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30 01:17:22

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引发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因素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AHP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目的在于给企业提供一个风险自测的参考模型,并且为其供应链的改善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 中断 风险 评价

引言

现如今企业所处的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供应链的运作出现了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再到制造商的拉动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不确定性在增强,竞争日益加剧,加上供应链节点的增加,供应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中断事件,如“飞利浦工厂火灾” 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企业都为之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在前些年的FM Global 和Harris Interactive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全球领先企业中,超过一半的首席财务官、出纳和风险经理认为与财产相关的风险和供应链中断是对主要收益来源的重大威胁。这也揭示出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需要被提上日程,变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目前在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說,供应链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一种类型,所以供应链中断的某些因素和供应链风险的一些因素相互重合是必然的。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关于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研究多数表现为定性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马士华把供应链风险因素归纳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丁伟东等提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独家供应商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物流配送风险、财务状况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合作伙伴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

(二)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Sunil Chopra教授把中断视作供应链风险的首要威胁,并认为自然灾害、劳资纠纷、供应商破产、战争和恐怖袭击、依靠单一供应商等诸如此类的风险驱动事件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的发生。

Lewis归结了三种主要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分别是经济中断、需求中断和供应中断。其中供应中断又分成两种:一是供应商没有能力;二是产品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途中出现了问题。

Paul R.Kleindorfer则归纳出了三类引发供应链中断的因素:一是运营风险,主要指设备故障、不可预料的供应中断、劳资纠纷引起的人力问题;二是自然灾害;三是恐怖事件与不稳定的政治环境。

现有文献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供应链风险的协调与控制方面,在研究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这样等风险管理的基础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针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的研究就显得更少。针对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需求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模式,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供应链相关定义

本文引用马士华给出的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从供应链的定义出发,供应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杂性。供应链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因为供应链是一个多节点的模式,其网络链条中往往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等各种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多级复杂的关系,如供应、生产和销售等。

2.动态性。供应链是在市场环境多变、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结构和功能需要动态的改变,才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核心企业的战略变更。

3.面向用户需求。客户的需求触发整条供应链中生产活动的产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随之流动起来。

4.交叉性。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可能同时与另外几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供求关系,他们同时会服务于多条供应链。因此,大多数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5.协调性。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的关系正在向着合作双赢的趋势发展,整条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以核心企业为领导,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协调性,以期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6.层次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可以划分为核心企业、主体企业和非主体企业,具有层次性。

供应链中断常表现为供应链物流、生产、信息流、资金流的暂停或失败,或供应链系统结构根本上的改变。本文根据拉动式供应链的特点,选择以整条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暂停或者失败为出发点来探究引发供应链中断的因素。出于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及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选取以下指标作为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依据。

(二)物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顾名思义,物流指的是产品(有形产品或者无形产品)的流动,首先必须有满足订单的产品,其次必须组织相应的运输方式才可以构成供应链中的物流。因此,本文从产品的供应和运输这两个视角来选取物流方面的中断风险评价指标。

1.供应中断风险评价指标。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不能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或零部件的要求,即供应中断风险,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安全库存不足风险。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很多企业追求“零库存”,但是安全库存不足造成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安全库存直接影响缺货率,缺货率越大,顾客服务水平越小,则安全库存不足的风险越大。缺货率=年缺货次数/年订货次数;二是单一供应商风险。信息时代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在采购时若仍然采取单一供应商模式则可能造成买卖双方价格上面的不对称。一旦所选择的供应商的运营出现问题,采购企业便不能获得所需的产品,形成供应中断风险。

2.运输中断风险评价指标。指产品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途中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风险因素:

产品途中受损风险。将产品完好无损地运输到客户手中是运输的关键,物流途中需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运用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产品受损率来表示此类风险:产品受损率=产品受损数量/总交货量。

送达不及时风险。如何能够将产品及时送达到客户手中是衡量运输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输的途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如运输设施故障等负面的影响因素。在此用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产品准时送达率来作为运输风险的衡量指标之一:准时送达率=准时交货次数/总订货次数。

(三)资金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资金的顺利流动对于企业良好的运作十分重要,然而现代企业运作中资金流与物流往往不是同步的,再加上供应链节点的增加,运营环境的复杂性增强,这就使资金方面中断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本文选取财务状况风险和金融环境风险两个指标作为评价资金流方面中断风险的依据。

1.财务指标。相关的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供应链中相应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本文选取以下两个主要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的标准:一是净资产收益率低风险,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供应链中的企业运用投资取得回报的能力,此项指标值越高表示企业运用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净资产收益率=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期净资产;二是资产周转率低风险,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经营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此项指标值越高表明来年利用相同的资产收益也越多,财务风险越低,资产周转率=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同期资产总额 。

2.金融环境指标。包括两个指标:一是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价的上涨,这给企业的购买和销售活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货膨胀率越高,风险越大。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二是汇率波动风险,对于一些进出口的贸易,还需关注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四)信息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1.信息获取风险。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生产要素,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的复杂性使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选取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客户需求骤变风险。在拉动模式的供应链中,生产活动是围绕最终客户需求展开的。需求急剧增大,则供应会产生不足;需求急剧减少,则产品会过剩,额外的库存管理费用和产品变质的损失都会产生,从而形成供应商下游节点之间的中断。

