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实验的有效创新

时间:2022-10-30 01:56:32

浅谈物理课堂实验的有效创新

近日参加市物理优课展示活动,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课中出现了创新实验,有的创新实验从实验的原理到设计思路,都达到了预设的良好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更加深刻影响;但有的则无法达到原先的效果,或者有很浓的造作味道.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确实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教师的创新行为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物理教学,特别是创新实验的推广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创新实验的实施必须得到肯定和推广,但是创新实验的有效性必须得到肯定后才能推广.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创新实验的有效性谈以下几个原则.

1 可行性

创新实验的创设,必须符合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着手.

首先,是从教学目标和实验的目标出发,判断创新实验能否达到或者更好的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若创新的实验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这样的实验则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可以考虑放在课余时间再做研究.如在苏科版的浮力这一节的教学中,演示孔明灯是一个很能吸引学生的演示实验,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证明“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像这个实验,我们即使要演示,也是在上课前,花很短的时间给学生看一下,对本节课起到一个精彩导入的效果.

其次,创新的实验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主创新设计出这样的实验,并且能通过创新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效果.如,在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的《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的教学中,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有一个环节是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该实验书本的提倡的活动是,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同一电阻的电流,观察同一电阻电流改变后产生热量的变化,但是有一位老师却特意设计成,在原图所示的基础上,在甲电阻两端并联一个和乙电阻阻值一样的电阻丙,此时丙电阻中的电流和乙中电流就不一样了,此时再观察丙和乙对煤油提供热量的情况.这种通过分流法来改变电阻的电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以想到的,这样的实验就是一种创新实验,但是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原有对改变电流方法的掌握,是很难在课堂短短的几分钟内设计出这种方法的,所以这样的创新不一定要放在课堂上.

第三,根据实验本身的实际情况,要想努力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大胆的创新实验或改进课本实验.如,在苏科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熔化和凝固》中,我们要演示冰熔化的实验,教科书中,原先是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其实结合实际,用酒精灯加热熔化,速度太快,无法测量出一个保持不变的温度,也就是实验要测量的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熔点温度,后来教科书又改进成水浴法.其实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江苏正处在10月初,白天气温在25 ℃左右,水浴法的速度仍然太快,所以,我们对这个实验的改进,就是让冰自然熔化,这样一个过程使我们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更贴近,更让学生信服.我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再来做原来的两个实验,并获知创新的原因.

第四,我们的创新实验要更加简便.创新的实验从取材上应该不易太难,能从我们的实验室中或生活中获取,而在操作层面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安全和环保,还有考虑到操作过程的简便,不能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比如,我们为了更好的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可以到市场上买一个喷雾式空气清香剂,把这个喷向光线时,光线就很明显的显露出来.这样一个创新小实验无论从取材还是操作,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2 科学性

创新不能创造科学,更不能为了创新而歪曲事实.创新离不开严谨科学作风的制约的原则,任何创新实验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符合科学实际.我们更不能用虚假的现象和数据来欺骗学生,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我看到一个重点中学的老师在做这个实验时,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这样的实验操作是创新,从节能和环保的角度看,进步很大,而且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发现,这样的替代,会使课堂中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实验不会因为实验时蜡烛的燃烧而不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但是为了遵循科学性原则,我们必须再次给学生一个提示,那就是装上发光二极管以后,光源的位置不是在图示的30 cm处了.在这个环节中,那位教师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在研究实验数据时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所以,我们在创新实验前必须多次亲身实验,从各个方面考虑其科学性,排除一切干扰实验成果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结论才能更加准确,这个实验才是科学有效的.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要得到教师的充分引导,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在探究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付出更多.物理课堂的创新实验更需要我们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思考、实践、分析、交流、整改,最终达到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的效果.

上一篇:放大教学细节,追求本真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