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尚秀云:一定要让孩子敬畏法律

时间:2022-10-30 12:18:13

“法官妈妈”尚秀云:一定要让孩子敬畏法律

2013年4月起,接二连三的校园伤害案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震荡着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大学室友之间投毒、操戈,幼儿园园长为抢生源投毒,教师猥亵学生,数名未成年人涉嫌……人们好像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都在奔走追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翻开2007年3月出版的《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书中悉数谈及“不可忽视的生命教育”、“遭受不法侵害要有效求助”、“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原来,道德法制教育“法官妈妈”尚秀云早已深切关注,是我们忽略了太久。

尚秀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主要负责少年法庭的审判工作,电影《法官妈妈》就是以她为生活原型创作的。“法官妈妈”这个称号,是尚秀云审判过的那些孩子们叫起来的。

“有一个小孩,通过法庭审判知道了妈妈是他的监护人。后来他跟我说:‘尚法官,我妈妈没把我监护好,以后您做我的妈妈监护我行吗?’”说起这些孩子,尚秀云的脸上一直挂着妈妈般的笑容,有时慈爱,有时自豪,此刻更多的是欣慰。她喜欢“法官妈妈”这个同时意喻着“法”和“家”的称呼,因为在她看来,道德法制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有一个小孩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有一天晚上,他发高烧给爸爸打电话,说:‘爸爸,我特别难受,你能不能开车陪我去医院?’他爸爸却说:‘你先自个儿去吧,明天爸爸就把看病的钱给你。’小孩一听就把电话挂了,心里凉了半截。后来,他给网吧里认识的‘哥们儿’打电话求助。小哥们儿二话不说,四五个人陪着他上医院,给交挂号费、找医生,第二天又陪他去打点滴,给他买水果。小孩特别感动,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人了!’这个孩子后来跟着抢劫,他跑得特别快,在抢劫中最积极,但大家就请他吃了顿饭,分给他一个笔记本。问他‘为什么抢劫呀’,他说:‘因为在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曾经帮助过我。’”

说到这儿,尚秀云的语气由痛惜转而带着几分愤怒:“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法律意义上的有责者,未成年人犯罪,父母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尚秀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直接引用法条解读父母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特别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

“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呢?

尚秀云说,要从“道德细节”入手,做好“第一次”教育。

“犯罪的人最大的特点是‘恶’,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这‘恶’哪儿来的呢?我觉得它不是偶然的,而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出了问题。”尚秀云举例说明,“我们判过的失足少年,几乎全骂人,而且跟一般人不同,他们骂人骂得很狠。其实很多时候,骂人不光是不文明,而是他不尊敬别人。一个人不尊重别人,他也就可以打人,甚至把人打伤了还哈哈大笑。”

尚秀云的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像很多小孩一样也说过不文明的话。尚秀云第一次听到就马上纠正他:“你今天语言不太文明,衣服脏可以洗干净,你的嘴也要洗洗。”她总结自己的教子经验:“从小就要给孩子立规矩,尤其是‘第一次’出问题的时候。小孩有多少大的问题呢,一般就是从这些道德细节上立规矩。”

家庭中的道德法制教育对象只是孩子吗?

尚秀云说:“有些发达国家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早期干预,同时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亲职教育。什么叫亲职教育?就是教你履行好作为父母亲的职责。这个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未成年人犯罪就光处罚小孩。”

“我判处的失足少年到现在有1190多个人了,我发现家庭环境的不良和教育的失当是孩子失足的重要原因,这些孩子要么就是来自失和、溺爱、打骂或放任型的家庭,要么就是父母品行不好。我想,一定要改变家长才能改变孩子!”尚秀云深有感触地说。

“有一个父亲,孩子犯罪以后我让他写一篇孩子的成长经历,包括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问题。他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说:‘我孩子一丁点儿优点都没有!’我当时就跟他说:‘您要这么说,您就不是一个好父亲。您的孩子做了危害他人的事情,他既是害人的,也是被害的。他受谁的害啊,是你。’”尚秀云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好多家长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教给孩子知识。其实,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教他怎么做一个好人,有一个好的性格。什么叫好的性格?就是看待事物总是从积极的、向上的角度去看;跟人相处常常换位思考,多看别人的优点,想着向别人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好性格”怎么教呢?尚秀云一语道破:“父母的行动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998年的一天,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王国凤找到尚秀云求助:学校百米范围内接连开了3家网吧,孩子们管不住了!有学生白天旷课去玩,住校生晚上翻墙去玩,更有人将网吧里吸烟的习惯带回了校园,学生宿舍里的烟头多得要拿簸箕撮!孩子们都不好好学习了!

“夜不归宿是一种逃避监护的行为,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征兆。”“有些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从吸第一支烟开始的。因为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满足‘烟瘾’,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弄钱,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在网络创造的虚拟空间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为所欲为。青少年本来心理发育就不成熟,长期沉湎于网络就更容易模糊道德认知,形成错误的是非判断,在现实生活中放纵自己,产生犯罪行为。”尚秀云见微知著地警惕起来。这已经不单是网吧的问题,而是孩子们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的问题!

很快,尚秀云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造性地开设“法制课堂”。

这之前,尚秀云从没给学生们上过课,学校里的法制教育课要怎么上呢?

