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研究型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时间:2022-10-30 10:11:05

巧设研究型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摘 要]与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不同,研究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在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的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结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研究型课堂;数学思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77-01

研究型课堂提出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教师在进行研究型课堂的教学设计时需要注重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学会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设计探究性问题:

(1)分别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上面两个图形的大小?

在问题(1)的引导下,学生肯定会利用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思考,紧接着的问题(2)就能促进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重叠法,有的学生用剪切拼装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够阐述自己的方法,同时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说明。

显然,在课堂上设计探索性的问题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通过交流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情境模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由于受到年纪和阅历的限制,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以及逻辑关系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达到掌握相P知识的目的。

如,教学“左、中、右”的位置概念时,可以给出图形(左边是正方形、中间是圆形、右边是三角形):

(1)( )在左边,( )在右边,( )在中间;

(2)( )在正方形的右边,( )在圆形的右边;

(3)( )在三角形的左边,( )在圆形的左边。

通过这种和情景结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的相对位置进行思考,最终获取“左、中、右”的位置概念。

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

三、把握关键,引导学生提升经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步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促使学生的能力和经验不断提升。

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设置习题:小明要买一本10元钱的书,他的零花钱中有1元、2元、5元三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数量不限,问:小明一共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式?

显然,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就会思考:怎么组合才能符合题目中的要求?

这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转化:有1、2、5三个数字,怎样组合才能使得它们相加的结果等于10?

这样,学生就会寻找这两个习题之间的联系,也能够将简单的人民币组合问题转化为数字之间的运算,不知不觉中就将生活中的例子转变成为一个数学问题。

可以发现,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将复杂的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来让学生研究,在学生积极思考之后,再由教师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学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使学生的研究经验得到很好的提升,这也是研究型课堂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研究型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童 夏)

上一篇: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研... 下一篇:利用微课让数学教学充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