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亲近数学和实践数学

时间:2022-10-29 09:35:24

浅谈初中生亲近数学和实践数学

【摘 要】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初中生亲近数学,实践数学,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亲近;实践;数学;教师;初中生

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怎么样才能让初中生亲近数学,实践数学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师生间的情感氛围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治学严谨认真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轻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爱好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爱好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忽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爱好,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重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的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三、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爱好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爱好的萌发,并在爱好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爱好,形成了“成功――爱好――更大的成功――更浓的爱好”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爱好,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爱好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爱好――更大失败――更缺乏爱好”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爱好。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数学中的数“线段条数”。图上有多少线段呢?先数单个的AB、BC、CD、DE共四条,再数中间有一个点的AC、…,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数客人数目、一栋楼房的门窗数目;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总之,要让学生亲近数学,实践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致力于为学生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亲近数学,实践数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