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语训练为媒,亮校园文化之色

时间:2022-10-30 04:33:38

以口语训练为媒,亮校园文化之色

一个民族需要文化,而校园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阵地。一个校园的文化底蕴是学校办学成败、育人质量的关键。一个校园更需要通过一个文化理念来执行教育,方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的。渝北实验三小自成立以来,紧把时代脉搏,以“做一个微笑的教师”为办学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将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办学的最高宗旨。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他的终生发展到底要发展些什么?一位伟人曾说过:语言便是信仰。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语言更是文化。“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思想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与人理解、沟通的工具,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不同民族的显著标志。

毫无疑问,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是终生素质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么样是和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分不开的。人与人的交往,大凡源于相互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增进沟通与理解。在生活节奏快速、思维敏捷跳跃、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更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着他们学习和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从学生进校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我校抓住这样一个点来作为科研方向,确定了以《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科研课题。如何将这个课题与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从而开创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尝试。

具体体现在:

一、微笑论坛——品德素养、辨析思维与口头表达相结合的训练。

这个论坛不只是学生的论坛,也是校长和老师们的论坛,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论坛,从做一个微笑的校长,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到做一个健康的孩子,每一个细节都透出校园文化的底蕴。

1. 校长专场:

主题——做一个微笑的校长

开展形式:讲座、博客、QQ讨论组

主要成果:

《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刘茂平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幸福观》——孟文鉴

2. 教师专场:

主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开展形式:校园网络、工作例会

主要成果:

《由“孟”想到梦想》——李建国

《敢于改变自己,你也可以成为乔布斯》——刘欣

《杏坛说书》——全体教师

3. 学生专场:

主题——个性、创造、健康、成长

开展形式:校园广播、主题队会、演讲比赛

主要成果:学生征文、演讲稿、队会记录

主题只是一个方向。虽然主题确定,但是内容却是不固定的,丰富多彩。只要喜欢,便是佳肴。

二、微笑早间——成功来自于好的开始。

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给孩子一个微笑的开始。微笑校园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1.早间接待:

从接人待物开始,校门口,教学楼前,转角处,那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清脆的“老师早”“同学早”,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温馨,文明,更多了一份好心情。

2.小交警队:

善意的提醒,严格的监督,追求的不只是文明,更多的是对你生命与安全的人文关怀。

3.红领巾监督岗:

一个标准的敬礼,体现的不只是文明礼貌,更体现了微笑三小对每一位孩子的尊重。

三、播客十分钟——自信才是硬道理

这是一个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每天的新鲜事陈出不穷。个性、成长、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张扬个性,修塑个性,是微笑校园的宗旨。播客十分钟不只是一个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更是激情奔放的舞台,思想翱翔的天空,个性飞扬的海洋。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自信会让孩子们发现:其实我也行!而且我还可以更行!

四、特色课堂——口语训练的主阵地

(1)答问: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有序、声音洪亮、语速得当,回答问题的表述方法应与老师的提问表述呈现出承前启后的呼应关系。

(2)朗读: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悟出“法”,以读带动说,使其言之有序,说之有法。

(3)讨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能展现真实个性的讨论活动,让他们各抒己见,并把要表达的观点依据先原因后结果或者先结果后原因等次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4)口头复述: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口头复述的机会,重点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对要说的内容整体框架感的把握,克服想一句说一句的缺点,培养学生完整有序表达清楚一件事的能力。

(5)口头作文:培养学生斟酌语言的意识,改变脱口而出、主谓不清、指代不明、词语搭配不当等习惯,做到语言表达有序、蕴物、含情、成文、有条理、有中心。

(6)情景会话:班主任老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观察,恰如其分地描述。

(7)以物激趣:教师展示实物,学生仔细观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言之有物。

(8)借助图画:利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培养从图像到文字的转换能力。

五、主题活动——个性成长的舞台。

(1)励志故事:在学生有所准备的基础上,尽可能生动、形象地讲述。

(2)演剧:以个人或组合的方式,将电影、电视或者自创故事中的情节有表现出来。

(3)辩论赛:针对贴近学生生活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出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辩论,孩子们知道了:人生的舞台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发出自己的声音就这么简单!

六、生活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

实践才是真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实战,光临渊羡鱼不行,因此,应摒弃单纯的听说训练,而忽略“交流”这个核心的错误做法。将学生放到各式各样的语境中去磨练,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才能变得更成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安排给学生确定的交际任务,用任务带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玉欲成器,必久磨。我校教师长期重视并坚持训练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微笑三小”这一校园文化特色,以“口语训练”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出一些颇具特色的制度、形式和方法。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以及乐思善思的习惯,促进其的文明态度与语言修养的提高,推动听、读、说、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在各种活动中正确、流利、得体地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口语训练”这一教研课题与“微笑三小”这一校园文化主题形成互动合力,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以“口语训练”为媒,亮“校园文化”之色,使我校办学特色之路越走越宽,从而全面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他者眼中的怪侠 下一篇:浅议改进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