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词中花与雨的审美意象

时间:2022-10-30 05:18:32

浅析唐宋词中花与雨的审美意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历来不乏“花与雨”意象的身影,唐宋词中尤甚。在唐宋词人的笔下,“花与雨”似乎总与愁思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独守深闺的孤独苦闷,还是“望断雨收云断”、“水风轻、花渐老”的对故人的深刻思念。无论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伤春怀人,还是“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的年华易老。唐宋词中的“花与雨”似乎总带着些伤感凄苦的情愫,但一些文人骚客却独喜另辟蹊径,在他们的笔下“花与雨”有了些许不一样的情感。虽然,“花与雨”的意象在“愁”的表达上更为经典,但该意象也可表达其他较为积极的情感,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份独特的情致也对后世小说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乍眼一看,李清照的《念奴娇》仍是一首春归独处时的怀人之作,但细细品味之后却有不同之处。“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首句由环境引出风雨,又由风雨回顾环境。这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那小小庭院,因男主人外出,平日已是冷冷清清,恰巧今日又遇斜风细雨,门庭更显得冷落不堪,那就只好把几重门户都关闭起来吧。“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看来这并不是萧萧的秋风秋雨,而是寒食节之前,照理说这该是个游园的好日子,谁知老天却跟人闹别扭,在这时刮风下雨。不是风,就是雨,既是可恼;像放晴,却不曾晴,又是可恼;本来是游春季节,却硬把人拦住,就更可恼了。更何况风雨还会拦阻着出门的丈夫的归程呢!有人会说,这分明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愁,我倒觉得这里“花与雨”的意象更像是传达一种撒娇的情愫,闲愁罢了。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塑造了一位刻意伤春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宠柳娇花”四字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简单几字便将被春日宠眷的柳树和因受宠而更加娇艳的鲜花呈现在读者面前,春日的美好和灿烂瞬间跃然纸上。天还是亮的,这种闲得没完没了的时间该如何打发呢?向远地丈夫诉说近日的心事,是否可以驱除心头的沉闷呢?可是她写了又涂,涂了又写,也不知到底为什么,纵使心头千言万语,纸上却一字难成。罢了,还是丢下笔吧。这“宠柳娇花”更像是女主人公等待丈夫归家的心情,焦急地期盼张望着,期待踏青的游人争先赞叹它们的美丽。与李清照后期词作相比,只有在闲适安然的生活环境中词人才有心情感叹明媚的春景,感伤夫妻的别离。无论是“细雨”还是“娇花”都多少有一些嗔怪的情愫,不仅不觉愁苦反而显得生动可爱。

而下阕这样的情绪便更为明显。“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露珠在叶子上,在花心里,聚拢成一团一簇,然后又一滴一滴往下淌,弄得地下的泥土都汪上一滩水了。梧桐树长出了新芽,树梢顶上的枝条好像一下子长高了许多。这景象可引起了女主人强烈的游春念头。“清露晨流”两句,原是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赏誉》里引过来的,却颇得词评家的称赏。这八个字,恰好透出一种新鲜的气氛,暗示天气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了。“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烟雾在一点一点地消散,升得很高的太阳偶尔从云缝中探出半面来,终于有点放晴的味儿了!女主人公索性站在栏杆前,看着这薄薄的烟雾、淡淡的日影,瞧着这初引的新桐、滴沥的晨露。今天会是个晴天吗?丈夫是否今日就归家呢?词的结尾无疑是充满希望与喜悦的,由于天气的转晴,女主人的心情似乎也好转起来。这首词中的“花与雨”意象表现的虽不是狂放的喜悦,却也不是低迷的哀伤,它是一种淡淡的闲愁,有些闺中的嗔怒,有些渴盼丈夫归来的娇羞,又有些打发无聊时光的慵懒。正是这些独特的情感表达才构成了“花与雨”意象不一样的审美体现。

