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8:28:05

结构化教学论文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实施了结构化思维与表达法,有效提高外国留学生汉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并最大程度地迅速提升了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技能。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教学中的几项基本技能训练。尤其是“说”,在实际语言环境运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言教学中,口语课十分重要,它是扩大和积累词汇巩固语法知识、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外语交流能力的必要途径。

在初期的对外汉语学习中,汉语的口语技能的掌握往往先于其它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口语教学自然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向来被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所重视,并且也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许多汉语学习者也同样重视口语技能的提升,因为当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汉语知识,想要进一步真正学会运用汉语的话,口语交流是他们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取得汉语口语表达的自由才能使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提升到—个较高层次。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能够获得汉语口语表达自由的留学生并不多,多数同学在口语表达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也非常迫切的想突破这些妨碍他们自由表达的障碍,能够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留学生口语交流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语句不连贯,习惯于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节律不明显,语调平淡,停顿不当,表达不流利、不自然,并且回答问题时总是尽量用词,而不是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只是堆砌实词,而减少或避免使用虚词;语音语调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我们对个别的如发音、语调等问题都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如朗读练习、跟读练习等等。但是诸如此类的方法都是从解决某个问题点出发的,并没有找到能迅速提高汉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根本方法,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沟通途径。追其根源,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训练,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将思维的训练融为一体。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结构化思维与表达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结构化思维,是一种论证思维,早在中国古代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即结构化思维的经典描述。结构化思维首先需要说话人明确“有效沟通”。什么是有效沟通,就是说出来的东西是给你要交流的对象听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希望别人了解你的想法;支持你的观点;希望别人按照你的想法行动。同时,要让对方准确快速地理解你的意思,掌握关键点等。那么,有了这个明确的目的,结构化思维与表达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结论先行,以上统下:一个中心思想打头,上概括下,下支持上

曾经要学生们练习这样一个话题“我和我的朋友”,要求是把学生和他们朋友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是表达诸如“我和某某是好朋友”,“我和他一起吃饭,一起玩”,“我们一起参加宴会”“我们一起很高兴”......。语言结构散漫、表达层次不清晰。如果通过结构化的表述方法应该这样来组织:“我的朋友是某某,我们关系非常好”,直接给出话题的中心思想,把自己和朋友的关系阐述清楚,其后的论述就可以围绕“关系好”开始展开:“我们经常一起吃饭、参加party”“我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结构简单清晰,学生们非常容易掌握。经过这样结构化思维法的练习训练,留学生很快就能够自己抓住想要表述观点的中心思想,后面的实例表述的发挥就顺畅多了。

二、归类分组:共性思想分组归类

为了方便交流,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并将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后构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

例如,我要学生去超市购物,需要他们买“黄油、鸡蛋、葡萄、胡萝卜、桔子、牛奶、土豆、酸奶、苹果等等物品”,那他们怎么去清晰而又准确的表达呢?

可以通过归类分组的思维,将“牛奶、鸡蛋、黄油、酸奶”这些作为“蛋奶制品类”;将“桔子、苹果、葡萄”作为“水果类”;而将“土豆”、“胡萝卜”作为“蔬菜类”,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记忆和表达,学生就会很快的、准确的表达出他们需要买的物品了。

三、逻辑递进:按逻辑组织语言

按照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及重要性逻辑来表述。时间逻辑意思就是按照先后顺序、前因后果进行表达,如今天我早晨几点起床,到学校几点啦,上了几节课,中午碰到哪个朋友,下午去哪里打球了,晚上参加了谁的party等等;空间逻辑是按照从个体到整体,或者从全局到局部来表述,如我住在一个什么样的房子里,里面有客厅、卧室、厨房等,客厅里有什么,卧室有几间,厨房很漂亮;按重要性逻辑表达就是紧急又重要的先说,紧急不重要的第二说,不紧急但重要的其次,不紧急又不重要的最后。

综上所述,掌握结构化思维的基本方法,灵活使用这些典型的逻辑手段,能够使留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更清晰、更合理、更易懂,迅速的提高他们实际交际中运用汉语沟通的能力。而且能有效使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而不仅仅是实词,因为句子才是有效沟通的基本单位。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过结构化思维与表达法训练的学生,对于汉语的畏难情绪也会逐渐降低,达到促进语言掌握,离他们自由沟通的梦想也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张树昌,杨俊黄.阅读教学浅析[a].对外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

[2]杨蕾.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高教论坛,2008,(9).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 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人人写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收入汇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其中,谭晓春、庄晓燕老师的论文获市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白奕波老师的论文获市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潘宇、王斌老师获区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顾海燕老师的论文获区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如校级的每人开了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全学期共开公开课6节。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认真地参加听课,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培优补差。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校内举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想出了不少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人人写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收入汇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如校级的每人开了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全学期共开公开课15节。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认真地参加听课,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培优补差。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校内举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想出了不少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容增加;专业素养;概念教学;“史料”教学

2009~2015年高考福建历史科试题由福建省自主命制,2016年高考福建历史科试题将采用全国卷,全国卷与福建卷在命题理念等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全方位重新学习国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研究全国卷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脉搏,做到知己知彼,提高效率,更好地科学备考。

一、高考历史全国卷与福建卷的差异

1.试题结构

2.内容范围

全国卷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福建卷主要依据《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考试说明对全国考纲知识内容高中部分有所删减,据不完全统计,比全国考纲少约60个考点,且不考查初中所学。选修部分全国卷是四选一,比福建卷增加了选修三,福建卷必修部分的试题不涉及选修内容,而近几年的全国卷必修部分的试题都涉及4本选修内容,不同选考模块内容在高考选考试题中还出现互相渗透的现象。

3.试题难度

全国卷难度远大于福建卷,福建卷由高校教师、教研员及一线中学教师三结合命制,命题时较多考虑了省内各地的教学实际,试题也比较符合学生平时的解题习惯,近5年平均难度值0.54左右。全国卷由高校专家命制,命题视野开阔,不受具体知识点限制,突破教材知识、结论的表述,学术性更强,近5年平均难度值0.40左右。

4.能力要求

福建卷严格依托课标、考纲,考点、情境材料、答案与教材联系密切,关注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相对平实。全国卷突出历史专业性和学科性,强化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学术化、专业化色彩较浓。

在高考历史内容大大增加、难度直线上升、开放性强战大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应对呢?

