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视角下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30 10:46:2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视角下的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开始,界定出了非营利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特点,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非盈利视角下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 人力资源

一、非营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一样,都需要吸引、招纳合适自己单位的潜在员工,并不断地采取机制激励员工,保留住优秀的职员。不断的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组织运转效率,让职工在组织内部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任何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共同目标。但是,非营利组织又不同于其他事业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多样化、理想化和公益性等特殊的性质。

从进单位开始,员工就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职工和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和责任的纠纷,所以单位员工的思想素质和社会整体人力资源的平均水平相比,就要高出很多,对主管和组织的期待也要比对企业的期待更高。所以,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在每一个管理层次上,都要体现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努力强调单位宗旨和理念,让组织和员工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性。

二、非营利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营利性,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就与其他单位存在着不同。

1.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在规模要求上,要不断扩大单位的人力资源规模,积极招聘录用外部优秀人员,同时也注重对内部人才的潜力开发。在资源结构要求上,要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使之成为中高级专业人才;为青年人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对申请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增加。在层次要求上,培养整体素质优良的团队,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关键岗位采取扩大机制,采用教育途径和人才培训,以能力就任。在凝聚力要求上,完善对于重要岗位人才选拔的优先聘用和评价认可机制,招贤纳士、广开门路,凝聚一批来自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地域的人才。在效能要求上,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和奖励机制,按市场制度实行工资发放,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让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所做的贡献与其收益是成正比,真正实现人才的价值和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发挥。

2.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聘录用之前就已进行了全方位的职位分析。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其非营利性特点,在进行招聘录用工作的时候,除要求人员的基本专业素质过硬之外,还要求人员有良好的内在素质修养和道德思想品质。只有按照这样的要求出发,成员才能在单位后期的管理工作里较快地熟悉业务和融入组织,理解单位的事业理念,从内心里愿意为单位服务,和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组织目标,从而使单位获得最大效益。

3.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管理理念的研究出现,能让事业单位的组织工作减少重复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事业单位为了满足长远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得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和开发。以核心能力和战略为指导的方向,制定培训开发体系,大力培养员工的核心技术专长,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着文化程度的优势,适度培养,便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需要,成为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相对应的也应该加强员工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4.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薪酬是员工做出贡献的最直接体现,也可以通过薪酬发放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根据研究发现,员工在关注自己获得回报多少的同时,也会自觉比较与周围人的差距。所以在薪酬发放的管理时得注意公平性,包括内部和外部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公平性。构建一个公正的薪酬体系,不仅可以保留住大量的内部优秀人才,同时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部人才加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5.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竞争性原则,这种方式往往只注重对员工个人的成绩评定,并且管理方式也是依照量化管理来对此进行评价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知识型员工感到不公平,及容易击垮他们对企业建立起来的认同感。长久下去,会大大降低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单位人才的流失。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注重的应该是团队的合作性,绩效考核是团队的综合水平能力,这样不单单组建了一个优秀团队,更加强了个人与团队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让每个优秀的人才都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和工作热情,提升整个团队乃至事业单位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文皓.浅谈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36-36

[2]齐秀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3:53-55

[3]常勇斌.基于非营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商情,2011,29:87-87

[4]林丽群.中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

上一篇:事业单位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KPI的医院绩效考核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