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失真与行为失范

时间:2022-10-30 05:51:25

有幸阅读语文同人的《聚龙宣言》,为真语文的诤言和愿景感怀。真语文取“真”字的“本原”和“真实”[1]之义。诸如旷日持久的语文课程性质之辩,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不足,主因是尚未把握语文的“本原”,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认识失真;教师语文公开课上作假、学生写作虚情假意等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是未做到“真实”,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行为失范。无论是认识失真还是行为失范,都是语文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认识失真

对语文教育本性、本原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语文课程研究永恒的命题,事关我国语文教育的科学性。认识偏差和认识缺失是语文教育中的两大顽症。

(一)认识偏差现象枚举

语文课程改革伊始,识字教学领域提出“多认少写”的教学策略,由课标旨意转化为全国11套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内容,再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我们领略了学生提前阅读的欣喜之后,随即遭遇了数十万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诘难:每天囫囵吞枣地认识10多个生字,让那些记忆力发展滞后的学生苦不堪言,直至兴趣顿失。两年之后开始习作,这批学生宁说勿写,同音字、形近字不辨,错别字连篇。事实证明,虽然我国识字教学流派纷呈,成果丰硕,但是对“多认少写”教学策略存在认识偏差——只见其提前阅读的优势,无视其辨识不清的弱点。

1.儿童识字的本原

汉字是唯一非拼音的语素文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从心理学的视角,学生识字的本原就是记住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让这三个因素相互沟通,使神经联系过程可以在任何一方进行。

具体而言,识字就是在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起六种心理联系:

(1)看见字形,知道该字的读音。例如,读报时看到“酷”字,知道该字的读音是“kù”。见上图箭头1所示。

(2)看见字形,知道该字的字义。例如,读报时看到“酷”字,知道该字的意思是“前卫、时尚”。见上图箭头2所示。

(3)听见字音,知道该字音所表达的意思。例如,听别人说“你今天很酷”,明白是在夸自己时尚。见上图箭头3所示。

(4)听见字音,知道该读音所代表的汉字的字形。例如,听别人说“你今天很酷”,知道句中的“酷”字左边是个“酉”、右边是个“告”。见左图箭头4所示。

(5)想表达一个意思,能发出该字的读音。例如,看到朋友染了一头红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能发出“kù”音。见左图箭头5所示。

(6)想表达一个意思,能写出该字的字形。例如,看到朋友染了一头红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能写出“酷”字。见左图箭头6所示。

对中国学生而言,汉语是生活中的交流语言,建立汉字音、义间的联系(如箭头3、5所示)并不难,难的是建立音形(如箭头4所示)、义形(如箭头6所示)的联系。因此,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面临的主要障碍。

2.“多认少写”识字策略纠偏

“多认少写”策略在识字总量上,要求“认识”的字量多于“会写”的字量;在识字时间上,要求先“认识”该字,后“会写”该字。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早进入阅读阶段。依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解读“多认少写”,其策略为:“认识”汉字,只建立六种联系中形音、形义的联系;“会写”汉字,须建立全部六种联系。

可见,“多认少写”策略的本原是将掌握一个汉字所需建立的六种联系分解,先建立两种联系(如箭头1、2所示),“认识”汉字;再建立剩下的四种联系(如箭头3、4、5、6所示),达到“会写”汉字。故“多认少写”策略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认识更多的汉字,便于阅读,扩大阅读量,但是,所“认识”的汉字缺失四种心理联系,质量降低。进入三年级学习习作,学生表达需要用到那些只“认识”未“会写”的字时,由于缺失了四种联系,就必然错别字剧增。教师的纠错行为则又进一步引发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这就是语文教育中的一种认识失真——认识偏差导致学生识字信心和习作困难问题。

如同“多认少写”策略能达成提前阅读的目标一样,“多认少写”策略本身无法规避错别字增量的问题。在识字教学方面,真语文的行动路径应该是:追求识字教学的“本原”——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多认少写”策略能达成提前阅读的目标,亦无法规避错别字增量的问题;找寻对策并践行——如整合教材识、写序列,在习作学习之前完成识、写合流等。认识纠偏是我国语文教育科学性的自我诉求。

(二)认识缺失现象枚举

对语文教育本性、本原认识,除了存在认识偏差,还有认识空白、缺失问题。教育部2001年颁布、2011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认知策略(包括学习策略)的认识缺失,课标各学段设置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目标,而未设置认知策略目标。因此,在我国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体系中,难觅认知策略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的信息。上海市5000多名初三学生首次参与PISA2009项目,阅读总分夺冠,但在阅读策略——自我调控策略上的得分低于全球平均值-0.28。这个数据也佐证了我国语文课程架构中存在的不足。