二、关于新高考的应对之策

1.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任何教学的改变,都是从教师的改变开始,教师的改变是学生面貌变化的前提,教师的改变需要理念的革新,理念革新需要阅读、思考与勇气。教师应增加阅读量,通读有关的历史学术论著,尤其是阅读刘宗绪、杨宁一等专家学者的论著,坚持阅览《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历史专业刊物的相关教育教学论文,还可以通过雷新勇、聂幼犁、黄牧航等专家学者的论著学习和了解命题常规知识与考试测量的技术。教师应自觉树立合作意识,利用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提高专业素养。

2.研读国家课程与考试的法规文本,领会课程与测试要求

重视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明确和落实其指导作用,对高中教学和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也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应试技能的分层训练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3.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中的内容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课前展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考点);围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落实课堂教学成果的反馈。

4.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

“时序化、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体系化”的知识不易被遗忘并有效运用。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梳理不同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理解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

5.以新理念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理解历史本质的能力

全国卷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对应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拓宽,重视学以致用,通过训练检测学生的历史概念学习状态。

6.加强“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能力

全国卷的试题大部分是以“史料”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及时选取补充相关“史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史料”补充介绍一些教材以外的学术观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7.强化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

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训练,单元训练要紧紧围绕本单元考纲和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命题,学生的试题教师要认真批改、讲评、及时纠错。讲评要有针对性,要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及时指出学生非选择题答题的缺点和不足,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指导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实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与素养的目标。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坚持依法治教。

2、把教育事业列入镇乡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落实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了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教育体系完备。

3、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乡镇领导和学校建立联系点,并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司其职、负其责,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环境。

4、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乡、村办学的责任落得实,效果好。

5、乡镇布局调整规划落实到位。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依托,川原乡镇全部撤并了300名学生以下规模的完全小学,山区乡镇实现了集中办学目标。

6、镇乡教委(教育组)人员配备齐,职责明确,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管理和服务工作搞得好。

二、条件保障

7、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

8、对中央、省、市转移支付和项目专款管理规范,无挪用现象;积极扶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收效明显。

9、小学、初中的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达到省颁标准,托幼园所达到省上有关文件规定标准;校舍全部实现砖木结构化,其中川原楼房化学校达到80%;凡小学服务半径超过3公里以上的学生,初中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能够住宿,寄宿制学校安装有供暖锅炉。

10、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有一定数量的窗口学校。

11、重视学校内部设施建设。中心小学部室达到一部十三室(少先队大队部、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音乐舞蹈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心理咨询室、读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完全小学达到一部十室(少先队大队部、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播放室、音乐舞蹈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读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内设配备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初中内设达省颁一类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内设配备达到省上有关规定的较高标准。

12、按规定镇中心小学建立了足够的劳动实习和勤工俭学基地。

三、干部和教师队伍

13、重视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有干部培训计划,有考核要求和奖惩办法;中小学领导均持证上岗;涌现出一批县级优秀校长。

1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按学科和编制配齐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生全部使用在教育岗位;中小学及托幼园所教师岗位合格率均达省颁标准;有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的措施,效果好;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权益能得到落实和保护;培养和涌现出一批市、县级教学能手和新秀。

15、寄宿制学校配备有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的生活指导和管理人员。

四、教育质量和效益

16、所有学校在验收前通过了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且优秀率达到80%以上。

17、学校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成绩显著。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省颁标准,有控制学生流失的具体措施;实施素质教育有计划、有措施,有经验、有典型;重视并抓好教育教学改革,镇(乡)中心教研组作用发挥得好;中小学承担县级有关教育教改项目并取得成果,有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重视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学生无犯罪现象;中小学教育质量在本县处于领先地位;重视抓学前教育,镇(乡)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学前班办得好;弱智儿童和盲、聋、哑儿少能随班就读。

18、教育综合改革,三教统筹工作效果显著,中小学开展劳技教育,有专兼职教师,有实习基地或巩固实习场所。

19、重视发展成人教育。镇(乡)政府有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镇(乡)农技校办学规范,内设齐全,在全县属一流水平,村农技校办学面达lOO%,有校舍、教员、教材、教学计划;围绕本地区主要产业搞好农技教育和科技推广,使60%的从业人员受到培训,学有所得,《扫盲工作条例》落得实,15周岁人口中非盲率,青壮年人口中非盲率达到规定标准,有杜绝新文盲产生的具体措施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措施。

五、程序、办法和表彰奖励

20、教育强镇(乡)的命名表彰每年进行一次。其程序是,各镇(乡)政府对照标准,先行自评,认为达到标准后,以镇(乡)政府名义向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写出自评报告,由县区组织督学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市上提交书面报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终评验收。

