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04 05:48:06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摘 要: 当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及自主创业意识淡漠的现状,探讨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院校 创业教育 路径探析

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潘懋元先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或单科性(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三大类[1]。根据这一分类,除了“985工程”及“211工程”所包含的重点高校外,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新建院校均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它们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系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七章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宣传创业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帮助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现状

(一)“就业难”与“招聘难”两难并存

近几年,我国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2011年约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达到近700万。尽管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考研、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参加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相比之下企业求贤若渴,不惜高薪。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两难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仍存在社会人才需求快速变化与大学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企业对专门知识、技能需要与大学现行教学内容及专业设置不太匹配、个体就业偏好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等矛盾,也反映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还不够紧密,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要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淡漠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政策、税收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非常小。麦克思(MyCOS)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据其“2012届大学毕业生流向年度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呈现出学历层次越高,自主创业意愿越低,经济发达地区低于中西部地区的趋势。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目前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创业意识较为淡漠。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体现在“三个应用”上,即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3]。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老牌研究型大学和各类职校之间,不少还是资源整合后升本建院的。受传统思维和固有办学模式的影响,在发展定位、教学评价机制及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改善,不能只追求科研论文数量,关注硕士点、博士点的申报,不能按学术型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加强对师生的创业文化宣传,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探

(一)广泛宣传创业文化,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

对于创业文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对其定义也有不同的表述,但大多将其认为是社会文化整体系统中的一个文化丛,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这种文化在大学生创业行动上表现为崇尚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宽容创业挫折等[4]。

我国传统文化比较强调传承、稳定,不太鼓励创新和创业。尽管现在社会上都接受了高校“不包分配”的事实,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考上大学是学生的唯一出路,毕业后才能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公司工作。这种传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二)积极开展创业主体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参与的主要活动。音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还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利用校广播、网络、校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渠道宣传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意义,能潜移默化地对师生产生影响。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成功的企业,或者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友或社会上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来学校开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一直重视创业教育的实施。在2013年5月至10月间,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通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陆续开展了多种创业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我国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专利申请流程等相关知识,多角度鼓励他们要做一个“敢想、敢做、敢拼”的大学生。这些昔日熟悉的同学或学长成功创业成为各公司的总经理、负责人的事迹,使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大家的创业欲望和热情,也增强了创业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对于营造谈创业、想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校园创业氛围很有益处。

(三)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创业制度。

目前尽管多数高校很关注专业教育的开展,但是这种教育理念还没有明确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虽然学校组织了众多的有关创业教育的活动,但大都没有系统的创业学课程,而这一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以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学分支,成为MBA的必修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大多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而经济社会不仅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工作,更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利润的双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重新定位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把“创业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方面,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尝试设置创业实践学分和创业课程学分,激励具有创业精神且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使大学生不仅怀有创业激情,且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当然,我们不否认创业教育属于个性教育的本质,所以学校在学籍及学生管理上应给予理解和制度上的支持,帮助“想”创业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创业中的困难。如实行“导师制”或者提供信息和场所等,采取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的合作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经历着重大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领域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科学地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03-108.

[2]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55.

[3]仲计水.坚定不移地走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J].北京教育,2007(Z1).

[4]芮鸿岩,杨桂元,林刚.大学创业文化的培育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9:65-68.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Y2

01215);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106)。

上一篇: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形教育探析 下一篇:毕业生就业类型及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