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数学学案的编制

时间:2022-10-30 07:49:09

例谈高中数学学案的编制

经过实践探索,学案教学逐渐发展成熟,它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下面以《函数的最大(小)值》为例,探讨高中数学学案的编制。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导思导练课堂检测数学学案包括五部分:学习目标――导学――导思――导练――课堂检测。在学案编制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即本节教材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以及地位与作用。函数的最大(小)值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和求函数的值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只要求出它的最值,就能写出它的值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巩固上一节关于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而且还锻炼了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鉴于学生对函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从二次函数图像入手,这样让学生直观的从图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上从感性认识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

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三、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1.掌握函数最大、小值的概念,能够解决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会用函数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函数最值的学习进一步研究函数,感悟函数的最值对研究函数的作用。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感知数学问题求解途径与方法,探究的基本技巧,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应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学习难点是“理解函数最值可取性的意义。”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难点往往是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

四、导学

导学部分主要包括复习回顾,新课引入。能够使学生能自主从旧的知识探究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本课导学包括两部分:首先由两个函数图象的比较引入本课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内容,从而对教材函数最值的定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强化。

第二部分是对本课主体知识的学习,采用了课本对“最大值”“最小值”概念再现的方式,体现了以教材为本的思想。

1.根据两个函数图像回答问题:

(1)上面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导学部分的编写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材新知识呈现的载体,本部分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新知识进行相应处理,也可以根据内容的难易设计“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新知探究。

五、导思

导思部分的设计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强化,导思中设计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举一反三,本学案导思部分设置了4个问题:

六、导练

导练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的例题讲解,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围绕本课内容的重难点进行,例题选取的全面性、典型性,例题选取要少而精,通过例题加上变式训练,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数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七、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学案设计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对学生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本课目标检测涵盖了几类特殊函数求最值的题目,在这基础上设置了复合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训练,另外还设置了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的题,这些题型构成有基础、有拓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案教学确实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的思考,学案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怎样摆脱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思维的限制性,长时间的学案应用会使学生和教师失去兴趣,降低积极性,我们提倡在学案的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在集体备课后的学案基础上,每位科任老师都要在其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及个人授课风格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董旺森.以导促学达高效以生为本助发展――例谈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制[J].教学与管理,2013,(07):74-75.

[2]王富英,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09,(01):71-74.

[3]曾东.如何认识“三导”学案编制在高中数学中的指导作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3,(06):38-39.

[4]张启业.优化学案编制发挥学案功能[J].物理通报,2013,(05):40-43.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大蟒蛇和小盲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