21、新评估标准下发后,年以前获得市级教育强乡镇称号的,在三年内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重新评估一次,不合格者取消称号。复评程序为:乡镇自查,县区初评,市上复评。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具有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平时所看到的火烧云没有留意观察,因而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不能深入理解,显得似懂非懂。在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文的演示,将书中描写的各种颜色和大马、大狗等形象陆续呈现在屏幕上,并且通过动画设计,让各种颜色和形象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又一次领略了火烧云美丽的变化,弥补了先前观察上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难点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

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其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语文教学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再如作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形象功能,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大千世界的窗口,在替代经验的层次上,拓宽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在阅读论文作文与生活作文之间架起一座功能独特的桥梁,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扰,强化作文训练的力度,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上发挥效益。声像作文的实践已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媒体课件运用于作文教学,可以使写作训练进入写人、写物、写景、写事等再现其物的境界。画面定格,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观察;动态演示,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全景式再现,可用于写作对象总貌的把握;特写镜头,可用于重点内容的细节观察。多媒体课件运用于作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写作材料、优化作文指导、强化写作训练等方面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教师知识 转换 创新 发展

研究背景

我们在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反思时,发现有些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缺乏自主性而进步不大;有些教师虽然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多数教师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懂得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法,而实际上却在奉行传统的英语教学行为……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导致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第二是教师已经拥有的知识没有能够转化为专业技能,不能真正推动教师本身的发展。因为知识没有转化为技能,知识没有内化的话就无法积淀成个人的素养,从而导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脱节。[1]那么什么是知识?英语教师又如何将其已有的知识进行转换,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行为呢?

知识转换与创新理论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早在1958年就指出:“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的知识在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2]并由此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知识等。“隐性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2]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把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类。理论性知识可通过阅读、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文化等原理类知识[3]。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动中。因其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很难把握,对其研究较少。[3]因此,本研究重点讨论大学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转换问题。

野中郁次郎较好地发挥与运用了波兰尼的理论,提出了知识螺旋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可分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四个部分。(1)“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是人们相互交流共享隐性知识、进而达到创新隐性知识的过程。 (2)“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将隐性知识(例如经验、心得、想法、心意、价值、心智模式等)转化为可定义、概念、比喻性文字、图片或影片表征的显性知识的过程。(3)“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是将原来较零散的知识转化为更为复杂、更为多样、更为综合性的知识。(4)“内在化”:一般是通过不断地教育训练、边做边学以及不断地实践等,使组织成员逐渐接触到团队和整个组织的知识,最终改善其价值观、态度与行为。[2]

知识转换与创新理论对大学英语师资培养启示

以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与创新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归纳,笔者将阐述大学英语教师培养中所体现的知识转化与创新过程。

1.共同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交流、共享环节

这一阶段是指教师之间通过共同的备课 、教学研讨等形式来交流、分享自己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实践性知识。这一环节在英语教师培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体说课、备课

说课和备课都是教师日常的专业实践活动。一次好的说课,可以在说教材时听出说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听出说课教师对目标与手段的把握;听出说课教师的学生观——是担心学生还是相信学生;是控制学生还是引导学生等;听出说课教师对整个课堂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教师的这种理解,正是他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实践性知识。通过“说”、讨论、争辩,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思考和认识表达出来,同行相互切磋、相互提问和质疑,使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之间得以交流、共享。[1]

(2)“师徒帮带”制度

“师徒帮带”,给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配备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对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学效果的考核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尽快熟悉和掌握。新任教师通过观察、选择、借鉴和模仿,吸收大量的外部知识和蕴含于资深指导教师教学行动中的隐性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渐进拥有教学知识和智慧,从而达到促进和加快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3)网上互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技术上的支持。校园网的开通,实现了校与校之间、学校知识与外部知识之间的互动及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因特网上无限的知识资源,更成为组织学习的巨大知识库。教师可以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某些教育问题或现象的看法通过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如:Email、QQ、Blog等)与专家及同行进行交流,在对话中实现实践性知识共享。

(4)教师相互听课、评课

听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无可非议的,在客观上促使授课教师不断进取,使之想方设法组织好教材和学生,上好课,促进教学双方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听课后的评课,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是教师们实践性知识的交流和碰撞。[4]因此,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讲,同事间相互听课、评课也是实践性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因为很多教学行为都是教师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教师本人很难记录下来,而同事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却能发现教师的这些习惯,在评课时能够提出中肯的建议,让教师对自己的隐性知识有所觉察,同时,也让这些知识为其他教师所分享。

2.内在化: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的生成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C++;课程研究;教材建设;负反馈教学

1C++教材建设现状

C++语言是兼容C语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迅速成为主流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编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通用语言,也是各类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和综合性高校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教学语言之一,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专业程序员水平与资格考试指定语种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远。C++程序设计课程(以下简称C++课程)也因此成为国内外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不仅是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而且是许多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及应用)的重要基础,更是这些专业开展计算机研究、应用和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表达工具和开发工具。它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重要性逐步为人认识和重视。国外高校比较重视该课程建设,从原版影印教材可见一斑。国内高校讲授该课程较晚,课程建设也较晚,现有教材状况可分下列几类。

1) 英文影印版。主要用于高校图书馆馆藏、教学参考和高校双语教学试点,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BjarneStroustrup著)和《Programming in C++》(Nell Dale,Chip Weems和Mark Headington著)。由于国外高校课程体系与国内高校有较大差别,且国外高校的教学课程通常只指定教学参考书而不指定教材,因此,若把这些教学参考书当教材使用,必然使主讲教师所讲内容与所选教材吻合度较差,很难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

