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现假黄金

时间:2022-10-30 12:12:36

香港发现假黄金

通胀年代,黄金成为了避险的最佳工具。也因此,香港最近爆出的假黄金消息,尤为引人瞩目。

最复杂的假黄金骗局

2010年12月的第一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此消息,并形容“这是中国黄金市场数十年来遭遇的最复杂的一场骗局”。

据香港黄金交易所理事长张德熙说法,香港一些珠宝店和典当行已发现了至少200盎司的假黄金,价值28万美元,散布的假黄金总量可能是这个数字的10倍。作为比较,各国央行持有的金砖,每块一般重达400盎司,价值近56万美元。

张德熙称,与以往造假不同,犯罪贩子此次使用了新技术,仿真度非常高。在一些个案中,有管理者发现,犯罪分子在与黄金属性相似的合金外面包裹了一层纯金,合金中含有相当比重的黄金,约占总重的51%,另外掺有锇、铱等七种其它金属。造假工艺的复杂性表明,只有那些拥有先进设备和高超冶金工程知识的金工技师,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假黄金。

紧接着,香港最大珠宝商之一六福集团对外证实,公司早前误购一批假黄金,三单交易共550克。六福珠宝常务董事罗添福透露,总购入价为9万多港元,损失约4万港元。部分假黄金经化验,证实其主要含量为黄金占约50%、铱锇约占40%。

不光六福集团遭遇假黄金欺骗,2010年8月份后,香港九龙珠石玉器金银首饰业商会也不断收到会员报告,称有人将来历不明、印有“999.9”字样的黄金饰品,送去香港各区的珠宝金店变卖。这类黄金饰品在随后的检测中,被发现含金量为50%到90%之间。

香港假黄金消息曝光后,一些准备赴港血拼的游客,对于行程中是否安排买黄金一项,已多少存了一分犹豫之心。本来,每年的12月,是内地游客赴港购物的高峰,珠宝行业的香港品牌最受内地居民认可,其认可率高达60%,以至于在购物季节,有些金店的黄金销售额一半来自内地游客。

的确,由于香港的金价比上海便宜不少,对于兼具消费和保值双重需求的内地游客来说,赴港买金比较划算。假若手中有六福珠宝、周大福等打折卡,手工费也可有大幅的折扣,加上汇率、商家促销等因素,游客完全可以用十分划算的价格买到自己中意的首饰。

目前,针对部分游客赴港买金的担忧,香港珠石玉器金银首饰业商会及九龙珠石玉器金银首饰业商会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两会所有会员金行的足金首饰,均使用AU999.9为原料,回收旧金后会做出提纯,并按照海关商品说明条例制造及出售。两会将定期抽验产品,以确保合格无误。

六福珠宝负责人对外特别强调假黄金的去向,称误购的一部分假黄金用作培训教材,另一部分则送到收金厂提纯,“并未流人流通市场,也未波及消费者。”

香港旅游发展局亦向游客“买金”注意事项,称需光顾信誉良好的商店,并谨记取回正式收据,收据应注明金饰的含金量、价格、重量等资料。

中国市场巨大的黄金需求

香港这起假金事件的幕后,暴露出随着国际金价的飙升,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投资者购买黄金的避险需求,已成为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利益驱动所在。

据悉,香港这批假冒黄金饰品主要分为“台金类”和“夹心类”两种。合金类用铸模方式制造,款式有珠筒形、方牌等,饰品成分含有铱、锌、铜等金属元素;夹心类则主要有锉平链、珍珠链等,面层是足金,中心却夹杂有银片或铜沙。因此,这种造假法仅凭看和摸,或使用试金石、光谱检测仪都很难识别。

2010年以来,国际金价一路飙涨,12月更创下每盎司1421美元的高位,与2月初的最低价1058美元相比,全年最大涨幅高达34%。

黄金越涨越买,上涨通道似乎永无止境。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沈祥荣透露,2010年1至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5014.5吨,同比增长43.03%,成交金额13080.05亿元,同比增长79.32%。

其中,国内居民黄金投资热情高涨,截至当年10月底,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个人客户达到167.61万户,共成交黄金973.84吨,同比增长247.33%,占黄金交易总量的19.42%。对此,沈祥荣认为,围绕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通胀预期,使作为对冲工具的黄金深受中国投资者的欢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亦认为,2010年中国黄金进口量飙升,主要是因为通胀威胁上升之际,民间投资者囤积黄金以对抗通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国内通胀加剧,楼价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黄金将继续成为大家首选的避风港,市场还是会持续看好。

上一篇:汽车网购:离我们还有多远? 下一篇:港府否认“10万亿”热钱囤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