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性

时间:2022-10-30 07:14:59

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1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资源。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1.1 提高思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树立了科研意识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1.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影响日甚。在此影响下,现代的中学生更趋务实,更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观念相对淡化,这种情况也在部分教师身上有所体现。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其言行若不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注意为人师表,视教育为神圣的职业,敬业乐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关爱,善于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治学严谨,关注现实、乐观向上,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

2 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教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合理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遇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

2.1 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2.2 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里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2.3 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口才训练的诀窍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