2) 英文编著版。这类教材是指由高校主讲教师依据本校双语教学试点要求和/或合作办学要求自编,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3) 编译版。这类教材是指引进国外经典C++教材,翻译成中文,在国内销售的教材,如Harvey M.Deitel, Paul James Deitel编著的《C++ How to Program》分别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C++程序设计教程》,施平安译)及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名为《C++大学教程》,邱仲潘等译)。由于翻译质量、阅读习惯、价格、教材配套、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通常用作教学参考和图书馆馆藏,很少用作教材。

4) 中文编著版。这类教材量大面广,通常由高校主讲教师(如南京理工大学张岳新,浙江工业大学钱能,清华大学郑莉,西安交通大学罗建军,华南理工大学周霭如,北京大学吕凤翥等)结合本校实际编写。编写思路多,如有的以算法为主、有的以语法为主、有的先讲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后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的自始至终贯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还有的参照国外教材的编排体系等。但上述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起点高、跨度大、系统性不强、急于阐述C++的新进展等,对实验、学习、课程设计指导等重视不够,不一定满足其他学校的教学要求。

2C++教材建设思路

C++课程是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应用广、影响大。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生平均教学资源占有率严重偏低,尤其是可用的C++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较少,因此,教材在我国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学的工具,对保障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与传统教材相比,C++课程教材的内容广,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更新速度快,成熟意味着过时,教材作者新人辈出,教材种类多、更新快、问题也多。因此,C++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C++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学以致用,以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课程内容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结构、编程思想、编程技巧和程序调试技术等,综合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验编程环境极其严格,结果要求百分之百正确,对培养大学生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的C++程序设计教材首先应以长期持续的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坚实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为基础,体现课程建设成果;其次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研究C++课程的目标、特点、内容、结构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取舍、阐述、更新、难点处理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再次应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编程能力的形成规律,既便于自学和教学,又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还应有必要的优质的配套教学资源。

3C++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于1998年在计算机专业首先开设C++课程,2000年扩展到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计算、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非计算机专业。目前课程规模年均近2000人。

基于C++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2000年在校教务部门和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专门成立了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际编程经验的教师为主体的C++教学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教研组),并设立课程负责人,使课程的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步入持续不断的良性发展轨道。

十多年来,教研组结合我校实际,对C++课程的特点、内容、结构、方法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该课程实际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即C++课程负反馈教学法,并编写了大量具有负反馈教学法特色的教学材料,采取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本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1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形成颇具特色的负反馈教学法[1-3]

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用现代过程控制理论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于2002年建立负反馈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由于模型引入了负反馈环节,从理论上可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在负反馈教学模型基础上,吸收单元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形成负反馈教学法,在我校C++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负反馈教学法的原理是从教学过程中反馈(作业、实验、答疑、单元测验等)的问题入手,通过及时讲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反馈的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称此方法为负反馈教学法。负反馈教学法包括以下4个主要方面。

1) 教学内容单元化组织。

按程序设计方法演进发展的自然顺序及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3个关键期,即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C++教学内容组织为3个单元,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用“范例”组织课堂教学,贯彻“发现式”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范例教学法由教育学家瓦根舍因(M.Wagenshein)提出,教师通过范例辅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原理,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得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认识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以一门具体语言为主线,围绕语法知识展开。而实质上,设计程序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缜密思维方式、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兴趣,必须使他们亲自感受并体验程序设计的无限魅力。为此,我们改用范例组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真实编程环境的支持下,课堂教学以程序(范例)为主线。所选范例程序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可扩展性,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范例程序的讲解首先符合“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算法及应用;其次,通过对范例程序的启发式扩展,揭示程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实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编程的工程化思想,获得实际编程能力。

3) 采集教学负反馈信息,做好分类、分析和讲评,注重学生整体水平。

按负反馈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做好作业和实验报告抽样批改、单元测验的全样批改,重视实验指导和答疑。在获取足够的负反馈信息后,任课教师及时做好问题的分类、分析和讲评,以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根据大班教学特点,推进强同步教学策略,确保整体效果。

大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教学的师生同步状态。负反馈教学法的师生同步措施有:授课、作业、实验、讲评和测验。其中,作业与实验报告同步效果欠佳,其原因是大班教学学生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作业与实验报告为弱同步措施;授课、讲评与测验同步效果较好,为强同步措施。为使大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强同步措施是必要的。我们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测验,以实现师生的强同步,及时取得真实的负反馈信息。

由于采用负反馈教学法,所以课堂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而将易于自学的内容只做要求不做讲解,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难点多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3]

C++课程难点多、综合性,主要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内容。

实验是本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和运用该语言:通过上机调试程序,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程序调试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本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1) 课内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调试能力和基本编程能力。

基本调试能力是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取得实际编程能力的前提,常被人忽视。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一套以调试技术、基本语法、基本算法、综合编程为核心内容的同步实验指导,共拟定了17个实验,每个实验通常包括调试题、编程题和选做题,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2) 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编程能力。

C++课程设计以综合性程序设计训练为主,选题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示范性,突出难点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难点不难,而且感到难点在实际编程中非常有用。学生通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养成良好程序设计风格(模块化、结构化)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初步形成软件工程化思想,并具有一定的程序组织能力。

C++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综合运用。其中,基本算法涉及穷举、迭代、递推、递归、排序和查找等,数据结构涉及数组、结构、指针、动态内存分配、单向链表、类、文件等。

3) 强化实践教学辅导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环节实行教师辅导、答疑和考核。课内实验实践环节主要涉及预习情况检查、辅导情况记录、实验报告批阅和典型问题讲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涉及预习情况检查、辅导情况记录、联机考核和课程设计报告批阅。对于课程设计考核,每位学生的联机考核时间约5~10分钟,考核内容包括讲解和演示自编程序,回答老师提问(3~5个)。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4) 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教学经验。

