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推进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2-10-29 10:09:28

浅谈高效课堂推进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落实课程改革方案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创生教育智慧、提升成长质量的主阵地。众所周知,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这个群体来实现。因此,我们认为,以课堂教学优化为视角,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指向,打造一支课程价值观合理、内在动力充沛、思维品质优良、教学个性鲜明的教师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工作。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市高效课堂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倾心服务,精心指导,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使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新的提升。

我们认为,以高效课堂为指向的教师专业成长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厘清高效课堂概念,

确立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条船,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价值观就是这条船上的“帆”。在我们学校,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规范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已经不存在“挤占小学科,弥补语数英”的现象。但是,在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例如,高效课堂就是节奏快、容量大的课堂,高效就是让学生一练到底,高密度、大剂量、反复操练等。基于此,一部分教师认为,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只需要修炼好一样功夫:知识传递迅速,技能培训娴熟,教出来的学生会答题、会考试。

这些理解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教师对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专业发展价值取向存在误区:把教育窄化为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把学生固化为机械灌输的容器,把教师异化为知识传递的中介。

事实上,打造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生命体,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要保证高效课堂建设不走样,我们全体教师必须要牢固确立生命取向和学生立场的专业发展价值观。

在高效课堂模式研制过程中,全体教师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调查统计等形式,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课堂实际状态出发,提出高效课堂模式的初步构想。我们选择各科骨干教师上建模研讨课,组织教师听课并进行讨论:模式着眼点在哪?课堂着力点是什么?课程性、生命性、高效性、主体性、主导性、科学性原则怎样得以融合?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办“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沙龙”,老师们围绕各自的设想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交流自己对模式的阐释。经过上上下下几个星期的讨论,在把握高效课堂核心的基础上,集全体教师智慧,我校建立了适应校情的语文“四读四导”教学模式、数学“365”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以“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为理念,以“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为原则,以“当堂训练”“即时评价”为着眼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猜想验证、操作探究、讨论交流、归纳类比、实践应用等活动中经历建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教师们清醒地认识到,那种只关注知识获取的“目中无人”的课堂观,只重视应试技巧的机械训练只会让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指向高效课堂的专业发展之路在我们脚下:通过践行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更加积极有效、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深入主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既能得到同伴帮助,又不妨碍个性特点展现……诸如此类的专业本领才是我们今后专业发展的“重头戏”。

二、开展高效课堂实践,

激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课堂这条船光有“帆”还不够,还需要有“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提供动力的“桨”。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关于课堂教学质态,关于自身专业发展,许多教师仍处于诸多“不知”状态——不知自己处于何种位置、达到何种水平,不知如何发展自己。对此,我们以高效课堂模式推行为着眼点,采取有效措施“唤醒”教师,激励他们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首先,尊重现实差异,维护成长原动力。有一次,一位老年教师跟我讲:校长,你不要逼我们了。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顶尖的教师。学校也需要一批像我们一样尽职尽责的普通教师。他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对于高效课堂推进这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哪怕教师自己定位是“成长为尽职尽责的普通教师”,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也是值得学校肯定的。在高效课堂模式推行过程中,一些老年教师(我校55周岁以上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5%)不愿申报“高效课堂试点班级”,但是他们都积极协助本班的年轻教师做好学习小组组建、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表现出的仍然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因此。我们认为。学校需要做的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帮助他们能够一直保持“好教师的追求”。

其次,追求更高目标,提升发展的内动力。我们重视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的制定。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让教师自我寻找课堂教学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年级组讨论座谈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师“量身定做”发展目标。因此,在模式推行过程中,教师们都认为目前的课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瞄准”了他们课堂教学的“短板”,是推动他们实实在在的专业发展,不再感到是一种负担,不会把它们作为行政命令来应付。

我们将学校全体教师划分为专业发展的三种角色,即骨干型、经验型、新手型。在学校推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在模式应用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新手型教师上研讨课,骨干型教师上示范课。老教师属于经验型群体,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小组学习活动照样开展得像模像样,学生探究活动指导也有章法。一部分老教师的公开课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改在年级组内,不过这不影响活动效果,某种程度上他们展示得更加自然灵活。

我们为新手型教师制订的发展规划包含如下内容:每周听师傅两节课,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并做好记录。每周参与一个课例讨论。看业务杂志时要思考,对适用的内容要勇于尝试。全校集中教研时要大胆发表意见。每学期写两篇“自己的教学故事”。在教研活动中,各个角色群有不同的教研思考侧重点。例如骨干组关注教师的共性困惑,以此确定下阶段教研目标;思考的内容包括本次教研的有效程度,总结亮点。反思不足,寻找原因。

上一篇: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现代校长怎样“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