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时间:2022-10-30 04:10:49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要想改善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的物理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物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谈谈如何让学生适应新课改下的物理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氛围 主动性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23-01

物理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活动,教师要很好地应用这种优势,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通过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现阶段的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物理学科的掌握方法就成为研究的关键。

一 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其情绪。学生对于物理学科十分感兴趣,因为物理教学中能够接触丰富的物理知识,见识到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对自然科学能加深理解。所以教师要从满足学生这一愿望出发,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并且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积极发挥自身个性,以将物理学习的情绪色彩和教学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将学生在传统“说教”的教育形式中摆脱出来,以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 将多种学习形式有效结合

形式多变的学习方法是提高物理学习的一大关键,传统的物理教学沿用“说教”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讲解和学习相互结合,同时添加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真正做到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

三 根据学生心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中生基本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波动很大,对外界的事物十分敏感,同时高中生又面临升学的压力,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且随时改进教学方法,要注意引导和诱发学生。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策略的过程,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在问题提出时要注意难易度,对成绩较好的同学选用难一点的问题,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秀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穿插编组,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学生间互相帮助的感情,同时对学生提高自身主动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 通过合理的教案编排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案的编排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影响很深,所以必须重视教案的编排。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相互明确,要使学生认清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利用砝码和小车进行模拟展示,并且在教学中对学生导入“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要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就必须知道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究未知的知识。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效率将会大幅度的提升。

五 建立丰富的物理学结构

物理学的又一大魅力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科学实践性,物理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是学生能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的根源,所以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不仅要讲述物理教学内容,还要建立一个多门学科共建的教学体系。我们通过经典物理学来研究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涉足三向发展:微观、宇宙观和复杂系统;开启窗口和接口:交叉学科与前沿学科;物理学科技能: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术、知识工具与信息手段:掌握数学、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学科背景、科学技术史、科学方法论、自然哲学等。然后是综合理科知识体系。充分了解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无理由的用处。用科学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积极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并且将其扩大化,深入到多门学科,使学生掌握受益终身的学习技能。

六 结束语

通过积极的物理活动,并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物理教学,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另外,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去总结和交流相关的教学经验,要能从多角度进行教学研究,并且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来促进教学形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杨洪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让“活动”激活品德与生活教学 下一篇: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