根据教师多年的实际编程经验和教学经验,编印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专题,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综合编程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研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发展快、更新快、综合性强、存在问题多的特点,针对同类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系统性,确保将重点难点内容讲清讲透,先后发表教学内容研究论文2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C++运算符重载教学和编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C++语言引用型变量的实现机制浅析、C/C++语言可变参数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剖析、C/C++中数组与指针的关系、C++中二维数组与指针关系的深入剖析、C++迭代器机制剖析、C++标准模板库与代码重用。

4C++教材建设成果

教研组根据对国内外流行C++教材的研究分析和试用,结合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体现负反馈教学特色的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2005年2月,教研组自编教材《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第二次印刷,累计印刷3次,得到了社会读者的认同。2005年10月,我校C++课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立项建设,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7年2月主编出版教材《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含教学课件),累计印刷3次;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7年11月主编出版教材《C++程序设计教程》(含教学课件)和《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

教材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满足了我校教学需要。其中,《C++程序设计教程》和《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主要用于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和《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主要用于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

下面简要介绍教研组近年主编出版的C++课程系列教材的特点。

4.1 《C++程序设计教程》及其配套教材[4-5]

1) 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教材按程序设计方法演进发展的自然顺序及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三个关键期,将C++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单元,即结构化程序设计(1~4章)模块化程序设计(5~9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0~14章)。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编程能力的形成规律,便于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紧跟标准,内容求新。本书介绍的是标准C++,符合ANSI/ISO C++标准(包括1998第一版和2003第二版),引导读者按C++标准编写程序。本书对以往教材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如“指针就是地址,地址就是指针”等进行了澄清和纠正。

3) 不避难点,力求突破。许多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学习程序设计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未能突破实际编程中的难点问题,这与不少主流教材以各种理由极力回避难点有密切的关系。本书针对教学和实际编程中的难点(如递归、指针、动态内存分配、虚函数等),精挑多选范例程序,想方设法讲清讲透,力求使读者突破难点,学以致用,不致半途而废。

4) 范例程序,精心设计。程序是语法、算法、思想和方法有机结合的载体,是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学习程序设计离不开程序。书中大量的范例程序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和精心设计的,表达准确、简练,书写规范,示范性强。

配套教材《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分三部分:

1) 实验指导。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是本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共20个实验,每个实验通常包括调试题、编程题和选做题,供不同层次读者选用。

2) 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列举实际编程中提炼的典型和综合问题的编程范例,突出难点及其实用价值,使读者体会到难点不难,难点在实际编程中非常有用。所列范例程序涉及程序的结构化书写格式、程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实用的过程。

3)Visual C++ 6.0程序调试技术。这部分内容帮助读者熟练掌握主流的C++开发环境Visual C++ 6.0的程序调试技术,使他们具备主动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4.3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6]

1) 内容组织原则与4.2一致。

2) 内容取舍上,根据阅读对象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注重基础和系统,兼顾提高。内容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C++概述、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简单的输入输出、算法及其表示、流程控制)、模块化程序设计(函数、编译预处理、数组、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指针和引用)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对象、继承、派生、友元、虚函数、运算符重载、I/O流类库、模板、异常处理、命名空间等)。

3) 编写思路上,通过以基本语法和基本算法为主线的典型、综合范例程序,适时阐述有关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将C++语法、基本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培养。

4) 内容阐述上,注重概念准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简明扼要、举一反三、用例精练,便于教学和自学。范例程序表达简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

5) 难点处理上,不回避教学和实际编程中的难点,并适时提出扩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6) 内容的更新上,及时反映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对以往教材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如“引用型变量不占内存”等进行了澄清和纠正。

7) 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丰富、实用,包括实验与编程指导、学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电子教案、试卷库和课程网站等。

8) 教学的试点上,校内试用多年,几经调整,起点低,教学效果好。

4.4 《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7]

1) 学习指导。根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按章编排了相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典型例题和习题。为取得较好学习效果,按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三个关键期,共设置了三个单元测验。单元测验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及综合运用,目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实验指导。共有1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调试技术介绍、程序调试题、程序设计题和选做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强化其实际编程能力训练,激发其编程兴趣。

3) 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共8个专题,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综合编程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二级考试模拟试卷。

5)VC++ 6.0程序调试技术,包括使用VC++ 6.0 IDE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5结语

十多年来,教研组围绕C++课程,潜心教学、研究、建设和积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负反馈教学法,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4部,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Visual C++程序设计》)、1部省级精品教材(《C++程序设计教程》)和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取得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7-2009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1项,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等5项省级以上奖励。

精品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将继续沿着自底向上的建设路径,及时总结C++教材建设的经验,认真做好特色系列教材的编写、重印、修订、再版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教材建设的层次,不断扩大C++教材在校内、省内和国内的受益面。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刘维富,王春明,等. Visual 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2):18-20.

[2] 刘维富,陈建平,王春明,等. 浅谈“C++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2-97.

[3] 顾晖,刘维富,管致锦,等. 负反馈教学法的原理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4):102-104.

[4] 陈建平,刘维富,葛建芳. C++程序设计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5] 刘维富,葛建芳. 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6] 刘维富,陈建平,葛建芳,等.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前言.

[7] 刘维富,丁卫平,沈学华,等. 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前言.

