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式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10-30 07:58:16

浅谈问题式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不能定位于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作为唯一目标。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使数学课堂显示出明显的道德渗透和道德影响。因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

德育渗透;魅力;感召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78-02

每当走进校园,实验楼的“合格的教育设施”“合格的师资队伍”“合格的办学理念”、“合格的教育质量”二十八个大字敲击着我的心扉。我常常的思索,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灵魂。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那么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问题式数学教育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尤其是七年级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问题式教学手段,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困生的帮助,把较容易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课堂上撒满快乐的阳光。对于学生的一种小错误,我们要正确引导,从培训中我学到了一种启示,案例是这样的:有位教师在上课,发现有位学生叫小胖墩的男孩,用小镜子照他后三组的一位成绩较好的娜娜同学,边照边笑,当教师走到他身边时,他已知道被教师发现了,但教师没有收他的小镜子,等下课后,教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就问这位男同学,你是不是喜欢这位女同学,他说老师我是没有机会了,当教师听见这句话时,放大了嗓门,你“错”,你要喜欢一位优秀的女孩,你首先要有“资本”,若你现在不发奋读书,我看你真的没机会,小胖墩就受这“资本”二字触动了他的心灵,于是他说我知道了,老师我谢谢你。从此以后,这位差生就像吃了定心丸,定下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什么已不想,就按他的奋斗目标在努力的去拼,经过中考考上了会计学校,由于在学校成绩优秀,毕业后分到银行上班,在工作中比较出色,从主任升到了行长,最后开着一两宝马车,拿着27朵玫瑰花到娜娜读研究生的学校向娜娜求婚,并把他是怎样喜欢娜娜的这件事说了出来,娜娜被这事感动了,最后答应他的要求,两人结婚的哪天把这位教师请去做他两的主婚人,并把他的经历在婚礼上说了出来,最后他还感谢这位教师,没有教师的那两个字,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从这个案例来看,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触动,只有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激发学生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对孩子教育不能用粗暴的语言处理孩子的错误,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的一身。

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成为学生成长旅程中的榜样。

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计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能够从数据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写,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练习:一分钟内的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结合《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比较,体会出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当有个学生在数学日记中问我在圆周率是什么时,对于这个七年级的小朋友,我这样告诉他: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七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只要你努力,一定也会象祖冲之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此外,在讲授简便运算时,我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个数学题让学生们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我经常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特别是华罗庚、陈景润……我国数学家立志成材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很多,有待于去我们发现和挖掘。

三、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合作式学习等,自我探索式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每一部分知识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学习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证,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让学生会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获得知识,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欢乐。此外,课堂上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很重要,比如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善于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的良好品格。对于学困生的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体现,从让他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捕捉他们身上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发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同时,也让其他的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

四、利用数学课后的其他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向课下延伸。作为一名数学任课教师,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毕竟非常少,一直非常向往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课堂,课堂上撒满快乐的阳光,师生亲切的交谈,气氛民主而又和谐,而这一切必须构件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根据我的任课情况于是我决定从作业批改做起。让作业成为联系我与孩子们情感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实践,我的作业批改由开始时的评定对错,画符号,由简单的评语“加油”“你真一定棒”“好孩子”逐渐转化为的形式,成为我与孩子们倾心交流谈心的园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向我敞开心扉,在我们精心的呵护下我们的园地五彩缤纷,生机勃勃。有的学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总之,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

上一篇:多种方法保障初中生的语文阅读量 下一篇:以“生命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