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12:49:20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老年人为脑梗死的高发人群,在临床治疗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促进患者快速痊愈,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6±7.1)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5.3±6.8)岁。全部患者均经CT、MR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提醒注意事项及基本肢体恢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脑梗死表现为发病急、发病重特点,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功能障碍会难以接受,易表现为焦躁、不安、沮丧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并针对患者心理及情绪特点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以体现优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可经录像、图片、多媒体等方式给予健康宣教,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请恢复良好患者现身说教,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环境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最新理念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对于脑梗死患者病房环境护理为其基础服务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保障病房环境的的整洁干净、舒适安静,地面光亮洁净,为患者提供良好就诊环境。③重点与细节护理。主管护士应定期护理工作研讨会,提出护理重点内容,建立脑梗死护理工作制度。此外还需保证导诊、陪检、送检及配送的全程性。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促进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程综合优质护理服务。④康复护理。脑梗死导致的功能障碍尚无有效药物控制治疗,但提供康复护理可有效恢复患者生理功能。临床护理中将优质护理作为前提,根据患者病情恢复差异针对性给予分期功能训练,采用一对一模式,护理人员应每天给予患者床边指导训练。训练期间应积极鼓励患者主动配合功能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患者生理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中包括三个等级,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②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价法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③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则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需要也不断提高,医疗竞争重点逐渐偏向于服务,因此为护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现随着医疗体质改革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不断优化,可强化质量管理,推进护理改革,丰富护理文化等。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引发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性脑梗死治疗难度较大,病程长且并发症较多,且老年患者体质较低,预后效果较差,多伴有活动受限、意识障碍等,加大护理工作难度。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且存在严重生理、心理问题,因此应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临床可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周明珍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神经内科

上一篇:全面护理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舒适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