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试探

时间:2022-10-30 06:10:22

幼师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试探

摘 要:当前幼师的化学教学存在学生基础差、教材编排不合理、授课时间短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精心组织内容,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重视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 趣味化 家庭小实验 整合能力 评价

当代儿童教育应当是促成生命成长、精神提升和人格健全的教育。目前幼教界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内容,以便适应“科教兴国”和新世纪的挑战。《纲要》突出强调了科学教育应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品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而上述三点中培养科学精神又是“重中之重”。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可以解释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只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只有自身掌握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师的化学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理科基础普遍较差,对理科的学习缺乏信心,有相对较重的畏难情绪。

2.没有升学压力,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且认为化学学科学习了也没用。

(二)教材和其他方面

1.现行的五年制师范幼师化学教材沿用了高中的化学教学体系,更加注重的是系统的化学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对幼师班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

2.目前幼师大多只开设一年化学课,每周两课时,由于时间短,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倍感吃力。

二、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在幼师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务求“生活化”“趣味化”

1.生活化的内容能更好地为以后的生活所应用。《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也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东西和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对周围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班的学生往往畏难于比较专业的化学知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又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讲到有关酸碱中和的时候,解释“洗发后为何用了护发素,头发就容易理顺了?”“怎样将衣服中的洗衣粉漂洗干净?”讲到蛋白质、油脂这类知识时,介绍“如何做到一日三餐的营养平衡?”“怎样饮食才是健康、合理的?”还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药物知识比如:“为何康泰克的广告要说不含麻黄碱?”“为何有的药物吃后容易打瞌睡?”

(二)多做开放的、多样化的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操作思维等多种能力的重要过程,更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学课堂多是照搬书本上的实验,先教师演示,后学生分组,然而学生往往对重复的实验过程不太感兴趣,在观察上不能做到丝丝入扣,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材,方法不单一,结果呈发散性,独立设计实验过程。例如:在做焰色反应这一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轻轻向木条扇风,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现出美丽的紫色。另外,幼儿的科学活动往往是围绕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知识展开,教师在解释、引导时不太可能做比较专业的化学实验,还应重视家庭小实验的开设。

(三)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往往不是单一的化学现象,向幼儿解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时,可能会用到化学知识、物理知识还有可能会涉及生物知识、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有较强的综合意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科之间“泾渭分明”,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经常把整体性的事物分割开来,进行抽象的分析,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导致受教育对象思维方向单一,能力有限,所学的知识也只是无序地储存在大脑中,缺乏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整合后再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摒弃学科本位的观点,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注意综合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和整合能力。而实施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关键是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

(四)“以人为本”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放式、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评价理念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而忽视了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针对幼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方式,并且综合了评价方式多元性、多重性、多次性的特点,不断变换评价方式。比如,某一阶段的知识认知目标非常明确,那就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如果偏重于情感目标,可以以讨论发言的方式来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光有来自于教师的,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自我评价或和同学相互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分析自己对有关化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同学评价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2.运用的评价语言,应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语言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如何让这一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值得老师细究,同时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提醒与纠正。评价的语言还要生动、巧妙,因为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也能避免学生的尴尬,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上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新动向 下一篇:对职教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