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活动的审视与张望

时间:2022-10-30 03:05:43

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活动的审视与张望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大力倡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考虑教学的有效性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重视,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思考、摸索、前行,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审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70-02

从实施新课程至今已有多年,广大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误读。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方面就有瑕疵。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如何审视“今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现状?能否为“明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做出贡献?

一、审视“今天”

探究学习,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是需要大力倡导的。目前,就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笔者觉得,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探究没目的。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不管是否需要,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学习。为什么要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目的性缺乏认识。“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乱活动,盲目探究。

2.有活动没引导。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学生有说有笑,有的说东,有的说西,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整个教室乱糟糟、闹哄哄,无序;学生不知道要探究什么,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无助迷茫。

3.有活动没实效。有些教师上课时,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是否有价值,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这种学习必然造成对学生生命的浪费和不尊重;有探究必要与有价值的问题,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在没有完成时就被教师“宣判结束”;学生在活动时,有的学生只动手、动口,却没动脑,思维没有跟上;再加上活动没有目的性,缺乏引导等。凡此种种,使探究学习变成应付式、被动式、无效的活动。

4.学生主体缺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本应该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是配角,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角。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错位,学生缺位,探究学习自然就成了教师单边的“表演”。

二、张望“明天”

如何做到探究学习的科学有效,广大教师学会并善于运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他们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使用这一种方式要做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实现教学的“授人以渔”。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要明确目的性。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时、适量地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使用哪一种手段,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句话,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使学生“不要跳起来就摘得到桃子”,也不能让学生“用力跳了还摘不到桃子”,而应该是,学生“用力跳了摘到了桃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关于教学作用于学生发展的途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第二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儿童今天在合作中做事,到明天就能独立进行做事。他说,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我们采用探究活动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实现“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的转化。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应该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那些只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就能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探究。

2.要注意选择性。活动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采用探究活动学习方式时,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教材重难点,有目的的、把握时机进行。不能动不动就“探究”,动不动就“合作”。这在“要明确目的性”已有论述。

3.要坚持有效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是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开展?活动要达到什么效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题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决定教材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的重点或难点,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到: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即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第二,活动过程要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必然是无序、无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缺失的。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三,活动时间要有保证。我们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同时又是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时,要做到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小组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能有时间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不能无视开展情况,终止活动。避免形式主义的发生,实现有效学习。这是实现活动的“质”。第四,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途径。另外,还要关注活动的“质”,即注意学生参与的量。学习活动不是几个人的专利,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尤其是那些信心不足、成绩低的学生。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4.要重视生成性。教学具有生成性,探究活动也要注意生成性。崔永元主持的“谢天谢地你来了”栏目,参加的演员,只有随机应变——生成,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意味自己能力的提升。同样的道理,不能死死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要重视教学过程生成的问题,适时增加、补充探究性学习活动内容。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有必要用平常心去审视“今天”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张望、憧憬“明天”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自觉投身到活动中去并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

上一篇:论《债权法》课程中案例引入的时机 下一篇:完美课堂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