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中培养孩子

时间:2022-10-30 10:39:11

北宋散文家苏洵有一段教子故事广为流传。

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这以后,他仔细观察孩子的喜好。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来到苏洵身边时,他就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两人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认真地读起来。从此,他们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其实,培养优秀的孩子,往往不需要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更不需要为培养孩子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在家庭教育中,只要注意方式方法、留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注意创造情景,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许多父母粗心大意,无意间的举动就可能无形中扼杀孩子的天性,错过引导孩子成长发展的良好时机。比如,八九岁的孩子喜欢玩篮球。篮球软了,需要打气。孩子第一次给篮球打气,手头有球针、气管、篮球。这时,只需要让孩子自己摸索着,把这三样东西摆弄好,给篮球成功注气即可。这样一个过程,大人看来十分简单,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挑战。这时,有些家长就看不下去了,理所当然地接过气管,三下五除二地帮孩子打上气。其实,家长一个简单的动作,无意间已经错杀了让孩子成长的一次机会:不光是剥夺孩子掌握给篮球打气的技术机会,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孩子成长中独立意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遇到困难就会丧失战胜困难的意识和决心,对战胜困难缺乏信念。

孩子费力费时地解决一个问题,实际是孩子探究、实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能力、培养实践意识和自立意识、培养自信心的环节。孩子由依赖走向独立,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渐摆脱父母的过程。如果家长总认为孩子长不大、干不好,或者以溺爱孩子的方式万事包办代替,这样,孩子永远长不大,不管是生活技能的形成还是心理的成长,只能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能健康地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孩子心理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孩子的成长环节一旦被剥夺,就为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后事业的成功埋下心理上的隐患。

社会上形形的人中,有卓尔不群者,有一生碌碌无为者,差距甚大。其实,在孩童时期,家长已为孩子们今后的成就埋了单,只是有些家长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成功人生的宝贵资源。如果家长们能仔细观察并注意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品质,这比给孩子留下百万物质财富要宝贵得多。

上一篇:哥哥的背影 下一篇:地方债恐超20万亿债务风险亟须“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