C++ Programming Course Research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LIU Wei-fu, CHEN Jian-ping, WANG Chun-ming, GE Jian-fang, QIU Jian-lin, GU Hui

(Computer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 language and C++ course, and simply analyzes the textbook constuction’s actuality of domestic university in the C++ course; Secondly, the paper aims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 course, combines C++ course’s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idea, takes the understanding regulation of the student and the formation regulation of the programming ability as a basis, takes developping the student’s actual programm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as a target, elaborates the C++ series textbook’s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result.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继续优化教师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育素质1、学校将出台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和校本培训的重点。出台相关的评估细则和奖励政策。2、实施校本培训教研组长负责制,每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或弱势教师结对帮教,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的先锋带头作用。3、扎实开展教研中心推行的新的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每学科每单元每个年级至少要完成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公开课各一份(级部主任牵头,学科组长具体组织实施)。4、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5、突出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四课”(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三方面的联动式普及化培训。6、每月至少举行一次理论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观摩活动。7、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执讲一次剖析课(公开课)。校委会有关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师工作中去听评课,同时,学校建立干部与师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数每位领导干部每学期不少于15次,要求做好谈话记录。8、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举行教师教学反思交流会。二是座谈交流,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每月一次。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9、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六学习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学法的指导等内容的反思,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交流读书心得,确保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一课时。10、完善“三考一评制度。教研中心对此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改原来的每学期评估一次为每学年评估一次,上学期完成模拟讲课的评估,下学期完成限时备课、限时命题的评估,删除说课的内容,学年末教研中心进行抽测,二是模拟讲课由教研中心组织评委现场考核,不再进行录像评比;三是备课、讲评、命题的内容为本年级、本学科教材内容,教材教法业务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为全程教材,且偏重课改年级的新教材知识。二、探究、摸索、创新课堂教学,营造课改下的“生命课堂”1、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落实常规为前提。认真开展好备课活动,突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原则,利用周六备课日创造性地实施集体备课,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处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实行超周备课,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抓好“导入——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练习应用”这一模式的创造性运用。2、迎接好教研中心每学年进行一次的优质课的评选和每两学年进行一次的教学能手评选工作,今后威海市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参评必须在乳山市优质课和乳山市教学能手中产生。3、八、九年级教龄在5年以上且上学年度从事本学科、本年级教学的教师,本学年度,可使用上学年度的教案,但必须修改使用,且教案数与上课要相符;六七年级任课教师及八、九年级其余教师必须备详案。备课教案背面要在每节课后认真书写教后记。4、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作业要体现“质、量、阅、讲、练、集”六字方针:“质”,就是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差异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量”,就是数量要适宜,按相关学科各年级每天学生作业时间做好科学的分配。“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批阅,批阅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学生的1/3)相结合,但不可不批。“讲”,就是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进行讲评。“练”,就是对面上错误多的问题要进行形成性练习。“集”,就是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错题集。本学年度,作业备课仍然继续进行,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5、严格按教学进度教学。依据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进度不超前或推迟一个周,尤其是初四,绝不可提前结束课程。6、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营造生命课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一是课堂教学中提倡推广启发点拨式、讨论合作式、导学式、发现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方法意识”、“过程意识”、“实践意识”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测试题,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本学年,文科教学教师必须要精讲,突出学法指导,要做到60%—70%以上的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科学拟定单元测试题,认真剖析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努力做到单元清,要积极开展好学科活动课,对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要一个不漏地安排好课时,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史、地、政、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渗透,这四科的教师要制定翔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协同备课,互相提供素材,要围绕一个素材尽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识点。理科也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秀。要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讲练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7、每位教师均要做到听课数量足,每周至少一节,做到经常化;听课课型要全,听课同学科、相近学科的量要多。评课要有针对性,间评、总评要科学,反馈意见要及时,被听课教师教案背面要留有详细记录。本学年,我们要在怎样听评课上下功夫、深研讨,力求在听评课上创出特色型的新路子。8、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研究与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方面的作用。9、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建立作息时间,作业量课程表审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超量布置作业等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10、突出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及教师听评课、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与备课相一致等方面的过程管理,要一抓到底,决不松懈。每月15号左右进行一次常规督查工作,平日进行抽查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列入个人业务考核之中。11、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坚持每周听评课,努力提高听评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合理化建议。三、进一步以课改为突破口,以科研拉动教学改革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2、确定目标,深入研究根据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确定本学年我们要完成实验目标。3、加强科研,带动课改⑴完善学校科研机构,明细分工,明确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极富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⑵理清总体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工作:本学年学校科研工作分四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争取多面开花结果。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是:①课题立项研究。学校要立项重点课题,教科室制定出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教科室还要组织好各年级、各学科组的镇级课题立项研究工作。争取市成果推广会或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②校本课程开发。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实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搞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思路:a、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开发内容。b、通过竞聘,选择出特长合格的教师。c、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教师。d、教师选定学生,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师完善备课提纲,教科室负责验收,合格方可实施。f、学校统一规划活动场地,教师组织活动,教科室负责过程督导。g、学期末成果展示及评估,教科室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③激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指导、鼓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片段和经验积累,积极撰写实践经验性论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④加大力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争取被评为市综合实践优胜学校。四、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创出德育新特色1、在改进中完善优化学校德育工作。2、搞好德育主题、专题活动,搞好德育教育科研工作。3、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五、继续做好另外几个常规性工作1、做好语文、外语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工作。尝试分层测试,不断完善 音、体、美、信息技术的技能抽测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2、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的职级达标活动。3、进一步做好促优转差工作。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好自己的学困生档案。4、加大防辍力度,力求杜绝学生辍学,做好辍学边缘上的学生思想工作。六、继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在年内顺利通过威海市“电教示范校”的复查工作。重视校园网络和专用教室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市教研中心的检查中达标。向师生开放校园网 、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乳山教育城域网”等教学资源、 教学设施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师,应用于教学。七、考试安排及评估1、考试时间及命题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2、考试科目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3、教学质量评估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八、后勤工作①加强对后勤人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过紧日子的教育。教育学校设施管理人员充分挖潜,管好用好设备,提高使用效益。②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确定重点治理方案。继续实施校务、政务公开制度。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灶团管理制度。使师生伙食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④搞好校园经济和勤工俭学,为办学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⑤进一步加强学校设施、财物的管理。层层把关,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立下“责任状”,定期进行勘察,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确保学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⑥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八、教育投入①整修供暖设施,投资5000元。②新建微机教室1个,预计投资8000元。③学校小商店改造计划投资8800元④购置10台 微机,投资35000元⑤仪器订购投资5000元⑥购置图书投资2000元⑦购置数码相机需8000元新学年、新理念、新课改,唤起了新挑战,燃起了新希望。我们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用智慧开拓创新——创造冯家镇初中教育的丰硕成果!预祝全体教师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学年里合家安康,工作、学习、生活更加如意!