二是需求预测偏差风险。供应商希望下游企业的采购是大量且稳定的,下游企业则希望上游供应商能够保证灵活的供应以实现柔性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准确的需求预测能够帮助供应链中这一冲突的协调。需求预测偏差是衡量企业对市场需求敏捷反应力和预测准确能力的指标。需求预测偏差率=|预测需求量-真实需求量|/真实需求量。

2.信息传递指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共享难以有效实现,使信息发生扭曲而逐渐放大,从而影响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和营销计划。此项风险称为牛鞭效应风险,它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选取其作为该项风险的评价指标。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涉及到多因素的问题,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本文选择了AHP(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来进行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对定量指标根据具体数值和企业自身的风险等级划分的情况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定性指标采用模糊统计法,进行专家调查得出模糊评级矩阵之后再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本文的模糊评价指标集R由三层因素构成,具体指标构成如图1。本文采用五级评价集来表示专家对评价对象作出的评价结果,V=(V1,V2,V3,V4,V5),其中依次代表风险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对相应的等级赋值:U=(u1,u2,u3,u4,u5)=(10,8,6,4,2)。

(一)确定各指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即隶属度

一是定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YK。对于各项定性指标X1,X2,…,X16,请专家对它们对应于哪一个风险评价值进行评价,综合各个专家的意见,得出评价矩阵Y=(yij)16x5,其中yij表示对指标Xi作出第j级评语的专家人数占总参评人数的比率。

二是定量指标—引入模糊概念。将各项定量指标的可能取得的值域划分成五个区间,分别对应上文确定的风险五级评价值ui,然后计算出指标的实际值。将指标的值视作某个区间里的点,该区间中点的隶属度为1,相邻两个区间中点的隶属度为0,其隶属度函数为:

其中,Mi-1、Mi、Mi+1分别表示区间中点的值,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指标值落在第j级评价上面的概率,从而得出定量指标的评价矩阵。

(二)计算模糊综合隶属度值集D

设指标体系中单因素评价矩阵为Yk ,由Yk和风险评价集U可得评价值:Dk=YkU`(k=1,2,…,16);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W,综合评价得出结果。由 Dk和该指标的权重 Wk,可以得出该指标的评价结果:Hk=WkDk 。同样由整体评价集和权重集可以推算出该企业中断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

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个家电行业的企业,通过对公司历史资料的查阅,以及对市场、财务及其物流相关员工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整理到下列数据(定性指标是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量化分析):

(一)模糊评价法计算风险评价矩阵

1.如表1所示,定量指标:缺货率X=4%,根据隶属度的计算公式:y3=(4-2)/(4.5-2)=0.8;y4=(4.5-4)/(4.5-2)=0.2 ;未准时送达率 X=2%,同上,根据公式计算得出y3= y4=0.5 ;受损率X=0.8%,y4=0.3,y5=0.7;净资产收益率X=6.9%,y2=0.17,y3=0.83;净资产周转率X=1.05,y3=0.2,y4=0.8;CPI=6.35%,y3=0.95,y4=0.05。

2.定性指标—专家打分法。邀请该公司物流、市场已经持续改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一些资质比较老的员工进行打分,整理得到表2。

λmax =1/4*Σ(AW)i/Wi=4.014;CI=(λmax-n)/(n-1)=0.0047;查表得 n=4,RI =0.89,CR=CI/RI=0.0052

2.资金流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M=(15 4/3 1/20),经过一次性检验,得到资金流风险的各项指标权重W2=(0.627 0.280 0.094)。

3.信息流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M=(12 1/3 1/4)T, 数据分析过程和物流风险相同,通过一致性检验,信息流风险指标权重W3=(0.635 0.191 0.174)。

综上,对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个一级指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权重为:W=(0.418 0.322 0.270)。因此得到下列的风险指标值:物流风险R1= U1W1= 6.48608;信息流风险R2= U2W2=(8.6, 6, 7)( 0.635 0.191 0.174)T=7.825;资金流风险 R3= U3W3= (6.34,6.3,3.9)(0.627 0.280 0.094)T=6.10518;总的供应链中断风险R=UW=(6.48608 6.10518 7.825)(0.418 0.322 0.270)T=6.78975。

所以,从各项指标值可以分析得出,该公司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处于一般偏高水平,应该引起注意并且根据相应的风险指标进行改善。

结论及建议

供应链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中的一种比较严重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整个供应链系统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防范成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了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的指标并给出了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可以判断这项指标所在的风险水平,帮助企业尽早发现供应链存在的中断风险并为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供参考的基础。企业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防范供应链中存在的中断风险:

第一,建立定期核查各项指标的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其所在的供应链系统中的问题。如果风险得分超出了正常水平可以及时纠正,以免中断事件的发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第二,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风险程度对应着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但是对风险进行控制的成本也是要考虑的。企业应该认真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要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是应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正如安全库存一样,并不是库存越少越好,库存少了,管理的费用降低,但是物流中断的风险增加。

第三,要有系统的观念。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随着供应链网络复杂程度的加深,任何环节的中断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所以,应该具备全局观念,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并且保证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在整个系统传达。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系统设计—如何构造与优化供应链[J].物流技术,2003(5)

2.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4)

3.Sunil Chopra, Manmohan S. Sodhi. Managing risk to avoid supply-chain breakdow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4,46(1)

4.韩梅琳.供应链中断风险分析及协调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8

5.Paul R.Kleindorfer,Saad G H.Managing disruption risks in supply chain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14(1)

上一篇:谈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新格局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 下一篇: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