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教育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2-11-26 11:45:56

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教育的创新路径

摘要:理工科高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思政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规律,开辟思政育人新路径,是思政育人的应有之职。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是任务,也是责任,理工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创新路径才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文化是深厚的培养基础,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四史”为纽带,营造革命的文化,理工科的学子将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四史”教育为题材,开辟对话新渠道,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理工科知识奉献社会。以“四史”教育为契机,开辟思政育人新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互动环节上感受历史的力量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四史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1〕。认真学习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四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总布局,在建党百年之际,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为理工科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

1充分认识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教育的必要性

“四史”的学习,贯彻到全党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筑坚强的堡垒,其中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帮助青年学生转变身份,步入社会的桥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理工科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学生学科特点,思政育人还需要合理建构,与当下“四史”教育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理工科高校,大多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人文知识课程不及文科院校系统;“四史”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上也不及文科院校全面。理工科教师,多数是工科出身,在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上,往往轻人文重理科,这对于嵌入“四史”教育会有一些影响。所以,理工科高校把“四史”教育嵌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尤为重要,也更具挑战性。诸如,纯工科教师如何自身嵌入“四史”教育,以便更能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担当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与专业老师、学生开辟“三全育人”,把理工科院校打造成一个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基地。当前各理工类高校都在大力践行落实思政育人政策,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中嵌入“四史”教育,可以巩固思政教育的基础。只有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四史”学习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育全过程,才能让“四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才能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必须让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意识先行,同时发动全员参与、确保各环节衔接协同,以实现体制机制的高效运转,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3〕。

2以“四史”教育为纽带,营造校园文化

2.1营造人文精神氛围,让学生学会抬头仰望星空

人文精神可以引导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走向。作为理工科高校,要用人文精神引领教育和研究,规避唯科学理论的负面影响。可以有效利用重点文化设施,国家重大活动等契机,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理论创新,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加强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

2.2重视校园人文氛围的打造,形成行为文化

学校可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四史”方面著名专家学者、其他学校优秀思政教师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思政教育。同时校内可以组建学生“四史宣讲团”,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通过理工科学生自己的角度来学习和宣扬“四史”,在组建中学习,在学习中组建。

2.3建立帮扶机制,形成制度文化

校党委书记作为总抓手,制定高校整体规划纲要,设立总体推进目标,做学校的“四史”总体设计师;各二级院系党委书记,肩负起责任,对各教职工、各班级学生做指导和监督工作,做师生的“四史”工程师;各班级党团支部书记,发挥一线带头作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身作则,做好积极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做同学的“四史”建造师。三位一体,动员起学校各级学生会,班级干部,党团员等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形成一帮一机制,精准育人,全面提高。

2.4加强红色基因建设,形成物质文化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收集当地“四史”文化素材,挖掘思政文化内涵,发现红色基因。在精神建设过程中,稳步推进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除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外,各二级学院应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教育,从理工科课程中发掘,在产品设计中添加,让文化从书本中走到学生中去,鼓励跨学科设计,理科是文科的载体,要让理科在文科中浸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5建立校园育人共同体,形成精神文化

高校是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阵地,扣上它,往往并非一劳永逸,我们要不断地、反复地扣。在高校内,要动员起全校的有生力量,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态势,营造育人共同体。除思政课堂、理工科课程之外,对于学生宿舍、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甚至是校园超市,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生活环境,都要多角度,立体式的进行“四史”的嵌入,做到思政育人,发挥各个岗位的育人功能。引导思想信念,让学生浸润在精神文化中。