全民写作时代,学生个个快意于网络和微信的即时表达、尽情宣泄,可一走进作文课堂却动力殆尽、行笔梗阻。学生从意念到文字的表达过程——那个隐匿于大脑的心理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脑书写时代的识字教学如何应对提笔忘字的时代通病?电子书包取代纸质教材,阅读教学如何跟进微阅读速度,提升深阅读能力?新媒体开拓了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新空间,视像语言能力是否需纳入语文学习领域?……上述问题都是当下语文教育中的认识黑洞。

对此,真语文的行动路径应该是:及时掌握并吸纳认知心理学、国外母语教育等相关领域的成果,填补认识黑洞;更新语文课程的学理依据,提升学科理念的先进性。

二、行为失范

对语文教育中的不真实行为,需具体分析,既要打假,也需重建规范。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教学风格完善阶段。听课、评课是一种最常用,也最具中国特色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依据目的,听课可细分出如下类型:了解检查型、指导帮助型、示范推广型、观摩分享型、自检反思型、评比竞赛型和实验研究型。一堂课几经修改、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不失为示范推广型、实验研究型课的追求。在观摩分享、评比竞赛类的课堂上弄虚作假和作秀,则是社会巨变和文化转型诱发的急功近利的流行病。对于这种流行病,须明文禁止,编制一票否决的竞赛规则,并与职业诚信关联。

评课过程中的专制、虚伪、中庸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失范。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有待完善。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反映儒家思想对生命意识的理解。“一般来说,儒家思想往往过于重视人在社会中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定位与调适合作,而不太重视个体存在状态的自由与真实,用一句不太确切的话来说,他们习惯于以‘共性’为不言而喻的前提,而不习惯于以‘个性’为不容置疑的依据。”[2]“等级文化”剥夺了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的话语权,成就了评课专家的一言堂;“共性文化”不利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这种滞后的评课文化甚至可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拖累,亟待文化自觉。

真语文应创建全新的评课文化,追求“以平等、合作的对话方式,反思课堂教学,探索改进对策”。以下案例是我亲历的一次德国评课活动,现介绍如下,以期能带来启发。

那天,一堂四年级的体育课在室内操场进行,执教的是艾默特女士。她身材修长,穿了一套健美服。优美的曲线加上鲜艳的服饰,在我这个东方人的眼里,总觉得酷得过分。10分钟的热身操后她开始了本堂课的主题教学:一个德国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这个舞蹈共有四个动作:向左移三步;向右移三步;右手脱帽、弯腰行礼;将礼帽扔向空中并捡回。20分钟的教学真是“惨不忍睹”:四年级的学生左右不分,有的左手执帽,有的右手摘帽;有的先移左脚,有的先动右脚;伴着音乐有的弯腰,有的挺身。于是胳膊碰胳膊,屁股撞头,混乱不堪。只有一个动作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手中的帽子扔向空中,再满操场狂奔捡回来,那些金发碧眼的脸满是汗水和喜悦,我猜他们一定乐趣无穷。

评课活动开始了,评课专家凯根教授和执教者艾默特比肩而坐。凯根教授先向我们对艾默特做了简单的介绍,而后直奔主题,提了三个问题:你认为上体育课有必要穿得如此专业吗?你认为这堂体育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吗?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你认为你的这堂课有何遗憾?

艾默特沉思了片刻,即答:“我觉得自己穿健美服上体育课很有必要。因为,我给学生带来了美感。我想,专业服饰在这个班上有利于我的教学。”凯根微笑着点头。

“这是一堂体育课,不是舞蹈课!”艾默特继续说着,“舞蹈动作的标准和整齐,不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舞蹈只是我的教学手段。我利用学生渴望学会集体舞的心理,让他们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你们都看到了,捡帽子的时候每个学生跑得有多快,他们都达到并超过了这堂课的运动量目标。因此,我认为我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也没有什么遗憾和不足。”

这种西方式的自信,我听得目瞪口呆。可是从教师着装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和手段的关系上细细品味,她的答辩却自有道理。观课的督导开始讨论了,每一位发言的督导都用问答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同时也给艾默特解释的机会。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弊端显现无疑,那就是整堂课上学生对这个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形象感知。最后,艾默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并表示在下一节课补放集体舞的视频。

这个案例展示了由评课专家引领,专家、执教者和观课者合作互动的评课全程。问题式的平等对话,便于执教教师自由阐述教学预设和解释教学行为,也为参与者提供了基于事实的思辨规范。比肩而坐、问答探讨是一种评课行为,折射的是一种理性、先进的评课文化。

认识失真和行为失范是现阶段真语文须直面的严峻现实。对语文教育本原认识和行为真实的追求需要学者、教师协同努力,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59.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

上一篇:语文课程与语文品质 下一篇:汉字构形教学应从小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