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3:51:50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介入术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介入术围手术期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SF-36评分、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根据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的SF-36、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的上述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较出院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介入; 循证护理; 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8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存质量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质量尤其得到关注,现代医学模式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也逐渐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发展成了现今的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1]。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很多慢性疾病和癌症的疗效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2]。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内科疾病。对6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冠心病介入术的120例老年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61~78岁,平均(67.46±10.5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9例,心绞痛37例,心肌缺血14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其中单支冠状动脉狭窄61例,双支冠脉狭窄39例,3支冠脉狭窄10例,3支以上冠脉狭窄10例;65%的患者狭窄度>90%。所有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按照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F-36调查表对照组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生存质量评分测定[3]。对照组行介入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原理对介入手术围术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SF-36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恢复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循证护理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 方案制定 查阅当前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对照患者的情况,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并选择经研究证明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结合资深护理人员对冠心病老年患者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根据对以上三个方面情况的充分了解,制定针对性的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1.2.2 术前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讯渠道少,对疾病的了解相对较少,且理解力相对较弱,导致对医护人员讲解的疾病知识不能充分理解。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这些情况,采用多种简洁、生动、形象、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向患者介绍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确切疗效及益处,且应尽量让患者理解所讲内容。打消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4]。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心理放松的小活动,使患者处于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

1.2.3 用药护理 冠心病介入术前、术后均需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督及指导,避免忘记服药或者不按医嘱服药。

1.2.4 术后护理 介入术后应加强患者的心电图、心电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加强穿刺部位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征象,及时处理。

1.2.5 饮食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以低盐低脂为基本原则。向患者讲解低盐低脂饮食原则的原理,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搭配[4]。

1.2.6 出院护理 PCI由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也较短,出院护理应包括以下内容: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相关预防知识、详细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随诊时间等。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三个阶段的SDS、SAS、SF-36评分,均随着治疗及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改善,出院时的上述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较出院时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现代人类易患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未进行有效治疗前,易反复发作,发作时病情较为危急,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生命安全担忧。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提高,介入术以其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生理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常伴发多种疾病,长期处于身体不适、生活不便、躯体疼痛状态,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生存质量不尽如人意。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情绪状态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冠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良好情绪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患者若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状态,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对治疗疗效很不利,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6]。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结合了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个人护理经验、患者的价值及愿望,共同对护理过程作出决策。本组研究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原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进行护理,重视负面情绪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加强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同时结合循证护理的文献资料结果,加强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健康知识教育。较常规护理而言,明显改善了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负面情绪评分,提升了患者的SF-360评分,表明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确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玉,郜与珍.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08-810.

[2]龚亚君,王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9(26):212-213.

[3] Kaehler J,Koester R,Hamm C W,et al.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in octogenarians[J].Dtsch Med Wochenschr,2005,130(12):639-643.

[4]叶芬,石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7):637-638.

[5]李创鹏,刘培中.参麦注射液改善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21-1522.

[6]张娜,张成芳,甄莉莉.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永久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2):2369-2371.

(收稿日期:2013-11-19)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牙列缺失伴牙周病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呼吸科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