结构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启航上路;描摹演绎;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66-03

【作者简介】汤建英,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江苏宜兴,214200)。

教学主张不是一时一境拍脑袋的思考结果,也不是书本上理论和方法的直接照搬,更不像我们酒店里看到的一桌子的现成饭菜。它如一棵大树的生长,必须经历播种、发芽、浇水、施肥、剪枝、挂果的过程,这棵树是唯一的“这一棵”,具有个人性;是生长在课堂这片土壤里的,具有实践性;是需要很多时光打磨和岁月积淀的,具有长期性;是为了追求“好教育”这一价值取向的,具有价值性;教学主张是“活”的思想,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生命力。

笔者的数学教学主张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一主张的形成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二十七年在课堂一线的拼搏,四十几节数学公开课,不间断的数学教学理论学习,参与的十多个课题研究,发表或获奖的五十多篇文章,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数学教学口号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着把零星的内隐的数学学科理解、数学教学理念转化为自我的外在的语言表达。如乔布斯所说:你必须相信生命中的点滴会在你的未来以某种方式连接。同样,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会在你未来的教学生命中以某种方式连接,对于笔者来说这种方式便是提炼出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更反映在它得天独厚地给人以思维的教育。学生通过模拟,经历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学习基本的思维方式,具备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品质,学会独立地数学式地思考,从而形成理性思考的好习惯。这是一个人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更有创意地生活的需要。

启航上路:一门课程和一个人

1990年,笔者踏上工作岗位第4年时参与了省级“八五”课题“整体、合作、优化、发展”的研究,当时实验班里开设了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叫“思维训练”,由笔者负责。该课程没有计划,没有教材,没有范例,完全要自己组织和选择素材,备课、上课完全是创造性的发挥。一方面很痛苦,一节课要花一周的时间找资料、备课、做幻灯片;另一方面又很刺激,全新的尝试,学生课上表现出的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激越,常让人兴奋不已。

渐渐地,“思维”这个词进入了笔者的话语系统,成为实践指向。“课程”即跑道之意,“思维训练”这门全新的课程把笔者领上了一条思维教学研究的跑道。

有人说:风景于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同行、一起欣赏。笔者一直很感激带自己走上思维教学之路欣赏思维曼妙风景的钱阳辉校长,因为他,笔者知道了奥苏贝尔、加里培林、张奠宙等教育名家;因为他,笔者有幸阅读了《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青浦实验启示录》《数学教育哲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等教育学名著;因为他,笔者尝试着“首次慢动,逐步加速”,努力去感受“言传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因为他,笔者才有了对“通过教育的科学使教育技术上升为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在他的鼓励下,1990年笔者对自己所教的两个一年级班级进行了两种不同教材体系的教学,一个班级按照教材顺序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个班级按照笔者所认知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去教学,改变后的顺序就是后来新教材的编排顺序。这个阶段是一个导师为笔者播下了“思维教学”的种子,并且生根发了芽。

描摹演绎:公开课和常态课

教学主张必定是在课堂中“长”出来的。如果说日复一日的常态课是阳光和雨水的话,那一节节公开课就仿佛是不定期施下的养料。有了方向,还需要路径,笔者在寻找。

那么多节公开课,总有几节是重要的节点。工作的第三年就上了第一次全市公开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那节课笔者知道了数学课堂上“规律”“方法”的重要性。

1993年,学校举行全市公开教学活动,笔者上的是《小数和复名数》,一节难度颇大,参考资料极少的课。笔者在向王秀蕙教导、徐瑞龙校长请教后,尝试用知识组块、思维统整的方式设计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不知上了多少遍,从无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赛教到“教海探航”展示课,再到第一次参评特级的赛教课,从1998年上到2004年,与别人对这节课的设计不同的是,笔者的思维含量更大,像把一张长条纸对折一次、两次……可以得到不同的几分之一,这是几何级数思想的孕伏。

1999年,笔者和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叶季明同台展示,上的是《圆面积的计算》一课。笔者舍弃了最后圆面积计算公式应用的环节,举全力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先是直觉猜想面积大小,再是把圆分别转化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图形,通过已知图形的面积、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多维度多途径验证推导出圆面积计算方法。现在看那节课,才发现其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当时强调“双基”的教学,舍弃公式应用环节,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二是若干年后,笔者才醒悟到这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一次有意义实践。这在新课程改革还未推开的1999年可以说是创新之举。

一些公开课的尝试让笔者更加明确了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即为了孩子思维的提升和心智的荣耀。后面更多的就是自己在常态教学中对思维教学的实践和领悟。