3以“四史”教育为题材,开辟新的对话渠道

3.1加强课程内容调整

目前既有的思政课程,包括但不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5门课程。他们并非根据“四史”教学内容设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应该得到修改和完善。近年新开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做了很好的补充,可结合相关的纪录片、党史党课的视频内容,进行课上和课后的互动,展示“四史”中中国共产党的磅礴力量,国家体制的优势特点,引导学生大胆的发言,参与讨论。在日常教学中,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理工科课程形成于自然认知的基础上,缺少人文社会科学的引导和启示。“理工男”往往更注重加强技术的掌握、科学思维的培养,缺少家国情怀和政治观念。应该加强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占比,调和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这并非在完成教学工作后,做“四史”相关的拓展和教学,“四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融的思想洗礼〔4〕。而在理工科高校,更是要从理工科课程内容中进行挖掘,比如一些代表人物的历史回顾,理论提出的历史环境,成果达成的历史背景,充分运用学科历史、相关人物历史的丰富教育资源,放在“四史”话语体系中来谈,在课程中,形成文理互助,寓教于乐,在课程中深化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在循循渐进中,将“四史”教育融入理工课堂,逐步提高理工科高校师生的相关素养与基础。

3.2招聘大量文科老师,每个院系驻派文科专干,负责思政教育、“四史”教育

各学校要按着教育部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要统筹好“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5〕。结合院系教学内容、教学安排,适当的计划与安排。建立评比机制,掌握水平提升的过程与程度,方能因地制宜开展思政育人教育。对于其他育人主体,科任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其内心要构建全面育人,“四史”育人的整体大局观念。提升其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尤其以理工科科任老师为重点,有些老师自身都欠缺思政水平,更不用谈课程思政与思政育人。

3.3提高客体接受意愿

目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基本离不开网络和手机,尤其对于“95后”“00后”学生,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已经成为常态,获取课程知识也往往走向碎片化,对于网课的接受和认可度普遍增高。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教师的课上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渠道和来源。如果老师能够借此渠道加强与学生的课上与课后的互动,顺畅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助同学们解决课程问题,可以拉动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就是说,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时代,都是教师必须要主动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6〕。

4以“四史”教育为契机,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

4.1发挥历史沿革优势辽宁科技学院(以下简称辽科),地处辽宁省本溪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辽科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学院。辽科见证了本溪市的成长,可以大力借助这样的历史沿革优势,构建校史馆,把学校自身的历史讲好,同时要搭配“四史”内容。比如学校建立时,辽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贡献,在中国共产党过去一百年中,得到了哪些成长与启示;“明道明德,求新求实”的校训揭示了哪些人文理念;学校的历史人物,辽科的人文精神等都可以浓缩到校史馆进行展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发挥这样独特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师生了解学校的传统文化,更能认同“四史”中的伟大精神。

4.2发挥学校区位优势

以辽科的冶金和生物医药专业为例,可以就地取材,发挥区位优势。对于冶金专业的师生,可以组织到本溪钢铁各厂区进行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本溪钢铁厂的历史沿革、本钢精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同时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东北人民的热情和力量;对于生物医药专业的师生,中国药都近在咫尺,方便师生了解他的伟大建设,伟大工程孕育伟大精神,让学生们在历史中体悟历史,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提高自身认识水平。还可结合本溪市当地特色,比如东北抗日联合军的诞生与发展,本溪平顶山上的军事碉堡群、掩体(对于平顶山战役,解放本溪战争的历史见证)等。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变为学校思政课的丰富教材,组织师生到纪念馆、遗址参观学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同时可开展历史剧的重现,重走抗联路,徒步百里行,红色手工制作等活动,同“四史”教育联系起来。让师生在一次次情真意切的活动中,加强对“四史”的深切感悟和学习。

4.3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7〕辽科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刚刚成立不久,未来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在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下,要切实把党的“四史”教育,其他创新理论带入课堂,带进学生的头脑中。可以大胆尝试为学生开辟辅修第二专业,尝试对本科生的培养,为将来本科生的招生打下教学和教资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J〕.求是,2021(11):4-9.

〔2〕陈绍辉.推进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4):1.

〔3〕张红玲,王晓娜.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的新时代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21,4(06):138-141.

〔4〕虞志坚.“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江淮论坛,2020(06):17-21.

〔5〕周苏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1(04):106-110.

〔6〕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56-60.

〔7〕焦扬.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N〕.人民日报,2021-01-08(09).

作者:荆文浩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档案馆建设与校园文化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