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时间:2022-11-16 10:47:41

应用型本科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近年来,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巨大推动以及新型产业模式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立在“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上的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这种新型业态呈现出无边界的职业生涯、虚拟化的雇用模式、就业状态不确定性加剧等显著特征,对传统就业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种颠覆性改变,也对未来的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问题提出了更高地挑战。通过产教融合手段,促进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创新需求有机衔接,是应用型高校主动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契合这一现实背景,是高校教育应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介绍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结合职业胜任力理论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1职业胜任力理论与就业能力培养的耦合性

“胜任力“一词最早是在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提出,本意是通过“胜任力”来衡量从业者在某个领域认知及行为技能程度特征。从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视角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奠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职业胜任力理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具有耦合性的。

2职业胜任力视角下电子商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路径设计原则

2.1以生为本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围绕学生需求”的原则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塑造,为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对接行业标准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顶层设计中必须紧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适应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并开发具体的实践项目。2.3侧重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第二课堂、教师工作室多维度、多层面的塑造和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能力、电商运营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

2.4借力产教融合

本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立7年以来,一直在走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深度合作了本地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引入真实案例进课堂,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专业自我发展及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下进行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提前明晰并适应行业岗位需求。

3职业胜任力视角下电子商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的实施

遵循职业胜任力理论,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完成电子商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过程(见图1)。

3.1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

充分的调研是了解行业需求的必要环节,是设立正确客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的重要前提,通过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梳理行业岗位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奠定基础。

3.2邀请专家论证,确定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依托市场调研获得的数据信息,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结合,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同时,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制定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3.3尝试多措并举,实施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维度分别推进,通过校内环节主要实现职业认知学习以及职业基础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外环节,实现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与职业复合能力的培养(见图2)。3.3.1课内: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真实工作情景的课堂革命2015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入选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以及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试点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同时顺应学校的整体转型战略部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发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成果导向(OBE)、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校企合作4类不同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共计11门,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部分专业骨干课程。在上述课程建设中,积极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认识企业真实项目,了解企业工作过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为职业认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3.2课后:以小组项目化演练为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又关注实践能力培养。课上有限引领,更多是启发学生在课下完成项目的实践,在组织形式上设计了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研、策划、实施、评价等过程,完成项目实践要求。课下项目作业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效补足了课上教学的缺陷。3.3.3课下:以综合实训为依托,完成职业基础技能的纵深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第2、3、4、5、6、7六个学期,分别设置了综合实训环节,即在本学期理论课程完成后,利用两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围绕本学期专业核心课程研究进行综合实训周的演练。如:开设在第4学期网络营销综合实训、第5学期客户关系管理综合实训等。通过实训环节,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是对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电商运营、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模块的培养,学生掌握相应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为职业基础技能的纵深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综合实训周的设计本着宏观—微观,整体—个体的思路进行,大一是培养学科基础,实现专业认知的阶段,通过电商沙盘综合实训使学生对电商运营的全流程有初步的了解,在校内完成。到了大二、大三逐渐引入企业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对于各电商模块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学生从校内逐渐走向校外,学生到企业中感受企业文化、企业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与人交流和沟通,做职业发展潜力的塑造。除此之外,和职业相关的人际交往、组织领导、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就业能力,都可以在这个环节得到培养。3.3.4校外:以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为平台,激发学生职业创新思维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见习和实习是学生接触未来职业场景的真实演练,高度反映了在真实职场中的各类情景。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等,主动监测学生在校外实践实习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和纠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有效纠正学生由知识体系向技能体系转变中的一些不当行为。第一,通过上述追踪和调查,可以直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的评价,根据用人单位的实时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修正,以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第二,在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劣势、适应岗位及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乐观向上、开放包容的职业态度。第三,鼓励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加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积极拓展自身的人际网络。

3.4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了校、企、生三方的合作共同体,由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本人三方各自完成,实习结束后,校、企、生三方分别对本次实习情况给予评价,按照一定比例合算作为该生本次实习成绩。在该体系中,明确了实习全过程以及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等问题。企业为了寻求高校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愿意与高校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为企业储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重视企业、学生、社会等方面的反馈情况,定期走访,获取一手数据信息,通过反馈信息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转变不健康的就业观念,帮助了解当前就业形势,鼓励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厘清自身的职业特征,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有目的的规划日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质量。

3.5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也是重要保障。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师资上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学队伍年轻化:本专业共12名专任教师,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以上。青年教师善于敏锐捕捉行业发展动态,探索新兴行业模式,带领学生尝试产品在各类新型平台运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具有独特优势。(2)双师资格普及化:本专业具备双师型资格教师11名,占90%以上。其中高级电子商务师3名、跨境电商师2名、新媒体运营管理师2名、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6名。双师型教师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坚实基础和后盾,是行业背景教师的引领,是高质量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保障。

4结语

以职业胜任力为视角,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就业技能的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几年来在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认识到专业的核心实践能力就是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深度产教整合多项举措的推进,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尚有不足,未来的专业建设方向将依旧在此目标上继续推进和前行。

参考文献

[1]戴理达.全球竞争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接职业胜任力的路径研究[J].教育导刊,2019(3):82-88.

[2]林栋.新就业形态下高职学生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15):75-80.

[3]张宝玉.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8):29-31.

[4]冉爽,蒋水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重庆市市属高校的调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5):75-83.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A].2015-10-23.

[6]雷晓斌,李娜.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索——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107-112.

[7]苏显春.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2):60-63.

[8]杜明义.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OBE和OBE模式比较与借鉴[J].职教通讯,2019(18):55-63.

作者:张坤 崔娟敏 宋波 胡晶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上一篇: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路径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