在面对思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笔者常会用一种感性解读、形象描摹的方式。1999年开始,学校把笔者安排到六年级教学,教学内容难度的加深,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错误增加,困难增加。如何让学生走出错误的泥淖,在否定中前进?很庆幸,这时笔者接触到了“错误是资源”的理念,知道了面对学生错误教师该起的作用是“引领”。笔者把自己接触到的诗文写作术语――起承转合,拿来为我所用,并用这四个字总结出引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的常用策略。起:追根究底,顺藤摸瓜;承:将错就错,不攻自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转:峰回路转,正本清源;合:融会贯通,渐入佳境。

曾读到一篇文章,大概是这样说的:思维就像是水,放在圆形的容器里,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形的容器里,它就是方的。受此文章的影响,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另辟蹊径,用水的特性去比照思维的教学,从五个方面对思维教学的实践作了形象化的提炼。一是思维如水,当川流不息;二是思维如水,当动静皆宜;三是思维如水,当因势利导;四是思维如水,当循序渐进;五是思维如水,当刚柔相济。2005年《无锡教育》的“名师讲坛”专栏以“追求思维如水的教学境界”为题对笔者的思维教学特色做了推介。

思维是无法教的,怎样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回顾以往“思维训练”课上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结合观察和聆听到的显示学生思维特质的语言,笔者总结了这样四句话:“让我来”“我要问”“我还有”“你错了”。从那时至今,笔者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第一节课上告诉学生这四句话,告诉他们常说这四句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聪明。2009年时教过的冷和同学曾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发现了错误,笔者转告苏教版教材的主编王林老师后,他回复邮件表示“教材此处确实有错,下次改正”。

笔者一直比较喜欢语文,参加自学考试用一年半的时间通过了难度较高的十门课程,取得了“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本科函授入门考试则与初高中的语文老师同场竞争,笔者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顺利入学。笔者很感谢这段中文学习的经历,文理并不相悖,数学教学和研究都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数学的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的生动和智慧。

理性回归:做课题和写论文

一棵树不可由其恣意生长,为了主干的粗壮,为了果实的饱满,到了一定的阶段,长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剪枝。

“十二五”期间学校有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结题时笔者概括出了水涨船高、里应外合、兴趣引路、结构搭建等十大策略。在“结构搭建”的策略研究中,我们尝试在上课时画一棵大树,分成四个大树枝,让学生把单元内容贴到相应的枝丫上,一棵知识树便“长”成了,由此统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这是一个学期内容的知识建构,不同年级不同知识间同样可以寻找关联,打开通道,凝练成结构。在一些课题研究课中,笔者和同伴们一起注重对教材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前后挂钩、左右牵连,从而实现思维的系统化。像秦奇老师的《表面积的变化》,潘秋英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吴永琴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课都注重了沟通,优化了结构。

2003年参评无锡市名教师时,钱阳辉校长便为笔者概括了十六字的教学风格:自然流畅、注重沟通、富于变化、充满智慧。

“问题解决数学教学”的再研究。学校的“十一五”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笔者是该课题的具体负责者,着重研究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题顺利地高质量结题。2013年,笔者教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后,发现课堂没有开始那样的活跃。怎样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什么是学生思维力提升的新的增长点?笔者结合2011版新课标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结合自己平时四句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的“我要问”,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让学生在课上发现和提出问题。笔者首先统计了现行教材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题设计,充分用好这些习题;其次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问,有固定环节的发问,有随时随地的发问。2013年借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选的契机,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重点研究,每天的数学课上,笔者都能收获到来自学生提问的惊喜。课上学生变“被压制”到“被激发”,变“被漠视”为“被尊重”,变“被遮蔽”为“被敞亮”,变“被挫败”为“被实现”。

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系列研究,前后经历了一节公开课、一次写作,再一次写作和再一节公开课的研究,时间跨度有十五年。1999年上了那节《圆面积的计算》,让笔者懵懂中接触到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但那时只知道是“猜想、转化、验证”。2005年参与蔡守龙、彭刚主编的《数学课堂教学诊断》的写作,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才撩开这两种推理方式的面纱,并回看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自己已经无意识地不自觉地经常使用,于是写了一章关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文字。但那次的写作演绎的多,借鉴的多,自己实践和思考的只是皮毛,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2011版数学新课标赫然提出要重视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能力的培养,于是笔者对两者进行了更多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笔者仔细阅读了波利亚的《数学与猜想》一书,并学习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和杨振宁的相关文章,史宁中说:“总结我们国家五十年的数学教育,数学的基本思想,不光数学,在其他科学也是,就两个: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对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缺乏经验,而合情推理又比较难教,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2012年撰写了《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一文,该文获得了江苏省教研中心评选的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在“江苏省小学数学2012名师论坛暨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作了交流和汇报。2014年上半年笔者在教学新时空上了一节示范课《3的倍数的特征》,又进行了一次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合情与演绎结合的有效尝试。

教学主张建构的过程,必定有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一个人是笔者,一群人不仅仅指导师、同伴,更有那一群群可爱的孩子,脱离他们的教学主张必定是虚无、空洞、乏力的,主张必定是为孩子的主张。教学主张的建构必定有一个人和很多书的耳鬓厮磨,不读书,无法获得一个学术上俯视的高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方能由外至内,由厚变薄。教学主张的建构,必定有一个人和很多课的纠缠不休,同一节课前后不计其数的修改,不同课上演绎和归纳不同的教学见地。教学主张的建构必定有一个人和一篇篇文章的较劲搏击,那里有恨不得杀出一条血路的痛苦,那里有自己和自己午夜对话的宁静,那里有破茧成蝶后照见阳光的欢畅。

上一篇: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表演形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