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纲的重要性与语文试卷

时间:2022-10-30 03:16:54

高考考纲的重要性与语文试卷

老师们都承认,高考就是一分一分地抠,一分一分地争。但这是在考场上。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当然不能一分一分地复习,而要大范围地超量复习。就比如语文,不能说常用汉字有多少个,我就认识多少个;语文书上有多少文章,我就读多少文章。恰恰相反,我们要将自己投入语文的海洋中,沉浸其中,大范围扩展自己的阅读量,从而从容面对考试,取得高分。

那就会有学生问,是不是超量复习就是放心大胆地去看书、去写文章、去发微博、去逛BBS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分散的阅读虽然能够拓展孩子的事业,通过涉猎不同领域让他们领悟更多,但是不能让孩子专注于考试所涉及的内容,造成博而不专,考试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

那怎样才能杜绝这种情况呢?数学、物理还好,生活中接触到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不多。一般来说,只要发到学生手里的资料,都是可能的考试内容;而学生手里没有的内容,考试也基本涉及不到。语文则不同,生活中,我们在随时随地接触与高考语文试卷相关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联、招牌、通知、各种启事、错别字、信件、短信息等。我们要求学生自己甄别应该关注什么,不应该关注什么,是对学生过高的要求。

不过,这并不可怕。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专入博的过程。针对高考语文,我们早就有了全面的指导。换句话说,如果高考的语文试卷是一个繁茂的参天大树,那这棵树的主干和枝杈早就已经确定,我们需要的只是添加树叶,而这参天大树,就是《高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

许多语文老师并不要求学生研读《考纲》,因为他们觉得《考纲》对于语文内容的要求过于模糊,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与其带领学生研读考纲,倒不如多做几套模拟题,让学生多改几道错题,从而熟悉高考的形式和内容,为高考做准备。

在笔者看来,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在考试中取得成绩,与运动员通过日常训练参与重大赛事相似性很高。日常训练是在大型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让运动员不停参赛,而不进行合理的长期训练,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学生也一样,不停做试卷,并希望单纯通过做试卷就能提高学生在最后的高考中获得的成绩,是典型的“以赛代练”。不经过训练,而只通过面对不同题目获得好成绩,就像是面对着一堆树叶,想象大树的样子,必然是很难达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回到训练和指导训练的《考纲》上来。换句话说,通读考纲,然后针对考纲提到的每一点进行超量复习,才是在高考语文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例如,《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写得很清楚在高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将会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方面的内容。体现在考试卷上,就是第一道和第二道选择题对于字音字形的考查。笔者的学生中,关注字音字形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字音字形都抱着“碰运气”的心理。他们认为,如果出卷人想要找几个自己不会的字,太容易了,所以复习没有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研读考纲,就会发现,考纲对字音字形的要求是“识记”。“识记”是什么意思?考纲上也有明确的描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换句话说,字音字形的考查并不在于为难学生,而在于让学生辨别清楚生活中常见的字词,并通过辨别这些字词,掌握运用这些字词的基本能力。

但即使是“基本能力”,也有很多学生觉得难度很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经常给他们讲《晋察冀边区报》的故事。当时,我党为了在晋察冀边区坚持宣传工作,坚持印刷报纸。但是,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社要随时准备转移。考虑到印刷机等硬件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报社要求将印刷用的铅字控制在3000个字以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社的工作人员圆满地完成了出版任务,很好地宣传了我党的政策。

这个故事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了3000个汉字,就能满流的需要。对任意一个高三学生来说,我们将他的水平预估得低一点,假设他有1500个字不认识。那么,如果他每天学习记忆30个汉字(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30个汉字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50天,即不到两个月,就可以记住这样1500个字。直接的结果就是,只要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个学生就可以在面对语文高考卷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时候游刃有余了。

再比如,很多学生不喜欢复习古文,因为他们认为,所有考到的古文都是自己没见过的,读课本上的古文对语文高考帮助不大,而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文献,他们又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文言虚词是高考的必考部分,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和翻译等。同学们觉得复习文言虚词无从下手,是因为虚词太多,而每个虚词都有少则七八种,多则二、三十种意思。但是,如果我们回归《考纲》就会发现,《考纲》早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考纲中明确规定,高考中考查的为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针对这18个词中的任何一个,古文字典上都有着完整的总结,只要每天用字典查一个,连续18天,半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能保证在文言文部分多拿下扎扎实实的十分。

通过举例,本文就表明,只要研读考纲,短时间内就能够将语文的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仅仅是以上的两个方面,就能帮助考生提分20分左右。如果学生能够针对每一个题目研读考纲,那么分数的提高将是巨大的。所以,我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高考前的总复习中注重《考纲》的作用,用《考纲》指导复习,必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鼎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教研组)

上一篇: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下一篇:多措并举,加强语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