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30 10:56:12

欧美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汇率的变动体现在贸易品价格上的变化,而贸易品价格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世界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美国和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产品类别和比例上具有一致性。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得出美元和欧元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平衡分别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且滞后现象不明显,美国政府把美中贸易逆差的扩大归因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是不合理的,逆差的扩大和中美的经济发展状况,竞争区域的汇率诸如欧元汇率等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三方汇率;Johansen协整;中美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59-03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欧盟、美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其贸易数值大大高于其他贸易伙伴。中国商务部和欧盟统计局关于2008年1月至9月美国和欧盟自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最大三十类商品类别的比较表示,欧元区和美国对中国贸易产品类别和比例构成是基本一致的,美国和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而中国自两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知识密集型等高新技术产品。于是形成了中美欧贸易三角,美国和欧盟同类产品相互竞争出口到中国,而中国产品则择优出口到美国和欧盟,两区对中国的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国际经济学理论表示,汇率的变动体现在贸易品价格上的变化,而贸易品价格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世界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在产品同质地或相近的情况下,价格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欧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深刻地影响着两区对中国的商品进出口。

近年来,中欧贸易顺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远远超过了中美贸易顺差,如2006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的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同期中美贸易顺差增幅则从26.4%降至13.2%。这其中当然不能说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而对欧元汇率持续贬值毫无关系。欧元集团主席容克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多于对美国的出口是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对欧元升值的状况下形成的”。由此可见,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美贸易。那么欧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有什么和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是否存在相互抵消的影响呢?

二、文献回顾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Singh(2002)在对印度1960―1995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与名义汇率是不同的,实际有效汇率对国内收入、对贸易收支都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本文考察实际汇率对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部分研究表明实际汇率是影响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Bralunasrene&Jiranyaku(2002)在研究泰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汇率与贸易数据时发现实际汇率是贸易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马丹、许少强(2005)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将导致中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出口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间存在协整关系。卢向前、戴国强(2005)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ML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但也有学者认为,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两者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Wei(1999)基于1986―1996年月度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的贸易收支并不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但短期贬值对贸易平衡有显著影响。Wilson(2000)基于1970―1996年度数据对韩国、美国和日本之间多边贸易进行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对韩美和韩日之间的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任兆璋、宁忠忠(2004)分析比较了中美、中日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运用EG协整分析分析了1978―2002年的数据资料,发现实际汇率与对外贸易差额的判定系数很低,且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均显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以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影响十分有限,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宋赵晗、卜建民、杨晓森(2008)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不能成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能有效地改善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且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由于各学者所采用数据的时间段和模型的不一致以及样本国家的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欧元作为新兴货币,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未得到细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Bahmani―Oskooee和Kantipong(2001)推导出的两国贸易平衡模型㈣的基础上,加入人民币对欧元的实际汇率这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欧元和美元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框架设定

在Bahmani―Oskooee和Kantipong(2001)的两国贸易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并根据经济学原理经过严密推算(在此不详叙),将中国同美国双边进出口方程分别设定为:其中:

LnEX1表示中国对美国实际出口额的对数值;LnIMt表示中国从美国实际进口额的对数值;LnTBt表示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与进口额比值(中美贸易平衡)的对数值;LnYc表示中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对数值;LnYA表示中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对数值;LnRERAA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对数值;LnRERU表示人民币兑欧元的实际汇率的对数值;RERAA=EA(PA/Pc),RERu=Eu(PA/Pc),PA、PC分别表示美国、欧元区、中国的总体价格水平;Eu、EA分别表示人民币兑欧元的名义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两者均为直接标价法)。在本文中,PA、Pc分别用美国和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来度量。

四、实证检验

(一)数据选择及处理

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是从2002年3月1日开始,且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从2002年4月开始公布,故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2002年4月至2008年10月的月度数据。

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欧元区

HICP、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21300=100)、美国消费物价指数(Index 1982-84=100:SA)、美国工业生产指数(TotM index;2002=100;SA)数据均来源于省略网公布的数据。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同比)数据、各月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由于官方不公布月度国内生产总值,此处遵循宿玉海、黄鑫的做法,用工业生产值指数来衡量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中国工业生产值指数根据各月工业增加值计算所得,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另外,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欧元区的HIPC分别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

(二)计量回归

1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宏观经济数据序列通常不平稳,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在此采用ADF检验对各个变量做水平平稳和差分平稳检验。本文采用高铁梅介绍的画序列的水平值或差分值的曲线图的方法来判断检验回归方程中是否含有常数项和趋势项。设显著水平为5%。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ADF检验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数化后的各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但是进行一阶差分后,各列数据均不存在单位根,从而可以得出模型涉及的五个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本文研究的是多变量协整,所以在此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滞后区间指在辅助回归中的一阶差分的滞后项,不是指原序列,所以此处的滞后阶数为0。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协整检验结果可知,第二个原假设被拒绝,即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本文仿许少强、马丹的做法,只考虑包含所有变量的协整方程。

LNEX-LNIM=LNTB=1.45LNRERA-0.64LNRERu+1.31LNYA+0.71LNYc-14.00

中美贸易平衡(EX/IM)的美元实际汇率的弹性约为+145,说明中国―美国双边贸易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升高有助于改善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提高顺差,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升高1%,贸易平衡将增长1.45%。中美贸易平衡的欧元实际汇率的弹性约为-0.64,说明欧元汇率的变化对中美的贸易平衡产生负向影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I%,中美贸易平衡减少0.64%。本文中,中美贸易平衡的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弹性系数为1.31,即美国GDP每上升1%将使中国对美国贸易平衡增加1.31%。中国工业生产值的升高会增加中美贸易平衡,中国GDP提高1%,中美贸易平衡将增加0.71%,这说明中国实际收入的增加是由于中国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提高所推动的,即随着中国实际收入的增加,进口减少,即dTB/dYc>0。

(三)脉冲响应分析

在此将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变量对中美贸易平衡的短期动态影响。从脉冲响应图可看出:

1 LNRERA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首先引起LNTB的上升,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减少,波动幅度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稳,但全程都是正向影响。

2 LNRERu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首先引起LNTB做负向变化,第1期为影响最大点,此后逐期递减,从第8期开始对贸易平衡有正向影响,正向波动比较小,逐渐趋于平稳。

3 LNYA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LNTB的影响存在“J”形滞后现象,滞后期为7期。

4 LNYc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其在初期对LNTB的影响绝对值是最大的,并表现为负向影响,从第3期开始逐渐表现为正向影响。

五、结论

1 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的影响是反向的且前者影响较大。协整分析表明:长期内,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都会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两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是反向的,前者影n向为正,后者为负,影响的绝对值前者大于后者。

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能通过人民币实际汇率来有效地调节中美贸易的收支,也说明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

2 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滞后影响不明显,而美国和中国GDP的增长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存在滞后现象。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滞后影响不明显,汇率一变动,中美贸易立刻会受到影响,影响是逐渐增大再减少的;欧元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没有滞后影响,欧元实际汇率变动在初期就影响中美贸易,欧元汇率上升会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收入的变化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存在“J”形滞后现象,滞后期为7个月;而中国本国的收入的增长在初期会减少中美贸易顺差,而在后期会促进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

3 美国政府把美中贸易逆差过大完全归因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是没有道理的。本研究发现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因素除美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外,还有中国和美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等因素。相关研究还表明中美贸易平衡的变化还受诸如双边贸易结构、FDI、贸易政策和壁垒等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期待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