“我慢慢发现,给这些孩子们讲法制课,‘我讲你听’效果不是很好。”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呢?尚秀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一个学生无意中说:“尚法官,我坐哪儿都行,就是不能坐您对面儿。”尚秀云很奇怪,追问为什么。“坐在您对面的都是被告。”学生的话让尚秀云恍然大悟:原来法官上课,学生们容易产生“被告”心理,诚惶诚恐地等着被教育,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这给我一个提示,就是法官讲法制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跟你是一致的。”

发现了诀窍,尚秀云上课时基于学生的特点,先把孩子们引入一个与法官身份平等的教学情境:“你们都是各少数民族选来的优秀学生,以后你们就是各民族的骨干,所以你们要懂法,你们也有可能当法官。今天咱们试试,你们都当一次法官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跃跃欲试。尚秀云这才开始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抛出案例……“这个案子你要是法官,你怎么判?”这一次,尚秀云话音未落,“小法官”们已经纷纷举手抢着“判案”。尚秀云趁热打铁,就着学生们的“审判”讲解法条、案情。然后,她又不着痕迹地继续发问,引起互动:“那这个案子,被害人有哪些失误的地方呢?他怎么做才能不被害呢?”——法制教育内容不单单是教育人不犯法,提高学生应对不法侵害的能力同样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

2002年“两会”期间,时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尚秀云结合学校道德法制教育实际,提出了《建议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清理违法经营的营业性网吧》的议案,推动学校周边网吧检查管理工作,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附近的那3家网吧在检查中被依法取缔。

同时,尚秀云一边摸索实践,一边总结发展“法制课堂”。到现在,她承担了十几所学校的法制教育,平均每年亲自讲二十多次课。“法制课堂”开讲至今已整15年,尚秀云对学校法制教育的关注也这样持续了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但是时下又有多少学校真正将道德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呢?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敬畏法律。对孩子进行道德法制教育不光是预防犯罪,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有的公民意识。他应当有这种法制观念,跟我们这个法治社会相适应。”

“1987年北京开始成立少年法庭,就是未成年人的案件审判有了专门的审判机构。我是那时候第一批从事少年法庭审判的法官,就得考虑‘怎么让少年法庭的审判、设置更适合孩子’,怎么尽量地按照‘六字方针、八字原则’把这个工作做好。”尚秀云似乎习惯了人们法律知识的缺乏,说到哪里就一并解释,“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我国为未成年人制定的第一部专门法,其中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提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991年,尚秀云从事少年法庭审判已经整4年了,一些问题渐渐显现出来。

“我接触过一个失足少年,他14岁,特别瘦小。那会儿少年法庭被告席还是按成人设计的木头栏杆、冷板凳,他戴着手铐被法警带进来,一进被告席刚露出脑袋,当时就害怕得放声大哭。还有人吓得打哆嗦,有的紧张得说不出话。后来我们就想:少年被告人的法庭是不是要和成人不一样?少年法庭的设置怎么样能够跟我们审判对象的生理、心理发育相适应?”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有关精神,按照海淀法院院党组的意见,1992年开始,尚秀云和她的同事们开始着手少年法庭设置的创新。他们创设U形审判台:审判台除设置审判长、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坐席以外,增加帮教席,让少年被告人的父母、师友、同学也走进法庭。同时,原来囚笼似的被告席被精致的课桌椅取代——“我们叫‘法庭变课堂’,U形审判台象征期待着失足的孩子能够迷途知返,回归社会的怀抱。”——这样的法庭设置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认可,也为全国许多法院所效仿。

与此同时,尚秀云也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中切实履行着“六字方针、八字原则”。

“那会儿我判的非监禁刑比较多。未成年人犯罪绝大部分是初次犯罪,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较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时的失足,对于这样的少年被告人应当依法多适用非监禁刑。”法与情的平衡中,尚秀云心中有这样一杆秤,“就是不能把他们看成‘未成年犯罪人’,而应当看作是‘有罪错可以教育挽救的孩子’。”

尚秀云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她跑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有一个半大小伙子一直跟着她!“看见我回头,他兴奋地跳起来,直冲我招手。”尚秀云刚把火炬交接给下一位火炬手,这个大男孩冲过来一下子抱住她,向身边的同学骄傲地介绍:“这是我的尚妈妈!”这正是尚秀云曾经判缓刑的一个孩子,当时正在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读书。

“还有一次,我到一家电视台做节目,有一个主持人特别热情,后来他问我:‘尚法官你仔细看看我,你还记得吗?’我才想起来这也是我判缓刑的一个小孩。他说:‘要不是碰上你,我可能被判了实刑、送到监狱,可能我的人生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尚秀云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一边翻一边骄傲地介绍:“这是电影《法官妈妈》里结婚的那个小孩,挺帅的是吧,看,这是他一家人……这是那个主持人……你看,还有后来当的……”这个本子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尚秀云审判过的孩子们的信息,包括生日、住址、联系方式、救助基金信息,还有孩子们不断寄来的照片和信。

翻着翻着,尚秀云的眼睛悄悄红了:

“我就觉得挺幸福的。我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好多人不理解,说:‘尚法官你烦不烦呀?人家都是从事高兴的工作,你接触的总是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有时候也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但时间长了我越来越深刻地觉得,这些问题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他改好了可能就牵扯到他的家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生活的幸福,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甚至几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幸福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所以我就觉得从事这项工作也是我的幸运吧,挺热爱这项事业的。”

演员奚美娟在电影《法官妈妈》中饰演“法官妈妈”的角色,电影开拍前,她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随尚秀云一起上下班,观摩了两个案子的办理过程,翻阅了孩子们写给尚秀云的信。她说她有这样一个深切感受:“庄严法律下亦有人间真情。”

上一篇:美国STC课程本土化研究系列①没有对科学的深刻... 下一篇:我国农膜企业九成亏损处境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