,2=有点自信,3=一般自信,4=较为自信,5=非常自信),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管理能力越好。1.3.3病人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疼痛标度表(VAS)进行测评:以10cm的直线为标准,直线一端定为无疼痛,另一端定为超出忍耐范围的剧烈疼痛,嘱病人将自觉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记出来,然后测量标记点距离直线起点的长度,长度即为疼痛的强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其中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后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后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结构化教育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疼痛管理是临床护士对疼痛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疼痛治疗的最佳效率和效果。护士开展疼痛管理,根据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疼痛治疗、疼痛安全教育,是疼痛专科护士直接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特征[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护士疼痛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结构化教育可以促进护士掌握疼痛管理知识,究其原因可能是结构化教育,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施讲授法结合小组讨论法,有利于护士相互学习,可以在小组内部取长补短,克服片面,实现1+1>2的效果[8-9]。结构化教育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教育背景和具体情况而进行的有目的、个体化、分阶段全面灵活的健康教育,适用于不同知识水平的个体[10]。同时,结构化教育学习方式多样,护士不仅可以在组内进行知识共享,还可以实现组间的协作、交流[11]。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深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3.2结构化教育改善病人疼痛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构化教育可以改善病人疼痛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①结构化教育能有效评估护士现存的疼痛管理问题,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课程,可提高了疼痛管理知识与能力,并能够从专业化的视角去识别与处理病人的疼痛;②结构化教育可加强护士对病人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病人疼痛进行心理指导,帮助病人排解了负性情绪;③护理人员明确鼓励病人学会减轻疼痛的方法,增加病人对抗疼痛的信心,帮助其减轻疼痛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感。此外,有研究表明对护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与考核,可提高其疼痛知识、态度水平和实践能力,缓解病人的疼痛感[12]。因此,结构化教育可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可进一步完善的疼痛管理模式。综上所述,结构化教育可以促进护士掌握疼痛管理知识,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程度。

作者:江剑鸣 蒋向玲 李晓宏 黄翔 汤达承 陈盼 曾玉环 邓翠芬 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一篇:业财一体化探究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下一篇:无人机遥感影像与农作物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