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作用观察

时间:2022-10-30 04:24:03

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作用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以期探寻一种疗效较好且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随机选取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且对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33%、高于对照组,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联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08-01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作为一种以关节骨滑膜增生、骨、软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1](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致残率高达65%-70%[2]),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所以笔者本次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按照就诊顺序随机选取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纳入患者符合《类风湿关节炎》[3]相关诊断标准以及以下条件:休息期间关节中等度疼痛、晨僵超过1h、关节肿胀与关节压痛达6个或以上以及血沉超过28mm/h;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男31例、女89例,年龄40~45岁,病程3~6年;同时在所有患者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后,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补充叶酸、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给予硫糖铝等胃粘膜保护剂等,对照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甲氨蝶呤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即甲氨蝶呤10~15mg、1次/周、口服,三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则采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干预治疗,即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口服,来氟米特20mg、1次/d、口服3~6周起效、于三个月时在药物有效浓度趋于稳定后,来氟米特剂量减少至10mg/d,三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⑴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参考美国风湿协会相关标准[4],即:优: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的70%发生改善,良: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50%发生改善,差: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20%发生改善,总有效=优+良。

⑵晨僵时间:患者关节僵硬感自晨起至消退。握力:对血压计袖带卷充气达20mmHg时,患者在无支撑状态下利用左右手握住袖带,记录最大压力指数、取其三次平均值。关节压痛指数:利用计分法,无痛:0分,轻度压痛、初级关节边缘韧带压痛严重、被动活动不受限制:1分,中度疼痛、重压下患者疼痛皱眉、活动轻度受限:2分,重度疼痛、重压时患者存在退缩且活动严重受限制:3分。关节肿胀指数:无肿胀:0分,轻度组织肿胀、无积液:1分,关节肿胀且伴有积液:2分。

⑶生活质量评分标准[5]:包括29项,即生理、心理、社会和健康自我认识,其中生理功能包括患者起床、穿衣、梳头、洗脸、弯腰、倒水、洗澡、躺下,心理功能包括患者抑郁、担心、焦虑、紧张,社会功能包括工作、上学、家务、活动、社会交往、娱乐及与家人和亲友关系,健康自我认识包括患者对自身健康、精力、体力、疲劳、生活满意度、对未来认识等;每项1~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秩和检验,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 p

2结果

3分析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发病率目前已经高达0.32%~0.36%,且是导致我国人群致残、致贫的主要疾病之一[6];好发于手、足、腕等关节,临床以关节红肿、疼痛和晨僵为主,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当,甚至会造成患者关节僵硬、畸形;目前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介导有关,所以笔者本次将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以期探索一种疗效较好且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关节及组织炎症、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等。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利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干预治疗,从表2结果可知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且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同时表3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也显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晨僵、关节压痛与肿胀,从而对恢复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结合表4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来看,更有力的说明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因为甲氨蝶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公认的有效药物,该药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以与S期产生作用而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从而使得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形成受阻、嘌呤合成受到抑制,进而减少了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对改善骨质状况具有显著作用,往往被临床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基础药物[7];同时本次联合来氟米特,使得免疫抑制作用得以倍增,所以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等;因为来氟米特属于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对细胞、体液免疫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来氟米特通过一系列作用能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L771726,此种产物能显著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活性致嘧啶合成被阻断,因此可降低T、B淋巴细胞增生速度而起到减弱免疫球蛋白的功效;另外来氟米特通过对T淋巴细胞蛋白酪酸激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后可阻断炎性细胞信号等,然后经过一系列作用后可对抗体产生抑制作用、防止细胞粘附[8]。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预后良好,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顾芳,刘琳.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2.

[2]高泉,周磊,张婷,等.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1):4816-4817.

[3]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7-90.

[4]Albers JM.Treament stratmentstrategy disease setivity,and outcome in fourcohort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00,39 (2):266-274.

[5]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 等.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的编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9,8 (1):9-12.

[6]庞泽文.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用药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32-35.

[7]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l:187-206,760-772.

[8]冯要菊.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69-70.

上一篇:梦中那片草原 下一篇:影响对外汉语阅读效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