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时间:2022-10-30 07:45:34

基于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学校班级生活是学生生命敞开的载体和时空,是学生诗意的栖居之所,然而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今学校教育里,班级生活往往简化为课堂教学,其生命意义和意识培养的功能被遮蔽。因此,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班级生活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生命意识角度探讨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一、班主任谈话中生命意识的缺失

1应试教育压力下班主任谈话忽视了以人为本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教师眼里最重要的是分数和成绩。为了分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在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里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言论,不允许任何不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言行。时不时想从“盒子”里挣脱出来的学生最不受欢迎,最不易被信任,是班主任谈话的主要对象。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会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脾气爱好,在跟学生谈话时会因人而异,而不是“一刀切”。

2“师道尊严”观念下班主任谈话忽视了精神的沟通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很多教师的意识中仍然存在,他们谈话时常常居高临下。与学生谈话只有在平等的态度下才能有平等的交流,才能有精神的沟通,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妨放下自己的老师身份,以朋友的姿态平等地交谈。可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办公室里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坐着,顾自批着作业,人高马大的学生站在老师身边,等待着老师的训话,而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和学生进进出出……既然把学生叫来了,为什么不及时谈话呢?在这样的谈话方式下,师生之间怎么可能会有精神上的沟通。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在尊重、平等的理念下,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

3功利性目的下班主任谈话缺乏生命情怀

教育应该是慢的过程,是慢慢享受生命的过程,但如今的学校急功近利,抛开人的心灵培养,看重的只是教育的结果。

生命情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爱。班主任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跟学生的谈话体现出来的。“一个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教师;一个真诚的班主任会避免任何对生命的亵渎和戕害。”生命教育研究学者冯建军认为:“一个真正关心学生,将学生看做具有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教师,是不会对学生恶语相伤的。”“温情的语言是滋润心灵的甘露,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讥讽嘲笑的语言是心灵的最大‘杀手’……是一种‘扭曲心灵的病理性语言’”。尊重、友善、肯定的语言带有正能量,而愤怒、指责、否定的语言带有负能量。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二、基于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谈话艺术

1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班主任无力改变高考的指挥棒,但作为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班主任可以先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知识至上”“成绩第一”的观念,转向对学生生命发展中智慧的启迪和灵魂的润泽,改变成“材”、成“器”的教育,转向真正的成“人”的教育。班主任要做到“目中有人”,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班主任要把学生看做一个个独特而独立的生命个体,要认识到学生有自己作为一个生命的特性,他们不是被控制被管理的对象,更不是制造分数和成绩的“机器”。在这样的观念下,才有可能在平等的态度下,以尊重的语气中跟学生进行有效的谈话、和谐的沟通。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跟学生谈话时,会用信任、赞赏、鼓励的语气,相信学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2从单向独白到双向对话

在一个班级里,跟班主任谈话最多的往往不是遵纪守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不守规矩、常常犯错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被班主任叫来“批评教育”的。这样的批评教育,其呈现方式往往是班主任个人的训话为主,训话完毕,“教育”结束。

有的班主任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厉害,常为说不过学生、辩不过学生而感到烦恼。有生命意识的、成熟而智慧的班主任不跟学生斗智斗勇斗口才,他们不搞独白式甚而发泄式的谈话,而是跟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平等地对话。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在找学生谈话之前,班主任应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情,在宽容、平和的心态中开始跟学生的谈话。带着怒气谈话往往会不公正地对待学生,提高声调在现今的学生面前增加不了威严感,只会引起学生心里的鄙视,从而激化矛盾,以致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任何事情都有不止一个解决方案,但心情只有一个解决途径――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会让对方在情绪上有认同感,这样才能做下一步的事――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问题前最好先倾听――听一听学生怎么说。听学生心里的话,不要反驳他。如果觉得他的想法不对,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想,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就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因为一方面,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轻易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日渐远离成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被人理解,他们的心扉向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的人敞开着。教育需要唤醒、激励和赏识,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3正面肯定,传递正能量

班主任跟学生的谈话应该多说正面的语言,因为负面的语言重复多次将会对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是很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有个家长曾经跟笔者谈过,她的女儿在高一和高二时遇到了不同类型的两个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每次见到她,总是带着不满意的口吻说她女儿的缺点和不足,以致她每次见过老师后就心里不悦,回家就数落女儿,女儿因此很不喜欢这个班主任,常常觉得待在这个班里不开心。高二的班主任则每次见到她就称赞和表扬她的女儿,她因此高兴,回家后也随之表扬女儿,女儿在高二阶段总是神采飞扬、开心快乐,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这就是正面语言传递的正能量。

4以诚感人,以情动人

唯有真挚的感情、诚恳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有个高中班主任曾经跟笔者说过,他不怕辛苦,就怕学生从内心里看不起他,因为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能力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所以他跟学生谈话时常常不自觉地提高声音,意图用老师的威严来压住学生。其实,高分贝和老师的威严是“压”不住学生的,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更别谈敬爱了。而坦诚相待、真挚关爱是“收服”学生的法宝。坦诚相待的一个法宝是分享式沟通。如果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哪怕是不光彩的经历,也往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老师的诚意,往往会就此打开心门。这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份理解和信任,远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有效得多。坦诚相待的另一个法宝是班主任的自我面对,自我批评。

5锤炼语言,提高谈话能力

提高谈话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做长期的努力。

(1)平时要读书,时时充电。笔者曾经问过一个高中班主任,业余有没有在读书。这位班主任说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好好读过一本书了。学生每天都在学习,在进步,老师却从不学习,从不提高自己,靠“老本”教育学生,脑子里缺少新东西,跟学生谈话岂能言之有物?所以要提高谈话能力,必须要多读书。

(2)谈话时要注意非语言因素与语言因素相结合。非语言因素包括谈话的时间、地点、环境、眼神、表情、姿势等,语言因素指谈话的语词、语音、语速、语调等。有的班主任喜欢跟学生边散步边谈话,有的班主任总是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的眼睛跟学生谈话,有的班主任习惯把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跟学生谈话,有的班主任总是用幽默的语言跟学生谈话,等等,都是很积极很有效的谈话方式。

上一篇:身边的航天技术 下一篇:配合间隙的测量与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