万俟咏的《三台》虽是一首应制之作,但却也用“花与雨”表达了别样的情感。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词学柳永,且与周邦彦等人共同审定旧调,创造新词。这篇《三台》虽为歌功颂德的词作,但因词人精通音律,构思巧妙,平而工,和而雅,仍颇值一读。“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明月的光辉浅浅地映在梨花的花瓣上,洒下一片淡淡的月影。海棠花上留存着清晨的雨露,显得格外水润饱满,春天的气息已然到来。这首词中的“雨”我觉得更有雨后的意味,而“朝雨”更显得生机勃勃、清新俊秀。我们仿佛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和淡淡的花香。在“花”的意象上,词人选用了“梨花”、“海棠”这两种常见且象征春意的花,盎然的春意已传遍京城内外。既为应制之作,全词通过“花与雨”表达了当时社会清明的政治统治和一副和谐的市民生活图景。全词表现皇城内外一派生动愉悦的景象,渲染出一派天下太平的气氛。整首词铺叙详尽,宛如一轴《清明上河图》的长卷。花与雨的意象在这首词中虽然只是简单的场景描写,但却洋溢着浓浓的和谐气氛与悠然情致,虽不是欢天喜地的大喜,却是淡淡的欢愉与无与伦比的亲切之感。这也算是“花与雨”意象的独到体现了吧。

以上所例举的两首词中,花和雨都是作为实物出现的,从比喻义的角度看,花和雨入词又有另一番风味。辛弃疾的《青玉案》可谓是耳熟能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首句以花喻灯,将元宵佳夜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满城的彩灯,就好似枝头各色鲜艳的花朵,那满城的烟火洒下来,就好像悬挂在天际的星星被吹落,下起了一场壮阔璀璨的星星雨。无疑,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欢腾的元宵佳节视觉盛宴,其中的热闹与雀跃不言而喻。这里的花与雨虽是以比喻义的身份出现,但却表达了一种喜悦的感情。下阕的基调似乎与上阕截然不同,有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和难以言表的惆怅。当然全词的重点并不在写景,而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之前的热闹非凡反衬出了“那个人”的与众不同,似与这满城的热闹格格不入。这更像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不肯轻易随波逐流,不被世间的污浊所影响,坚定而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追寻着,探索着。花与雨虽然只是作为灯火与烟花的喻体出现在词中,但其中表达的含义却是其他词作所不能比的。

“花与雨”的意象在唐宋词中出现并被大量运用,这种表达对后世也照成了影响,在明清小说中并不鲜见。如果说唐宋词中的花与雨还是单纯的情感意象,那么在明清小说中它们便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小说人物性格的体现。在《红楼梦》中,作者把各种花的特性和女子们的个性命运联系在一起。书中写花的篇章实在不少,潇湘馆中翠绿如滴的翠竹,怡红院里红绿相映的芭蕉海棠,蘅芜苑的杜若蘅芜,稻香村的杏花,拢翠庵的梅花。就薛宝钗来说,作者将艳冠群芳的牡丹赠予她,雍容华贵,富丽而不吐芬芳。宝钗端庄大方而随分从时,博学多知而藏愚守拙。不就是牡丹花的艳而不芳的写照吗?《红楼梦》中的花与女子的性格彼此相衬,相得益彰。至于“雨”的意象在书中也有体现,《红楼梦》中的雨多成了故事演进的背景并延续了表达愁绪的惯例。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书中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卧病潇湘馆,听窗外秋雨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不觉心有所感,遂写成《秋窗风雨夕》。这里的雨不仅是黛玉写诗的感情契机,也成为之后故事情节推动的重要因素。宝玉冒雨来看黛玉,黛玉心忧宝玉雨天路滑,于是将自己的琉璃绣球灯借给宝玉。虽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在宝黛的爱情中仍是个无法忽视的一环。以秋雨为展现情节的背景,宝黛的互相关心和牵挂在这样的舞台上才得以完美的上演,让读者不由心有所感,也许并不强烈但读者心中仍有淡淡的欣喜与感动。这里“花与雨”意象的体现显然在唐宋词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但其体现仍可在唐宋词中找到根源。

唐宋词中“花与雨”的意象多表达愁的情感体验,但其中仍有一些不一样的代表。它们或表达平和安详、生动愉悦的盛世图景;或体现思夫、撒娇可爱的慵懒闲愁;或描绘佳节欢庆、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这些情感体现恰如那“一低头的温柔”,使花与雨的意象更为丰满,也更能使读者感动。这些意象也对后世明清小说造成了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绚烂的瑰宝。

单夕雯,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系201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学生。

上一篇:弱智儿童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下一篇:构建审美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