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惑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01:38:25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惑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的规模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指导所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用人单位理念差异等问题都围绕着就业指导工作。文章将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惑,提出相关对策,借以大家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1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并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就业政策下,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因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新旧择业观的冲击和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使其自身的择业观更加复杂。所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学校、家庭、政府必须面对一个迫切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困惑

当前应届生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毕业之前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真正临近毕业,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有些同学则感叹:世界之大,却无我容身之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

曾几何,大学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着较高知识层次道德素养高的群体,但如今,大学生随意毁约、任意跳槽的现象经常发生,不少大学生签一家谈一家,更有甚者,在履历上作假,使得很多用人单位不敢受用。

(三)优生不一定有好岗位

在大学里面老师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总是说品学兼优的学生将优先推荐好的岗位,但是在实际推荐过程中,企业也不是按好坏优先来的,但是学校在推荐学生时,则通常将优秀的学生先推出去,导致“好”学生不一定有“好”岗位,“差”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岗位,这样就容易导致教育和实际结果的差异化,自然使得课程的说服力降低。

(四)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目前大学生在面试时,经常会听到招聘人员问:“你有工作经验么?”相信这个经历,很多大学生都面临过,而且每年还在上演着,在目前就业严峻的情况下,想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经验这一要求放宽是很难的,毕竟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拿自身的效益让你作试验的,那么关于经验这块唯有从自身找办法了,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寒暑假的实践中选择了做家教、去商场搞促销,这些虽说有点“花拳绣腿”的感觉,但是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毕竟是社会经验的积累。

(五)大学生期望值较高

我们应该承认,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充满着抱负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做,整天怨天尤人,一副不得志的样子,平时“纸上谈兵”“口若悬河”,但是一旦做起实事,则一筹莫展了。

(六)社会歧视严重

以下一幅图为近期网上流行的一幅图,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女大学生的比例远远低于男生,部分公司还存在歧视乙肝携带者,这些现象都严重伤害了求职者的感情,这些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一)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手段

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首先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建立适应就业的指导机构,指导形式上要以指导课程为主,并经常邀请招聘专员介绍用人政策,请往届毕业生介绍他们工作创业的历程,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挫败教育,培养坚强意志

目前大学生都是90年代的,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一旦处于挫折中可能会出现堕落的现象,则需要各个高校加强学生的挫败教育,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这就要在进行就业指导中明确学生的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确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目标,教会学生能够直面挫折并学会自我调适。

(三)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职业人生的第一步,在我们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设立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掌握规划自己职业的方向和技巧,建立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桥梁,使大学生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帮助自己就业,走进企业,走向社会。

(四)加强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给学生适时提供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重要服务,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时加强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广大的毕业生、应届生建立与国家指导网的链接,与各地区人力资源、企业进行信息交互来缩短用单单位与毕业生(应届生)的时空距离感,从而无形之中激活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三、总结

“就业为民生之本”,只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确保我们社会不断蓬勃的发展,作为当代社会的领军群里的大学生更该做好就业指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选勇.大开放的就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5):61-63.

[3]陶书中.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06.

上一篇:PBL教学方法在功能性食品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幼师语文教学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