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踏青,难吗?

时间:2022-10-29 05:41:01

带学生踏青,难吗?

我小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是看牛。每天早晨牵着牛在乡间小路上吃一圈露水草后,再背着书包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后,三五个小伙伴赶着牛,或骑在牛背上,到宽阔的草坪,任牛们吃草、嬉戏、斗角,我们几个要么爬到树上摘野果,要么在河塘里洗澡,要么在山林里捉迷藏,要么打小石子,要么在河里摸螃蟹、捉泥鳅……那时,这样的活动是家常便饭。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到生产队插秧,到学农基地摘茶叶、栽树、种豆、挖红薯。这样的活动家长大都积极支持,即使小孩擦破点皮、扭伤了脚,家长也毫不介意。

然而,当今的学生想要出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到大自然自由自在地呼吸,确实有点难。

安全是第一难。带着一群学生去踏青,学生走丢了怎么办?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摔伤了怎么办?搞野炊引起火灾、烧伤了怎么办?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谁负责?一连串的“怎么办”深深烙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的脑海里,有的地方干脆下发文件禁止带学生出游。

耽误功课是第二难。即使节假日,家长都千方百计把子女往各种培训班送,哪能浪费时间去踏青?特别是临近高考、中考的学子们,那么多功课要复习,要想考个理想的学校,只能“阳光+灯光”苦读,哪有闲情逸致去踏青,想都不要想!

收费是第三难。带学生去踏青,或去景区游览,要坐车,要买门票,要吃饭,当然得花钱了,学校一提收费,部分家长就有疑问,老师会不会从中牟利?有的干脆对小孩说,你老师又想赚钱了?更有甚者,老师还只开口提议,乱收费的举报信就到了教育主管部门。

要不要带学生踏青?

某市去年期末考试,小学二年级一道看图说话题,图上有颗向日葵,所有学生都不认识,高年级学生也没见过。如今好多城里学生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把禾苗当成韭菜,鸡鸭不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太少,他们每天从学校回到家里,然后就关起门读书、看电视、上网,与外界少有接触,导致见识短浅。

让学生从书山、学海中走出来,到大自然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从而迸发出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激情,这是最惬意的事。大自然使人心胸开朗,视野开阔,如若能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感悟生活,又何尝不可呢?开展有益的“踏青”等实践活动,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人们都感慨如今的小孩不同了:孤傲、偏激、自私、目光短浅,不懂得体贴人、理解人,甚至视生命如草芥,花钱如粪土,沾染上网、逃学、早恋、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习气,且屡教不改。

让我们看看日本的教育。

在日本,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开展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班级活动、学生议会、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田野考察和社会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与德育课相辅相成,是开展德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些特别活动中,力争达成四个目标:第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第二,养成独立和勤于实践的精神;第三,加深学生的自我意识;第四,提高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日本教育界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社区和企业的作用。利用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德育进行宣传导向。图书馆、俱乐部等公共场所经常开展各项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和继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日本的家庭德育绝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校通常都发给家长记录家庭德育的笔记本,家校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和沟通。日本也强调企业道德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在企业职员中形成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协作、为集体奉献的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提高职员的道德素质来影响学校学生。

正因为日本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这样的德育氛围,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举世瞩目。去年3·11大地震,东京“几百万人在广场避震,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毯子、热水、饼干,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街头步行回家的人群,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路上塞车,但长长的车龙里无一声喇叭。东京地铁通宵运作,上千人等待的地铁内没有一点混乱。日本人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这是教育的结果,不是GDP能换来的!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德育多数是口头说教,纸上谈兵,形式的多,实践的少,再加上在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压线下,谁还敢越雷池一步?

当然,要想消除教育系统“不敢带学生踏青”的顾虑,让“踏青”成行,甚至成为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大力弘扬勤劳俭朴之风。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使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勤奋创业、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并且要利用大众媒体,在社会上大肆宣扬这种思想。

——开展家校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诸如踏青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融洽感情,一方面可以强化家长在学校德育中的责任,让家长分担对子女的教育职责和安全责任。

——实行德育渗透和知识渗透。学校不仅要在知识传授中实行德育渗透,还应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实行德育和知识渗透,使德育实践与知识积累相互交融,提高教育的实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全的体魄和持久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踏青等实践活动中既轻松愉快,又培养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更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解除家长因“踏青”而浪费时间、耽误功课的后顾之忧。

——建立学校实践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学校要添置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制订实践活动应急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国家也要完善学校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使学校和家长免除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涟源市石马山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拓宽学生成才之道 下一篇:学名校究竟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