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10-30 11:11:38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小学英语教学学生与教师常存在的几大问题。第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第三,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众所周知,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语言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我国,英语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外语,而非第二语言。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课堂是学生唯一能够比较有机会接触英语的地方,但由于教师水平的原因,许多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上课时都是讲汉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多媒体PPT在课堂上的应用,填补了英语教学的不足。信息技术环境为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激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曾一度僵死的课堂教学,使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信息时代外语学科的一场革命。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因为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密切相关。教育心理学中这样阐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另外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正因为如此,小学英语教学老师枯燥讲解,学生机械背诵,往往会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对英语教学渐渐丧失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范围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求知欲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通过计算机课件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形象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如:教学闽教版第六册“Angry”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制作大象,袋鼠,熊猫,猫,狗的图像,并把它们安在课文配套的情景中,让学生们先根据情景想象一下这些动物在一起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这样以来学生很感兴趣,热烈地讨论故事内容。然后我再让学生看光盘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融入课文中的情景去了。最后播放教学光盘,这时学生们踊跃参与,各种模仿者的声音妙趣横生,学习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争先恐后抢着模仿,有的学生几乎到了下意识(直觉思维)开口就说的地步。充分发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真实效应。

2、扩大词汇量,启发学生的思维

上文说过,小学生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英语单词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孩子很难将英文单词与某个意思联系起来,所以其中就需要一个具体的实物媒介。英语单词中除了可以应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教学外,一些难以在课堂真实呈现的物体,如狮子,老虎,瀑布等,就能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在教学“on the farm”这课时,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书本中cow、sheep、horse等单词与磁带读音整合在多媒体中。在生词学习界面中,屏幕上依次出现该课的动物图片与动画(形象思维形式),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意象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操练生词,这样在单词含义与单词空间表象之间建立起了必然联系,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丰富生动,令人头痛的单词记忆变得轻松自然,仿佛是水到渠成。

上一篇:让信息技术为科学课教学添彩 下一篇: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