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B

时间:2022-10-30 08:36:48

浅谈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B

摘 要: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项深入、延伸活动,是发展幼儿对主题经验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探索学习欲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题活动;师幼互动;问题激趣

一、观察、分析――预设互动

在每一个新主题开展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主题目标与幼儿认识发展需求进行仔细分析与规划,尤其是在创设个别化区域环境时要预设好每一个区域内幼儿在与环境、墙面及材料互动时所要达到哪些能力水平,如,自主探索学习、表达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为此,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由的、宽松的,教师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是丰富的,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支持的。其次是对个别化分享交流讲评的预设,教师需要有目的性地观察某一区域,预设幼儿近期在该区域内发生的问题或者经验的提升、新问题的生成等,有针对性地放在个别化分享交流中与集体幼儿一同讨论,分享经验。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下的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我预设选择了一个语言角区域内关于冬天的散文诗分享学习交流。我与幼儿就“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当大部分幼儿做出肯定的表示时,昊×说“不喜欢!因为冬天容易感冒,很冷的!”由于之前预设到幼儿可能存在否定的答案,于是回应道:“是的,那我们在冬天里应该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不感冒?”让幼儿分享请洗手、多喝水、重保暖、强健体等有关生活健康的经验,最后以“冬天是一个让我们学会照顾自己的季节”来小结,帮助幼儿减弱对冬天的消极情绪。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开放性提问的一种思维逻辑的扩散,幼儿从散文、故事中去学习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并能将语言运用到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来激发幼儿主动对环境产生兴趣。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真正推动有效的师幼互动。

例如,“在农场里”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环境布置中布置了具有情景色彩的农场,贴上幼儿比较常见的家禽家畜,丰富幼儿的认识经验。起初,幼儿会对颜色鲜艳、美观的墙面有很大兴趣,幼儿也会经常围在墙面前讨论“我认识的小动物”,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也会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画、剪、贴的方式呈现在农场里,还会和同伴说说“我做了什么小动物”。但是时间一长,墙面也就慢慢失去了与幼儿互动的价值,孩子们的兴趣也慢慢淡化。为此,针对班内孩子们的表现,我在墙面上重新贴上了几个不同颜色的问号,每个问号后面代表的是一个提问,例如“小鸭最爱吃什么?”在问题背后教师会提供一部分答案供幼儿参考,另一部分需要幼儿自己通过翻阅图书或者其他方式,如,咨询家人、网上搜索答案等来获取。在一次个别化交流讲评中,我将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纷纷踊跃互动,有的是通过老师给出的线索来寻找答案的,有的是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的,有的是翻阅图书或者电视中看到的。在分享交流过后,再将孩子们的回答做成一个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孩子了解答案。

三、释放自由――生成互动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活动环境和学习环境,提供易操作、易变化的底结构材料,幼儿才会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从而生发和谐的师幼互动。

1.释放宽松的心理环境

个别化分享交流虽带有一定的预设性和目的性,但是教师也需要把握调控的力度,把控过度就有可能会抹去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孩子们失去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需要在交流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与同伴和老师互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更能使幼儿在互动中产生问题。

例如,在“我在马路边”主题中,我们从主题内延伸出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站点,在个别化材料投放前,我们首先与幼儿开展关于这方面的交流讨论,并在最后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请你找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经过一周时间的资料收集,我们在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进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们纷纷乐意把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根据垃圾类别的不同进行区别分类划上小格子,并且每一样垃圾都有序地画在空格内。当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伴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表格记录的清晰度、品种的多样等。于是我们在选出“你认为谁的答案你最满意”中,选出了一份记录详细、图画排序清晰、内容又丰富的调查表,于是围绕“我们怎样能像他一样,做得又好看又多呢?”展开讨论,幼儿发现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寻找自己的问题,并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我们将“垃圾分类”这一内容投入到个别化区域内,供幼儿操作。

2.提供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就是幼儿能自由组合、可以一物多用、在试用过程中可以开拓思维、有利于想象的材料。因此,在个别化材料调整中,应在尊重幼儿自主、互动的同时,注意整个材料提供与幼儿各方面发展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一次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发现昊×和文×各自拿着一盘正方体拼图玩,他们从一开始的按花色比谁拼的快,到最后比谁搭的高,期间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周围也有幼儿被他们的新想法所吸引,为此针对幼儿生成的新玩法我们进行了集体分享交流,当我首先出示两盘正方体拼图时,我给孩子们一分钟思考的时间,想想可以找出几种玩的方法。大部分幼儿都说到了老师在环境创设中所预设的一些玩法及规则,最后我请昊×和文×把他们的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一下子对他们的新发现有了很大的兴趣,由于垒高对我班的孩子来说经验比较缺乏,不了解垒高过程中需要高以外,牢固也很关键。为此随后我与孩子们开始一同探索垒高的试验,在一次次失败后孩子们一同总结办法后再试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最下面一层搭得越坚固,垒高时越不容易倒下。于是,在拼图区域内,又多生成了一项有趣的垒高比赛,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检测工具,比较谁垒得最高、最稳固。

参考文献:

韩慧芳.创设隐性师幼互动环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 (31).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B 下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