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主题联动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30 07:11:23

农村初中英语主题联动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是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有大量的阅读,才有广泛的积累。开展阅读活动,不仅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然而受地域、环境等影响,在我们农村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仍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差”。学生不能读、不会读更不爱读。在课堂上,许多教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教学的方法太单一,忽视了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根本不会阅读。教师没有享受到教学的愉悦,学生也没有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笔者以教材为核心,对相关内容归类整合,构建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下面谈谈笔者在读写课教学实践中的“主题联动阅读教学”:

一、激趣活动―视听感知――导入主题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幕”,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便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阅读课的导入以激活背景知识、展示话题、激发动机以及语言和语音微格训练为主要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媒体带学生感知新语言材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好奇心,产生积极的、自觉学习的心理态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把语言的情境输入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常采用预测、头脑风暴、问题、发现等活动,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补充和激活必要的背景知识,为引出话题作铺垫,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1)情景导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激发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population时设置有关人口引发的交通、就业、医疗、入学一系列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学生易理解。

(2)视听导入:利用教学录像,录音,投影仪,图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呈现,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背景导入:对于一些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如教学Alice一课时,可以由相关故事内容、故事作者导入课文,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更感兴趣。

(4)游戏导入:游戏是青少年所喜爱的活动方式,如猜一猜的游戏等。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乐在其中,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5)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引诱揭开 “ 谜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可直入主题,又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为课文讲述作了铺垫,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6)英语歌曲或chant导入:课前播放与所教学的主题相关的优美的英文歌曲,则学生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快速融入课堂。如教学一般过去时可以利用《Yesterday once more》导入,会起到好的效果。以chant促教促学,寓教于乐。例如:教“问路指方向”内容时,课前组织学生一起说turn left,turn right的chant,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

二、体验活动―阅读输入--探究主题

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的求知欲后,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进一步感知与体会新语言,并逐渐达到熟练化的程度。教师依据对话或阅读素材内容,设置分层阅读任务,学生积累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1.策略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技巧完成阅读任务,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例如:

预测:主题理解(Pre-reading及题目、插图理解)

速读:大意理解,验证预测

略读:段意理解(分段、找主题句等)

细读:细节理解(W/H问题、选择题、填写表格等)

精读:语篇理解、语言知识学习(文章结构、遣词造句―对重点句子进行仿写、改写、释义)

2.快速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一系列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目的的教学活动。在阅读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理解课文的目的,然后采用浏览和快速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大意,

略读:学生浏览全文,回答关于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的题目。通过快速阅读,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

查读:学生回答有关特定信息的题目,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例如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问题,可整体设问也可分段设问。

3.精细阅读

学生默读文章,在查读基础上对含有关键信息的段落或句子进行重点细读,理解表意和内涵。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可以让学生来讲解课文,转换教师讲、学生听的表达方式。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三、实践活动―说写输出―深化主题

在学生对新语言点进行了大量的体验活动之后,教师就要根据主题设计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交际性的项目,即:语言的输出,使主题得以深化。在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但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情感态度都会有良好的取向。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体思考,内化吸收所学知识;

(2)以2人或4人小组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在老师给定的主题下进行发散思维,开展对话讨论,与全班分享所得;集结众人智慧,学习他人经验,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书面的写作输出练习,对课文进行巩固训练(针对段落改写,针对篇章写提要或缩写、写出故事线索或概要、改写、填空等),或结合主题与生活实际练习开展写作,提交全班展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展示和写作展示进行评价反馈,表扬优秀,发现不足,完善教学。

四、课外主题联动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大量运用课堂所学语言材料,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特长的有效途经。围绕主题组织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知行统一,活学活用,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乐趣,发展综合技能。

1.借鉴教材,源自生活

主题确定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话题hot topic,结合所学课本主题,如节日,朋友,梦想,音乐等,要有趣味性。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如在活动中学生参加唱英语歌曲、游戏、表演对话,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审美能力,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总结经验,评价改进

活动后教师及时和认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比,表彰在活动中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表扬敢于参与活动的后进生,鼓励在活动中口语有进步的学生。可以采取教师总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初中生好胜心强,适当的表彰、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教师指出活动中不足的地方,以便完善今后的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一次以庆祝圣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如下:

(1)学唱歌曲《Jingle Bells》和英语歌曲PK活动;

(2)制作有关圣诞节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开展小竞赛活动;

(3)故事show:圣诞的起源和小故事(小组表演);

(4)制作圣诞卡片。

利用模块话题组织融合性的主题阅读法,有效扭转了过分依赖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方法,贯彻了授人以“渔”的教学指导理念,卓有成效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融合共性,发掘个性,注重体验和实践,相信持之以恒,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合作能力会逐步得到多方位提升。

上一篇:渗透学科综合理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下一篇:农村初中现代文四步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