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教育贯穿语文教材

时间:2022-10-30 12:59:28

爱国教育贯穿语文教材

摘要:在当今社会,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分”上,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所忽略,我身为一面教育工作者,其中的一份子,努力做好工作,培养更多有志气青年,培养更多国家栋梁。

关键词:爱国;播种;长期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是古今名流所奉行的一项原则。故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势在必行,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奠定良好的情感和基础。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托语文教学,多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之中,用爱国主义思想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风。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灵活的利用历史,现实等故事进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地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进行播种。”那就要从小对孩子教育,所以教育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怎么才能在孩子心理播种爱国种子呢?必须利用教材。

在教材怎样中挖掘体会爱国情怀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教材中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主席的《沁园春 雪》,文中描写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起笔就大气磅礴。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写出视野的辽阔和作者的豪迈气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中“我站在高山之巅,王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又如老舍妙笔勾勒《济南的冬天》里那山,那水,那天好似一幅水墨画。做过的风光呈现出种种壮丽,秀美的景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稳重的美景,以及美景之后隐藏的深刻的思想内内涵,其中都是作者饱含深情,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对祖国的颂歌,而且也帮助学生排除污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在教材中有反映爱国民族的文章。

北朝民歌《木兰诗》文中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名族英雄,爱国之心何等坚定。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豪情和气概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包括我们同学们学习和仰慕,所以学习接触历史人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精神,从而也增强我们同学振兴中华名族的责任感。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

出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敬仰民族英雄之外,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的语言。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语言也同样如此,它产生的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几乎涉及在我们中过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他的优美,准确,生动形象,还有精炼。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最精彩的就是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户,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直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他眼眶眉梢际,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锦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打在他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这三拳分别用了比喻,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形象的描写路达通达郑屠,一拳比一拳重,表现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行文精彩,惟妙惟肖,学习后,同学们既被内容吸引,又为语言折服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油然而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教学环节和各种渠道,结合实际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书本中学来,到实际中体会,让爱国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是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浅谈和谐班级管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