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管理方式探讨

时间:2022-12-27 11:01:42

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管理方式探讨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见,高水平专业群承担着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任,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标准的探索者,与以往的专业建设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术、技能与方法运用于项目周期全过程,从而实现质量、成本、时间三者平衡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职能型管理方式,项目管理职能由项目承担单位对应职能部门实施,优点是项目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缺点是项目组成员受项目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双重指挥,可能会无所适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二是独立项目型管理方式,项目组按照需要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在单位职能部门不直接干预,优点是责任明确,决策效率高,缺点是需要配备大量专业化的项目人员,容易与日常活动变成“两回事”;三是矩阵型管理方式,将职能型管理与项目型管理结合起来,可以从项目所在单位抽调专业人员,项目结束后再回到原部门。第三种方式是一种“大会战”“突击队”的方式,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我国高速动车组的研制就采取了矩阵式管理方式。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目标高端性、任务专业性、内容复杂性、目标多元性和长周期性,决定了需要利用所在单位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又要与这一专业群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如果仅依靠专业群原有力量,就等同于将项目建设作为常规工作,陷入示范校、骨干校专业建设的路径依赖,严重弱化项目管理,注定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由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达不到“双高”要求,如果项目所在单位所有职能部门人员都参与项目建设,不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办学水平的突破,而且还可能因职责不清而延缓项目进程。最为可行的途径,就是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构建矩阵型组织,既弥补专业群原有力量的不足,又保持与职能管理部门的联系。为了实现矩阵式组织的高效运行,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成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把握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方向,根据项目目标为专业群配置各种资源,确保项目目标实现。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承上启下的协调机构,重点是指导和监督项目组落实领导小组决定,并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调整方案。为了保证资源调配的高效性,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项目办公室人员应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的人员。

其次,构建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是推动专业群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基本依靠。在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较弱的条件下,应制定合理的专业群教学团队发展规划,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途径,形成在国际职教界和国内产业界均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群。在培养计划中,对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并实现两部分教师的相互促进。

在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应重点进行产业数字化技术和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学习。最后,构建项目成果推广机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根本宗旨是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产生国际先进的标准和制度。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该与专业群教学团队密切配合,大力推进专业数字化和课程数字化,开发出可供国际借鉴的绿色专业教学标准,为世界提供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

作者:崔发周

上一篇:独立学院转设过程财务资产解决措施 下一篇:艺术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