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30 10:23:52

创设情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其智慧,发展其思维,增强其发现、探究的求知欲,唤醒其质疑、猜想意识。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类型,探讨了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情境 创设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渲染出一种优美的、益智的、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利于提高能力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创造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一、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类型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生动、鲜活的学习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导入情境

数学教学中,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伊始就进入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之中,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既宽松、充满趣味、又颇具启发性的情境,以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学习状态,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性习题导入、学生动手实验导入、趣味性游戏导入等方式开启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

(二)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巧妙设置一定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求知需求。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主动探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故事情境

历史中、生活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名人轶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情境。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先贤的人格魅力和数学精神,收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品质的教育。

(四)实验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动手操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实验、创设实验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把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五)游戏情境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会对一些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数学游戏,创设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提高其学习效率。

(六)即时动态生成情境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有开放性、创新性,也具有即时动态生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见机行事、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尊重他们的创新想法和观点,并加以指导。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唯一的教学方案简单执行的过程,而是基于一定数学学习基础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能预设这些可能的动态过程,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及时调节教学环节,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合作情境

数学新课标指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培养其合作能力的情境,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拓宽其学习思路,使学生协同合作,学得更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亦可应用于生活,如此,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并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各部分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课程前后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学习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新旧知识,创设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减弱条件的新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判断,以从中得出新结论或发现新规律。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追求人文情趣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美育,数学故事、数学名人轶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本质,用这些数学文化故事创设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了解数学史,提高其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会被这些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感人数学故事所感动,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

[2]李彦会.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上一篇:利用“助教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韩国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