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10-29 05:11:13

浅谈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304-01

摘要:作为初中时期的一项思想教育科目,《思想品德》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个人品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政治科目的教学往往就是一个字——“背”,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由于科目学习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围,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实现政治教学的多样化进行。

关键词:初中 政治 兴趣 教学 自主 引导 经验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影响深远,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师生之间和谐的教学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师生关系,从最基本的地方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手段,要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融为一体,积极参与他们的讨论,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力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已。”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初中政治科目由于相对枯燥、单调,加之之前教师的教育方法欠妥,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想要做好初中政治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趣味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学生又天生爱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引导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笔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应该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同时鉴于初中政治的学科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此外,教师也要注重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总结,以便获得知识。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知识的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第7期 .

[2]谢艺琼.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14期.

上一篇:爱的呼唤─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 下一篇:教师手势动作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